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揮灑出一堆異色

揮灑出一堆異色

張旭東

1966年,出生於遼寧省

1988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

1993年,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

現生活、工作於北京、遼寧

繪畫是畫家心靈的表述。是在畫家自身心境上的剝離,是畫家靈魂的歸宿。歸其根本我的每幅作品都是在說一個人的人生過程。畫家應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提升對世間萬物的認識感知。使其在一個到另一個平台的轉換。我的畫中人體不同支體的變化環境因素的變化形成了畫面自己的心象世界。這個世界就是我本人對這個世界的解讀。每個畫家只是當下大藝術背景的一分子。我盡自己的可能使其更具有份量。人生無價藝術有價。

張旭東·畫藝

幾年前的夏日,我漫遊到地處東遼灣海岸的重鎮——興城,這是現存最完整的明朝城池,各行業的百姓在舊包裝里,過著現代工業文明的生活。而今又添了火爆的海濱浴場、遊樂園。既古又新,既原始又現代的奇特組合而成的景觀,給了我第一個驚喜。

而在北海邊土生土長的青年油畫家張旭東,推開他的家門,又給了我第二個驚喜。滿屋堆放著二米左右的大幅油畫作品,人需側身而入。意外的不是尺幅與數量,而是畫面,盡情地「胡塗亂抹」,當地人肯定說他「瘋」了,整個小縣城唯獨他製造出如此不順眼、看不懂的玩藝兒。用句土話說,真敢「招火」。

我們還要承認,這事尚在文化自閉空間中出現的一個孤立的叛逆者。時下大的文化背景,又是模擬畫風盛行,商品畫泛濫及俯拾即是的甜、媚、俗的繪畫作品鋪天蓋地。而他不被動搖。這是源於他又明確的藝術理想支柱,即現代藝術是他的「宗教」,信仰出藝術家。由此才能具備在艱苦的環境下、不被理解的情況下,堅持奮鬥下去的品格:參與和犧牲精神、走進「瘋狂」,引發出激情和創作的原動力。

《人與海》

180cmx200cm布面油畫

1994年

統觀張旭東的油畫,發現他是屬於心性思維的一類畫家,畫布上形與色的痕迹,呈現出個體獨立精神的試驗性特徵,而自由度試他心性存活的基本條件。

他選擇的繪畫媒體是海與人,這是情感體驗的載體,也是對視覺滿足的渴求。他用一種飄動、模糊的感覺,表現北方乾裂自然環境下,人們心的躁動與生命的渴望。人浮在海石上,那烏雲一般動態,似興奮、似掙扎。他聽到的並被他迎進心田的人回歸原始、自由的一瞬間的野性的召喚,捕捉住這心靈的強烈觸撞,並被強化了,把我們引進事物的另一種真實,但又像夢幻留在畫布上。

《人與海》

540cmx200cm 布面油畫

1994年

畫中隱藏的精神攪動著我們,同時又給畫的表面帶來了生命,因為沒有精神性,也不能創造畫面,但是你不可能去畫一種精神,精神是在繪畫的過程中產生的,即他對海、陽光、人的可見和不可見的彙集於內心的衝動,通過寫意的形,意念的色,凝固了他的靈感的敘說,回蕩著精神的呼吸。這就是藝術的特質之一:隱喻性而非直接的參與。毫無疑問,張旭東對自身生存環境的解讀有時含混,但這也許正說明了藝術的特點,加入太容易理解,那就成了宣傳,如果作品過於容易理解,在一個的簡單的水平上被理解之後作品的生命也就終結了,只有涵義未能窮盡時,才能有藝術。

從事繪畫的人,往往是能看清別人,而看不清自己。個人的優勢和潛能在什麼基點上?張旭東自始便走入自己的軌道,把中國畫寫意的表現手法和西方表現性油畫粘合在一起(其二者內在本質有著一致性),以非常個人化的和個人心理化的意向表現,誘發他內心深處的某種感覺和釋放他的能量。表現是給自我確立中心的方式,就如他畫面的刺激炫目色塊和反差強烈的黑白,是來自他大散習慣的色彩語彙結構,刪繁就簡,只使用紅(人)、黃(沙)、藍(海)象徵性的幾近原色的色域去整合色調,過目難忘,爆發出熱烈而又衝動的精神性和原始宗教感。

