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甄巍創意圖文沙龍展:那些夢囈般的心緒片段

甄巍創意圖文沙龍展:那些夢囈般的心緒片段

夢囈錄——甄巍創意圖文沙龍展現場

2017年7月12日下午,夢囈錄——甄巍創意圖文沙龍展在北京師範大學堅凈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了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甄巍教授創作的20餘件水墨圖像作品。

為寫論文發愁的X教授 50cm×50cm

歷史長河中從此多了我留下的這痕迹 33cm×68cm

在一個急速發展的社會,片段式的生活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生活常態。此次展覽展出的20餘件作品系甄巍近五六年來,利用業餘時間創作的心緒圖文,在難得的閑暇時間,他「喜歡就著夜色,抓起毛筆墨汁隨手塗抹,自說自畫,喜不自勝,不辨美醜」,將個人的真實感受以水墨的方式記錄下來。觀看這些充滿了幽默與純真感的作品,很難想像它們出自一位日常工作繁重的院領導之手,這些圖像筆法自由隨性,構思生動幽默,充滿生活的趣味和真情實感。

猴子穿著人的衣服的時候更顯得它是獸類 50cm×50cm

展覽現場

甄巍本是學油畫的,提筆、著墨這種方式要回溯到他早年去希臘訪學時,臨行前偶然帶走了一些毛筆和宣紙,在國外的時候開始使用中國的材料。看著博物館裡那些穿越千年的偉大作品,甄巍開始思考自己的文化和與周圍環境的不同,感慨即使是一代大師,也只是歷史中的一個片段,我們都是很小的微塵。他問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在國外,拿毛筆寫字畫畫讓他感覺很舒服,就這麼寫了。「不覺得是多重的東西壓著你,不再會因為要傳承什麼、固守什麼而不敢提筆,讓真實和美好的感受逝去。我開始在意每天真實的感受,用我認為有趣、有修養、有意味的方式記錄我的人生。作為一粒粒灰塵,看起來很渺小、甚至是虛無,但恰恰因為我們生活的這段時間它的渺小、短暫、碎片化,反而有可能因為我們的選擇而散發光芒。只要真的想畫、真的想寫,我們便可能在畫畫時認識自己,建立和自己的對話。」

捉摸不定的是海還是人 50×50cm

惠特曼自己之歌 50×50cm

水手們似乎聽見歌聲 33cm×68cm

甄巍無意於將這次展覽看作一次有嚴肅藝術理念的學術展覽,他更希望通過畫面本身與觀眾進行對話,並分享和傳播一種可供選擇的藝術生活方式。「它們就像我的一個視覺日記,想到什麼就畫什麼。做這個展覽不是純粹為了繪畫本身,我覺得是分享一種狀態。現當代的藝術分很多種類,除了那些宏大的敘事,或者藝術家將自己的作品訴諸於更大的全球視野和社會意義之外,還存在多元的藝術形態,可以有不同的藝術生活方式的選擇。圖像、文字是我目前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地鐵里的上班族 50×50cm

外太空上的竹林七賢 33cm×68cm

甄巍筆下的畫面題材源於自己身邊的人事物以及不經意間浮現在頭腦中的畫面和文字,「今天見的一位朋友,和家人吃了頓晚餐,路邊偶然看到的快遞小哥,有感而發時我都會把這種感受記錄下來」,他用手機備忘錄將自己頭腦中時不時浮現出的文字寫下來,多年積澱構成了一本「夢囈錄」。「這種方式其實很中國,很像古代藝術家的生活方式,中國古代的文人畫家日常的提筆是其自我意識的一部分,他們或許並沒有特別意識到自己在創作。畫的是過程中的思緒,古人的創作就是面對一種生活境遇或者一次生活片段的有感而發。」

甄巍主動選擇了這樣一種很中國,很富有傳統文人意味與古典情懷的藝術表達,他認為中國傳統藝術中「詩意的表達」非常值得深究,也是當代日常生活中已經缺失的一席,他希望將其保留和延續下來。

