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0位大學生來到城郊結合部社區,為留守兒童支教

30位大學生來到城郊結合部社區,為留守兒童支教

揚子晚報網7月12日訊(通訊員 高曉平 記者 薄雲峰)12日上午9點,南京市高淳區椏溪鎮躍進村西舍自然村校外輔導站里,正傳來一陣陣童音清朗的讀書聲「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課堂里,20多位留守兒童正在大學生支教者帶領下,進行課外語文學習。這些留守兒童暑期雖然沒有父母的親切陪伴,沒有精彩夏令營和外出旅遊的機會,但是在原本素不相識的大學生支教者關愛下,他們暑假依然精彩。

志願者在輔導孩子學習。 高曉平 攝

「和孩子相處一周,我變得更有耐心了」

詹菲,南京理工大學公共事業管理一年級的大學生,老家在安徽安慶的她,大學第一個暑假選擇不回到父母身邊,而是來到完全陌生的高淳支教。

7月3日到達高淳後,經過公共事業管理學院青年協會和淳文公益的培訓。從5日早上,她就和南京理工大學的12名支教生分赴椏溪鎮橋李、椏溪、躍進等村,走入鄉村的文化站、社區辦公室,這裡有他們專門為留守兒童開設的知識學堂。

每天上午6點,詹菲起床洗漱完畢後後,就從租住在高淳雙牌石的宿舍乘公交,6:30出發,7:40到達西舍自然村」。從上午8:00—11:00,下午1:00到4:00,她們要給當地20多位留守兒童上課。

在詹菲的支教筆記上,她寫到,「參加支教是我完全自願的,很期待,也很忐忑。這個活動主要對象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個特殊的群體,我認為他們更需要陪伴和溫暖吧,或許我們的閱歷不是那麼豐富,能陪他們的時間也不是特別長,但是我希望可以通過這半個月的陪伴,盡我們自己所能,把愛與溫暖傳遞給他們。小孩子剛來時他們總是有點吵鬧,有時候我會覺得煩,可能聲調不自覺就提高了,小朋友在日記里說我凶,看了有點難過。隨著相處的深入,我們在彼此了解,也在彼此理解。一次手工課,我幫他們剪紙,一個小朋友告訴我,老師你很好,我在日記里不該那麼說你,那一刻我是感動的。現在我們相處的很愉快,我希望這段時間我帶給他們的是陪伴和溫暖,未來他們回想起這段時光是開心的。」 詹菲在向記者讀起她的支教筆記時,眼睛是濕潤的。

「《勸學》、《從軍行》讓孩子聽得眼睛發亮」」

給留守兒童集中上課,對於詹菲來講,也是一個自身感受知識可貴的難得過程。語文課上,她們給孩子講荀子的《勸學》、楊炯的《從軍行》,孩子聽得眼睛發亮,非常專註。

詹菲在支教筆記中寫到,「留守兒童,平常缺乏父母陪伴,生活比較單調。這半個月,通過跟他們相處,心與心的交流,可以說我們是在共同成長。歷史課、古詩鑒賞、詩歌朗誦、科技手工、電子小報、手語、心理課,世界風景欣賞、民族風情介紹等等,通過我們的課程,孩子們擴大了知識面,也打開了通向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在與他們的交流與溝通中,我也學到了學校書本以外的東西,我變得更加有耐心,學會去獨立解決一些事情,增強了與人溝通的能力。當然也收穫了很多感動。」

「30多名支教者輔導500多名青少年補習功課」

陪伴孩子的老人說,從12日起,高溫高熱的三伏天就來了。由於沒有大人的陪伴,以往孩子們都喜歡在太陽底下遊戲,曬得一身痱子,還有的孩子悄悄跑到水塘游泳,這些都是安全隱患。大學生支教者通過開設村組學堂,輔導青少年文化知識,讓孩子不要再在室外受到烈日暴晒。孩子們在開著空調的房間里,看書學習。家長也覺得非常放心。這不,近幾天,來聽課的孩子每天都在增多。

在橋李、椏溪、躍進等村,椏溪鎮志願者服務總站牽頭組織的支教活動,在全鎮22個行政村開展志願者校外輔導留守孩子學知識活動。截至7月12日,村組暑期學堂和校外志願者輔導站,每個學堂都有2至3名志願者老師為孩子輔導文化知識,全鎮輔導一線共有30多名支教者,其中有南京理工大學和其他高校的志願者,目前共吸納橋李、椏溪、躍進等村500多名青少年補習功課。 編輯:王育昕

本文來源揚子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之悟 的精彩文章:

人民日報談殘疾生帶母上清華:他們可以做每個人的鏡子
南京舉辦「畢業失戀展」大火,原來70%校園情侶選擇畢業分手

TAG:生活之悟 |

您可能感興趣

黔川渝結合部中心城市
揭秘!如何聚力建設川渝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
婁藝瀟最新機場秀,生活在南北半球結合部,上身過冬天,下身過夏天
印人傳:四鳳八怪派的中堅,徽派與浙派的結合部人物——高翔
五五分的楊洋、行走在城鄉結合部的馬蘇,沒有氣質的時尚很氣人
一個在城鄉結合部工作的朋友講的故事,有些事不能招惹!
百分九男團最新九人合照曝光,卻被粉絲調侃是鄉村結合部風格!
HER2陽性的胃癌/胃食管結合部癌:雙靶治療可否獲益?
全腹腔鏡食管胃結合部腫瘤切除術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爭議與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