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姓氏文化酒之「李」氏

姓氏文化酒之「李」氏

姓氏文化酒之「李」氏

主要來源

源於嬴姓和姚姓

李姓是出自黃帝之後顓頊帝高陽氏的後裔理徵和舜帝姚姓的後代結合的後代,或出自老子李耳,屬於以官職名為氏。顓頊和舜帝後代一說:李姓祖先之一是伯益,伯益是帝顓頊的裔孫。舜帝時候,伯益因幫禹治水有功,又為舜馴服鳥獸,被舜賜姓嬴氏,李姓出自嬴姓和姚姓,李姓祖先之一:嬴姓出現因為舜帝的賜姓給他的女婿姓為嬴,還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舜帝,姚姓,舜,黃帝子孫,生於姚地,以地取姓為姚,其後代就以姚為姓。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舜帝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概括有兩種:

一種說法是:商帝辛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種說法是:據史籍記載,周朝以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李利貞的後代,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其他來源

源於改姓、賜姓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平定哀勞夷後,曾賜當地各少數民族以趙、張、楊、李等姓。

北魏鮮卑族有複姓叱李氏,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全面漢化政策,改為漢字單姓李氏。

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歷代皇帝賜予的姓,如李、達、答、張、白、沐、陝、鄭、朱、金等姓。回族李氏是七世紀以來少數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來中國並定居;十三世紀以後又有一部分中亞細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遷入中國,他們在與漢、維吾爾、蒙古族相處的過程中形成回族,又稱「回回」。李氏在回族中所佔比例較高,有些直接來自古波斯或阿拉伯,如五代前蜀詞人李珣,其祖先就是波斯人,來中國後留居梓州。

李思摩:突厥頡利族人(東突厥),原名阿史那思摩,其酋長稱頡利可汗,名咄苾。頡利人曾屢次侵擾唐朝,咄苾與思摩於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擾唐時,被唐軍俘獲並送往長安(今陝西西安)。唐太宗李世民認為思摩忠誠可嘉,於是賜為李氏,令他統領頡利舊部駐守河南之地。

李突地,稽靺鞨酋長(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龍江中下游),唐朝初建時即來唐朝貢,後曾擊敗進攻幽州的突厥兵,他於唐貞觀初年被唐太宗李世民任命為右衛將軍,賜為李氏。李嘉慶也是靺鞨族人,本姓茹,名常,徙幽州,為朔方部將,以戰功被賜姓李,更名嘉慶。其子李懷光,在唐德宗時被封為都虞侯。

李國昌:本為朱邪氏,名赤心,沙陀突厥酋長朱邪執宜之子。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任太原行營招討等職,因隨從康承訓擊敗龐勛起義軍有功,升為單于大都護、振武軍節度使,被賜姓李名國昌。

李 勣:(公元594~669年),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徐茂公)曹州離狐(今山東東明東南部)。家富有,初從翟讓起義,參加瓦崗軍,因功封東海郡公,瓦崗軍失敗後降唐,被唐高祖李淵任為右武侯大將軍,封曹國公,賜姓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單名勣(jì,同績)。其孫敬業起兵反武,賜姓剝奪。

李粲:滑州人,本姓丙,在隋朝任屯衛大將軍,唐高祖李淵入關後,率眾歸唐,被授宗正卿,封應國公,賜姓李。

李子和:蒲城人,本姓郭,原在隋朝做官,曾以罪徙榆林,唐高祖武德初年獻款,被任為靈州總管,後又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劉黑闥起義,因有功,被賜姓李,封夷國公。

李抱玉:河西人,本姓安,唐高祖時功臣安興貴的後裔,原名重璋,善騎射。唐玄宗李隆基以其戰河西有功,為他改名抱玉。安祿山叛亂時,安抱玉鎮守南陽,上書朝廷,說恥與逆臣安祿山同宗,要求改姓,於是唐玄宗賜他姓李。

李忠臣:薊人,本姓董,名秦,少年時從軍,憨直不通書,但努力奮鬥,因有戰功,被唐肅宗李亨賜姓李,賜名忠臣。

李國臣:河西人,本姓安,膂力過人,積功升任雲麾大將軍,被唐肅宗李亨賜姓李。

李寶忠:奚族人,原為范陽守將張鎖高的養子,名忠志,字為輔,為安祿山、史思明的部屬,隨同安、史叛唐。公元761年史思明逝世後,張忠志獻恆、趙、深、定、易五州,唐代宗李豫升他為禮部尚書,賜姓李,賜名寶忠,封趙國公。

