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講錄從《金剛經》中看到的真實的佛法
金剛經講錄
(10)
第十講
從《金剛經》中看到的真實的佛法
《金剛經》中具體地體現了佛法真理的實在性。這個實在性就是一切法的普遍性與必然性的平等性。由於在理體上或共相上,一切法是平等性,所以若如實觀一切法平等性就是親證一切法性性。一切法之平等性揭示了一切法自性的虛妄性。所謂虛妄性就是執取一切法實有自體性。一切法皆緣起,皆無自性是畢竟空,也就是平等性。若能證平等性即破一切執。所謂的金剛般若智就是妙觀察智,就是平等性智,就是成所作智,就是大圓鏡智。
真實的佛法是轉識成智的佛法,是妙顯真如的法。《金剛經》就是這種佛法的終極之談。通過《金剛經》,我們可以看到真實佛法的現實性、理智性、實踐性、生命性。真實的佛法是反對本體論的,是反對真常實體論的,也就是反對形而上學。真實的佛法是講現觀的,是講直接性,是以心智直觀法性實相。這個法性是現觀的如實之境,這就是真實佛法的現實性。
所謂現實者太虛大師歸納為四句:「現變實事,現事實性,現性實覺,現覺實變」是為現實也。現實性是側重於自在性講的。從積極的自為性上講,理智性也是真實的佛法的關要。
所謂理智性者,就是徹底地擺脫了情執心理,而是以理則為軌範的心智認知,也就是法住智。真實的佛法是智信,是正信,不是迷信。所謂智信者就是以智為本,信智為信,所謂正信就是以正法、正道、正理為法。深信此法,為正信也。反之,世間外道都是迷信,他們崇尚神秘主義,追求神奇力量,迷信世界有一神我為主宰。執取信受神我本體,以信為通神的主要方式。不知法性真空、無常無我、自在平等的真實性。真實的佛法是反對這種迷信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真實的佛法是覺悟的佛法,而不是一種世間宗教。
真實的佛法是反對玄想的本體論,所以真實的佛法也不是一種世間哲學。真實的佛法之現實性與理智性就是通過真實實踐性來具體呈現。所謂真實佛法的實踐性是指依法性之理則,以真實之意志為指向,以無漏凈業為功德的實踐性。存在的法爾事實,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法界。在這活生生的法相世界中,其理體則是平等的空寂。真實佛法的實踐性是即用顯體,也就是在應無所住中,而生其清凈之心。體者理體也,是法爾道理,是絕對真理。用者法界種種事相也,是相續永存的法體也。然此用體中實無自性也。真實佛法的實踐性是依於事而顯無為之理的。
所謂真實佛法的生命性是生命者存在的內在本質,實踐性是生命者的內在本質,也就是說事實存在的就是生命。認識到生命就是認識到存在。生命是什麼?生命的價值是什麼?生命的真理是什麼?這就是存在的基本問題,真實佛法的重心就在於生命。
在《金剛經》中講:「滅度無量無邊無數眾生」,或講:「所有一切眾生之類……」這都是在講生命者,十法界都是生命界。凡夫之人由於無明而落於迷界,十方諸佛由於正覺而升入悟界。迷界必然的世界,是輪迴的世界。悟界是自由的世界,是解脫的世界。就其本質而言,真實的佛法目的就在於徹底地改變生命的存在方式與創造生命的永恆價值,使生命本有的無限潛力得到徹底地開發。成佛就是生命的大圓滿。
《金剛經》中講的金剛般若波羅蜜就是以生命中的金剛一般的智慧成就生命的圓滿彼岸。所謂真實的佛法也就是生命的佛法、真理的佛法、實踐的佛法、受用的佛法。這種偉大的佛法是超越於世間種種思維觀念,它是生命世間的覺悟,它是徹底地超越世間,從這個意義上講,真實的佛法是對生命有限性的自覺超越,它的超越是直面存在的現實性,是現實性的超越,所以真實佛法的超越實踐是以對治生命存在的具體有限性與局限性,即由於生命固有的情執,使生命者受制於必然性中,只要覺悟法性認知情執是虛妄的,是有限性與局限性的具體表現,以平等性意念觀照,久久正定堅固,情執自然打破。這是生命者的質的飛躍,從而改變生命的境界。《金剛經》的真實佛法就是成就此大業的根本法本也。
大乘佛法是究竟的覺悟之道,它圓滿成就真實。據《金剛經論》無著菩薩解釋「摩訶薩」,以七義而概括之。七義是:一法大,二心大,三信解大,四凈心大,五資糧大,六時大,七果大,這七大也概括了大乘佛法的真實特質。
