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公寓畫廊那些事兒:被啤酒、燒烤和藝術品包圍

公寓畫廊那些事兒:被啤酒、燒烤和藝術品包圍

| 亞當論 Adam Talk |

打破文化的次元壁

Intro /

展覽 『Inside: Artists and Writers in Reading Prison』

英國伯克郡·雷丁監獄,2016.

WHY NOT - 告別白盒子

潔白無瑕的白盒子美術館似乎不再是展示藝術品的唯一空間。

廢棄的電影院、王爾德的監獄、維多利亞時期的水庫、納粹的防空洞、破舊不堪的醫院、神奇女郎俱樂部、地下酒窖……在這些不同尋常的地點裡舉辦各類藝術展覽早已不是什麼稀奇事。但是,想要找到一個恰當的「語境」(Context),讓作品在空間內發聲並與觀眾產生共鳴,成為了一件讓藝術家、大藏家和策展人既興奮又頭疼的事兒。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曾因「同性戀罪名」而被送進監獄。兩個世紀之後,這間曾經關押王爾德的位於英國伯克郡的雷丁監獄(Reading Prison)重新開放,英國非營利藝術機構「藝術天使」(Artangel)邀請了眾多藝術家、作家和演員們來到監獄進行創作,其中包括艾未未、沃爾夫岡·蒂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費利克斯·岡薩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南·戈丁(Nan Goldin)、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本·威士肖(Ben Whishaw)等等,圍繞監獄建築與禁閉體驗進行創作,向這位偉大的靈魂致敬。

有時候,問題本身就是解決辦法。上個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藝術機構展開了一系列激烈的「機構批判」(Institutional Critique),開始了從機構外的藝術家到機構內的美術館/博物館館長、策展人對於機構本身的深刻回應和反思。

那麼,這些不斷湧現的替代性空間(Alternative Space)是否會成為新的機構批判,以抵抗:

無聊的、保守的、狗屎般的墳墓景觀當代藝術展?

Ariela Gittlen and Scott Indrisek of Teen Party in their apartment with artworks by Davina Semo, Devin Troy Strother, and Daniel Zender. Photo by Daniel Dorsa for Artsy.

節選自:ARTSY 『How to Start a Gallery in Your Apartment』

作者:CASEY LESSER

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的地產行業日益膨脹,普通畫廊的經營也日趨專業和嚴謹,這些都限制了藝術家們在空間中的創作自由。因此,藝術家、藝術專業人士和收藏家開始重新利用生活空間——將他們想看的藝術展覽搬進公寓、客房,甚至是衣帽間。

公寓畫廊提供了「白立方」式畫廊空間以外的多種選擇,它以一種更加「私密」的方式觀看藝術。其實,這種公寓畫廊在現在看來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早在1957年,Leo Castelli 就將他的77號街公寓改造成了畫廊。那麼在今天,經營一間公寓畫廊到底需要準備什麼?

並無前車之鑒,我們採訪了來自紐約、洛杉磯、柏林、米蘭和墨西哥5座城市的5家公寓畫廊的老闆,他們分享了一些經驗和體會。接下來,在你把自家客廳翻個底朝天辦展覽之前,一定需要知道這些事兒。

如果掙錢是你的主要動力,那麼公寓畫廊並不適合你

雖然在自家公寓開畫廊可以省下非常昂貴的租金,但是公寓畫廊的經營者多半還是懷揣著找尋同類夥伴和嘗試更多實驗藝術的熱情,而不是單純掙錢。

「不用在租金方面操心實在是太棒了,它給了我們去考慮項目和活動的自由,如果我們租用店面就無法顧及到這些」,Gittlen說。

Installation view of 「Panta rhei」 at Aunt Linda, featuring work by Julia Colavita and Michael Rocco Ruglio-Misurell. Photo courtesy of Aunt Linda.

