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包政:梳理管理思想脈絡,看企業問題的根源

包政:梳理管理思想脈絡,看企業問題的根源

作者: 包政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著名管理學家,中國企業管理諮詢奠基人之一

來源:華夏基石《洞察》

在梳理管理思想的脈絡時,我們就會發現管理的根源問題在哪裡。100多年前產生的管理難題,比如,如何激發人的積極性,如何處理分工與組織的關係,今天仍然是企業要面對的問題。

分工與組織一體化的關係演變

我們的人類歷史是從分工開始的,大概一萬年前就開始了,但經過了很多年之後,才有了分工的理論體系。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又被稱作分工理論。當然分工之後,面臨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一體化。一體化的關係體系,最重要的成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勞動關係,人與人之間利益關係,所以如何使得勞動分工後把勞動關係跟利益關係變成一個整體,這是至今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分工理論缺陷在於如何保證生產三要素:土地、勞動和資本的穩定關係。亞當斯密認為,當一個資本家出來之後,就獲得了土地的使用權;當一個中產主出來就獲得了資本的使用權;當付出工資以後,就獲得了勞動力的使用權。當勞動力三要素就進入工廠,工廠或企業就成為資源配置的一種形式或一種方式。所以經濟學的研究主題就是資源配置方式。

當所有的資源都為工廠所支配時,理所當然它的管理權就和所有權聯繫起來了。那個時候,管理的本質其實就是資源的配置,包括目標的分配、權利的分配、責任的分配、工資獎金的分配,而這個分配的權威來自所有權者。從這個理論上來講,我們覺得資本主義市場是合理的,沒有問題的。

但接下來的問題發生了:隨著規模經濟的發展、競爭的發生,發生了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當年薩伊通過統計學發現,各行各業都在利潤平均化,而且平均利潤是在不斷下降的。馬克思看到薩伊的統計發現後就料定,資本市場是會終結的。為什麼?因為當一個工廠主發現它的邊際利潤趨於負值的時候,他會很恐懼,因此就會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延長作業時間,剋扣勞動者工資等,最終引發勞工運動。

這個時候我們再反思分工理論的時候,可能會感受到非常實際的傷害,也就是我們不能把勞動力當做其他生產要素對待。勞動者獲得工資的時候,從來沒有讓渡勞動力的使用權。企業主明明僱傭的是勞動力,結果來的是一個人。那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調動人的積極性,成為當時主要的問題,也是管理學發生的原因。所以有人說了,管理問題100年前已經產生,到現在也沒有新問題,就是如何調動人的積極性的問題。那個時候調動人的積極性靠什麼方法?就是靠泰勒的科學管理的方法。

再來說組織理論,分工與組織其實一開始就是相互依存的,但1776年就有了分工理論,而組織理論實際上1938年以後才產生,晚了這麼多年?很多人都不理解這事。事實上,分工之後,一定要有一個理論來解決一體化的關係體系問題的。德魯克講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當我們運用分工的時候,其實我們也要懂得自己與組織的概念,他的原話是這麼說的:分工是實現社會目標的一個有力工具,組織也是。

所以,分工跟組織是對稱的概念,當我們自覺運用分工理論的時候,運用分工這個社會工具的時候,我們同時要解決的是如何自覺運用組織的方式,這個很重要。我們回想一下最初發生分工的時候,其實是在分工一體化當中發生的,它一開始就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係。比如一個有一些人成為工匠,有一些人成為農民,他們彼此需要對方的勞動成果,於是就形了分工體系,具有了組織形成,我們稱之為村落、部落。

分工之後,組織里要解決的是一體化關係體系問題,那接下來就是如何在一體化關係體系下深化分工。所以,無論是分工理論還是組織理論都有相互依存的命題存在,這就是管理思想當中發展的一個脈絡。

法則、宗旨與制度建設

分工之後,有兩種方式變成一體化,我們從社會分工上可以看到,一種是交易法則,也叫市場法則。這種法則使企業之間形成一體化關係,叫「自組織」。另外一種叫分配法則,我們把它叫做有組織。有組織和自組織,為什麼要選擇這兩種方式?因為所有的一體化關係背後都存在著權威的來源問題,一種是看不見的手,你說了不算,我說了不算,由市場的價值體系說了算;一種是看得見的手,你說了不算,我說了不算,由我們共同認定的規則說了算。這兩種法則都依賴於權威。企業內部主要是管理協調,因此它採用的是分配的法則,企業外部則是市場法則。