《人與海系列》

180cmx200cm 布面油畫

1994年

《人與海系列》

180cmx200cm 布面油畫

1994年

面對張旭東奔放狂野的油畫,不難想像,在畫面行走過程中,直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不是能事先計劃畫成什麼樣,在達到恰當的效果之前,筆與畫布的鬥爭和實驗,是在反覆的撞擊中,形與色的宣洩中,逐漸賦予了畫面的生命和視覺的張力。

張旭東的路還長,留在畫布上搏鬥的痕迹,既快感又痛苦,需更強的智慧和精神,去衝破迷惘,這就是藝術。

葛鵬仁1995年春

[中國油畫01第3期 發表]

揮灑出的一堆「異色」

——關於張旭東的新作

張旭東的新作基本是以表現性的油畫語言,淋漓盡致地將情色的「虛」與色情的「誤」——一個、幾個或一堆「他她們」的各種做作的表情、姿勢,揮灑在大幅度的畫面之上,有著令人驚艷、別樣的「異色」意味。所謂「異色」,意指「異常的色彩,特出的美色」,而「異」指涉的是離經叛道和癲狂氣象;「色」則是荷爾蒙催生的讓人目盲的絢爛張狂。在張旭東新作里,這種「異色」的意味,又都是通過所描繪人物的畸形,甚至是支離破碎的艷俗形象,也是他著力於其中的面容、肢體的誇張和色域的狀態,並「隨心所欲」地揮灑,信手拈來地給予視覺呈現的,瀰漫出艷麗、荒誕、病態般的氣息,尤其明喻出人的生與死、精神與肉體、倫理與慾望等諸多問題的困惑和思考。

《其中有你》

300cmx40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無題》

200cmx20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如果說在2008年之前,張旭東偏居遼寧的葫蘆島,心無旁鶩地潛心畫畫,創作了一批覆數般、整齊劃一的人物形象的作品,彷彿如精靈一般,睜大著有些驚恐與疑慮的雙眼注視著莫名的且喧囂的現實世界,那麼,在生存環境和心態不斷變化成熟的近些年,他的繪畫新作,在「性而上迷失」的主題和現實針對性下,上升到一種直接表現的情境之中。但這批新作卻抽離了具體的情節和戲劇化,具有一種純粹的視覺效果。雖然,以不同的語言、媒介方式,對當下物慾橫流的質疑、揭露、批判早已在中國當代藝術系統中不絕於耳。但我發現張旭東並沒有採取一種簡單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也沒有陷入一種庸俗社會學的現實考察,更沒有像艷俗藝術那樣的缺失了對「艷俗」在現實本身的形而之上的超驗性表現和藝術家獨特的視覺轉化及提升,而是通過繪畫來直面並展現出這種病態的狀態,折射了當今的現實社會,在獲得「慾望」滿足與快樂之後,恰恰是喪失了棲居的安全感,以及焦慮、挫折、內疚等虛空的感覺。所以,張旭東的這些新作其魅力就在於那種對感官刺激的迷戀和他直接而熱烈地宣洩,呈現出癲狂般的自由和異類的趣味,偶爾地顯露詭異的崢嶸,卻足以讓我們伴著突如其來的驚悚而打動,象徵著他內心在現實喧囂中的一種譴懷與堅守。儘管張旭東不是簡單直接地表現現實的複雜,但不過這也許反而成就了他的創作。因為遠離喧囂的都市,使他的藝術保留了寓情的細末微節,凸現了他繪畫語言的質感,甚至對油畫粘性的迷戀,替代了作品所畫人物與場景的興趣。