Jay Ezra Nayssan是一名全職的房地產開發商,同樣也是Del Vaz 項目的老闆,他將這個項目帶到了洛杉磯家的客房中。他說,儘管他們銷售作品也接待藏家,但「它並不是一個可行的商業行為;它不是一家常規的畫廊。」他們會展出像Jessi Reaves 和 Max Hooper Schneider這樣有名的藝術家,但並不會代理他們的作品,「整個項目是非常偶然的,而不是計劃好的。」

前畫廊總監Max Schreier現在和他的妻子一起經營Aunt Linda項目空間。他說,「我們更側重於它「家庭」的一面,以及在公寓里開一間畫廊意味著什麼。因為至少在柏林,這並不是一項經濟上的決定,租用一個畫廊空間和在公寓里新增一間房的價格是一樣的。」Schreier說他們和傳統畫廊的盈利模式不太一樣,「我們是這樣運轉的,100%的收入轉交給藝術家;作為彙報,我們會取得一件他的作品。」

平衡畫廊和你的私人空間

Schreier 和 Iannacchione,他們選擇了自家公寓里的一間房作為展覽空間,但是確保展覽不會打擾到日常生活非常重要。「在第一次展覽中,我們儘可能地讓它更像畫廊,但它打亂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後來為了平衡家和畫廊,他們開始採用「預約制」,只有休息日才開放。

「我們一直想在大眾宣傳和私人體驗之間找到平衡」,Gittlen說,「我希望『Teen Party』是平易近人的,但這也是我們的家,所以我們對於在網上公布住址非常謹慎。」這種擔憂十分常見,因此也導致了很多公寓畫廊都採用這種預約參觀的模式。

拋棄白盒子空間——擁抱公寓的獨有特質

Installation view of Hayley Tompkins at Lulu, Mexico City, courtesy of Lulu.

忽略隨處可見、潔白無瑕的白盒子空間,「擁抱公寓的獨有氣質吧,它會成為很棒的財富。」Sharp說。

Sharp和Climent最開始的 Lulu 空間只有100平英尺(還不到10平米),「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是軟肋,但是我們-以及與我們合作的藝術家-都認為這是一項極具價值的挑戰」,Sharp說小空間對於展覽的「私密性」很有幫助,「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里做出很有影響力的展覽?就像俳句一樣,它產生了非常個人和私密的觀展體驗。」

像對待客人一樣對待藝術愛好者

膽小的人或許會羞怯於在一間不熟悉的屋子裡觀看展覽,尤其還是在別人家客廳的時候。

針對這種情況,Nayssan說他會讓人們在進入公寓時就覺得很親切,「遊客進來後,我們會坐在沙發上喝茶、吃零食、聊天,同時欣賞卧室里的藝術品」,他說,「我們進入美術館或博物館的時候,都帶著一種去發現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去探索和發現。公寓就是這樣一種天然的環境,當我迎接參觀者進入空間時,他們只需要卸下包袱,然後放輕鬆。」

Left: Sophie Stone,Untitled (Carpet with vine), 2016 on view at 「Jessi Reaves & Sophie Stone: How to Remove Stains」 at Del Vaz Projects, Los Angeles. Photo by Daniel Trese. Right: Max Hooper Schneider,The Last Caucasian War, 2014 on view at 「Bathymetry」 at Del Vaz Projects, Los Angeles. Photo by Daniel Salberg.

「一開始的時候,人們很容易以為這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畫廊空間,但其實不是。人們進來之後,可以一起坐下來,喝啤酒、聊會兒天,其實是種很親近的體驗。」Indrisek說,比起畫廊,人們更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公寓畫廊里,「很多人會約上三五好友出門,而不是呆在一家常規的畫廊,你在裡面能做什麼呢,可能逛上一圈然後就走了。」

「公寓畫廊讓人們對時間的感知非常不同,」Schreier補充道,「在一個普通的切爾西畫廊,或者在Sch?neberg的畫廊,你可能只會用10分鐘來看一個展覽;如果是件錄像藝術,你頂多看完整部錄像,也可能不會。但如果去你去一個人家裡,10分鐘後就離開,會十分奇怪。」據說,有70%的人會在公寓里呆超過1個小時,「有些人在Instagram上發現有展覽就過來了,我們和他一起聊天,喝咖啡,還挺酷的。如果是去畫廊的話,重點會放在作品上,而非聊天。」

在Aunt Linda開幕式上,他們精心邀請了18位客人,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燒飯,然後好好看展。Schreier說像這樣的話,重點就從追求最大數量的嘉賓轉移到了展覽本身,「這樣很棒,開幕式以一種私人的方式進行。尤其是我們只和無代理畫廊的藝術家合作,通常來講,他們之前都還沒辦過個展,對於觀眾數量的期待值會比較低。所以大家的心理負擔都卸下了,把聚焦重點完全放在了藝術家身上。」

