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的旅者——瑞典陶瓷產品設計師艾格尼絲·弗里斯

藝術的旅者——瑞典陶瓷產品設計師艾格尼絲·弗里斯

「為陶而來」是《陶瓷研究·中華陶藝》

近五年來一對一的採訪外國陶藝家的合集

通過字裡行間,通過言語之中的交集

深深地被他們的執著和熱情感動了

有那麼一刻

我們不得不相信

有的人就是為了某種使命而來的

也許是愛情

也許是金錢

也許是科學

也許是藝術

也許是泥土

................

中間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且聽且看且珍惜

GIF/1K

一個人一個故事一生的堅持

【第001期】

藝術的旅者——瑞典陶瓷產品設計師艾格尼絲·弗里斯

·瑞典烏普薩拉·

艾格尼絲·弗里斯(AgnesFries)出生於瑞典東南部的一個優美小城烏普薩拉(Uppsala),在瑞典學習了關於陶瓷製作的基礎知識後,1998年,她來到位於丹麥霍斯特德魯德(Thorstedlund)的民族藝術高中(Art Folk High School),自此開始系統地學習陶瓷藝術設計,1999年至2005年,她在丹麥皇家設計學院(The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Design)先後獲得了玻璃與陶瓷藝術方向的學士學位與碩士學位,如今,在艾格尼絲的設計工作中,陶瓷是她的主要設計材質,同時,傢具和室內設計也是她時常會參與的設計門類。

·哥本哈根·

同屬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瑞典和丹麥都擁有光輝的設計歷史,自1930年的斯德哥爾摩博覽會上,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就因完美地融合了嚴謹的功能主義和個性的本土手工藝傳統而聞名,1939年的紐約國際博覽會上,「瑞典現代風格」成為一種國際性概念,20世紀50年代,樸素有機的形態和自然的色彩質感成為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設計標誌,直至今天,理性而不乏人文關懷的設計風格始終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設計師的身份標誌。

艾格尼絲·弗里斯

作為深受瑞典和丹麥現代設計理念影響的設計師,艾格尼絲的設計作品從骨子裡顯現出對真實生活的關注和思考,正如她自己所說:「好的想法通常來自於對真實生活的細心觀察,而不是在電腦前閉門造車。」為了滿足她了解和認知真實世界的需求,艾格尼絲漸漸成為了藝術的旅者。如今,為尋求設計靈感而安排的旅行已成為她至關重要的工作內容,在這位陶瓷產品設計師的旅行地圖上,中國景德鎮顯然有著超乎尋常的吸引力。

自唐代開始,中國景德鎮就已擁有成熟的制瓷技術,至宋代,景德鎮的制瓷藝人在北方白瓷和南方青瓷的基礎上,根據當地原料特色,研究出後來被稱為「影青」的青白瓷器,奠定了景德鎮在陶瓷歷史中的地位,到了元代,景德鎮更是成為官方制瓷的指定窯口,從明代開始,珠山御窯廠的建立則自此確立了景德鎮在中國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經過千餘年的發展,景德鎮的制瓷傳統深厚而極富特色,優異的自然環境和制瓷原料是景德鎮陶瓷業得以延續千年的基本保證,而成熟且龐大的制瓷技術網路則是景德鎮制瓷文化的精髓所在。在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中對這一技術網路就曾描述為:「共計一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由此可以看出,為了維持景德鎮巨大的陶瓷產業,人們不得不按照一種分工合作的方式來協同完成整個制瓷的工序,這種協作模式一直延續至今,它不僅以一種更為合理和完善的方式滿足了景德鎮制瓷工業的持續生產,而且還使外來的陶瓷設計師們體驗到了一種前所未見的工作模式,尤其是對於國外的陶瓷藝術家們而言,從煉泥、做坯、制釉直到燒成、運輸,每一個與陶瓷製作有關的步驟都擁有一個完整的產業模塊,這是來到景德鎮之前無法想像的,高度的便利性為他們的設計提供了快速實現的可能。2007年,受到丹麥文化部資助的艾格尼絲第一次來到景德鎮,就被這種奇特的生產模式所吸引,在她熟悉的瑞典和丹麥,由於地域和文化的影響,陶瓷生產的整套程序一直都是由設計師或工作室一力完成的,因此,對於某些不佔據生產資源優勢的獨立設計師或小型工作室而言,實現自己的設計常常是難以企及的願望。但是,景德鎮完備的陶瓷產業鏈使得艾格尼絲認識到她的設計將在這裡得以實現,正因為此,我們也得以見到這些富有現代審美趣味的陶瓷產品,近距離感受艾格尼絲帶來的清新典雅的北歐設計風範。

艾格尼絲近期的設計作品主要分為四個系列,分別是:

1、BOTTINO

這個系列的造型設計靈感來自於釣魚浮漂,紡錘狀的形體具有優美的流線形態,輕盈小巧的造型呈現出鮮明的現代審美意識。在裝飾手法上,第一次來到中國時所受到的視覺震撼為艾格尼絲提供了設計的火花,飽和度極高的鮮艷色彩凸顯了設計師對於自然的熱愛,強烈的色彩對比也給予觀者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同時,艾格尼絲充分地運用了中國陶瓷設計中傳統的「模件」式裝飾法則,德國學者雷德侯在他的著作《萬物》中寫到:「瓷器屬於以模件化體系運作的大批量生產之行列……模件化母題的適應性在組合使用時更能證實其優越之處。

