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屆青年就這麼愛跳槽?去了西藏,不再加班,依然有辭職衝動

這屆青年就這麼愛跳槽?去了西藏,不再加班,依然有辭職衝動

工資太低,沒有發展前途,職場「潛規則」太多……職場90後中,超50%的人第一份工作沒有做滿一年,40%的人堅持不了6個月,能堅持三年以上的只有11%左右。跳槽需要理由嗎?戳視頻!

身處時代潮流中 誰還把跳槽當天大的事

畢業三年之後,A小姐重新做回了學生。這三年她可沒閑著。

第一份工作,都市報記者,滿北京城跑,爛泥地里趟過污水,荒郊野嶺里聽過狼嚎,和坑蒙拐騙的商人斡旋,特別厲害。調查新聞界的一顆新星冉冉升起,升到半空,姐們辭職了,投奔了一家行業媒體,興緻勃勃地做起了行業記者。這活兒不容易,沒點資源,單憑天賦和經驗很難打開局面。好在姑娘聰明,很快也摸到了門道。

我本以為,劇情會是A小姐最終在她的條口獨當一面,見神殺神見佛殺佛。沒承想,我又拿錯劇本了。她又離職了,這回比較激進,直接轉行到廣告業。

其實,廣告達人並不是A小姐的夢想。她最感興趣的領域,其實是諮詢。在廣告圈摸爬滾打的日子裡,她沒少往諮詢行業的「鍋」里瞄,觀察分析後得出的結論是,目前她的經歷和儲備都沒法支撐自己從容轉身。

果斷辭職,讀MBA,武裝自己。

或許在上一輩人眼裡,我這個作天作地的朋友特別不靠譜,沒長性,不安分。可是改革開放快40年了,畢了業找個單位一蹲,一輩子不挪窩,不再是常態。工作換得勤就是不踏實的觀念,也該被放入歷史的故紙堆。

A小姐在職場上一路小跑,步子邁得是比一般人快些,但每一個決定都有清晰的主張。做記者,可以迅速地接觸社會,掌握認識世界的方法論。只是,記者只負責記錄和講述,這並不能讓她滿足。涉足商業領域之後,她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找到新的目標。

三年的騰挪,看起來動蕩,但A小姐其實過得很穩當,很有規劃。三年三份工作,卻不是三次「從零開始」,用她的話來說,做記者時和採訪對象打交道時的技巧,在做廣告跟客戶打交道時同樣適用,做記者培養的分析能力,在諮詢行業也是基本功。

能規劃得妥當,想得清楚,走得快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呢?

她不拖泥帶水,十足的行動派。這歸功於她聰明和果斷,也有幸運的成分。她經歷過的東家都挺好,沒人虧待她,她也總說,每一份工作,都特別有收穫。

很多人跳槽,是不得已而為之。不對路的工作,跟失敗的婚姻一樣,苦苦維持,結局一般都比較悲慘。

姑娘小Q辭職,完全是因為「累覺不愛」。她的第一家工作單位是典型的「體制內」,她做的又是行政,所有冗雜的、瑣碎的活兒,都壓到她這裡。本是精靈古怪的姑娘,在朋友間人稱段子手,給困在條條框框里,和毫無創意的瑣事打交道,還要應付微妙的人際關係,旁人看了都心疼。對了,工資水平也是相當抱歉。這樣的境遇,沒有理由不離開。

畢竟,我們這輩人講求生活質量,「穩定」這個考量因素,得往後排。市場經濟社會的好處是,你不是沒有選擇。拋棄穩定安逸,不再被認為是離經叛道,雖然,前方迎接你的可能是不確定。

後來小Q的工作,也不那麼讓她滿意。找工作這種事情,本來就有風險。隔岸觀火的時候,工作像個精心裝扮的美人,哪兒哪兒都不錯,真正進入工作狀態之後,才知道美人塗了多厚的粉底,加了多少層濾鏡。這也是跳槽能教給我們的事。

多的是跳出一個坑,又跳進另一個坑的悲催案例。我身邊有個一心想去一流國際化公司發展的同齡人,一不小心進了一家「假外企」。能有什麼辦法呢?只能謀定而後動,踅摸新去處。商場上的虛虛實實,痛是痛,但經歷一下好歹吃一塹長一智。一次失敗而已,又不是人生都被否定了。咱年紀還小,怕這些幹嘛呢?