展覽現場

甄巍(右)與陳光巨副校長(左)、胡智鋒院長

展覽現場

甄巍邀請觀眾走進他的畫面和意識空間

甄巍邀請觀眾在留白處題記

展覽的另一側是甄巍特別為觀眾設計的幾面「長卷」,他將不同的圖像噴繪在幾米長的宣紙長卷上,圖像散落在畫面中,共同構成了甄巍的意識空間。在這裡,他邀請觀眾走進畫面「澄懷臥遊」,留白處邀請觀眾從「夢囈錄」中挑選喜歡的語句抄寫下來。「我並不是刻意作長卷,我更在意圖像和文字構成的意識空間,觀眾在觀看的時候會進入我的思維,跟隨我的感受走,就像傳統中國畫的觀看方式一樣,走進我的畫面里,進入一個由圖像和虛幻的文學、想像空間構成的世界,這裡有無窮無盡的空間可以供觀眾暢遊,充滿隱喻和彼此聯繫,我想探討圖像、文字、視覺、思維、心理、想像和意識的關係。」

冷冰冰的手也曾是嬰兒粉嫩柔軟的呢

托爾斯泰復活

觀眾在留白處抄寫下的「夢囈錄」中的詞句

美術與設計系主任古棕在留白處留言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與設計系主任古棕評價甄巍此次個展時說:「甄巍選擇了這樣的創作方式我認為與他從事的藝術創作方向、思想和他的整個生活工作環境很契合。在日常工作中,人與人,人與自然、與家庭的關係,作為父親、兒子、領導、老師、藝術家,每種身份都為他帶來自己對人生的反思,對自己生活的環境的理解、困惑。他是一個特別樂觀的人,在各種環境中都能找到應對和度過的方法,他的作品就是他生活過的一種記錄,思想和心靈的痕迹,看畫時能感覺到當時他經歷某件事情時的體會和心情,他的理解和在內心中的反饋,展覽的作品很多都是反饋的痕迹。」

張清華教授留言題記

觀眾參與留言

「願君莫任韶光逝,我以我手寫我心」,或許是每個人內心最樸素的追求。甄巍的「夢囈錄」 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片段,他在展覽中邀請觀眾與他對話,由此打破了藝術與觀眾的隔閡,並通過這些圖像和文字喚起了每個人心中似曾相識的回應。這些微小的敘事和碎片化的情緒和視覺記憶,也許再過10年、20年就不再是碎片,而是凝聚了普通人日常經歷和情感的時間節點。

開幕式現場嘉賓合影

展覽將持續至7月24日。(台馨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中國 的精彩文章:

古人為何愛用「齋」來命名自己的書房?
丁紹光:藝術應該給人類以希望
「設計邁阿密」現場圖集欣賞
世界最古老藝術工作室在伊索比亞
將色彩延展到任意空間——凱瑟琳娜講座摘錄

TAG:藝術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白宮開出的談判苛刻條件,極像抗美援朝時麥克阿瑟的聖誕節夢囈
原創詩詞|詩人的夢囈
醒著的夢囈——觀春之感
醒著的夢囈——從心所欲
一個丹道修鍊者的「夢囈之語」
醒著的夢囈——初夏暮意
醒著的夢囈——夜寂思
中醫解夢讓你心服口服,夢魘、夢囈、夢遺,快來對症調理
中醫解夢讓你心服口服,夢魘、夢囈、夢遺,快來對症出擊
中醫解夢讓你心服口服,夢魘、夢囈、夢遺,快來對症出擊!
醒著的夢囈——神仙會
醒著的夢囈——意難窮
中醫解夢讓你心服口服,夢魘、夢囈、夢遺,快來對證出擊!
寒山夜談之·夢囈十三記
雨滴夢囈
童年逸趣 輕輕淺笑喃喃夢囈
《瑜伽·夢囈雜貨鋪》初稿-1:薩摩耶回憶中的瑜伽起源
寂夜的夢囈,聆聽迷幻的空靈音樂
醒著的夢囈——陰雨天
醒著的夢囈——隨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