李光進:其祖先為河曲羌族人(今青海黃河曲流處),姓阿跌氏,唐朝貞觀中期內屬,以其地為雞田州,光進隨從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收復兩京有功,於大曆年間被唐代宗李豫賜姓李。

李元諒:安息人,本姓安,少為宦官駱奉仙所養,冒姓駱,名元光,勇敢有謀略,唐德宗時與李晟收京師,貞元年間因守備有方,避免了一次與吐蕃的戰爭,被賜姓李,賜名元諒。

李全略:本姓王,名日簡,以功累官橫海軍節度使、滄德棣州觀察使,被唐穆宗李恆賜姓李,賜名全略。

李茂勛:回鶻族(即回紇)阿布思後裔,降唐後,受到兵部尚書張仲武的重用,後因積功較多,被唐宣宗李忱賜姓李名茂勛。

在唐朝,還有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朱邪氏、董羅氏等人士因建國有功,被賜李氏。另外傳說大食國人李訶末將軍以及李彥升和波斯人李鉉、李珣均為皇帝賜姓。

李氏名人

李利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 上古帝王顓頊之後皋陶後代理徵,字德靈,封為中吳伯,在殷紂王時任理官。

李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學家,道家的創始人。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

李冰:戰國時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為國家農業生產、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貢獻,被後世奉為川神。

李悝:戰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經》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公元前?~前229年),戰國時期趙國人,戰國末年著名軍事家。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國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

李信:戰國時代秦國將軍。

李廣:西漢名將,多次參加反擊匈奴的戰爭,以勇敢善戰著稱。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匈奴數年不敢攻擾,稱之為"飛將軍"。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秦安),名將李廣之孫。著名西漢將領。

李忠:字仲都,東萊黃人。雲台二十八將之十五。

李固:(公元94~147年),東漢大臣。字子堅。漢中南鄭人(今陝西漢中)。曾在東漢時任三朝(順帝、沖帝、質帝)太尉,博學多才、能言善變,不畏權貴、敢於抗爭,故有「北斗喉舌」之美譽。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禮,漢朝潁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東漢政治家。滿腹經綸,被譽為「天下模楷李元禮。」

李尤:東漢文史學家。廣漢雒(今四川廣漢雒城)人。年少時以能文著稱,曾撰《蜀記》。安帝時為諫議大夫,受詔與謁者僕射劉珍等共撰《東觀漢記》。

李傕(?-198)涼州北地郡人,漢末三國時群雄之一。東漢末年的涼州軍閥、權臣,曾挾持漢獻帝,專政四年。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陽鉅野人(今山東山陽)。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國時期魏國音韻學家。任左校令。著《聲類》十卷,以宮、商、角、徵、羽五聲區別字音,尚未分立韻部,是最早的一部韻書。

李密:西晉文學家。所著《陳情表》以侍親孝順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影響深遠。

李充:東晉著名的文學家、文論家、目錄學家、書法家。

李式:東晉書法家。

李顒:東晉文學家。

李暠: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東晉十六國時期西涼武昭王。政治家,文學家。曾著有《述志賦》、《槐樹賦》、《大酒容賦》等多篇。

李沖: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北魏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騫:字希義,趙郡平棘人。南北朝時文學家,博涉經史,富文藻。

李孝貞:趙郡柏人。南北朝時文學家,少好學,能屬文。孝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書本傳》行於世。

李鉉:字寶鼎,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南北朝北齊名儒。

李同軌:東魏趙郡高邑(今河北柏鄉縣北)人。一代名儒。

李公緒:趙郡柏人(今邢台市隆堯縣)。約北齊文宣帝天保初年前後在世。撰有典言十卷,又撰質疑五卷,喪服章句一卷,古今略記二十卷,玄子五卷,趙記八卷,趙語十二卷。

李概:趙郡柏人人。撰戰國春秋及音譜,並行於世。又自簡詩賦二十四首,謂之達生丈人集。

李神威:趙郡人。撰樂書近百卷。

李安世:趙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議實行均田制。

李謐:趙郡人。少好學,博通諸經,周覽百氏。初師事小學博士孔璠。數年後,璠還就謐請業。同門生為之語曰:"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著有《明堂制度論》。

李德林:(530-590),字公輔,博陵安平人。生於魏廢帝中興元年,卒於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年六十一歲。少有神童之譽。