時代千變萬化,看雨後春筍般的創業公司就知道,今天人們眼中的明日之星,或許明日就黯然退場了。社會變化快,職業流動就頻繁。每個人都身處時代潮流中,身不由己,但絕不是沒有選擇。不管是一步一個目標,找准了方向通關斬將,還是被動地「斷舍離」,無非都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不斷選擇,也是提升自我的一種進路。

我們這代年輕人所處的時代充斥著不安,可好歹上升的通道沒有被堵死,試錯的機會還有。重要的是拒絕盲目,無論選擇安穩,還是「折騰」,都別忘了自我修鍊和提升。頻繁跳槽未必就是浮躁,但如果只是不斷換去處,自己的技能條總不升級,那就可笑了。畢竟,鐵打的人才,流水的平台,有技傍身,心才不會慌。(靳 靜)

累覺不愛!厭倦前任不是另結新歡的理由

最初也是眉來眼去,兩廂情願,情到濃時便許了婚嫁,卻不料相處愈深就暴露愈多,一年兩年的歡喜,抵不過三年五年的倦意。當初的相思相見,都成了今日的相看兩厭,走,還是不走?

我說的不是男朋友,是工作。

編輯讓我談談工作多年沒跳槽,是出於何等的堅持,我才驀然發現,自己竟然已經在一家單位工作五年了。在這個不跳槽在同齡人中是異類的時代,我的確該檢討下自己為什麼如此不fashion(時尚)。

也許和我小時候的經歷有關。中考後,我的分數可以讓我去一所離家步行5分鐘的重點高中,也可以去一所名聲更大但需要寄宿的超級中學。我選擇了前者,因為只要我不是這個學校的第一,就仍有進步空間。工作也是一樣道理。吾日三省吾身:你的績效是單位第一嗎?你的作品質量無人能及嗎?你在這裡碰到天花板了嗎?顯然答案都還是「不」。既然如此,這份工作尚未限制我的發展。

也許和我的人生排序有關。畢業找工作時,我為自己定了一個標準,要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甚至可以稍微犧牲一下收入。目前的這份工作可以滿足我的不少需求,比如,工作時間靈活,不用趕早晚高峰——這就可以讓我在房租相對便宜的北京五環外住得更舒服;可以接觸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太陽底下的新鮮事由我來告訴大家——這就可以滿足我旺盛的好奇心;能以看書、看電影、逛展覽為業——這是我這個文藝女青年從小的夢想……

在可以養活自己的前提下,做一份喜歡的工作,不至於每個月只有在發工資日那天開心,平日里都不開心。當然,如果每個月只有發工資那天不開心,別的日子都挺開心,那我們就需要討論下一個問題。

喜歡,但窮——可能是我目前工作的狀態。不過,窮可能只是單位給你的工資少,並不妨礙你在這裡長知識增本領,為你在別的渠道獲得額外收入。放眼望去,我的同事中不乏作家、編劇、策展人、主持人,甚至還有中醫……掙錢的方式有很多,如果目前這份工作能讓你獲得愉悅的身心和多種選擇的機會,為何不珍惜這個「培訓基地」呢?