泰勒是從事管理工作的,卻用模擬市場法則在完成組織一體化關係。他給每一個作業量做定價,研究了一套內部定價系統,到今天為止,很多公司還在採取這種方式。泰勒用這種方式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勞動和利益關係。很多公司認為這種方式是對的,但我想告訴大家,很多公司走著走著就走偏了。你看:年初老闆給大家下指標,其實就是員工、經理人在跟老闆談交易,一旦目標任務定了、獎金也確定了,就開始下市場去跟給顧客做交易。所以,中國現在大部分的企業,都是買賣人的集合。把企業做成了分層承包制,把管理做成了承包協議、以包代管。

我想說的是:這種勞動關係,這種利益關係,在企業內部實際上變成了勞動交易關係和利益交易關係,這種方式是短期行為。一個企業真正的價值在於如何有效配置資源,然後用同樣的資源引進優秀人才,積聚優秀團隊,打造強大的具有競爭力的盈利模式,這叫現代企業制度。

我們每天都在講獎金分配、目標分配、利益分配,但我們真正能做到這一點嗎?做不到。為什麼中國90%以上的企業都做不到,因為它缺少問題的解決方法,就是它的權威到底來自哪裡,企業組織的宗旨究竟是什麼?回答不清楚這個問題,你就不能真正的實現平衡的利益分配。

企業的宗旨,一定是社會交往幾千年積澱下來的不言而喻的公理,它背後是有法則的,是有原則的——你怎麼善待合作者,善待員工,善待顧客,然後形成一體化的關係體系。老闆只是這種宗旨的承載者和守護人。

過去有一個觀點認為,企業宗旨就是核心價值觀,管理行為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大家要有共同的價值觀。我認為這是錯誤的說法。核心價值觀有可能是老闆的價值觀,也可能是來自社會的價值觀。中國有這樣一句話,「君子和而不同,同則不濟」。我跟我弟弟的價值觀不一樣,跟我爸爸的價值觀也不同,但是我們是一個共同體,所以當我們遇到事情了,我們還是會鼎力相助,這就是宗旨在起作用、共同體在起作用,而不是價值觀起作用。所以我們知道,共同遵循一個組織的原則,這是關鍵。組織當中一定要有它制度建設的原則,這才是組織。

接下來要把這個東西轉化為制度建設,我們要靠制度來制約。沒有制度建設,只有文化宣傳那是不行的。文化宣傳是自律,制度建設是他律。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加強的是文化建設,可是幾千年來,我們產生了多少君子?大部分培養的都是偽君子,而不是君子。

所以,企業在發展轉化過程中必須解決的是制度建設問題,通過制度建設完善分工體系。我認為,中國企業現在面臨兩大挑戰,第一是要懂得如何專業化分工。分工理論開創了工業化歷史進程,工業化直接打開了資本主義大門,所以整個社會的發展是從分工開始的,但它的思維方式,它的行為方式都是適合西方的,中國是大而化之。所以在專業化道路上,中國其實才剛開始走出一小步而已。第二如何把企業宗旨變成行為規範,並且要有監督。我個人主張企業管理者要去學一學君主立憲制,在企業內部實現君主立憲制是有可能的。

註:本文根據包政老師在華夏基石2013年十月管理論壇上的講話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基石管理評論 的精彩文章:

TAG:華夏基石管理評論 |

您可能感興趣

痛苦的原理與快樂的脈絡
構圖 燈光 色彩 教你梳理一個完整的電影后期理論脈絡
《獵毒人》看完三集才能理清脈絡,于和偉即將獨自復仇
樊登說歷史,9本書幫你理清中國文化的脈絡
易筋經:現代化支付系統脈絡梳理
詳解《約會大作戰》!為你整理這部作品的脈絡,真相是這樣的!
有石友質疑筋脈石表面脈絡不是風化形成的,你怎麼看?
人體就像大樹,血管如同根系脈絡;愛護血管,身體才能更健康!
梳理金雀花王朝的脈絡,勇敢的心、權力的遊戲都脫胎於這段歷史
中國禪學思想發展脈絡
天文學家研究發現:宇宙結構與人體很相似,也存在著「血管脈絡」
梳理蚩尤文化脈絡,豐富河東文化講堂
盤點:從兩會看熱詞「傳統文化」的關鍵脈絡 真的是大勢所趨
看懂經氣脈絡:健康體形與心臟共振互補,實現長生不老不是夢
姬德強: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知識脈絡
以絲路為核心的西域民族主題美術創作和發展脈絡是張錄成大寫意的精髓
你方唱罷我登場——梳理伊斯蘭文明的歷史脈絡
敦煌寫本,一部脈絡清晰的民間書法藝術史!
郭淑新:文化儒學向政治儒學的轉向——以孔孟荀思想衍化為脈絡的考析
金壺丹書是東廠:齊國與紀國的「九世之讎」背後的政治邏輯和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