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壽民俗《渠子鎮鄉風民俗》

永壽民俗《渠子鎮鄉風民俗》

關注家在永壽微信公眾平台

JIAZAIYONGSHOU

目前永壽5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以「南~灌「路至郭村路口段為界,槐山以北屬渠子鎮,下轄郭村,永太(兩鄉後撤鄉合并渠子鎮)常住人口9647人,耕地面積24700畝。

就是這個有著唐風漢韻,人傑地靈淳樸民俗的地域,自古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但卻有著亘古不變的風俗習慣。每遇婚喪嫁娶禮儀流程各有千秋。比如婚嫁誰家兒子由定婚到結婚都有一套不成文的規矩和程序,首先得有媒人習慣稱「介紹人」,媒人兩邊說好,經媒人兩邊說合男女見面無異意,就要接」換手」換手顧名思義就是男女雙方各自拿出信物互換,過去是一方手帕後為手錶發展至今已成手機等等。這是男女兩人的事,一但交接換手說明男女都同意,這時候男方須準備拿出兩塊銀元命名」鎖鎖」交給女方家長,意指此婚約被鎖住了!相應的大功告成!如果婚約定奪沒有銀元作為「鎖鎖「,就是掏高價也要購買兩塊。如果事出有因或半途棄約女方將「鎖鎖」託人丟給男方說明此婚約終止。其實「鎖鎖」只是暫時寄存女方等到結婚過門那天又一併和陪嫁帶到男方,以後一直交由媳婦保存。

結婚那天女方(娘家人)要湊夠兩席十六個人去送女兒,其中包括最親近的人哥,弟,姐,妹,伯,叔父,七大姑八大姨,再下來依次是本家族中人,如果湊不夠十六人就必須去借問人。並且送女兒的隊伍中必須要有幾個女性和一個兒童,這個少兒很重要叫「壓車娃「。送女的人日後跟此女拉親戚,俗稱「追往」意指成了媳婦的女子將來有親戚關係,年節時候等都要相互往來,所以送的時候要帶上饃饃和飯(飯也是拿著未煮熟的麵條和餃子)到了男方家有人接應,男方掏饃饃的人一數多少饃饃就知道有多少人「追往」。當然在郭村(原為鄉現並渠子鎮)送女的隊伍必須要有未結婚的女娃最少一席八人,沒有那麼多人借問都得湊夠。在送親時不但有龐大的隊伍還有女兒豐厚的陪嫁物,由以前的「三轉一響」(自行車,縫紉機,手錶三轉,收音機一響)被褥,到現在的電器和衣櫃等等。女子每每出嫁都是哭著離開父母的當然父母也是流著淚送走女兒的,據說哭泣是很正常的若不哭有人還說女兒的不是!女兒出嫁的頭一天女方也過事待客,把此叫「天星」也不知是那個字又是何意,就更不得而知,只能靠俗語稱呼而寫,(對於其字之稱呼又待考證)早晨請問上齡的女人給女兒「線臉」,「線臉」就是用縫衣線交合薅除女子臉上的汗毛以示脫離女子換然一新。中午要「換服」也就是在十子路口脫掉舊鞋換上新鞋…

娶親這天男方請上樂人,張燈結綵紅聯高貼,什麼都是紅色,大門口洞房門口都要掛幾尺紅布以示紅紅火火吉祥如意!街道門前若有石碾,碌碡等都要用被褥捂蓋不能露面,說此物為白龍當道視為不祥,迎娶新娘的路上要張貼「喜貼」(一般貼在樹身,電線杆子上菱形而貼對角寫上祝福語,比如百年好合,吉祥如意等等)貼此有引導新娘送親之意。等送親隊伍到達村口先迎接新娘,新娘被娘家年長的大哥或伯叔父攙扶著走近男方門口,這時男方家有人拉起點燃卷有鞭炮的稈草捆繞新娘左轉三圈右轉三圈謂之「燎娃」,隨即男方家要有「攙女」的,一般是兩個長的漂亮得體的已婚女子一前一後引導新娘向前,這時猛然有人拉著新郎急從新娘身後穿過走向院內謂之「爭門」(傳說有人拉錯了人把弟弟拉去「爭門「結果媳婦變成了弟弟的…)接下來再接女方送親隊伍。吃了中午飯娘家送親人便可離開回家,在走時都進新娘洞房慰別,還各拿出些零錢交給新娘,而後離開,新娘是不能出門的而由新朗靸著鞋送至大門外。到了晚上全村人都要來祝福賀喜俗稱「道喜」此序很是關鍵,人們家裡有多少人都可去俗稱「湊轟人」。

對於渠子鎮婚嫁民風習俗,名目繁多有的也很難理解,讓人費解但至今仍然遵循,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變遷有的習俗已被簡化而廢棄了。(註:請問,渠子鎮地方方言問,就是指邀請,聘請如人手不夠需問兩個人,就是指請兩個人不是問題,問話的意思)渠子鎮:長孫存征2017年7月13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在永壽 的精彩文章:

風箱,記錄了永壽農村人曾經的生活方式!
漲姿勢啦!陝西各城市名稱的由來你都知道嗎?永壽以前叫「廣壽縣」
生態永壽 遇見那藍天的美麗……
永壽美井尚園 秦韻 秦腔,絲綢之路休閑最佳地
13位攝影大神,100張照片發現永壽之美!

TAG:家在永壽 |

您可能感興趣

王孝文:家鄉民風民俗在悄悄改變
咸陽民俗風情
鄉土民俗鬧新春
民宿 民俗
水鄉古鎮傳統民俗迎「立夏」
九寨溝天然美景,民風民俗淳樸質良!
【美麗北海·宜居鄉村】美麗民俗,美麗民宿
老滿洲旗人民風和民俗——純真
一場鄉村藝術盛宴 傳承本土民俗風情
【民俗掠影:峴塬鎮姬川村】社火迎新春 鄉村年味濃
旬邑嗩吶與民俗
民俗知識:吳中四才子
絕版記憶:西藏少數民族早期民風民俗生活影像
民俗文化中的犬
老滿洲旗人民風和民俗——有序
豫北明珠新鄉的民俗春節
新書《會玩兒》講述 老北京民俗風情
民俗組詩 楊樹森:大寒
普寧民俗:泥溝英歌舞
民俗文化鬧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