李百葯:(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除擅長文章外,還很善於寫詩。現在他的傳世之作有詩20餘首,文章13篇,以及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齊書》。

李延壽:安陽市人。唐代史學家。曾參加過官修的《隋書》、《五代史志》(即《經籍志》)、 《晉書》及當朝國史的修撰,還獨力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

李嶠:趙州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少有才名。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

李華:趙州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唐代散文家,與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並與蕭穎士、顏真卿等共倡古義,開韓、柳古文運動之先河。其傳世名篇有《弔古戰場文》。亦有詩名。後人輯有《李遐叔文集》。

李翰:趙州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唐代文學家,為文精密,為序張巡守城事迹,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李守素:趙州人。唐初十八學士之一。尤諳氏族學。

李端: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今存《李端詩集》三卷。

李嗣真:趙州柏人。撰明堂新禮十卷、孝經指要、詩品、書品、畫品各一卷。博學曉音律,兼善陰陽推算之術。工畫鬼神,舉李仲昌同師於尹琳,亦工雜畫,有禮圖等雜畫五十六卷傳世。見於《歷代名畫記》、《新舊唐書本傳》、《藝文志》、《榆園畫志》。

李觀:先為隴西人,後家江東。為文時謂與韓愈相上下。韓愈稱其「才高於當世,而行出於古人」(《李元賓墓銘》)。大順中,(公元八九一年)陸希聲集其遺文,為文編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全唐文》錄存文四卷,《全唐詩》錄存詩一卷。

李翱:隴西成紀人。唐代思想家,文學家。他曾從韓愈學古文,協助韓愈推進古文運動,兩人關係在師友之間。

李乂:趙州房子人。年十二,工屬文,與兄尚一,尚貞俱以文章見稱。兄弟同為一集,號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並行於世。

李善:所注蕭統(文選》六十卷,至今被視為《文選》最主要的注本之一。

李邕:廣陵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唐代書法家,文學家。李邕的行書對後世行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宋元的幾位大書法家如蘇軾、黃庭堅、趙孟頫等無不受其影響。

李頎:趙郡(今河北趙縣)人。詩內容涉及較廣,尤以邊塞詩、音樂詩獲譽於世。擅長五、七言歌行體。後人輯有《李頎詩集》 。

李益:隴西人。著名詩人。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辭。其《徵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又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

李公佐:隴西人。唐代小說家。撰有傳奇:《南柯太守傳》。

李朝威:隴西人,唐代著名傳奇作家。著有《柳毅傳》,本人也被後來的一些學者譽之為傳奇小說的開山鼻祖。

李復言:隴西人,唐代小說家。著有《續玄怪錄》。

李思訓:著名畫家。擅畫青綠山水。明代莫是龍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繪畫上的南北宗論,則將他列為「北宗」之祖。

李昭道:著名畫家。

李陽冰:趙郡(治今河北趙縣)人。唐代文字學家、書法家。以篆學名世,精工小篆,圓淳瘦勁,為秦篆一大變革,被譽為李斯後小篆第一人,對後世頗有影響。

李龜年:著名樂曲兼演唱家。後人稱為「歌聖」。

李春:隋代造橋匠師。現今河北邢台臨城人士。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595~605)建造趙州橋(安濟橋)。趙州橋存世1400多年,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蹟之一。

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藥師,京兆三原人(今陝西三原)。隋朝名將韓擒虎的外甥,著名唐朝將領。

李淵:唐高祖(566~635)。唐代開國皇帝。字叔德。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祖籍趙郡隆慶(今邢台市隆堯縣)。

李建成:(公元589~626年),小字毗沙門,唐高祖李淵長子,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秦安)。

李世民:唐太宗(599~649年),創造了「從諫如流,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盛世。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為睿宗李旦第三兒子,廟號「玄宗」,又因其謚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間,是大唐由盛變衰的關鍵時期。

李純:唐憲宗(778年~820年),憲宗在位期間,勤勉政務,著手削藩,開創了唐朝的中興氣象,史稱「元和中興」,是唐朝後期最傑出的皇帝。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他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人稱「詩仙」。

李晟:(公元727~793年)中唐將領。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勇烈有才,善騎射,平朱沘之亂。