很多人常識的巔峰是在高考,專業知識的巔峰是在大學畢業,工作後卻只是在「賣」知識,除了熟練度的增加,毫無長進。不斷跳槽,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收入增加,但如果能力並無長進,職級的天花板就在眼前。我相信,知識與能力都是需要積累的。在一個單位做下去,超越你的同事和你的前輩,他們就是證明你能力最好的標杆。如果哪天你發現自己在單位獨孤求敗了,別想了,趕緊走,外面更大的魚塘是你的下一站。

有一句話,叫做「我除了誘惑,什麼都能抵擋」。職場也是,有時候,如此優秀的你遇到了拋過來的橄欖枝,鮮嫩欲滴,怎麼辦?這時候可以問自己三個終極問題:你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你是誰:你將要從事的工作是否符合你的志趣與能力;從哪兒來:為什麼要放棄現在的工作,是收入太少,還是做得不開心,是有更喜歡的工作,還是純粹只是討厭現狀;到哪兒去:新的工作會讓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嗎,還只是一個擺脫過去的中轉站?想清楚了這些,跳槽與否也就有答案了。

厭倦前任和另結新歡的因果關係一定要搞清楚——一定是你有了更喜歡的對象,才決定出走,而非你厭倦現狀,倉促逃離。這個道理適用於戀愛,也適用於工作。頻繁跳槽的人,一般都是倒置了因果——因為你根本就不愛啊,誰說一擺脫前任就能找到Mr.Right?

想跳槽的朋友,不妨先想想當初你為什麼選擇了這份工作。如果當初只是勉強,那從一個勉強到又一個勉強,重複的人生毫無意義;如果當初愛過,等閑變卻故人心,那就先問問自己現在為什麼不愛了,再問問現在愛的是什麼,有的放矢,從心所欲,找到滿意的工作,一拍兩散,各生歡喜。

真想明白了,就打開大門走吧。千萬不要離開後才回想起舊人的種種好處,早幹嘛去了!(莫一嗷)

去了西藏,不再加班,我依然有第99次的辭職衝動

又是一年畢業季,當年走出校門時,我沒想到3年里從事了3份工作,也無法想像在這個37度高溫的周日下午,依然不得不獨自一人坐在空調系統關閉的寫字樓里,給領導寫無聊又冗長的年中總結。

此刻,我大概產生了今年第99次的辭職衝動。但是,成長的意義就在於不斷提高了慾望閾值,衝動越來越多地僅僅是衝動。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商業銀行做信貸員。終面時,一位充滿職業氣質的美女人力帶著真誠的表情,給我講了三年升副行、五年成為支行行長的先進事例,懷著升職速度比肩北京房價漲幅的期待,我沒有猶豫就交了三方協議。

不過,兢兢業業幹了一年之後,我就痛快地辭職了。倒不是因為美夢落空,而是因為從學生轉型為社會人的無力感,以及和許多人一樣,受不了無休無止的、漫長而瑣碎的加班。

作為一個追求小布爾喬亞式生活的理想主義青年,我曾經對照著銀行對外公開的作息時間表,幻想能每天下班看場電影,或者泡個吧。我的確是想多了。我在銀行工作15個月期間,8點前下班的日子不超過5天。身處職場最底層,大部分時候都是晚上10點半下班,勉強趕上地鐵末班車。在季末和年末,連著好幾周的周末都要加班。加班費?不好意思,我沒聽說過。勞動法?對不起,單位鼓勵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於是,在某個困得實在不想起床的早上,我給領導發了辭職簡訊。

辭職之後,我狂睡了一個月的懶覺,之後去西藏,踏上了想像中的「靈魂之旅」,被高原反應折磨得痛苦不堪之際,忽然意識到存款只有四位數了,於是又開始求職。

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這次我找了一個離家近又不用打卡的工作,加入了喧囂熱鬧的創業大潮。可惜,這份工作只幹了不到半年。2015年年中,正是創業浪潮達到巔峰的時候,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幾家咖啡館裡聚集了無數CEO和投資人,屏幕上無時不刻地閃爍著精緻的PPT以及整齊的代碼。不過,好景不長,二級市場泡沫破滅後,資本市場的寒冬接踵而來,一級市場也淪為一地雞毛。

或許是為了應對投資人的壓力,幾個月前面試我時意氣風發的老闆,成了職業心靈雞湯寫手、靈魂鼓勵師,整日在朋友圈裡刷屏。後來,他變本加厲,要求所有員工必須用畫風一致的頭像、整齊統一的個性簽名,還要每天轉發公司公眾號文章,不堪其擾的我不得不重新註冊了一個微信號。

