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緣起、成就與發展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緣起、成就與發展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基於自身實力變化和國際形勢處於轉型期這兩大關鍵性因素而產生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正經歷由「發展中大國」向「發展中強國」、由「邊緣」向「中心」、由弱向強、由地區性強國向有全球性影響的大國的轉變,正經歷由量到質的轉變。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就是在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目標下,落實「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努力構建和平、合作、互利、共贏的大國外交,推動地區和國際機制的建設,推動公正均衡的國際秩序的發展與完善。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制定的具有長期持續性的外交集合。其核心是服務於和平與發展的總目標。和平與發展貫穿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過程。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緣起

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二十多年後,中國實力雖然仍大大落後於美國,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達到三分之一。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3.2%,國際力量格局的轉型已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20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開始騰飛但還不足以產生世界影響。2001 年美國經歷恐怖襲擊,後發動伊拉克戰爭付出巨大代價,2008年又遭遇金融危機,經濟再遭重創。中國較好地規避了經濟危機,總體實力得到提升。如果說蘇聯解體後國際社會進入新的轉型期,那麼新世紀以來轉型期則有了明顯變化,中國實力不斷上升,美國實力相對下降。2010年有了標誌性變化,中國經濟實力躍居世界第二。

2010年,中國的GDP總量超過日本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經濟大國。中國的發展是一個規模大國的發展,也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的發展。如何更好地將大國綜合實力轉化為大國外交能力,成為關乎國運也關乎人類命運的重大問題。

新世紀以來,中國外交呈現不斷提升之勢,中國與其他國家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互利共贏格局的強化把中國與世界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中國已經從世界舞台的邊緣走入中心,成為世界舞台上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的大國,形勢的發展變化要求中國對自身外交進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2014年11月28―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大國外交。中外學者對此反應踴躍,從理念、方式、特點和意義等方面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展開了研究,已經形成中國研究的新亮點。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正經歷由「發展中大國」向「發展中強國」、由「邊緣」向「中心」、由弱向強、由地區性強國向有全球性影響的大國的轉變,正經歷由量到質的轉變。大國特色蔚然成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形成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密切相關,而中國復興的成敗在相當程度上也取決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能否有效推進。

為什麼要提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是憑空而來,是基於自身實力變化和國際形勢處於轉型期這兩大關鍵性因素而產生的。

一、國際社會期待中國的大國外交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

在「一超多強」的二十年間,美國並沒有把世界引向更加繁榮,反而使自身因權力的濫用陷入困境。美國的錯誤在於:其一,濫用武力,導致反恐擴大化,從而自陷困境;其二,美式霸權始終沒有解決與他國對立的問題。美國試圖繼續謀求國家利益最大化,而導致美國與多國處在對立狀態;其三,美國正在喪失活力。在制度性霸權陷入困境、全球影響力相對下降的情況下,美國變得更加利己自私、保守和封閉,在國際制度變革與完善的過程中畏手畏腳,排他性、小團體、富人俱樂部的思想濃厚。美國在全球的聯盟體系基本上由發達國家組成,七國集團峰會(G7)只限於發達國家,美國在東亞戰略的實質還是拉幫結派以阻止他國發展的方式來促進自身發展。總之,美式霸權陷入治理困境,國際社會期待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發展中國家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

在一些國家不斷出現貿易保護主義、國家至上論的時候,2017年1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經濟論壇的講話,對於如何進一步推進經濟全球化,促進國際貿易關係以及中國如何發揮更大的引領作用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世人的信心。無論是傳統歐洲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發展中國家都一致看好中國發揮的建設性作用,期待中國發揮更大的帶動作用,幫助世界經濟儘快走出2008年以來的經濟危機的困境。

二、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中國進行相應的調整

當前,國際格局仍處於深刻的轉型之中,處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的中國要認清形勢、把握機遇、迎頭而上,完成神聖的歷史使命,推進歷史進程,完善現有的國際體系。如何提升中國國際地位,創造性運用國際影響力,成為國際體系變革的關鍵,也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突破口。