李愬:(公元773~821年)中唐將領,雪夜入蔡州,平吳元濟之亂。

李吉甫:趙郡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唐朝宰相,地理學家。

李德裕:(787—850),趙郡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李吉甫之子,中唐宰相。唐代文學家﹑政治家。代表作有《會昌一品集》、《左岸書城》、《次柳氏舊聞》等。

李賀:(公元790~816年),中國唐代詩人。想像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

李商隱: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頻:著名詩人。

李谷:(903—960),《宋史·李谷傳》。

李煜:(公元937~978年),南唐李後主,被稱為「千古詞帝」。

李穆:善篆、隸,工丹青。

李沆:北宋「聖相」。

李維:博學,少以文章知名,至老手不廢書。嘗預定《七經正義》,修《續通典》、《冊府元龜》。

李淑:著有文集一百餘卷,嘗修國朝會要、三朝訓鑒圖、閣門儀制及康定行軍賞罰格,又獻擊訓三篇,均《宋史本傳》並行於世。

李虛己:著有《雅正集》十卷。

李成:北宋著名畫家。和范寬與另一位山水畫家關仝一起被稱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的大師。

李常:黃庭堅之舅。有文集、奏議六十卷,《詩傳》十卷,最早的會計學著作《元祐會計錄》三十卷。

李格非:北宋學者。著《洛陽名園記》。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李公麟:北宋著名畫家。傳寫人物尤精。李之儀:能為文,尤工尺牘,蘇軾謂入刀筆三昧。

李廌:蘇門六君子之一。蘇軾謂其文章筆墨瀾翻,有飛沙走石之勢,說其是子之才,萬人敵也。

李誡:北宋著名土木建築家、《營造法式》一書的編纂者。

李從周:著有《字通》。

李綱:北宋名相。李唐:南宋著名畫家。

李侗: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老師。

李燔:南宋著名學者。

李覯:南宋名儒,著《周禮致太平論》、《平土書》、《禮論》。

李攸:南宋學者、藏書家。撰有《宋朝事實》一書,對考證北宋一代典章制度有幫助。

李冶:宋元四大數學家之一。對天元術進行了全面總結,寫成數學史上的不朽名著——《測圓海鏡》。

李杲:中國醫學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醫「脾胃學說」的創始人,著有《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活法機要》、《醫學發明》、《東垣試效方》等。

李俊民:金代文學家。有《庄靖集》十卷。

李孝光:元代詞作家。少年時博學,以文章負名當世。著作有《五峰集》11卷。

李釜:明代著名圍棋棋手。

李夢陽:(公元1473~1530年),明代文學家。前七子之一。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今屬甘肅)人。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中國古代 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

李攀龍:明代文學家。後七子之一。

李春芳:有「青詞宰相」之稱。在數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李廷機:著有《四書臆說》《春秋講章》《通鑒節要》《性理刪》《燕居錄》《李文節文集》等。

李中孚:明清之際哲學家。在理學上的造詣,被稱為「海內大儒」。

李鱓: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李方膺: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李漁:(公元1611 ~1680年),戲曲理論家、作家。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中年改名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浙江蘭溪人。

李氏,女,廣東番禺(有史料作廣州三元里)人,順治七年(1650),清軍圍困廣州,被朔騎所擄,為免其辱,賦詩10首自縊而亡。在今人編輯出版的《三編清代稿鈔本》中,收入有其詩若干,可管窺其部分詩作精華。

李調元:清代戲曲理論家,詩人。其詩作《萬善堂詩》清婉雍容,名震一時。

李兆洛:清代學者、文學家。精輿地、考據、訓詁之學。為文主張混合駢、散兩體之長,與桐城派散文立異,是陽湖派代表作家之一。所選《駢體文鈔》為歷來最好的駢文選本,標舉魏晉、六朝宗旨。書學功底極深,尤善行草。