最終讓我下定決心辭職的,是某天晚上10點多,老闆在微信群里發了一篇人生經驗。照例,一群心腹吹捧和點贊,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人力整理了沒有在微信群里積極響應的名單,還群發郵件點名批評。在那一刻,我覺得這種公司一分鐘都待不下去了。

距春節還有一個月,我提交了辭職信,代價是預期中的一大筆年終獎。不過,據說留下來的同事並未如願以償,獎金到手只有預期的零頭,倒是創始人年後開了一輛嶄新的賓利來上班。

折騰了一圈之後,我又到了一家傳統國企老實上班。國企的環境寬鬆許多,每天早上,一般是賴到8點多才起床,洗澡,穿衣服,趕地鐵,到公司後照常打開電腦,看會兒股票和體育新聞,刷下淘寶、豆瓣、微博,間或干會兒活,一天時間很快過去。

然而,安分工作一年多來,我的辭職衝動並沒有減少。儘管擺脫了加班,但還是得忍受不同價值觀同事的高談闊論,忍受周圍人對你感情生活的窺探,忍受那些明知毫無價值卻不得不完成的各種表格和文件。

在無趣的工作壓迫下,我深深羨慕那些走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不必蠅營狗苟的人。看到讀博士的舍友做著有意思的田野調查,看到同學拍了一部關於城市邊緣人的紀錄片,看到原來認識的小眾歌手竟然站上某國際領獎台,這些都是我想辭掉工作的理由。

但是,辭職同樣是有風險的。在每一次試錯過程中,我增加了對未知生活的恐懼,我們不斷掙扎和跳槽,是希望改變自身由於信息不對稱而陷入的不利處境,卻最終不得不像那些安於現狀的人一樣,接受工作和生活的困境,漸漸淪為平庸。這大概就是辭職本身的悖論。

此刻,阻止我再一次辭職的原因,就是缺乏一個理想的機會。畢竟,沒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的。不過,一旦真正的機遇擺在面前,我依然會抖擻精神,努力闖一闖。(王 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青評論 的精彩文章:

「熊孩子」無票登機,三道安檢為何流於形式
高鐵賺點外賣費,你情我願就不是壞事
常熟火災致22人身亡!打工者沒有體面住處,無奈選擇了群租
納尼!中醫診斷航空發動機故障?奇葩論文折射了怎樣的科研困局
人大畢業生帶娃拍畢業照!人家「邊讀大學 邊結婚」與你無關

TAG:中青評論 |

您可能感興趣

跳槽是找死,不跳槽是等死,到底什麼情況下我們一定要辭職呢?
為什麼上班的每天都是煎熬卻不辭職,真相在這裡
遇到這三種領導,挨再多的罵都不能辭職,要不然會很吃虧
有這3種情況出現,你就辭職吧,再不走就是傻
當年辭職,寫「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人,如今過的怎麼樣?
為什麼整天說辭職的人一直還在,一言不發的人突然就走了?
又有人辭職了,這次是為了一隻狗
阿里巴巴待遇這麼好,老闆又是馬雲,為什麼還有人辭職?
辭職看世界:世界那麼大,但這個小鎮保證你來了,你就不想走了
《啊!就這樣就能辭職了》-年過四十,只要有努力的心,一切不晚!
曾寫辭職信「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的她,如今卻活成這樣
這麼大的人,辭職背後,不怕!
辭職窮游全國,走懵了,世界那麼大,還想繼續看
這六種情況下,不要貿然辭職,否則就是太傻了!
那些不敢辭職的人,到底是因為什麼?
為什麼整天說辭職的人一直還在,一言不發的人突然就走了
整天說辭職的人一直還在,一言不發的人突然就走了?
萬曆懶到什麼程度?宰相為了辭職住了五年破廟,最後走掉都不管
相信我,每個人都有辭職的衝動,特別是年前這會兒
辭職時,老闆有這三個小動作,挽留再強烈,也必須趕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