新形勢下的中國外交涉及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複雜問題。涉及全球經濟復甦問題、能源問題、金融問題、全球治理困境等,還涉及全球氣候變化、生態安全等艱巨責任,另外,像互聯網安全、大數據等新技術領域,也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當今世界,全球化不斷深入並朝更高水平發展,而全球化帶來的各種問題也日益凸顯。世界從未像今天這樣成為一個緊密聯繫的整體。同時,中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實現了經濟騰飛,與世界各地建立了廣泛的聯繫,並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快速發展中也伴隨著一些問題的出現。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集體崛起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政治格局,國際秩序進入了加速重組時期。國際、國內的一系列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要求中國外交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更好地服務於中國改革發展的大局。中國外交正逐漸從反應式、被動式轉變為更加積極,更加主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與西方國家的霸權主義或強權外交截然不同,是在明辨國內外形勢之後,結合自身和相關國家利益,深刻認識問題的複雜性和聯動性,在新的原則和理念上建立起來的大國外交戰略。

中國的復興必然不同於傳統大國。作為一個大國,中國必須具有其自身特色。大國的歷史、現實和人文稟賦決定了每一個大國都是與眾不同的,每一個大國都有其自身特點,每一個大國都要走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歷史傳承與歷史遭遇、民族使命、文化稟賦、國內與國際環境客觀上要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必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三、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正在通過不斷創新的新理念、新布局、新構想,推動國際秩序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破解傳統大國發展瓶頸和大國興衰周期律的關鍵之一,就是牢牢把握「共同性」這個核心,解決好自我與他者的關係問題。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的提出和推進,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承載人類歷史使命為人類未來發展提出的宏大命題和偉大目標。人類命運共同體關注的是各國如何在解決自身發展問題的同時,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致力於實現人類利益與國家利益的有機協調和有效相互促進。而人類利益與國家利益如何更好地協調在一起,是歷史上大國沒有解決好的問題。中國不同於歷史上的崛起大國,歷史上那些崛起大國以損害別國利益來謀取大國自身利益的做法,已被證明是行不通的。推進國際關係發展的法寶是互利共贏而不是相互損害。

在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宏大目標指引下,中國提出了一系列保護海外利益和推動世界繁榮的新理念、新方式。十八大以來中國圍繞著和平與發展這一時代主題,提出了新型發展觀、合作觀、安全觀、義利觀、秩序觀、治理觀、文化觀等,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外交思想的內涵,也為國際社會貢獻了具有東方文化智慧的大國思想。而在實踐層面,中國外交更是不斷創新與努力探索。亞太自貿區的構想、「一帶一路」的倡議,絲路基金和亞洲開放銀行都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方式的充分體現,也是中國放眼人類、著力於世界整體發展的大手筆、大戰略。G20機制與金磚機制平台、APEC機制也是中國正在努力推動的世界範圍內的合作平台。

中國的崛起方式一開始即強調互利共贏。中國完善和變革國際體制的意願強烈,觀念具有引導性,主動進取精神獲得了國際社會的支持和理解。最為重要的是,中國在所有涉及國際體系的主張中都強調開放性,這就與美國的排他性構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國不僅主張開放、非排他,在國際責任方面也在踐行大國責任。中國國家安全戰略中沒有明確的國別威脅指向,強調協力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這在民族國家誕生以來的國際關係史中具有開創性。中國的崛起不是單純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崛起,也不是僅僅指實力的壯大,而是更加指向推動和倡導新理念、新思想,促進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更為公正合理的發展進程。

什麼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首先,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面向全球的外交,以國際化促進自己新一輪改革開放,同時推動和幫助別國的開放和國際化。中國外交已經別無選擇,必須要面向世界。過去二百多年以來的中國,多集中思考如何以弱抗強。改革開放以來的新中國需要考慮如何建立自己的強國戰略,這不僅需要戰略眼光,同時也需要能力建設上的充分準備。要有強強合作的意願,也要有強強對話的信心。21世紀的全方位外交要求中國從全球視野看待問題,強化戰略性構想。大格局、大視野 、大布局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一大特點。歷史使命感和縱深感驅動的中國外交正在形成新的全球世界觀,體現了中國對國際政治、全球事務新角色的重新認識和新的世界意識的出現。全球視野、全球布局充分體現出習近平主席外交思想的風格和氣魄。

其次,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基於中國作為大國而展開的外交,而不是針對大國的外交。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以大國的責任和擔當對人類社會做出更大貢獻,而不是與世界上其他大國爭奪主導權和霸權。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目標不是謀霸和稱霸,而是謀求聯合自強與合作,即不僅是謀求自身的壯大與發展,同時也要推動人類社會的繁榮與發展。

第三,中國的大國外交正在改變原有的以雙邊為主的外交模式,而更加註重多邊,更加重視區域和全球範圍的事務,同時也更加重視綜合和整體的考量。包括經濟與政治的結合,政治與安全的結合。即使是安全本身,也更強調綜合安全的理念。

