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冒名頂替的肖邦、被逼出來的大作

冒名頂替的肖邦、被逼出來的大作

2017-07-17 人人愛樂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

1810年,肖邦出生於波蘭;1817年開始創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後因華沙起義失敗而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作。1849年,肖邦因肺結核逝世於巴黎。

肖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冒名頂替的肖邦

肖邦初到巴黎,經濟十分困難。當時巴黎還不知道肖邦,而譽滿全城的是匈牙利鋼琴家李斯特。

一個晚上,李斯特舉行公演。大廳里擠滿了慕名而來的聽眾,按照當時音樂會的習慣,演奏過程中燈火全熄,讓聽眾在黑暗中全神貫注地欣賞音樂家的演奏。這天的鋼琴,演奏得那樣深沉淳郁,沒有一絲一毫追求表面效果的東西,使聽眾如醉如痴,認為李斯特的演奏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演奏結束,燈火重明,在聽眾的狂呼喝彩聲中,立在鋼琴旁答謝的,卻是一位陌生的青年——原來是李斯特在燈火熄滅之際,悄悄地把肖邦換了上來。他用這樣的方式,把肖邦介紹給了巴黎聽眾,使肖邦一鳴驚人,被譽為「鋼琴家中的第一人。」

音樂家趣事

3角8分錢遺產

斯蒂芬·福斯特是19世紀美國的一位自學成才、具有國際聲譽的歌曲作家。他從小喜愛音樂,1826年生於匹茲堡,1864年於紐約逝世。福斯特的歌曲優美抒情,樸素真摯,在藝術上有著一定的成就。其中如《哦,蘇姍娜》、《家園故老》、《老黑奴》等,不但在美國家喻戶曉,而且在我國也廣為流傳。他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可觀的藝術財富,可是當他離開人世時,他的全部經濟遺產只有皮夾子里的3角8分錢。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英文名: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2.23-1759.4.6),英籍德國作曲家。他生於德國哈雷哈勒,師從管風琴家查豪學習作曲,後在教堂內任管風琴師及藝術指導。因愛世俗音樂,於1703年遷居漢堡,開始從事歌劇的創作。1706年後,在漢堡威爾及倫敦兩地進行創作,不久成為英國的音樂權威人士。

作品有《阿爾米拉》、《哈利路亞》等。

「如果不是魔鬼,便一定是享德爾!」

1707年,享德爾在不被人知的情況下遊歷威尼斯。到達後不久,他應私人朋友之邀參加一個蒙面舞會。但享德爾不擅跳舞,便坐下彈鋼琴。正值義大利著名作曲家斯卡拉蒂也在場,當時兩人並不相識,但他聽過享德爾非凡的演奏。此時,他忽然聽到美妙的琴聲傳來,斯卡拉蒂一下子驚呆了,他指著戴著假面具坐在鋼琴旁的人大聲喊叫:

「啊,魔鬼!魔鬼!那個彈琴的如果不是魔鬼,便一定是享德爾!」

斯卡拉蒂說完就衝過去掀掉彈琴人的面罩。果然,那人真是享德爾。從此兩人成了極好的朋友。

《降D調圓舞曲》

有一天肖邦去拜訪作家兼婦女運動家喬治.桑,在客廳看到阤的愛犬在戲耍作樂,追咬自己尾巴。肖邦為之大笑,隨即沉默靜思,然後走到鋼琴前坐下,奏出了一道圓舞曲。曲子充滿了懷遠念舊的情緒,既輕鬆又靈快,彷彿是小狗在歡躍。一隻小狗的頑皮誘發肖邦彈出了一首不朽名曲《降D調圓舞曲》。

喬治·格什文美國現代派作曲家、爵士音樂鋼琴家。13歲時開始學鋼琴,但沒受過正規教育。早年即開始流行歌曲創作,1919年後開始創作歌劇和器樂作品。他的音樂成功地吸收了黑人舞曲及爵士音樂的節奏、旋律和配器風格特點,深受人們歡迎。19歲時創作了《斯萬尼》,主要作品有《藍色狂想曲》(鋼琴與爵士樂隊)、《第二狂想曲》;音詩《一個美國人在巴黎》、《F大調鋼琴協奏曲》;取材黑人生活全部由黑人演出的歌劇《波吉與貝絲》等。是美國流行歌曲作曲家代表之一。

被逼出來的大作

美國作曲家喬治·格什文的第一部交響樂作品是《藍色狂想曲》,它的誕生是富於戲劇性的。當時美國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樂團指揮請他寫一部「莊重的作品」,但格什文承認自己對交響樂一竅不通,始終不從命。指揮先生無奈之中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在報紙上搶先刊登了一則廣告,說三周後在音樂廳上演格什文的交響樂新作。格什文看了騎虎難下,只好硬著頭皮埋頭苦幹了兩個星期才完成任務。誰知首場演出竟大獲成功,並以此奠定了他音樂家的地位。

自閉的彪羅

德國鋼琴家、指揮家封·彪羅(1830—1894)生性孤僻,不好交友,尤其對不速之客隨便上門打擾極為討厭。為了能專心工作,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房門上經常掛著免見牌,上面寫著:

「午飯前恕不會客,午飯後我不在家。」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於匈牙利雷定,六歲起學鋼琴,先後是多位鋼琴名家的弟子。十六歲定居巴黎。李斯特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他還首創了背譜演奏法,他也因在鋼琴及以上的巨大貢獻而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