李審言:江蘇興化人。國學大師。工詩文考證,著作豐富,著有陶齋藏石記釋文《楓園藝友錄》。

李惺:清代教育家。有《西漚全集》10卷、《西漚外集》8卷刊印行世。

李汝珍:博學多才,精通文學、音韻等,留存現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鏡花緣》。

李伯元:多才多藝,擅長制藝詩賦,繪畫篆刻,金石考據。《官場現形記》是晚清譴責小說的代表作。

李慈銘:(1830~1894)晚清著名文史學家。嗜書成癖,承乾嘉漢學之餘緒,治經學、史學,蔚然可觀,被稱為「舊文學的殿軍」。 著有《越縵堂日記》。

李毓秀: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著有《弟子規》。

古琴廣陵派第十代傳人劉少椿的外孫陶藝、古琴高人張大林品鑒樂游原百家姓酒。

其他資料

1、先秦時期

李姓形成時,族人世居今豫東河南鹿邑一帶,春秋時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傳的首個李姓人物。李耳,字伯陽,外字聃,號老子,生於春秋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做過周朝的「守藏室之史」 (管理藏書的史官),傳說是春秋時的思想家和道家的創始人,傳為《老子》一書的作者。傳說他是周平王時(春秋初期)人,又說春秋末期的孔子曾向他問禮,於是說他活了160多歲或200多歲,是因為修道養壽才活了那麼大歲數。《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老子五千文》是道家主要經籍,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演變,包含著某些樸素辯證法因素,對中國後世哲學的發展產生很大影響,後來唯物、唯心兩派都從不同的角度吸收了老子的思想。據《新唐書》記載:李氏出自嬴姓。帝顓頊高陽氏生大業,大業生女華,女華生皐陶,字庭堅,為堯大理。生益,益生恩成,歷虞、夏、商,世為大理,以官命族為理氏。至紂之時,理徵字德靈,為翼隸中吳伯,以直道不容於紂,得罪而死。其妻陳國契和氏與子利貞逃難於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為李氏。李耳的後代李宗,字尊祖,在魏國做官,被封於段,為干木大夫。李宗之子李同為趙國大將軍,孫李兌為趙相,曾孫李躋為趙國陽安君。李躋有兩個兒子:李雲、李恪。李恪的兒子李洪,任秦國(在今甘肅、陝西一帶)太子太傅,其孫李興族為秦將軍。李興族之子李曇,字貴遠,在趙國做官,封柏人(今河北唐山)侯,後又入秦,任御史大夫。李曇有4個兒子:崇、辨、昭、璣。他們及其後代因分別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兩支:長子李崇,任隴西(治所在今甘肅臨洮縣)守,封南鄭公,為隴西房;四子李璣,戰國末任秦國太傅,李璣的二兒子李牧在趙國做官,定居在趙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鄲市西南),為趙郡房。後來,隴西房又分為十三房,唐宗室39房,趙郡房又分為東、南、西、遼東、江夏、漢中六房。

李耳以後,李姓人口逐漸增多。春秋時晉文公(都城在今山西翼城東南)的理獄官李離、戰國時魏文侯(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相李悝,都是早期遷入今山西境內的李姓人;戰國時被秦昭王任為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守的李冰,是最早遷入今四川的李姓人;李耳之孫李同,到趙國(都城在今河北邯鄲)做官,是最早遷入今河北的李姓人;李同裔孫李恪的兒子李洪,到秦國(都城在今陝西咸陽東北)做官,是最早遷入今陝西的李姓人;李洪裔孫李曇,在秦國任御史大夫,其長子李崇開創隴西房,四兒子李璣的二兒子李牧開創趙郡房,形成李姓宗族最重要、最根本的兩大支派。

2、兩漢三國時期

兩漢、三國時期,李姓人又在許多地方開闢出新的聚居點。西漢時,李姓有徙居今山東、江西者,如李耳裔孫李解,因在膠西國做官,留居高密(今山東高密縣西南);更始初任軍師將軍的李淑為豫章 (今江西南昌)人。到東漢、三國時,李姓有更多的人走向四面八方,向東北已發展至今遼寧一帶,如東漢時率鄉勇抗擊海賊的李久為遼東 (今遼寧遼陽)人;向西北已發展至今寧夏一帶,如漢末三國時期涼州軍閥李傕為北地(今寧夏、甘肅一帶)人;向東南又發展至今江蘇,如東漢時善風角占候之術的李南為句容 (今屬江蘇)人;向南已發展至今廣東、湖南、湖北,如東漢時交趾刺史李進為高要 (今屬廣東)人,三國時吳丹陽太守李衡為襄陽(今屬湖北)人;向西南已發展至今雲南,如三國時蜀漢興亭侯李恢為俞元(在今雲南澄江縣境)人。

三國時,魏文帝立「九品官人法」,州設大中正,郡設中正,執掌用人權,從此形成把持政權的士族制度。東晉、南朝時期,排列士族姓氏等級,把北方山東(指崤山或華山以東地區)在一郡之內的大姓望族稱為郡姓,列王、崔、盧、李、鄭為一流冠族。因為士族門第大抵是由祖先有聲望、代代保持富貴、常有功臣名人、一家男女熟習禮教的形式和表現異於常人的風尚、能談論、有文章等各種因素構成的。十六國時,先後出現了兩個李姓政權--大成國和西涼國。