《紅臉女人》

200cmx20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那年夏天》

200cmx20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世界海灘》

200cmx20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當我們面對張旭東表現性的作品時,他反諷的語言方式構成了他藝術創作的現實針對性——對慾望的質疑與批判。就中國當下來說,傳統文化處在中空狀態,政治熱度和敏感早已降溫,中國人現實生活的經驗已經相當西化,在精神上卻缺乏皈依與寄託,追求物質化、娛樂化佔據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所有空間。由此,張旭東單純地運用了圖像的明喻,創作出繽紛而豐富多彩的感覺形象,於是張旭東所反諷的慾望不再僅僅局限於金錢、生理上的功能,而成為生活在其中人們對生活無限形式的慾望,成為氣派與華麗、成功與高貴的慾望,成為和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想像和對時尚生活方式的追求之中。因此,慾望所帶來的消費文化在當代消費社會無疑是一種生活方式,即將個人發展、即時滿足、追逐變化等特定價值觀,合理化為個人日常生活的自由選擇,它導致了慾望的不間斷流動,更象是20世紀以來社會世俗發展的歷史與邏輯在當下中國的顯現。張旭東之所以採用這樣的視覺樣式,當然與中國改革開放後驟然興起的大眾流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換句話說,他是敏感並巧妙利用了大眾文化的特徵來作為他創作的基本資源,延續和延伸著他對人自身扭曲、詭異狀態的追問與表現,以提示出他對瘋狂慾望追逐現象的揭露,以及警醒的目的。

《出發前》

200cmx200cm布面油畫

2017年

《紅色裸女》

200cmx30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對話》

150cmx15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和未來的對話》

200cmx20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病態形式,而這正是張旭東近年努力要揭示的。它像一面鏡子,照見了這個時代的面像與真相。其實,真正患病的不是某個個人,而是所生活的那個時代處境,她們只是不能見容於那個時代而已。這種差別主要表現為不同時代的敘事者強調的東西有所不同,卻也和時代個人的變化有關。在過去,你可以為自己的不幸找到一個承擔者,現在則越來越多地要由你自己來承擔了。你擁有了更多的自由,你也因此更加感到內心的不安,你陷入一種茫然之中。如果說以往時代的人有病,常常是人超越了時代;那麼,這個時代的病人,則往往都是被時代所拋棄的人。從這個角度來說,張旭東的新作,在一片絢爛乃至糜爛中,看著她們如何慢慢地毀滅自己,看著她們內心的掙扎以及瘋狂和虛空。在我看來,這是「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魅惑,還是一種近乎自虐的欣賞過程。

異色之後,儘是癲狂,也是絕望人生花落去的無可奈何。

馮博一

《14夏瘋狂女人3號》

100cmx80cm 布面油畫

2014年

《14夏瘋狂女人3號》

200cmx300cm 布面油畫

2014年

《14夏瘋狂女人3號》

200cmx300cm 布面油畫

2014年

自然的心態

今天人們對物慾的追求像瘟疫般地逐漸地蔓延,侵蝕著我們的自然環境、腐蝕物化了人們的心靈。在我們的現代社會裡,太技術化了的生活中,使得現代人類的生活早已像一部疲憊的機器,從而形成一種緊張的精神,冷漠的性情,貧瘠的心靈。這是我們生活的時代嗎?在我們的藝術創作中,是否可以尋找那個——隱藏在那種光鮮、生硬、媚俗面具下的那顆清明純凈的心靈呢?

張旭東的作品,在早期以海為主題創作的作品中,他是以一粗獷有力的筆觸表現了艷麗的色彩,強烈的視覺性。他把這種自然力量用一種無形的語言,肆意的轉化在了他的作品中。在自由、凌亂、的構圖中,流淌著稀釋後的油料,形成一種靈動富有畫面生機的畫面空間。

在這裡我們感到,在張旭東的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出兩個方向:一是像義大利「三C」一樣走一條具象表現性很強,但有某種回歸傾向的道路,把自我的情感更具個性化。二就是帶有一種符號化,游離於客觀形象之外而著重在平凡的心態表達,它是一種純粹的形式方面,其目的是要消除意義和深度,使主客體在一個平靜的世界中和解。

