望子成龍的父母,如何給孩子溫暖的港灣
事件一:一個二十歲左右的男孩子與他爸爸開車外出,他爸爸因看不慣他穿衣隨便就與他起了口角。後來爸爸生氣下了車,他的兒子居然開車朝著爸爸的背影撞過去......這位爸爸就這樣往生了。
事件二:也是二十歲的男孩子,他連續兩年都考上了高雄的醫學院,可因他家住台北,他的父母希望他可以考到台北更好的學校,就不讓他去讀。一日,他正在玩電動,他父母回來後看到,稍微指責了他幾句,他居然一股火冒上來,就去廚房拿菜刀,把他爸爸給砍傷了......
這兩件憾事又是發生在家庭相處的氛圍中,不禁讓我們再一次陷入深思,我們最溫暖的的港灣究竟怎麼了?
孩子的逆反來自於父母的碎碎念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個大家都一樣,但是太過於叱咄不休、太過於苛求,以至於完全違反了「父子有親」這種古人所交代下來的教訓,我想這也是造成孩子內心充滿著恨的原因啊。
回想我們小時候,家裡並不是沒有指責,學校老師也常常教訓我們,打我們的手心,可是我們卻沒有一點敵對和對父母老師的恨,我們都是充滿感恩的。
我現在已經五十幾歲了,我們的老師也還健在,每次開同學會我們都會請他出席。他是一個為教育犧牲奉獻的人,他的風格跟以前教我們小學的時候一樣,對我們這些小孩平常愛護有加,苦口婆心。
可當你真正犯錯的時候他會很自責,但是也必須給你懲戒。他會拿起棍子,讓你伸出手心然後打你,每次我們被打,他都會流眼淚,我們心裡也很自責。
為什麼我們被揍時心中沒有恨,而這兩個小孩只是被父母稍微刺激一下,就動了殺機?原因就在於我們被懲戒時是自責的,而他們則是怒氣滿腔的。
所以我們常常在講,當一股氣血一直衝擊到自己的胸膛來,就會越想越仇恨,不發泄不快。其實,當他們有理智的時候也是滿腔後悔的。但是一個人會像野獸的時候,也正是他滿腔怒火的時候啊。
古語云:「棍棒之下出孝子」,古人也常懲罰小孩子,卻沒看到發生這些事啊。原因就在於古人承襲著我們先聖先賢的文化,父子之間的相處之道就是「父子有親」。
無論這個小孩子在家裡犯了什麼錯,懲罰完了,他的父母一定是把他抱在身邊好好疼惜,給他足夠的安慰,而不是整天拿小事情一直念。
一個人的脾氣最怕的就是怨念不休。每天都是很小的事,卻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整天在他耳邊嘮叨:「垃圾怎麼不丟啊?!你沒讀書是嗎?學校老師沒教嗎?......」這種口氣聽了真是一肚子火!
如果我們平常跟孩子相處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像好朋友之間的聊天和互相關懷,而漸漸只剩下碎碎念,那孩子的滿腔怒火就會一直被激起來。
孩子的成長,家庭氛圍是關鍵
你會說我都是為他好啊。為他好,你怎麼不給他在日常的飲食、生活之間有足夠的互動跟關心?哪怕像平常的聊天一樣,有嗎?
如果父母常常指責小孩,就會墮入一種圈套、一種習慣,那個習慣就是:不念幾句是不痛快的。然後那個小孩已經習慣了父母的模式,反正父母一念他就不說話。久了之後,不僅氣氛會很糟糕,小孩也不會有感恩的心。
我不反對小孩做錯事的時候要適當的懲戒、處罰,打罵都是應該的。但是,回到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基調就是「父子有親」,要相互親愛關懷。如果只剩下用我們的模式不斷的去刺激他,只會適得其反。
小時候我們犯錯時,父母也會念、也會打,我們就縮在牆角讓他念,讓他打。但是他們處罰完,這個事情就等於沒了,家裡依然一團和氣,父母對我們也一如往常的熱情、關心。
剛剛處罰是剛剛的事,已經結束了,就不要再一直怨念不休的,我們要把這個氣氛留到什麼時候呢,對不對?
