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國擴大政府否決外資收購權力

德國擴大政府否決外資收購權力

部長級官員獲准調查「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的企業交易。此舉背景是柏林方面對中國在德國高科技產業領域併購交易的規模越發擔憂。

德國政府擴大了對收購德國企業的交易的封殺權,此舉的背景是柏林方面對中國在德國高科技產業領域併購交易的規模越來越擔憂。

此舉是對去年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Midea) 45億歐元收購德國最大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Kuka)的回應,該交易引發了對德國最先進技術落入中國人手中的擔憂。

去年底,對中國投資的反彈出現了首個大的受害者。當時,由於美國當局以國家安全理由提出反對,福建宏芯投資基金(Fujian Grand Chip Investment Fund)被迫放棄了對德國晶元設備製造商愛思強(Aixtron)的收購要約。在那之前,德國政府突然撤回對該併購交易的許可,重啟了對交易的審核。

根據當前法律,在歐盟(EU)以外的企業收購某個德國實體超過25%的股份時,如果交易威脅到公共秩序或國家安全,德國政府有權封殺該交易。該法律的效力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軍工企業或從事IT安全和國家保密文件處理的企業。

不過,周三德國內閣通過的一項指令顯著擴大了該法律的適用範圍,令部長級官員可以調查涉及在「關鍵基礎設施」領域運營的各類企業的交易。

新規將涵蓋為發電站、能源和供水網路、電子支付、醫院和交通系統提供軟體的企業。從事先進軍工技術和監視設備的企業也會被納入。

該指令還賦予政府更長時間調查併購交易,將此類調查的時間框架從兩個月拓展至四個月,以便令部長級官員能夠收集更多信息。它還將當前法律的調查範圍拓展至「非直接收購」,即外國投資者在歐盟成立中介公司收購德國目標企業的交易方式。

德國經濟與能源部長布麗吉特?齊普里斯(Brigitte Zypries)說,由於併購交易的數量和複雜性「明顯上升」,需要修改法律來加以應對。「我們依然是世界上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但我們也希望創造公平競爭,」她說,「這是我們為我國企業應該做的。」

她說,德國企業經常被迫與來自「經濟體系不如我們開放」的國家的企業競爭。新指令規定的舉措將「確保更多互惠」。

但僱主組織批評了新指令。「這讓德國作為外國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下降,」德國工業聯合會(BDI)的斯特凡?邁爾(Stefan Mair)說。他說,更合理的做法是德國政府向外國政府施加更多壓力,要求這些國家開放它們的市場,消除貿易壁壘。

今年,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呼籲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給予它們更多調查外國投資者對高科技公司的收購、以及在必要時阻止這類收購的權利。

德國經濟部的一名發言人稱,這三個國家希望能夠調查「誰站在收購方的背後——是否是報價不符合市場行情的國家投資基金」。她說,那會使收購方相對於德國本土公司擁有不公平的優勢。

譯者/何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T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不再做主,全球貿易格局將如何變化?
FT社評:歐日自貿協定證明全球化未死
沃爾沃表示擬終結純內燃機汽車
歐盟與日本即將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TAG:FT中文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澳大利亞政府收緊外來投資限制 外媒又拿中國影響力說事
德國政府首次否決外商對德投資
德國擬擴大政府否決外來投資權力;歐盟正式批准中國海信併購歐洲家電巨頭Gorenje
投資加拿大須注意政府權力邊界 否則血本無歸
吉利駁斥收購資金源於國內 地方政府曾助力收購沃爾沃
政府大門要重啟?美國會將對政府融資計劃再投票
贊政府將大力發展旅遊業,吸引國外投資
我市大力化解政府存量債務
國資投資、運營公司新增政府直接授權模式
菲政府擬對全國徵收特許權使用費
德國政局創三大「歷史最糟」,大聯合政府繞不開德國選擇黨
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攜帶大量美國裝備向政府軍投降,美國政府大怒
德國政府內部文件曝光:限制中國投資
德國造船商力爭政府偏袒歐洲競爭對手
敘利亞政府駁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
英國政府擬資助核電項目遭行業集體反對
普京:合法的敘利亞政府有權且必須收復其全部領土
義大利大選執政民主黨承認落敗 兩大疑歐政黨爭相籌組政府
數據資產運營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決策依據
中國限制「洋垃圾」進口,加拿大各市政府尋求回收垃圾處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