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謠言背後的消化道腫瘤真相

謠言背後的消化道腫瘤真相

謠言一:胃痛就是得了胃癌

吳曉江主任告訴小編,大部分胃癌不遺傳、也不具傳染性,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不良生活習慣(如酗酒、吸煙刺激性食物)是胃癌的明顯誘因,主要癥狀為上腹>,食慾減退、消瘦、乏力,噁心、嘔吐,甚至會出現出血、黑便等。

因此,很多>誤認為一旦胃痛加劇就是得了胃癌。其實,「臨床上多數患者並不能準確說出胃部疼痛的位置,主要是因為胃部神經的敏感性不是很好,且上消化道疾病的癥狀都很類似,因此並不能說明一旦胃痛就是得了胃癌。」吳主任說。

如果已經出現連續數周的胃痛或者上腹部不適的感覺,應及時到醫院>。針對不同的情況應選擇不同的檢查手段:超聲檢查對了解肝臟、膽囊和胰腺的情況具有優勢;胃鏡檢查對胃內的情況有最為直接的了解;呼氣試驗可以快速監測幽門螺旋桿菌、CT和核磁檢查對胃粘膜下病變檢出是必不可少的檢查手段;抽血檢測胃腸道腫瘤標誌物可以起到腫瘤性疾病的初篩作用。

謠言二:便潛血陽性就是直腸癌

大多數直腸癌患者在早期時並無明顯癥狀,只有生長到一定程度後會出現腹痛、大便帶血、大便變細及腹瀉等癥狀。因此,很多患者對便潛血這一指標十分緊張,一旦檢查為便潛血陽性便懷疑自己得了腫瘤。

為此,小編在人民衛生出版社與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聯合舉辦的「約健康」主題科普活動現場專門採訪了劉正主任,他指出,便潛血檢查陽性並不意味著一定得了直腸癌,需要區分情況:如果是間斷性陽性,一般消化道潰瘍的可能性較大;但如果是持續性陽性,則要高度懷疑惡性腫瘤的發生,需進一步進行消化道內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劉主任還提示,臨床上除了常規要重視結直腸癌的早期癥狀觀察外,還應重視內窺鏡檢查,以便直接觀察病變的大小、部位、形態,此外,大便潛血試驗、鋇灌腸、氣鋇灌腸以及CT、直腸腔內「B」超等都對大腸癌的診斷、手術方法、發現轉移灶等具有一定幫助。

謠言三:長期>>類藥物會產生精神依賴性,因此不到萬不得已不可使用

多數患者對鎮痛治療葯阿片類藥物心存忌憚,認為長期使用阿片類藥物會產生精神依賴性,因此拒絕使用。其實,臨床實踐證明,長期使用阿片類葯為癌症患者進行鎮痛治療,尤其是採取口服或透皮方式給葯,癌症患者出現精神依賴性 (以往稱為成癮 )的危險性很小。

由阿片類葯導致的耐受性或軀體依賴性,並不意味著病人已產生精神依賴性。阿片類藥物使用後是否導致精神依賴性與劑型、給葯途徑及給葯時間有關。注射劑靜脈給葯使血葯濃度突然升高,容易出現欣快感,因此易導致精神依賴性。

此外,及時、按時使用鎮痛葯,不僅能產生良好的鎮痛效果,而且可用鎮痛強度低的藥物、使用最小劑量對疼痛癥狀進行緩解。如果等到疼痛劇烈時才使用鎮痛葯,或長期不用鎮痛葯,患者就會遭受更多疼痛折磨,甚至出現難治性疼痛。因此,並不宜等到疼痛劇烈時才使用鎮痛葯。

阿片類葯的不良反應除便秘外,大多數是暫時性的,也是可以耐受的。例如,阿片類葯導致嘔吐、鎮靜等不良反應,一般僅出現在用藥的最初幾天,數日後癥狀多可自行消失。因此,一旦不良反應出現就立即停止使用阿片類葯的做法不可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頭暈嘔吐、視線模糊莫輕視,恐得下垂體腫瘤
這個客工在新加坡受傷竟查出腫瘤,我卻不能告訴他
這兩個月,全家人必吃的菜,腫瘤醫生都推薦,小病都不慌了
女子泌尿繫結石屢發?當心是內分泌腫瘤惹禍
腫瘤領域近期進展匯總

TAG:腫瘤 |

您可能感興趣

癌症患者化療後,出現「消化道反應」如何護理?
腫瘤「地道戰」,消化道黏膜下腫瘤不開刀也能切除!
肝硬化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潰瘍與靜脈曲張破裂,哪個更兇險?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內鏡止血治療後 還有這些您需要知道
患上肝硬化後怎樣預防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腫瘤的預防方式
胃癌患者癥狀在消化道上的表現
消化道癌前病變的病理診斷
吃出來的消化道癌症
飲酒與消化道腫瘤
腹痛和消化道疾病的關係!
如何緩解消化道腫瘤十大癥狀
不良飲食習慣與消化道腫瘤之間的因果關係!
惡性腫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通過便常規 可及時發現!
飯後有這3個習慣,消化道主任:難怪胃病反反覆復,消化不良
一定要知道!發現消化道早癌的有力武器,讓腫瘤無處藏身!
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處理
肝病相關的消化道出血主要分為
為什麼消化道潰瘍常反覆?消化科醫生說出實情
消化道有火,胃脹、口臭、便秘!學會對症祛火,遠離消化道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