我覺得最大的差異可能就是這個氣氛的問題。如果平常小孩已經深刻感覺到父母對他的關心和包容,父母對他雖有期盼,但是也很尊重他的選擇。那哪裡會有前面兩個事件的發生呢?
當然,像這兩個案例,我們不能說小孩沒有錯,他們有錯,也錯很大。但是,就像後面那個小孩,能夠念到醫學院,他也不是一個多麼荒唐的學生了,那為什麼會做出這個的事情?純粹就是他的情緒被激起來了。
平常,他的父母就已經在製造一個壓力鍋了,不斷的用碎念來刺激他,這一句讓他冰冷,那一句又讓他憤怒。家長講起來頭頭是道,而小孩子根本無從辯駁,漸漸也就不會把你當做是恩情。
他的心裡只會發出:等我翅膀硬了,你們給我試試看。
孩子感覺到友善,才會主動靠近你
其實父母對小孩的要求,只要抓住幾個重要的點就可以了,不要什麼都碎碎念!
親密的關係先建立,然後再從中提建議,做教育。不要整日喋喋不休的,不要說小孩受不了,就是我們大人,如果身邊有一個人整日碎碎念,也是夠煩人的,對不對?
平日多跟孩子聊聊他有興趣的事。比如像穿衣服這種事情,既然是他的興趣,我們也可以欣賞欣賞嘛,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欣賞一下,跟他聊一下,開開玩笑,順便也可以給他一點建議。他會覺得你有在觀察和關心他的生活,你也給到了一些適度的建議,這不是壞事。
只要我們對小孩的恩是夠的,他感覺到了你的友善,是會主動找你聊天的。當你的孩子看到你不會跟你聊天,那這個「親」是大有問題的。
回想一下,當我們見到自己的朋友,都會有聊不完的話,但是見到自己最親的子女,就只剩下教訓。這是一個警訓!
這不是學校教育問題,也不是社會教育問題,不是這個方向,也沒有這麼沉重。純粹是家人相處之間,這個「親」這個字沒有做好。
「親」沒有建立好,也就無法做到恩威並施了。我一再強調教育是恩威並施、剛柔並濟的。整天只有剛,沒有柔,只有威,沒有恩,那剩下就是只有仇恨了,對不對?心理變化就是這樣而已。
所以,作為父母,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小樹苗原創出品
文|幸福內心禪235集
圖|來自網路
小樹苗課程
「小樹苗內心成長營」是以《弟子規》為主軸,完整的「兩天一夜活動體驗」+「回家後八周養成計劃」,給孩子體驗家庭倫常次序,給孩子基本生活規範和自理能力,讓孩子感受生活中大小先後的次序。打開孩子善良的眼睛,能看到別人的好,能發現身邊的幸福,懂得感恩,找回一顆顆誠敬、純凈心...
近期開課
珠海三部曲 7月29-30日
掃碼即可報名
蘇州四部曲:8月12-13日
掃碼即可報名


TAG:小樹苗內心成長營 |
※如果父母的臉和孩子互換
※為人父母,如何跟孩子溝通?
※張丹峰繼子成為好兄弟,兒子鼓勵父母要孩子
※王猛何須怨父母:哪個孩子不是踩著父母的肩膀成長?
※可憐的孩子,你的父母去哪了?
※北大留美學生拉黑父母6年,恨父母的孩子該如何走下去?
※父母心中的孩子
※聰明的父母如何化解孩子的情緒
※明智的父母如何做孩子的領路人?既和孩子做朋友,也做「敵人」
※走失孩子的父母,最大的希望只是孩子活著
※試管嬰兒精子和卵子都來自捐贈者,這孩子的父母到底是誰?
※豐子愷送給孩子的畫
※父母還這樣給孩子無節制的吃,會害孩子一輩子!
※聰明的父母,都擅長撩孩子
※離異女子為了生活帶孩子到工廠上班,網友:孩子真可憐
※父母如何做,不助長孩子的謊言
※田朴珺已經生子,捧著孩子的腳丫子很有母愛,恭喜王石做爸爸了
※幸福的父母成就幸福的孩子
※成功的孩子,背後都是什麼樣的父母?
※動漫怪談:有父母的孩子像個寶,沒父母的孩子像個草!《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