它容許畫工在不同大小、不同造型的瓷器中創造一種令人愉悅的整體之美,同時也便於使用者辨認出同屬一套之中的瓷器。」以模件化裝飾的方法來看艾格尼絲的BOTTINO系列花瓶,可以發現,即便是在相同的造型上,由於裝飾色塊的面積和形態差異,每一件花瓶都顯現出與眾不同的面貌,就像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擁有強烈的個性和獨一無二的生活坐標。在2009年的丹麥特拉夫爾特雙年展中,這一組陶瓷花瓶大放異彩。

2、LID

在這一組陶瓷花瓶的設計中,艾格尼絲巧妙地運用了工業設計中的「標準件」製作原理,所有的蓋子和瓶口都按照一個統一的尺寸設計和製作,並且,每一個蓋子和瓶體都用美麗的單色裝飾,設計師希望能夠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使用樂趣,因為,這一組花瓶可以通過互換蓋子來展現完全不同的視覺效果,同時,形態各異的蓋子也代替了花朵,在瓶口處綻放出經典而持久的美麗。

艾格尼絲對造型、色彩和功能三者的融合實驗就在蓋子的交換遊戲中得以表現。

3、STROKES

這一組名為「筆觸」的花器採用最為簡單的圓柱體作為造型元素,雖然這些花瓶的尺寸大小各異,但設計師在所有花器口部至肩部的位置上都用黑色的釉上彩料覆蓋,並且在每一片黑色塊的下方都有意識地留出毛筆向下拖拽的痕迹,在艾格尼絲看來,由於每一個花瓶都曾被人接觸過的,因此,這些名為「筆觸」的紋飾實際上就是人類接觸的後的記憶體,以人的生活痕迹來裝飾的這一組陶瓷花瓶再一次展現出設計師對生活與藝術關係的思考與探索。

4、RELATIONS

「關係」是艾格尼絲最新的一套設計作品,它的周身充滿了濃郁的中國水墨意味。對於設計師本人而言,這是對線條、造型以及人的身體的一種綜合探索,但是,對於中國的觀者而言,這套作品所體現出來的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筆墨意趣還是相當濃厚的。在檸黃的底色上,以毛筆一掃而就的線條呈現出前濃後枯的墨跡,與光潔平整的檸黃色釉相比,這條粗黑且有筆勢變化的線條在視覺效果上尤具裝飾意味,它打破了釉面的平靜,以一種含蓄的靈動彰顯著設計師內心的激情,從這一套作品中可以看出,雖然艾格尼絲只是想要通過這些幾何的造型來研究三維對象和裝飾之間的關係表達,但她對中國傳統文化標誌符號的運用已經相當嫻熟,在她的設計中,北歐理性思維與中國傳統的感性思維達到了一種平衡,中國的傳統繪畫筆墨技巧也在這位來自瑞典的設計師手中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縱觀艾格尼絲的設計作品,我們不難看出在這位女性設計師的眼中,現實的生活是設計的靈感來源,無論是人與設計物接觸後的痕迹,還是異域文化與本土文化的撞擊,甚或是如孩童般熱愛遊戲的心態都在她的設計作品中被敏銳而巧妙地表現了出來,細膩的女性特質是她的設計物得以擁有如此氣質的基本條件,而在旅途中充分吸收和接納外來文化的良好心態則是她的設計能夠大放異彩的根源所在。我相信,作為一位跋涉在藝術征途上的辛勤旅者,艾格尼絲的設計定將以更為奇妙的面貌帶給我們無盡的驚喜。

文章寫於2013年

時間並沒有帶走藝術的美

反而讓它綿柔醇香!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陶瓷研究中華陶藝 的精彩文章:

TAG:陶瓷研究中華陶藝 |

您可能感興趣

中華巧女翰墨名家——訪陶瓷藝術、工藝美術大師李鳳蘭
雅俗共賞——吉州窯陶瓷藝術展
瓷磚品牌介紹-蒙娜麗莎陶瓷
來自俄羅斯陶藝大師的作品,超萌的陶瓷小動物
景德鎮 陶瓷工藝大師
雅克德羅陶瓷大秒針,古典「巴黎釘紋」
堅守工匠精神 改良浮雕技藝——陶瓷藝術大師黃一龍
湯姆·巴特爾:陶瓷的魂魄
丹麥陶瓷的傳奇色彩
雙喜彌勒-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邱雙炯作
中國陶瓷藝術家·青花剔青創始人羅小聰教授 榮登紐約納斯達克大屏幕
陶瓷上的「舞蹈」——專訪陶瓷微書藝術家王芝文
可園舉辦「風華絕代——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蔡秋權、吳學賢精品聯展」
琺琅懷錶與西洋陶瓷藝術
瑞典貴族與中國陶瓷的故事;瓷器進入歐洲普通家庭
中國陶瓷技術與藝術的象徵—瓷器
欣賞中國陶瓷藝術家作品,精美的雕飾以嘩眾,和諧優美藝術珍品
藝術|淘氣 陶瓷
中西方陶瓷文化交流:雍正廣彩瓷和德國邁森瓷
藝術 淘氣 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