第四,中國的國際地位的提升和國際身份的轉變,要求中國具有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從時空角度來說,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特點,在縱向上基於中國在國際體系中地位的變化,在外交上表現為從只集中於國內的『發展外交』轉變為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在橫向上基於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和『東方文明國家』的三重身份下,走出一條不同於西方的大國外交之路。」 [1]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特」在何處

研究和分析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首先是強調其特色。它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在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價值理念的指導下,基於自身外交實踐和探索,不斷創新,具有獨特性和現實操作性,同時贏得國際社會的日益理解、接受和響應。

其次是大國特色突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承擔著大國責任,這個大國特色強調大國視野、整體布局、創新驅動,具有全球影響的戰略規劃與布局,其核心是開創一個新型大國的創新發展道路。

第三是突出理念創新。突出和平性,強調發展性,由此探索中國特色和平理論的構建問題。注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公平正義、和合、多元文化共存的傳統理念。謀劃整體性、認清複雜性,解決好當今世界中觀念差異和制度差異、文明多樣性條件下的合作問題,力求創建以共贏為核心的中國特色合作理論。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的新發展

中國堅決反對傳統大國凌駕於其他國家之上的殖民主義和勢力範圍爭奪,強調不結盟,發展模式與西方傳統國家不同,如何實現這種轉變,如何被他國接受?中國實力轉變後的目標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

中國要解決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帶動國際社會更加公正合理的發展。實現觀念差異下的多元互補,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包容各種不同的差異。解決好差異與合作的協調關係,解決內外不平衡,改變單一型對外依賴。立足於自身,使內部與向外拓展相結合,向內與向外共同發展。

中國正在實施的是強有力的綜合戰略,安全上構建夥伴關係網,軍事上建設國防現代化,經濟上推動亞投行和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倡議起於經濟但又將三者相結合。

中國發揮影響力有兩個關鍵要點:一是大國關係。聯合弱小國家是為了影響大國,當然是影響大國而不是抗衡大國。二是國際平台。利用已有平台,搭建新的平台。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的主線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核心理念就是合作共贏。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外交戰略尤其需要全球布局和謀劃,形成中國的大棋局。對外仍是增強核心競爭力,擴大國際影響力,開拓國際市場,提升國際地位,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中國作用與做出更多貢獻。這就需要加快將資源轉化為解決問題能力的進程,需要加快培育能夠在國際機制中工作的人才,需要發揮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引領性和創造力,需要擴大發展合作空間,需要有一定的保障能力。

從對外戰略來看,由起步階段以學習借鑒引進為主的改革開放走向壯大自己提升國際地位的新階段。這個階段的關鍵是由學習向交流,由借鑒向創新發展,由獨立自主向聯合自強轉變。

在全球治理中,既要解決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又要帶動國際社會更加公正合理的發展,實現觀念差異下的多元互補。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國際社會中有三大任務:首先要帶動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發展中國家與中國在面向市場和所處發展階段上有相似性,更適於中國與之合作發展。中國經歷了第一階段向發達國家開放,現在應更加向發展中國家開放,這一輪開放不像第一輪是請進來,更多是走出去。第三輪需要實現走出去與請進來的平衡發展,實現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互促進,由不對稱的請進來到對稱性內引外聯。

其次政治安全上需要擴大影響力。這個影響力必須是正面的、和平的、合作共贏的,以推動國際社會發展更加均衡、公正與合理。國際上對於公平發展的期望也驅動著中國發揮帶頭作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國際上的體現之一就是公平發展。國際秩序向著更加合理均衡的方向發展需要有一大批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才能推動。

第三要協調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關係。協調好、穩定好大國關係的同時,又要發展好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缺一不可,注重綜合平衡。中國實力進一步壯大尤其需要處理好與傳統大國的關係。

如何應對未來挑戰

中國外交正在經歷轉型,正從單純為經濟服務轉向為發展與安全服務。發展本身的概念在轉變,不僅指經濟發展,而同時指綜合國力的發展。發展的概念更為綜合,既包括國際影響力的擴大、國際地位的提升,同時也指發展安全,發展所具有的內外部安全環境的保障與改善。主權安全與發展安全的高度統一。

要實現中國特色大國戰略目標,實現影響力最大化,就要把經濟上的優勢轉變為安全上的優勢。實力轉變首先要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後發優勢轉變為領先優勢。要加快戰略轉化的時間周期,優化資源利用的布局和組合,提升資源轉化的效率。

