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北方很少有祠堂?南方的祠堂為什麼比北方多?

為什麼北方很少有祠堂?南方的祠堂為什麼比北方多?

同樣是漢族,同樣是講究認祖歸宗,但是北方的祠堂遠遠比南方要少呢?

這個說來話長了。

首先是在漢代開始,出現了一個門閥時代,最顯著的時期,就是三國、魏、晉。那時候幹啥都要比個門第,算是家族的大時代。可到了晉朝,衣冠南渡,北方戰亂,南方平穩,從文化、經濟各方面,北方都劣於南方。

這是第一次文化分割。

本來到了唐宋兩朝,國家統一,人民安穩,南北方都有很強的家勢觀念。但到了南宋時期,又是南北劃江而治,北方又遭到兵馬破壞,遷徙到南方的士族卻依舊保留著深刻的宗族觀念。實則,到了明清時期,南北方對於祖先的祭祀都是普遍而常見的。但無論是明末,還是抗日戰爭時期,均又是從北邊先亂起來,北方依然是率先遭遇炮火。

所以人們還是往南跑。

為啥?

因為南方安全啊。

抗戰時北大不行了,清華也不安全了,有個大學,叫西南聯大,在雲南,也是這個道理。遭遇炮火的地方,家尚且不保,族人流離失所,還怎麼保存祠堂呢?同樣我們看較晚遭遇炮火的西北,潼關最難攻克,關內古迹保存良好。陝北有紅軍,也是因為這地方安全。

白鹿原就有祠堂,倘使讓白鹿原遭遇幾次兵火,族人散也就散了。這時候你跳出來,說北方人數典忘祖,不如南方人有文化,不是的,是因為北方多災多難。同時不可忽略的是,祠堂文化,是從宋·程朱理學之後興盛的,程學雖在北宋,但朱熹是南宋,意即祠堂倡導是在南宋,南宋在長江以南。從南宋開始,才相繼出現家廟文化,此時北方為金、遼控制。

到元明清,天下南北又歸於一家,北方也出現了祠堂,但數量少於南方是肯定的。北方人更多是在家中擺貢,為小三牲(雞魚肉),同樣是會祭祀祖先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那些差點成為新中國首都的城市,看看有沒有你所在的城市
一見楊過誤終身,小說中楊過到底耽誤了幾個女子?
皇帝要殺臣子,臣子拿出免死金牌來有沒有用?
當呂布遇上趙雲,趙雲會被KO掉嗎?
清軍入關強行剃髮易服,但為何不逼迫漢族學習滿語?

TAG:歷史俱樂部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北方很少見祠堂,而南方几乎每個姓氏都有祠堂?長知識了
中國民間的宗族祠堂,為何在北方很少見,在南方則比較多?
為什麼南方到處是祠堂,北方卻很少見?背後的原因有這幾點
為何在南方祠堂遍地可見,在北方祠堂卻數量寥寥?原因很簡單
中國北方的宗族祠堂為何很少見
古代家族普遍建立祠堂,但為何南方多而北方少,跟一次運動有關
東方月初的父親是誰?白家的祠堂誰見過?網友:原來是你!
古祠堂為什麼建在池塘邊上?原來是這樣啊!
邵陽有一個祠堂,南方楊家將故里,皇帝欽定之地
山西也有「故宮」,運城的這座祠堂曾被漢武帝封為國家祠堂
江南第一祠:明朝太祖皇帝御賜了祠堂匾額
修祠堂、族譜是認祖歸宗的一件大事,為什麼很多人反對?
《明蘭傳》中墨蘭被罰跪祠堂,如果不是海氏,明蘭就要背鍋了!
老百姓推翻了狄仁傑的祠堂,為什麼?原來是被兒子給坑了
這座建於清代的漢族祠堂為什麼吸引了這麼多人?
秦始皇是趙括的兒子?毀掉趙國祠堂是復仇?野史很荒謬!
揭秘這個地方為什麼村村有祠堂?平均每一萬人竟然擁有359座祠堂
晚清山東老照片:李鴻章的祠堂,泰山南天門上的挑夫
巢湖有座徽式宗祠,建於乾隆年間,被譽為江北最美祠堂
八卦村與民間最大祠堂——安徽徽州呈坎村與羅東舒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