3、隋唐時期

隴西李氏李唐支自西魏、北周至隋代,世代為皇親國戚,官位顯赫,至隋末,在朝廷內外已具有相當雄厚的實力,因之為唐代李姓的空前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這一歷史時期,李姓除分布於上文所述的地區外,又有今內蒙古、浙江、安徽等省區的李姓人載入史冊,但總的來說,李姓仍主要是在北方發展。

4、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

唐朝初期,朝廷派陳政任嶺南行軍總管,率兵往閩南鎮壓「蠻獠嘯亂」,後其子陳元光繼任,平定了局勢。固始籍將佐李伯瑤隨陳氏父子入閩開發漳州,功績卓著,留居當地,其子孫散處龍溪、漳浦諸縣。

5、武周時避禍南逃

唐高宗皇后武則天,690年廢唐睿宗李旦,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周,史稱武周。她任用酷吏,屢興大獄,使宗室、朝臣不少人被牽連冤殺。為了避禍,宗室李姓部分人從長安、洛陽逃到比較安靜的江南定居。

6、避「安史之亂」南遷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冬,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及其部將史思明,以誅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歷時八年方被平定。這場戰亂,使中原人民遭受了空前浩劫,大批人被迫逃往江南避難,其中有一批李姓人。

7、李光弼徙居金陵

唐朝大將、營州柳城契丹族人李光弼,天寶末年任河東節度使,與郭子儀一同平定「安史之亂」,因功被封為臨淮郡王。762年出鎮徐州,進封臨淮王,徙居金陵(今江蘇南京),從此子孫蕃盛,形成金陵李氏,後分衍於江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8、李德裕貶死崖州

始於唐穆宗時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和以李德裕為首的朋黨之間將近四十年的鬥爭,史稱「牛李黨爭」。唐武宗即位後,任李德裕為相,李宗閔被貶死,牛僧孺亦被黜。到了唐宣宗時,牛派得勢,李派則全遭罷斥,李派首領李德裕被貶為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東南)司戶,於850年病死,其子孫有部分人留居當地,成為最早徙居海南的李姓人。

9、隨王氏兄弟入閩

唐末至五代年間,因中原地帶長期動亂,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兄弟率眾起義,最後在福建創建閩國。河南一些李姓人隨王氏兄弟入閩,定居於莆田、晉江,後又分支寧化、上杭、邵武、清流等地,進而又向西發展,分布於廣東、廣西的一些地方。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統治了將近300年,「李姓」作為國姓,最為顯貴。唐朝李家皇室子孫眾多,另外,凡有功於唐朝的人,均為被賜為李姓,這樣大大擴充了李姓的人口。經過唐朝的大發展以後,李姓開始南遷,共有三次。最後李姓在長安,河南等地直接進入福建,廣東等地。

李姓宗祠通用聯

1、四言通用聯

衛公勛業;

元禮門牆。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自唐·李靖屢建軍功,太宗時封為衛國公。下聯典自東漢·李膺,字元禮,以聲名自高,後進有登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西隴望族;

北海名流。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自唐·李邕,李善之子。善注《文選》。玄宗時,官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

隴西世澤;

馮南家聲。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自漢李廣,隴西成紀人。以及唐高祖李淵,祖籍隴西成紀。「馮」,即馮翊,古地名,今陝西省大荔縣。

鄴侯世澤;

楷模家聲。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自唐·李泌,封鄴侯。下聯典自東漢·李膺,字元禮,太學生稱「天下楷模」。

庋藏鄴架;

召記玉樓。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自唐·李泌,封鄴侯。藏書甚豐,號為「鄴架」。下聯典自唐·李賀,臨死前見夢:上帝成白玉樓,召其作記,遂卒。經傳道德.

經傳道德;

名重謫仙。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自春秋·老子,名李聃,著有《道德經》。下聯典自唐·李白,賀之章稱之為「謫仙人」。

漱玉詞麗;

娘子軍興。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自南宋·李清照,號易安居士,著有《漱玉詞》。下聯典自唐高祖李淵之女平陽公主,其夫柴紹隨李淵起兵反隋,平陽公主在陝西招募軍隊七萬餘人,時稱「娘子軍」。

有典有則;

卜世卜年。

——佚名撰台灣省金門縣李氏家廟聯。

五言通用聯

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

——李大釗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典用李大釗自題聯.

