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習得性無助導致的上癮

習得性無助導致的上癮

前言:有的家長並不覺得孩子長時間玩電腦手機有什麼問題,只要孩子開心就好。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這樣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就開心,這種情況是否會削弱孩子社交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從而造成一些需求得不到滿足,造成較低的生活滿意度、自信心、適應能力、心理彈性。最後給出一種被實驗證明有效的改善方法。

1、習得性無助導致的上癮

邊際效益遞減是一個有名的經濟學原理,又稱邊際產量遞減規律。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有一個與之類似的概念,叫hedonic treadmill(快樂水車)。人們對於外界的刺激,是有適應性(adaptation)的,當人適應了當前的成果,當前的狀態又變得無法滿足,從而需要更強的刺激才能得到更多的樂趣。

比如錢。在很缺錢的時候錢很重要,特別重要,而錢很多的時候,人已經適應了這種幸福狀態,所以更多的錢對人心理的幸福感滿足感愉悅感的貢獻就微乎其微。又比如社交,極度缺乏社交的時候,人就會孤獨,甚至抑鬱,而當社交過多的時候,人就很想清靜清靜。

這個規律換句話說,當某樣東西我們已經足夠多,再投入精力也難以體會到更多快樂。那按理說人在這個時候就會去尋找其他的樂趣,最後會有多種多樣的樂趣,但現實情況中,有些人卻會陷在一樣東西里出不來,這又是為什麼呢,是不是意味著這個規律是錯誤的?

並不是。如果其他樂趣都被阻斷了,對於某一樣樂趣就會極度依賴,以榨取最後的那一點邊際效益。就像在快要淹死的時候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理想中人會去追求各種樂趣,但現實是殘酷的,有些樂趣不是你想要就能輕易得到。

其他樂趣的阻斷造成了一種上癮。網癮,小說癮,讀書癮。這樣的人非常脆弱,他們會對這根救命稻草越抓越緊,不願放手,不再願意踏出某個狹小的領域。一旦在別的地方受挫,就立馬回到自己這個舒適區療傷。有些人還會把這一種樂趣作一種升華,賦予其一種特殊的意義,因為不這樣的話,生命就會顯得過於空虛,自己就顯得很失敗。

但是其實在內心裡他們是想要其他東西的,就像宅男也想社交也想要女朋友,這畢竟是人的天性。只是由於長期的缺乏社交鍛煉,宅男變得很容易受挫,一受挫就看小說或者打遊戲,不敢踏出安全區,於是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他也不是真的就不能掌握社交能力,只是在多次失敗後不再願意嘗試,自尊心變得非常脆弱,也沒有了信心,於是不敢嘗試甚至抵觸。就像一隻青蛙,本來可以跳很高,完全可以跳出杯子,但是把蓋上蓋子,它每次跳起來都會撞到蓋子,在幾次嘗試以後,它就不再跳那麼高了,這時候即使把蓋子拿掉,它也跳不出去。它不是沒有那個能力,只是心理上已經不相信自己能跳出去了,這就叫習得性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1]。

在其他方面的習得性無助,造成了對某單獨一方面上癮。單方面的上癮更加讓人喪失在其他方面努力的動力。就是這樣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循環。

2、上癮的壞處

這樣的上癮者,最大的風險是心理彈性(Resilience)很差,因為他只有這一樣樂趣,斷了以後沒有其他樂趣去彌補和支撐他的生活。比如工作狂平常只能從工作中獲得快樂,但是誰都難以保證在自己的事業中能一直一帆風順,一旦在事業上遭遇失敗就很容易自殺。愛好、家人的愛和支持,在平時是人生的幸福來源,在受到打擊時更為重要。

其次是日常生活的挫敗感和由此造成的痛苦。雖然單一方面的樂趣也足夠支撐一個人活下去,但是這不能抵消在其他領域體會到的挫敗感,因為其他的需求並不是徹底不需要了。比方說,沒有女朋友那就只好打遊戲消磨時間,雖然也能緩解寂寞但是內心並不滿足。這種「不對症」的替代性滿足,效率是很低的[2]。所以,上癮者總體的生活滿意度並不高。

也有人說,人天生就具有心理協調能力,知足可以常樂。即便沒有女朋友,多心理安慰就可以了。實際上,人的心理協調能力是有限的,基本需求如果沒有得到滿足,很難用心理協調去減輕痛苦。如果這都能做到,那就是得道高僧。大多數人都是道高僧,所以習得性無助的人大多是痛苦的。

3、如何走出習得性無助

單純的鼓勵一個習得性無助的人「勇敢去做」其實並沒有用。當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很脆弱的時候,人特別經不起失敗,因此也不敢嘗試。必須要循序漸進地逐步建立起自信心。

目前有一個被證明是有效的方法,叫做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認知行為療法)[3],該方法大致如下:列一個目標的清單,先從簡單的、自己擅長的和想做的事情做起,成功以後信心就會有所增長,然後再去攻克下一個更難的目標。如此來逐步地提高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4]。

優秀的人各方面都優秀,主要就是因為他自我效能感強,在接觸任何一個新的領域時都相信自己可以做好。所以,從自己擅長的較為簡單的事情開始建立自我效能感,漸漸的就會發現自己在其他方面也變得有信心。整個精神狀態都將發生改變。

同時,從生理上也能影響到心理,這是被心理學反覆證明的事實。規律的生活,注意飲食均衡,充足的睡眠,還有足夠的運動,都可以使得心理狀態發生改變。睡眠飲食運動都對一個人的激素分泌有直接影響。(比如運動會促進固酮(又稱睾酮)的分泌。雄鳥提升睾酮水平後,往往能築更多的巢,趕跑更多競爭者,以及撫養更多後代。固酮能促進新陳代謝,增肌,促進第二性徵的發育,讓人更有躍躍欲試的動力,讓人更加精力充沛。缺乏固酮則使人看上去虛弱萎靡不振。[5]僅以此例子證明生活習慣對心理狀態的影響,更多健康相關的知識在此不做熬述。)

引用:

[1] Seligman, M. E. P. (1975). Helplessness: On Depression, Development, and Death.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2] 馬斯洛,1943,《人類動機的理論》

[3] Beck JS (2011),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Basics and beyond (2nd ed.), New York, NY: The Guilford Press, pp. 19–20

[4] 班杜拉,1977, 《自我效能:一種行為變化的綜合理論》

[5] 維基百科 Testosterone詞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匠猿 的精彩文章:

TAG:木匠猿 |

您可能感興趣

摸魚成性與習得性無助
讓你一事無成的魔鬼:習得性無助
掙脫牢籠:從習得性無助到習得性樂觀
淺談心理學中的習得性無助
慶幸自己已成人之「習得性無助」
你難道天生就該是失敗者——習得性無助
輟學孩子,除了抑鬱症之外,更多的是習得性無助感
孩子厭學、成績差?用這9種方法,幫助孩子遠離「習得性無助」
如何破解生活中的習得性無助?不妨聽聽這個名詞開創者如何說
主人明明按步驟訓狗,但狗狗總是學不會,這可能是習得性無關
心理學:你有習得性無助心理嗎?快來測測吧!
如果孩子做不到,怎麼辦呢?「習得性無助」告訴你答案
美國科學家稱缺乏「習得性味覺厭惡」防禦機制是恐龍滅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