一位女鋼琴家來到歐洲一座城市演出。海報上寫著「李斯特的女學生。」李斯特早已名震歐洲,即是他的學生,造詣一定很深。於是人們紛紛慕名而來。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她並不是李斯特的學生,甚至連李斯特的面也沒見過。她所以冒名頂替,只是為了招徠聽眾。誰知就在她舉行演奏會期間,李斯特也來到這座城市,而且就在她住的旅館裡下榻。當她知道後,惶恐不安,連忙找到李斯特,痛哭流涕地請求寬恕。李斯特一點也沒有責備她,而是和顏悅色地對她說:「請你把演奏會上所彈的曲子彈一支讓我聽聽吧!」李斯特當即指出她的不足,並為她示範,然後對她說:「現在我已經教過你彈鋼琴了,從此以後,你完全可以稱為『李斯特的女學生』了。你開演奏會的時候,我還可以為你演奏一曲。如果節目單還沒有印出來的話,請再添印一行:李斯特將親臨演奏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歲),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衣裳襤褸的貝多芬

貝多芬與「月光」奏鳴曲的誕生經過。傳說中,貝多芬有次深夜外出散步,聽到一棟房屋中傳出鋼琴聲,而且旋律竟是自己的F大調交響曲。好奇之餘,他走進這棟房屋,赫然發現彈琴的人是一位盲眼少女。貝多芬大受感動,馬上坐在鋼琴前面為少女獻演,這時月光從窗戶間流瀉而下,貝多芬樂思泉涌,膾炙人口的「月光」奏鳴曲就此誕生。

而據說貝多芬之所以選擇深夜外出散步,乃是因為他的衣著襤褸,羞於在光天化日之下曝光!

晚年時期貝多芬的衣著,確實曾成為維也納居民談論的話題之一,因為貝多芬老是頭髮散亂,披著一件舊大衣,大衣袋子里塞滿發臭的手巾、眼鏡等用具。不過,貝多芬並非從小就如此「名士派」。據當代文獻描述,青年時期貝多芬初抵維也納,穿著可是相當時髦,不但剪裁合身,衣料均屬高級的呢絨或毛料,腰間還配了一把短劍。

莫里斯·拉威爾1875年3月7日,傑出的法國作曲家,出生在比利牛斯山谷靠邊境的一個小城西布恩。父親是個有瑞士血統的法國工程師,曾應聘去西班牙搞鐵路建設,在那裡認 識了一位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姑娘馬麗·德勞特,他們結成夫婦。小拉威爾出生才幾個月,全家遷往巴黎。三年後,添了弟弟愛德華。父親愛好音樂,想培養兩個兒子成音樂家,結果只有莫里斯走上了這條通路。

極度注重衣型

一九二八年,拉威爾接受邀請訪問美國,預計在新大陸停留兩個月。為了這趟旅行,拉威爾竟然帶了五十件全新的襯衫、二十套睡衣以及數不清的褲、襪、靴等等,注重打扮的態度由此可見一斑。據說,有回他已經出門,半路突然發現襪子和上衣的顏色不搭配,馬上折回家中更換,結果差點趕不上火車。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

1760年,莫扎特開始學習作曲。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隨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在歐洲各國進行旅行演出。1781年,莫扎特到維也納開始10年的創作生涯。1791年12月5日0時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歲,死因不明。

他同海頓和貝多芬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

用鼻尖彈奏

有一次,莫扎特和他的老師海頓打賭,說他能寫一首曲子,老師保准彈不了。老師當然不相信了。於是莫扎特僅用了5分鐘就匆匆地把樂譜稿子寫完,送到老師的面前。「這是什麼啊?」老師彈奏了一會後驚呼起來:「我的兩隻手分別彈向鋼琴的兩端,怎麼在這時會有一個音符突然的出現在鋼琴鍵盤當中呢?這是任何人也無法來彈奏的樂曲啊。」

莫扎特微笑著坐在鋼琴前,當他彈奏到這個「突然出現在琴的中央的音符時,他的雙手仍然在彈奏,只不過,他是彎下腰來,用鼻子彈奏出了那個「突然出現的音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人愛樂 的精彩文章:

愛樂日曆7.3 「又好聽又好看」翩翩公子-的卡洛斯·克萊伯

TAG:人人愛樂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官員上任途中被劫殺,又被冒名頂替,成功性有多大?
「冒名頂替」換來的好前程
冒名頂替上中專,誰伸出了幕後捉弄命運的手?
化名為「瓦爾特」的蘇聯間諜:鐵托是個被冒名頂替的人物嗎?
在古代,殺掉即將上任的官員冒名頂替,這種事情有嗎
《紅樓夢》薛寶釵是冒名頂替暗娶過來的嗎?
殺死赴任的官員,自己冒名頂替,這種事情在古代可行嗎
他殺掉了準備上任的縣令,並且冒牌頂替,真相大白後卻受到了百姓的尊敬
在古代強盜殺死上任的官員,然後冒名頂替,到底有無可能
抗日英雄被人冒名頂替,到處騙財,而真正的英雄卻在撿煤球!
送走了C羅的皇馬著急了,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誰來頂替C位
他是大名鼎鼎的「上海王」,差點頂替周恩來成總理,死因成謎,還被移出八寶山!
古代官員上任途中被土匪殺害,又被冒名頂替,這可能嗎?
《香蜜》:錦覓終於救回旭鳳,卻被穗禾冒名頂替,後面更是大虐!
被堂姐冒名頂替上大學?警惕畸形的媒體思維
海賊王:王炸!克比頂替黃猿成為海軍大將,和之國傳來黃猿的噩耗
一個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其作者卻是「冒名頂替」
很多人說真正的孫悟空已經死了,被六爾獼猴冒名頂替,是真是假?
泡麵頭剛火,就被鞠婧禕的「苞谷頭」給頂替了?對顏值有大挑戰!
「冒名頂替」的朱一龍粉絲,被瘋狂貶低詛咒王鶴棣,網友:誰1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