勛業西平望;

文章北海風。

——當代書畫家李曲齋集清·李文田遺墨字撰題廣東省順德縣均安鎮上村李氏宗祠聯

2、七言通用聯

狂歌痛飲雙仙骨;

索句嘔心一錦囊。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自唐·李白為詩仙、酒仙,是為雙仙。下聯典自唐·李賀每出遊,備一錦囊,得句即投其中,其母見之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巳耳。」

居士詞猶傳漱玉;

娘子軍莫與爭鋒。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李清照。下聯典指唐·李淵之女平陽公主。

木榮花綻展春色;

子孝孫賢傳嘉風。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典用鶴頂格李姓拆字聯。

岷江水利千年頌;

昌谷詩風萬里香。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戰國水利家李冰,開鑿都江堰。下聯典指唐代詩人李賀,有《昌谷集》。

玉爐修鍊延年葯;

真道興誠益壽丹。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典用雲南省陸良縣城南面三十里處的終南山老子(李聃)說經台石刻聯。

新添十竹皆紫玉;

恰對九峰如畫屏。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典用清代地理學家、古文家李兆洛撰書聯。

原本隴西神仙祖;

派系唐朝帝王孫。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台灣省台北縣淡水鎮忠寮里竹圍子李氏祖厝聯。

3、七言以上通用聯

道德猶龍,名起柱下;

文章倚馬,系出隴西。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詩禮趨庭,人羨鄴侯捲軸;

忠貞體國,世瞻元禮蕭牆。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李泌秩事。下聯典指東漢·李膺秩事。

鳴鳳朝陽,諫諍均推御史;

宮袍帶月,神氣咸欽謫仙。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唐代御史李善感。下聯典指李白。

系出隴西,將相公侯光國史;

宗開淮左,忠良孝友篤家風。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安徽省嘉山縣曹府山李氏宗祠聯。上聯典出李氏郡望及歷史上李氏人才輩出,不乏「將相公侯」;下聯典出本支李氏定居於淮河西岸,以「忠良孝友」為家風。

田可耕,桑可蠶,書可讀,襲譽傳家至寶;

戰則勝,攻則取,守則固,文忠開國殊勛。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唐代江南巡察大使李襲譽。下聯典出明代大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

世系考春秋,御史名官、東魯聖人曾問禮;

淵源溯唐代,翰林著績、玄宗皇帝也求詩。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孔子問禮李聃之事。下聯典出唐玄宗李隆基求詩於李白之事。

脈接盛唐,喜玉葉金枝,派衍綏江綿瓜瓞;

源開有宋,幸龍章鳳誥,多傳嶺表世簪纓。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廣東省廣寧縣古水鎮李氏宗祠聯。上聯典出本支李氏宗的來源和遷徙;下聯典出本支李氏多有大家貴胃。

李姓宗祠通用匾額

道德傳家 太白遺風 詩酒流芳

「道德傳家」源自老子。

「太白遺風」「詩酒流芳」指唐代大詩人李白

(書香雅韻歡迎您)

書香雅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香雅韻 的精彩文章:

這種植物全身是寶 能治幾十種病 關鍵時候能救命
儲兆文‖《一泓海水杯中瀉》
清峪串雅之「酸模」
張存明‖《思念》、《詠父》

TAG:書香雅韻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姓氏文化:之八:金魏陶姜
李氏文化:李家龍宮(三)——師祖殿
湯溪酒文化拾遺
衢州茶文化之「雅」
茶文化丨盞里乾坤
中華姓氏文化大講堂-無姓氏時代的圖騰崇拜
茶酒里的文化之道
彭奕濤《傳統文化之家鄉美食》指導老師:賈桂榮
尋根問祖:莒南潘氏家族文化之一
你的坐標:中華姓氏文化園
小草老師的文化之旅
陵川縣侯家莊村之雕刻文化
中國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5大最牛姓氏,你的姓氏排第幾?
徐錫明 以竹茗之美詮釋紫砂文化
寶石歷史文化之碧璽
茶文化與紫砂文化
紅山文化的玉葬之禮
宿舍文化節系列活動之頌古老傳統文化,揚中醫保健文明
科普知識系列之「古老文化之城」
四大文化之沉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