一、如何妥善解決中國和平發展過程中的安全難題與發展難題

中國的和平發展面臨著一系列的兩難困境。一是安全難題,中國需要和平發展,但國家安全卻面臨著國家主權和領土糾紛的挑戰;二是發展難題,中國國內經濟需要升級換代,經濟驅動力不足,但中國又面臨需要為不斷拓展的海外利益而保駕護航的任務;中國國內經濟實力增長放緩,經濟發展模式處於轉型期和困難期,但中國急需依靠經濟實力為擴大國際影響力提供物質支撐。以上構成了中國的安全和發展兩難問題,導致全球不斷深化的相互依存與中國加強戰略自主性之間的矛盾,中國「大國責任論」與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和實力之間的矛盾。兩個問題構成的兩大難題需要化解。

二、妥善解決外交能力的有限性與需要不斷提升的國際影響力之間的矛盾

中國綜合實力有了極大提升,但轉化為國際影響力的進程相對滯後。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內經濟面臨轉型,存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同時,中國需要在「四個全面」的指導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金融體系需要進一步現代化,工業體系需要進一步國際化和科技化,但現有外交資源和外交能力都面臨不足。因此,需要從機制和人員布局方面強化制度改革,不斷縮小能力有限性和影響力需要加大之間的矛盾,協調和平衡好各類需求之間的關係,確立戰略優先和集中領域,調動和激活各種資源,促進中國實力向國際影響力的有效轉化。

三、探索如何協調中國多重「身份」與國際體系的互動關係

中國不是現有國際體系的反對者,而是積极參与者,是願與其他國家一道為完善國際體系而不斷努力的建設者。目前,中國的實力與其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是不相稱的。國際社會強調中國責任,而中國則希望國際社會實現權責平衡。中國面臨角色與身份的轉變,由被動適應者向積極應變者轉變。中國的發展已經成為國際體系變遷的動力,中國需要明確作為國際體系的積极參与者和漸進改革者的角色定位,與其他國家一道促成既有利益格局與觀念分布的良性調整,推動國際體系的完善。

簡而言之,要把握大勢。推動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更加密切的相互依存。注重聯通,強調互聯互通而不是分割阻斷。突出發展創新,以超越傳統權力政治的新思路、新方式,以更具有創造性主動性,追求良性互動,相互塑造,達成更大的戰略覆蓋。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基本原則是分享而不是獨霸權力,共贏而不是獨佔,夥伴而不是結盟,一體化而不是分割化,國際政治民主化而不是國際政治權力化。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戰略目標最重要的是要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命運共同體的前期準備需要三個過程:國家間深度相互依存,形成國家間制度兼容的聯合體,最後是實現命運共同體。因此,當前的任務首先是要加深相互依存,推動夥伴關係聯合體的形成,從而為命運共同體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帶一路」、金磚機制都是實現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嘗試。命運共同體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是人類命運與國家利益的協調,堅持反對特權論和例外論,強調共建與共享。

總體而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就是在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目標下,落實「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努力構建和平、合作、互利、共贏的大國外交,推動地區和國際機制的建設,推動公正均衡的國際秩序的發展與完善。構建新型大國夥伴關係和協作夥伴關係,發展軟實力,在包容互鑒的精神指導下,大力弘揚多樣化文明共同生長,推動人類思想的燦爛繁榮。勇於承擔大國責任,為世界的繁榮與穩定做出重大貢獻。

【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研究」(項目編號:15JZD03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外交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當代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人民眼?民族區域自治:解碼「模範自治區」
豐富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可貴探索

TAG: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大國外交的特色在哪?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呈現新氣象
任晶晶: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開創新局面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步入新時代
盧靜: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體系的基本特徵
肖晞:中國外交貴在「特色」
胡開寶:積極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
中外專家學者點贊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中國特色的軍銜:大校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鹿晗音樂之路在國內的發展:超前、不太大眾化但有自己的特色
美媒稱「中國特色全球化」影響達沃斯:中國成主角 而非美國
「歸國四子」的中國特色偶像之路
食物做成的各國國旗,後兩個很有國家特色!
有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已成大勢所趨
李克強:過去五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
中國的中秋佳節歡聚一堂,韓國也沒有閑著,盤點外國的特色中秋
海南要建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它曾想成為全國最大經濟特區
倪峰:警惕美國特色「舉國體制」的形成
英國特色的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