所謂法大者,大乘佛法究竟一切法實相,理無不窮,事無不盡,文無不釋,義無不詮,疑無不遣,執無不破,行無不修,果無不證。具此義者是為大乘佛法也。
所謂心大者,就是大乘菩薩發心志願廣大,眾生無盡,我願無盡,菩薩之心以四宏願為基本,所謂四宏願者,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具此義者是為大乘菩薩之心大也。此大乘菩薩之心即是菩提心,此菩提心略有十義:一是求佛果盡,二是顯法界盡,三是明修行盡,四是明斷三種障盡,五是度眾生盡,六是求善知識盡,七是成其善願盡,八是頓發位盡,九是善應因果盡,十是自在攝成諸相入等盡。
所謂信解大者,據《涅槃經》講:「有信無解,增長無明,有解無信,增長邪見。」信與解必須合一,才是真正的修行之根本。《大智度論》中講:「聞說而信者,此中不名為信,智慧知已,名為信。」大乘佛法是以信解為基礎,此之信解正信佛法實相,圓解甚深妙義,是為信解大也。
所謂凈心大者,就是指轉染成凈後的無漏清凈心,此心是大圓鏡智心,萬法唯心即是此心。《密嚴經》中云:「如來清凈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這就是說在凡夫位,此心名阿賴耶識,在聖者位,可稱如來藏。二者名異實一也。要知道,此心是緣起的有為法,不是本體之物。佛經中云:「心性本凈,客染所染。」此義是說心之性能本有凈用,然與外緣,受客塵所染也。由此可知,凈心大實質是指佛的清凈功德之大也。
所謂資糧大者,就是講大乘佛法的行門是廣大精深的,所以要備無量福德智慧之資糧,方可成辦也。普賢行就是大乘佛法的事業之抉擇也。資糧是成佛的先決條件,是順解脫分。
所謂時大者,大乘佛法講成佛之行程是要經歷三大無央數劫方可圓滿,非短時可成就佛果也。非有廣大之心,不可堪忍此時大也,大乘佛法的時大是一個重要特質。成佛是最終的目的,然而,實現這個目的的行為就是菩薩行,大乘佛法的現實意義在於菩薩行精神。在因位的常精進,在能對治上廣對一切障,因正果必正也。時大者,非菩薩不可行也。
所謂果大者,就是大乘佛法最終圓滿無上菩提涅槃二果,此二果至大、至圓、至滿,所以堪稱果大也。我們通過對七大義的略解可以看出,大乘佛法的偉大性就在於它是無所不盡,然又是立足於現實性上,以實踐為根本,以對治為當務,以成就無量功德為目的。大乘佛法的大是大寫的大,是生命的內在本質的解脫解放之大,只有實踐這個「大」才能成就生命世界的大自在者,這就是大乘佛法的真實本來面目也。
延伸閱讀
金剛經講錄(7)
金剛經講錄(8)
金剛經講錄(9)
點擊展開全文


※略說菩薩種性(8),六波羅蜜多種性相(4):三、忍種性相,四、精進種性相
※金剛經講錄(8)《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經名與通序解
※東晉與南朝時期佛寺建築初探之僧房
※東晉與南朝時期佛寺建築初探之與四天王信仰有關的建築
※東晉與南朝時期佛寺建築初探之經台與轉輪藏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金剛經》
※《金剛經》是最平實的經典
※《金剛經說甚麼》
※《金剛經》講什麼
※如何背誦金剛經?背誦《金剛經》的好處
※《金剛經》里的四句偈
※《金剛經》中的兩句話
※《金剛經》的開篇,我看到了佛法本來的樣子
※仁清法師:《金剛經》和《佛說阿彌陀經》一起迴向行嗎?
※讀書 | 《金剛經》經題與本經的宗旨
※《金剛經》是一部怎樣的經?持誦《金剛經》有何功德?
※整部金剛經的精華,就藏在金剛經的最後一句!
※金剛經說什麼
※雍正《金剛經》,你看寫的如何?
※看看雍正皇帝寫的《金剛經》!
※《金剛經》是部怎樣難念的經?
※《金剛經》的輕解讀
※佛教里的金剛經是怎麼來的?
※據說可以騙小姑娘的《金剛經》,是本怎樣難念的經?
※《金剛經》中講的「般若」到底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