王易罡

都 市

言 情

張旭東的油畫作品有著鮮明個人特色,這種鮮明的個人特色,不僅體現在其形式的簡約,形象和色彩的視覺強度,更體現在作品所具有的都市人文內涵。畫家所關注的不是這個時代的外在變化,而是這種外在變化在人的內心世界所引發的精神問題。畫家對人的「精神問題」的敏感以及對「現代文明的非人性」一面所持的批判性立場,使這些作品具有了一種不可取代的當代價值。縱觀當代中國油畫,多數畫家還是在語言和風格層面上力求拓展,真正能夠進入精神層面思考並提出問題的藝術家還不是很多。也正是因為如此,張旭東藝術的這一精神指向尤顯可貴。

賈方舟

與旭東老師相識二十年,亦師亦友,其人慷慨,性格直爽,吾每到老師家中必與之把酒暢敘,聽老師聊人生,談藝術,甚是痛快。言,畫如其人,旭東老師乃東北最早倡導當代油畫的藝術家,九十年代作品具有時代的先峰性,其畫大氣,厚重,對傳統和地域文化的把握都拿捏自由,而他又不滿足作品的風格化,繼續著對藝術的修練和追求,現今作品更加獨立,對藝術本體的不停探索和詰問也許就是旭東老師在藝術里思考的理想世界。我想:是否因寧遠的這片海造就了他......

張海君於魯迅美院

第一次看到張旭東的畫是在九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油畫封面上,在當時全國上下以寫實學院派盛行的年代裡張旭東的繪畫風格讓人過目不忘獨特的人物造型(大眼睛)奮放的的高純度色彩在九十年代時期確為罕見,讓人過目不忘。在北京環鐵工作室,我們成了鄰居。旭東畫面一如繼往的表現畫面風格更加的獨立與完整,作品和為人一樣透著東北漢子的豪氣與洒脫。

呂山川

2017.6.15

2016

「異色狀態——張旭東作品展」 798白盒子藝術館 北京

2010

張旭東紙上作品展 上海聖菱畫廊

2008

張旭東個展 798高地畫廊 北京

2002

「都市言情——張旭東個展」 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

2001

「秘密花園——張旭東個展」 北京世紀翰墨畫廊

2000

張旭東個展 北京TAO畫廊

1996

張旭東個展 北京TAO畫廊

1995

「人與海——張旭東個展」 北京中國美術館

2016

表現的力度——東北表現性油畫展 今日美術館 北京

2007

融合·消解——2007中國當代油畫邀請展 北京

200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灣

2004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藝術開門」 台灣

2003

韓國首爾第一屆藝術博覽會 首爾

1996

「中國之夢」現代藝術展 北京炎黃藝術館

1995

「現實·今天·明天」現代藝術展 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

1994

遼寧省第三屆油畫展 瀋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魯美人 的精彩文章:

TAG:魯美人 |

您可能感興趣

動漫中為什麼會出現很多異色瞳,原因是這兩點
異色鴿配異色鴿?
蜀綉——異形異色雙面刺繡奇觀
每日一蟲 異色多紋蜻
空不異色的「色」是啥意思?
一抹異色,姬圈&基圈舔屏向神顏大合集
不做純色牡丹,不為異色蓮蓬
一部合格的異色驚悚片《香水》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指什麼?
盤點:動漫里最美的異色瞳,最後一位逆襲上位圈粉無數
小男孩和貓咪同時出現虹膜異色症和唇裂症!
異色紛呈話彩鑽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當代人如何理解?
唯物與唯心,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空不異色」矛不矛盾?
神巧合!小男孩發現這隻貓咪和自己一樣患有虹膜異色症和唇裂症!
印光法師:如何正確理解「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句話?
神奇寶貝:非常稀有的異色小精靈,反正我只看見過一隻
這樣可愛的異色瞳寶寶,能不被它撩倒嗎?
口袋妖怪命名的秘密,水晶異色寶可夢,興奮進化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