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不聽話,不妨換種方式「提要求」

孩子不聽話,不妨換種方式「提要求」

拖鞋放回鞋架上……別在床上吃零食……不要躺著看書……別在沙發上跳……周末才能玩電腦……衣服別扔沙發上……別忘了沖馬桶……穿上睡衣……快去睡覺……又沒刷牙????!!

我在朋友圈做小範圍測試,問:「媽媽們,這些話,你說過嗎?」分分鐘朋友的吐槽就到了:「這些話在我們家是老生常談,天天說,天天犯,周而復始。我總感覺我的話對孩子來說就是耳旁風,我說我的,他該怎樣還是怎樣。說急了,還要無理取鬧地跟我發脾氣。可這都是他該做的事兒啊!真是太氣人了!」

媽媽之道上的第21個腳印

在親子關係中,成人的要求和孩子的認識往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成人要求孩子外表整潔、講求秩序、懂禮貌、按流程辦事,孩子對這一切卻並不在意。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急於各種維度地探索。我們要求他們做到的,例如進門洗手、見人問好、東西用完放回原處……在他們看來是那麼的沒有必要或無聊。而他們想做的那些事,在我們眼裡又是那麼荒謬、危險和討人嫌。所以,我們在不斷向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時,還會不停對他們想做的事兒進行阻撓:「別咬手指頭……別鑽桌子下面去……別亂扔垃圾……別在沙發上跳……別揪貓尾巴……」

於是,我們擺明自己的態度:按我說的去做!而孩子的態度則是:我就要干我想乾的!這種情形下,爭吵就在所難免了。而當我們越憤怒、越爭吵、越責備、越嘮叨……就像A劇中的媽媽和甜甜,孩子就越多把注意力集中在情緒對抗上,越少關註解決問題本身了。

GIF/1304K

話說到這兒,有些媽媽可能會質疑:孩子的對抗,真的是因為我們錯誤的溝通方法嗎?我們不妨用換位思考的方式,真正靜下心來,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一下這些我們常說的話帶給自己的感受:你怎麼老這樣?就不能做好點?跟你說多少遍了!瞧你這屋髒的,簡直跟豬窩一樣!我數三下,還穿不好衣服,我就走了!看見我的白頭髮了嗎?都是因為你!你看人家甜甜,每次考試都是優!你這麼自私,是不會有朋友的……或許,這些話,我們並不陌生。在我們的童年,我們也曾因為聽到相似的話而感到憤怒、煩躁、害怕、甚至受傷。可是,今天當我們換位為父母,我們竟也一如父輩曾經一樣,把這些話說得天經地義、理直氣壯。

也許你會說,我現在理解父輩了,即使是辱罵和責備,他們的初衷也是為了我們能做得更好。那麼,問題來了,除了嘮叨和責備,真的沒有其他更有效的辦法讓孩子與我們合作嗎?當然不是,其實,就像B劇中的媽媽,只是因為換了一種溝通方式,就收穫了來自孩子的截然不同的回應。換一種方式溝通,不去傷害孩子的自尊,也避免激起孩子的逆反,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信賴。尊重是良好合作的開始。

GIF/1244K

媽媽有話說

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都不相同,每個家庭親子之間的關係也不相同,當書上或視頻里的溝通技巧真的應用於實踐時,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來聽聽過來媽媽的經驗之談,聰明地調整你的策略吧!

妞妞媽媽:不要只說「怎麼做」,還要解釋「為什麼」

傷口別碰水!蓋好餅乾盒的蓋子!東西用完放回原處……很長一段時間這些都是我的口頭禪。可是,就是這樣不停提醒,孩子還是好像沒長記性一樣。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也許孩子不當回事,是因為不知道後果的嚴重。或許她心裡覺得,傷口沾水又如何?東西不放回原處又怎樣呢?於是,我嘗試認真給妞妞講了,傷口如果碰水會感染,會變得更疼更嚴重,而且癒合會更慢;餅乾盒子如果長期不蓋蓋子,餅乾就會變軟,不再鬆脆可口了;東西如果隨地亂放,就很容易弄丟,下次再用的時候就很難找到了。我發現,當孩子了解了後果,配合的主動性也高了很多。

GIF/1285K

諾諾媽媽:客觀描述與埋怨責怪之間,只差一個「你」

其實,對媽媽來說,當發現孩子的錯誤行為的時候,一開始也不過是急於提醒糾正,希望下次別犯而已。誰也沒有想過一定要說到孩子一無是處,或是非得讓孩子低頭認錯。所以,當孩子犯錯,我們不妨把注意力集中在提示孩子如何彌補和改正上,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責怪孩子的錯誤本身。

舉個例子,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放在以前我肯定會說:「你又把牛奶弄灑了,整天神遊什麼呢?」這樣的話,孩子感到的是對他的埋怨,很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後來,我在書上學到了用客觀描述代替責備的方法。所以現在我會說:「牛奶灑了,幫我拿張紙巾來!」當我只是客觀的描述問題,提供問題的解決建議時,孩子也變得更容易接受我的意見,更願意合作了。

原則有了,但開始的時候,我不太知道怎麼把責備的語氣轉化成客觀描述。後來我找到一個簡單的方法——去掉「你」字。當我們只是描述事件,而不是把矛頭指向某人的時候,我們往往是不需要用到「你」字的。嘗試感受:睡衣破了,幫我拿針線來!(客觀描述);你看,你又把睡衣穿破了!(埋怨責怪)是不是帶給人的感受很不同呢?

GIF/1278K

今天,我們分享了一些讓孩子變得更合作的方法。你呢?你在這件事兒上有什麼妙招嗎?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經驗和感受。在媽媽之道,我們一起思考,一起探討,一起成長。

案例原型來自美國家庭教育經典著作《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一本融合愛與溝通技巧的神奇之書,贏得全球數千萬父母的讚美,也幫助無數中國父母走出親子溝通困境。其理念和方法歷久彌新,每一位父母都應該掌握。

更多優質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媽之道 的精彩文章:

伏日所祭,我們一起畫太陽!
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吧!

TAG:媽媽之道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叛逆不聽話,媽媽傻傻說「不要」沒用,這樣做才是正確方式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你的話?換種教育方式吧,孩子准聽話!
女人看不上你,她才會用四種方式應對你,你不要繼續犯賤了!
聰明媽媽不打不罵,輕鬆讓孩子乖乖聽話!六種方式值得嘗試
方式不對,越管孩子,孩子越不聽你的
孩子哭鬧不停,就是打屁股也不能用這3種方式哄,否則會害了孩子
你不知道你的這三種方式,就是孩子自卑極度不自信的原因
原來你愛我的方式不同,只不過你不說,這是你愛的方式
孩子回家後,父母掌握這四種問話方式,孩子將更加優秀不聽話才怪!
這些烹調方式致癌,要不得!
換種的方式解釋「不要給狗喂剩飯喂人食!」
男人和你用這四種方式聊天,壓根不愛你,不要再自作多情了
嗨 要不要換種方式來「讀書」?
孩子吃飯難,可能是你用的方式不對,這樣做試試
我不是討厭你,我只是不喜歡你說話的方式
能否挽回,說話的方式很重要
別抱怨你的孩子不聽話,情商特別低!媽媽說話的方式不改,孩子情商很難高
「男人用這3種方式回復你的信息,你就不要再堅持了!」
女人用六種方式回復你的信息,你不要繼續犯賤了!
不刪除不打擾,這是我愛你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