取個好名字

取名「Teen Party」,他們在找酒水贊助商時遇到了麻煩。Indrisek 回憶道,「當我敲下這個名字時,我在想,我的酒水公司會願意贊助『Teen Party』嗎?它聽起來像是一個突擊檢查的圈套」,他笑著說,不過最終他們做到了,找到了一家叫Singani63的酒水公司來贊助,很多年前Indrisek採訪過他的創始人,一位叫Steven Soderbergh的電影導演。

「我們會堅持用『Teen Party』這個名字」,Gittlen說,「藝術圈太關注藝術新貴了:『三十歲和三十歲以下的藝術家』、『最優秀的年輕藝術家』,而我們想用它來嘲弄一下這種現象,同時也想展示成熟藝術家的作品,讓它聽起來更加諷刺。」

如果風險不大的話,放手讓藝術家嘗試

「藝術家沒有來自藏家或畫廊的壓力,不用為了掙錢而創作,它會是一個好玩的、實驗的空間。」Nayssan談及他的Del Vaz 項目時說。

Gittlen 和 Indrisek經常為一些已經成名的藝術家辦展覽。「她非常擅長於和一些成名的藝術家合作,在一些不那麼方便的空間,推出『房間式』展覽」,Indrisek說,「這非常有趣,一些你已經非常熟悉的作品,或是在切爾西畫廊里里展出過的作品,把它們挪到更小的空間或者家庭辦公室里展出——還是會有很多人對它感興趣。」相似的空間還有『In Limbo』,一家在美國威廉斯堡的藝術家主導的畫廊空間,和Cherry | Lucic,一個在俄勒岡州波特蘭的策展項目,它位於一間半廢棄了的車庫裡。

對於很多公寓畫廊主來說,把這些寶貴的機會交給藝術家是最棒的一環,「這非常激動人心,我不想捲入機構的或者商業的利益關係,因為這樣藝術家們得到的自由將是最大的。」Gittlen說,他們將舉辦第二次展覽了,並將空間交給Marc Hundley,這位藝術家老早就想在公寓里辦他的個人展覽了。「我們將空間的決定權交給藝術家,自由地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不管它在商業上是否賺錢。」

顧德新,《1994-02-04》展覽現場,外交公寓12號,2016.

圖片來源:artforum

-The End-

以上內容由亞當論整理

圖片及資料來源於網路及相關資料

如有版權問題&轉載

請在CC藝術公眾號中留言

作為一個當代藝術的愛好者

你是否想與大家分享你的故事?

亞當論開啟投稿專線

你有你的話語權·我給予你最棒的平台

收錄者還有不能少的現金獎勵支持!

亞當不是人,亞當是一種文化態度!

亞當論是Cc藝術的子欄目頻道

關注當代藝術、跨界藝術以及亞文化

往期閱讀

女性眼中的「男子氣概」=「小鮮肉」??

秘密花園在香港:綠色自然與鋼基水泥交錯的喘息空間

GIF/28K

戳原文,撩目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藝術 的精彩文章:

貝浩登展覽專題House of Leaves
藝術電影在中國真的存活不下去了
馬修:藝術行業太保守了
只有高顏值才算藝術品嗎?

TAG:Cc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咖啡渣的那些事兒
看藝術家逛窯子的那些事兒
茶知識,「畫里」那些關於喝茶的事兒
藝術北京的那些事兒&阿拉里奧畫廊的中國藝術之路
半島版畫工作室的那些事兒
古玩那點事兒精美的彩寶鑽石飾品
紫砂九雋:關於紫砂壺界的那些事兒
品牌設計那些事兒!
事兒媽愛心廚房 素什錦餡餃子和鮮蝦小白菜餡餛飩
關於燒烤的那些事兒
文人賣畫那些事兒——風骨狡黠、恪守放縱
托斯卡納小鎮:藝術那些事兒,和世界最老的醫院
幼兒圖畫書的那些事兒
關於畫畫的那些事兒
陶瓷鑒定那些事兒:陶瓷器式如何生產及燒制的?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貝爺吃出事兒了
食物與健康的那些事兒
典藏版藝術電子刊第二期,為你揭秘皇宮內過春節的那些事兒
廚櫃選購全攻略!細聊廚櫃商關心的那些事兒
「野雞」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