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讓自己患上「習得性無助」

別讓自己患上「習得性無助」

一項研究:被關入籠內而無法逃避電擊的狗,會習得一種無助感。之後,這些狗就算處在可以逃避懲罰的情境中,也只會被動地畏縮。狗如果學會了自我控制(成功地逃避開最初的那些電擊),會更容易適應新的情境。研究者馬丁塞利格曼指出這是一種習得性無助。在人類的情境中,同樣存在。例如,抑鬱或壓抑的人變得被動,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努力沒有任何作用。無助的狗和抑鬱的人都喪失了意志,被動順從,甚至死氣沉沉。

那麼,什麼是習得性無助呢?

具體來說,習得性無助是指個體經歷了某種失敗後,在情感、認知和行為上表現出消極的特殊的心理狀態,最終導致其害怕失敗,極力避免做可能失敗的事,情緒抑鬱、焦慮,並以自暴自棄的形式表現出來。如圖所示:

一、習得性無助的人是怎樣呢?

習得性無助的人認為失敗是永久的(失敗是由於能力差而不是不努力)、瀰漫的(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個人化的,形成了惡性循環:難學——畏學——厭學——更難學——棄學,最終會導致他們放棄努力,陷入失敗的陰影中,難以自拔。

例如,一個學習成績差的孩子(一方面家庭環境較差無法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老師和同學給予消極評價),雖然智力正常,但仍然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他認為自己是笨的,沒人喜歡自己,容易自暴自棄。

1.這樣的人沒有自主選擇權,無法體驗個人控制的力量。他們沒辦法發揮自我的力量,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是無用的,改變不了失敗的事實。正如,經常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的學生,他們將糟糕的學習成績歸因於自己無法控制的因素,如老師、教材或考試題目太難。

2.這樣的人經常自卑,無法感知強烈的自尊感。他們在生活中無法找到自信,有些人是因為小時候家長沒有幫助孩子建立自尊感。比如,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畫畫不好、舞蹈學不會,家長經常冷言諷刺「你怎麼這麼笨?別人家的小朋友什麼都會,就是你,什麼都不會,真丟臉!」這樣的言語,傷到孩子的自尊,進而影響其長大成人。因此,小時候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還有,兄弟姐妹之間,如果弟弟或妹妹很能幹,則哥哥和姐姐的自尊心就會受到較大的挑戰,因為他們感到自己缺乏魅力,能力不足。這時,父母和老師經常的鼓勵對其幫助非常大。

3.這樣的人懷疑自己,無法體會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是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艾伯特·班杜拉在研究中發現了積極思維的力量,並提出該理論。自我效能理論指的是我們感到有能力完成某些任務。習得性無助的人感覺自己無法完成任務,他們覺得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就像一個學習成績差的孩子,他會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是沒用的,無法改變自己笨的事實。

二、如何讓自己擺脫習得性無助呢?

習得性無助既然是一種心理狀態,那就說明,它是可以改變的。人們可以通過訓練自己的自我控制來改變這種心理狀態。下面我們具體看看,如何擺脫習得性無助:

1.找回屬於自己的自控力。你可以在接受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後,想像自己通過努力而獲得成功。多想像一些積極的可能性,這樣會讓自己更有可能制定和實施一個成功的策略。例如,如果你是一名學生,可以訓練自己樂觀的態度,即相信努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律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學習成績會有所提高;如果你是某公司的工作人員,堅信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並認為失敗也是可控制的,這樣會得到老闆的較好評價。

2.克服自卑,重拾自信,獲得自尊。你可以慢慢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如果你學習成績不好,那就看看自己體育好不好,或者繪畫如何,總之,找到認為自己能夠做好的一點。如果你是在職人員,就慢慢找到自己擅長的某一方面。有人可能會說,我什麼都不行,哪方面都做不好,怎麼辦?培養自己的興趣,讓興趣成為你的擅長。對於成長中的孩子,家長和老師可以有意為之,也就是有意識培養孩子某方面的興趣和才能,這樣才能讓他們擺脫自卑,找到自信,建立自尊感。

3.通過點滴的成功體驗找到自我效能感。你可以在家人或朋友的幫助下,試著去做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在取得一點成績時,深刻體會當時當下的感受,讓這樣的感受在自己內心停留一段時間,逐漸找到「我知道自己能行」狀態。例如,對於患有「習得性無助」的孩子,家長和老師的鼓勵非常重要,要經常用「你真的已經很努力了」、「你這次做的很好」這樣的話激勵他們。對於抑鬱的人,他們更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關心,因為他們覺得生無可戀,自己沒有活著的支撐,覺得自己無用。當然,對於嚴重的抑鬱患者,需要尋求正規的醫院和心理諮詢機構。

這裡需要說明自我控制與自我選擇相互影響:

研究證明,促進個人控制確實可以增強個人的健康和幸福。也就是說,對於擁有自我控制權的囚犯(可以移動椅子、控制電視、開關點燈),會較少體驗到壓力,較少出現健康問題,並且較少有故意破壞的行為。

但是,當自我選擇增多後,我們是不是覺得它像自由一樣,越多越好呢?

更多的選擇可能帶來信息超載,也帶來更多後悔的機會,因此,自我選擇不是越多越好。

例如,如果讓員工們免費去巴黎或者去夏威夷旅行,他們會非常高興;但是,如果讓他們在兩者之間進行選擇,他們可能就不那麼高興了。

丹尼爾·吉爾伯特論(騎士老闆,提出「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不可撤銷之承諾的益處。他說他以前認為做出決斷之後還能改變主意是有好處的,在2002年,他改變了這一想法。他在實驗中發現,人們不能撤銷他們的決定時通常會快樂。實驗中參與者能撤銷他們的決定時,他們就會思考自己決定的利弊。而不能撤銷決定時,他們就會將注意力集中於這個決定有利的一面,而忽視不利的一面。同樣,決定不可撤銷比可以更改會令他們更滿足。而諷刺的是,參與者並未意識到這一點,他們都強烈傾向於希望可以改變決定。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關注

蘋果用戶讚賞掃描下面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乃身之寶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理性的人不訴諸理性

TAG:學乃身之寶 |

您可能感興趣

慶幸自己已成人之「習得性無助」
讓你一事無成的魔鬼:習得性無助
摸魚成性與習得性無助
掙脫牢籠:從習得性無助到習得性樂觀
你難道天生就該是失敗者——習得性無助
輟學孩子,除了抑鬱症之外,更多的是習得性無助感
孩子厭學、成績差?用這9種方法,幫助孩子遠離「習得性無助」
如果孩子做不到,怎麼辦呢?「習得性無助」告訴你答案
如何破解生活中的習得性無助?不妨聽聽這個名詞開創者如何說
淺談心理學中的習得性無助
主人明明按步驟訓狗,但狗狗總是學不會,這可能是習得性無關
心理學:你有習得性無助心理嗎?快來測測吧!
美國科學家稱缺乏「習得性味覺厭惡」防禦機制是恐龍滅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