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各方眼裡的醫學教育

各方眼裡的醫學教育

觀點

光明日報記者金振婭、柴如瑾整理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急診基地學員田磊:

住培,讓我的從醫之路更堅定

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簡稱住培),是我學醫之路的轉折點,這段經歷讓我真正愛上醫學,讓我的從醫之路更加堅定。

住培前,我接受了5年本科教育和3年研究生學習。這8年對我而言,是教科書中的醫學,是實驗室里的醫學。

2015年7月,我進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成為了一名急診科住院醫師。這是我學醫之路上的重要轉折點,讓我對醫學、醫生和救死扶傷有了全新的認識。

急診病房是醫院病種最豐富的地方,每次查房,都有一種在各種疾病中「穿梭」的感覺。此時,每位病人都是一本教材書,我在救治病患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成就感。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務處處長閆永紅:

培養模式、評價體系、實施方案至關重要

當前中醫藥事業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我認為,建立良好的培養模式、評價體系以及實施方案對於培養優秀的臨床醫師至關重要。北京中醫藥大學踐行「讀經典、做臨床、跟名師、悟妙道」的中醫人才成長模式,要求中醫專業學生不僅有厚實的人文素質、系統的中醫經典理論,還要建立中醫思維、掌握更多手法、針法、識葯、辨葯等中醫特色傳統療法與技能。

培養過程中還要增加實踐能力的培養空間。「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是中醫人才培養的重要理念。北京中醫藥大學通過早期接觸臨床、課間見習、集中見習、臨床模擬教學、畢業實習等「五層次」臨床實踐教學體系,強化了針灸推拿、中藥辨識等課程前移與實操能力培養,為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奠定基礎。此外,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院校—師承」培養模式對培養中醫藥人才非常有益,這需要高校和住培基地在實踐中探索。

北京市東城區花市大街新景家園居民馬玉伶:

吸引最優秀的人當醫生

國家缺全科醫生、兒科、精神科等專業的醫生,所以醫改中的一些好政策,比如家庭醫生這項很好的服務我們還沒有享受到。家裡有老人和孩子,如果有些常見病能就近找家庭醫生就診,或者有些拿不準的用藥常識也可以請家庭醫生做一些健康科普。

老百姓希望能夠享有優質的醫療服務水平和良好的醫療環境。所以,我們特別期待,國家能培養出更多的優秀醫生,提高醫務人員的薪酬待遇,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從事醫生職業。

《光明日報》( 2017年07月13日 0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對花能飲即君子
揭秘!同樣都是鴨翼 殲-20與殲-10大不同
谷歌翻譯高勤:神經網路技術將主導機器翻譯的未來
男子網購警用手銬 醉酒後到派出所「炫耀」被拘
紅一方面軍的第一部電台:只能收不能發?

TAG:光明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道醫學的學術方法
贊!教育部「高等學校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基地」落戶汕大醫學院
道醫學堂丨華佗與方士醫學
醫學教育改革需服務國家戰略
「國家臨床醫學研究戰略聯盟臨床醫學研究方法培訓班」是「孵化器」,是播種機
道醫學堂丨方士
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培養全面發展的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
深化醫教協同探索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管理新體制
昭延教育日本醫學院精英項目
醫學中的肉眼透視術
醫學科學屬性是中醫學的根本屬性!聽國醫大師張大寧談治學與臨床
母胎醫學
吳一龍教授論述中國癌症精準醫學和免疫學
南方醫科大學學生課堂突發疾病,老師當場施針救治,一堂「最高境界」的醫學課
中醫之經驗醫學屬性
科學家為體育和醫學開發電子「智能皮膚」
中醫五行與阿育吠陀醫學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方儀帶你走出乳腺癌認識誤區
峨嵋醫學調理心臟病方
伍學瀚醫師: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對頸椎病的不同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