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手足口病高發期,1分鐘教你辨別真假手足口病
長了痱子怎麼護理
隨著氣溫升高,手足口病處於高發季節。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
近兩年來,手足口病似乎越鬧越凶,且成為威脅嬰幼兒生命的殺手,引起很多家長的擔心和恐慌。
尤其是在新聞中看到,媽媽圈刷屏,一旦看到有手足口病的消息,整個人都不好了,家長緊張得不得了,不知道還該不該帶寶寶出門好。
有的寶寶也許也許只是皰疹性咽峽炎、水痘、口腔潰瘍等問題,分分鐘都會讓家裡炸開鍋的可能。
那麼有沒有預防手足口病的辦法?又怎麼判斷寶寶有沒有感染手足口病呢?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
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3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潛伏期為2-10天,病程一般為7-10天。
初期高熱,體溫會在38℃~40℃之間;很快出現咽部紅點樣皰疹,並繼發出現手、腳掌面紅疹,還可發現肛門周圍紅點;
3-5天體溫會降至正常,但咽部皰疹會破潰,引起吞咽疼痛,進食水障礙;可能伴有厭食,咳嗽,流鼻涕等癥狀。
感染途徑:病毒感染
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接觸性感染。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服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
手足口病初期癥狀:寶寶出現哭鬧次數增多、口水增加、飲食不正常或下降、嗜睡、嘔吐、手腳發抖等情況,這些都是手足口病的早期信號。
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為2-7天,寶寶一旦有了初期癥狀,且高燒39度一旦三天不退,家長們就要注意了,應密切觀察。
對症治療
寶寶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應及時就醫、對症治療,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
避免交叉感染,適當休息,飲食清淡,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
有發熱、嘔吐、腹瀉、皮疹等情況,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可口服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中草藥或抗病毒藥物,如板藍根、大青葉、金銀花等。
手足口病VS疑似病情
1
手足口病VS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潛伏期一般為2-7天。該病又有「隱形手足口病」之稱,容易與手足口病混淆。
手足口病大多數是先嗓子里有皰疹,後期發展到手心、腳心等四肢;
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只出現在口腔內部。
2
痘手足口病VS水痘
手足口病多是由腸道病中的柯薩奇16病毒引發,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
手足口病的痘痘一般出現在口腔、手和腳部,癢感不明顯;
水痘一般遍布全身,屬於全身癥狀,有癢感。
3
手足口病VS丘疹性蕁麻疹
丘疹性麻疹是過敏性皮膚病,大部分是因為昆蟲叮咬後出現水皰、丘疹等皮疹癥狀。
手足口病多為大米性狀的橢圓形白色水皰,周圍有紅暈,看起來比較乾癟,不癢;
丘疹性蕁麻疹的水皰呈皮膚色或淡紅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來較硬,周圍無紅暈,患兒多會劇烈瘙癢。
4
手足口病VS口腔潰瘍
一般的口腔潰瘍是皰疹病毒引起,以潰瘍為主。而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所致,以皰疹為主。
手足口病的癥狀是手心、腳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紅疹,而且伴有發熱現象;
口腔潰瘍的癥狀就是口腔、喉嚨、軟硬鄂、上下唇內側等處有小紅疹,大多不發熱。
預防措施
1、注意寶寶個人衛生,勤洗手、講衛生,不要喝生冷水和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家人給寶寶更換尿布、處理分辨後也要即時洗手哦,寶寶使用的奶瓶、奶嘴也要保持清潔,必要時可以用開水燙一燙。
3、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常通風,勤換洗衣物,盡量不要帶寶寶到人群聚集、空氣較差的環境中去。


TAG:禾鈺科技 |
※又到手足口病高發期!預防手足口病從養成良好習慣開始
※又是手足口病高發季節,教你4招遠離它!
※手足口病高發時期,預防手足口病的「全套秘籍」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家長做這些可以預防寶寶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高發,這18字口訣教你輕鬆預防!
※手足口病高發期來了 孩子發燒起皰疹千萬別大意
※手足口病高發期,這些葯千萬別給孩子吃!
※什麼病毒引發手足口疾病?手足口病的潛伏期多長時間
※手足口病高發季 防範手足口病的四個要點
※手足口病高發期!這樣做讓孩子少遭罪
※又到手足口高發期,要注意啦!
※春季四月,手足口病高發期開始,你不可錯過的防控知識
※較真:兒童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疫苗到底要不要打?
※手足口高發期,有必要「武裝到牙齒」?
※手足口病已然進入高發期
※手足口病來襲:寶寶手足口病的7個癥狀!手足口病可以洗澡嗎?
※注意了: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如何做好預防?
※手足口病的初期癥狀有哪些?怎樣預防手足口病?
※解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臨床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