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入伏,俗話說「冬養三九,夏養三伏」,這6個養生秘訣要牢記

入伏,俗話說「冬養三九,夏養三伏」,這6個養生秘訣要牢記

「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今年三伏時間表:初 伏:7月13日-7月22日 中 伏:7月23日-8月 1日 閏中伏 : 8月 2日-8月11日 末 伏:8月12日-8月21日 ,共38天。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因此三伏天養生也很特別很重要。三伏天養生我們要牢記以下6件事。

1、別貪涼

夏季攝入過多的冰水,冷飲,會導致更多的寒氣進入體內,而原有的寒氣又排不出來。而這時體內所有參與代謝的生物酶停工,等待身體升溫,而為了升溫,身體就要加倍的產能,這種消耗會把人耗虛,這就會造成中醫所說的陽虛。因此三伏天對冷飲要保持適度。

此外,夏季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裡,身體調節能力容易失調。如果患有關節炎、風濕病、呼吸道疾病尤其要注意,避免空調直吹身體,以免加重病情,空調溫度以26℃為宜。

2、飲食開胃

一進三伏天,很多人就會受到「苦夏」的困擾,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開胃」是夏季養生的重點。夏天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都能解熱祛暑、健脾開胃。不過苦瓜性寒,體質較差、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因此,益氣養陰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藥、大棗、蜂蜜、蓮藕、木耳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雞鴨肉、瘦豬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也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的功效。

3、身體祛濕

三伏天天氣暑熱,但雨水多,濕氣大,暑溫夾濕,很容易出現身體濕氣重的情況。俗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而中醫最怕的就是「濕邪」。濕氣總是與別的致病因素狼狽為奸,比如與暑在一起,被稱為暑濕。對付暑濕,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於運化水濕。睡前用40℃溫水泡腳,可祛濕,還能提高睡眠質量。還可以刻意出些汗,讓濕氣隨著汗水散發出去。多吃健脾化濕的食物也有幫助,紅豆、綠豆、荷葉煮粥,藿香、佩蘭、蒼朮泡茶,生薑切片煮水,都有祛濕之效。值得提醒的是,綠豆湯千萬不能當水喝,綠豆性寒,體質虛弱者不能過多飲用。

4、「低調」運動

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鍛煉方式必須量力而行,最好進行一些「低調」的運動,如游泳、釣魚等。夏天運動最好安排在涼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間注意少量多次地補水;室外氣溫超過32℃,空氣濕度超過60%時,最好選擇在涼爽的室內運動。

5、早起午補覺

中醫認為「春生夏長」,到了夏天,人體陽氣處於旺盛狀態,從護陽的角度來說,中午應睡個午覺有利於氣血平衡。從順應自然的角度來說,夏季天亮的早,起得也應該早些以六七點為宜,天黑得晚,可適當晚一點兒睡,以不超過晚上十一二點為宜。

6、溫水洗澡

因為夏季天氣特別炎熱,因此有很多人錯誤地認為洗冷水澡可以快速的降溫,其實不然。因為夏天氣溫接近人體的溫度,人體散熱方式以汗蒸發為主,所以用熱來除熱才是比較好的養生方法。而且在高溫季節運動或勞動後頭部易出汗,這時血管擴張,如果用冷水沖洗,有可能引起顱內血管功能異常,出現頭暈、眼發黑、嘔吐等現象。所以用溫熱的水沖洗才是夏季養生的訣竅,熱水洗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反而更有利於機體排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伏 的精彩文章:

三伏天養生有什麼要注意?宋朝人度夏首選三豆湯
楊冪趙麗穎都愛它,三伏天必備單品
已經入伏,關於「三伏天」你需要知道這些!
三伏天治療腰腿痛,效果翻10倍!僅需一把艾葉一斤酒,3天見效,記得收藏!

TAG:三伏 |

您可能感興趣

冬養三九,夏養三伏。三伏天多吃這三種瓜,價錢便宜還滋陰補虛
立冬養生:吃三樣,喝三樣,健康就靠這三樣
入冬養得好,來年生病少!立冬養生,記住這3個字就夠了
冬養生,夏養顏!
秋冬養生重在溫補,中醫認為這六種粥最養人!
立冬養生攻略,做好這幾件事,一年安康
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抓住養生秘訣,才能享高壽
秋冬養生有妙招,這三個食療方送給你!
秋冬養胃最關鍵,這些養胃知識要牢記
二十四節氣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營養師:秋冬養生多吃二種菜,少吃二種肉,長壽老人的經驗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什麼鬼?
立冬養生全攻略!做好這幾樣,趕走寒氣,一年安康
立冬養生,閉藏為要!
這個秋冬養生湯,甜蜜好喝,3元錢燉一鍋,省錢
秋冬養三角梅,一個小技巧,十月十一月也能開爆盆,滿枝都是花
第一防寒 第二健腦 入冬養生謹記5種食物!
入冬養生無訣竅,堅持做好六件事
古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養生要順應四時
這個秋冬養生湯,甜蜜好喝,治療咳嗽,3元錢燉一鍋,最省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