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庭醫生如何才算「飛入尋常百姓家」

家庭醫生如何才算「飛入尋常百姓家」

來論

據南都報道,廣州全面施行的家庭醫生簽約,迄今已有180 .75萬市民參與並完成服務協議簽訂工作,其中絕大多數為老人、兒童、孕產婦和慢性病患者。事實上,大病小病,「三甲」伺候,當下的「中國式」看病,既是對醫療資源的耗散,也極大增加了患者問診的難度和不便。相形之下,家庭醫生這一貼近式健康管理模式,則要合理得多。

應該說,家庭醫生的分級與專業化,簽約服務模式的建立,更加專業化並良性發展家庭醫生服務,的確令人期待。但如此是否就能讓家庭醫生服務落地生根,的確還不能過早樂觀。

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家庭醫生服務,其實絕非簽個約這麼簡單。尤其是放在醫療資源本身仍存缺口的背景下,家庭醫生團隊的專業人員從何而來,全科醫生的培養能否跟得上,家庭醫生服務的能力與經驗是否能勝任貼身式健康護衛這一前所未有的挑戰,其實都仍需觀察。

此外,家庭醫生服務覆蓋率與簽約率的雙雙走高,固然令人欣慰。但家庭醫生服務的關鍵其實是專註,這就決定了家庭醫生的服務能力與對象必然有限。假如離開了家庭醫生團隊數量與能力增長,簽約率和覆蓋率的提升,必然意味著服務質量的下降。而如果為了增加覆蓋率和簽約率指標,導致家庭醫生團隊最終成為疲於奔命、四處趕場,更是背離其初衷。一些地區的家庭醫生服務為了完成指標,最終搞出健康檔案造假充數的鬧劇,更需引以為鑒。

最後,家庭醫生的分級合作模式能否暢通,同樣十分關鍵。各級醫療機構的角色分工、權責關係是否明確,分工運作模式是否真的經濟高效,也仍需拭目以待。畢竟,相比在香港掛專家號必須由家庭醫生轉診,作為醫管局的嚴格規定,就算是熟人同行打招呼也會被拒,而內地則只需掛個號便可去三級醫院看病,這無疑是對家庭醫生模式的抑制。國內家庭醫生模式的生長,顯然也有賴於對現有醫療生態的重新構建,而這一過程當然不會毫無阻力和障礙。 武潔(醫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新機場有新進展!高明謀劃臨空經濟,南海、高明共建百億產業基金
90後出納挪用百萬公款買房買車
暴雨襲城公共汽車拋錨 江門交警冒雨推車再次被贊「澆警」
深圳男子嫌樓上鄰居太吵 上門勸說被打骨折

TAG:南方都市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全科醫生於溯:白衣天使 飛入尋常百姓家
讓家庭醫生進入千家萬戶
兒科醫生家的寶寶常備葯
醫生為家人叫救護車後,給大家的良心建議
一個醫療糾紛就能讓醫生萬劫不復?獨家專訪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李琪
醫生,我要找專家來救命
家門口來了只橘貓,女孩直接抱回家,去醫院一檢查醫生卻說她賺大了!
「窮家富養多敗家子」,兒科醫生崔玉濤列舉十大「病因」
為什麼家長不願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新生嬰兒出生,醫院為何要留下腳印?醫生不說,但家長必須要知道
他家貓寶寶長越大越不對勁決定去醫院一趟!醫生卻恭喜他撿到寶
如果一不小心被關進精神病醫院,你怎麼向醫生說明你是正常人?
成為家庭醫生的一員,藥師大有可為!
家屬一句「我信你」醫生心無旁騖為百歲老人洗胃救命
兒科醫生:孩子經常咳喘,可否居家霧化治療?如何選購霧化設備?
學會這些,春節回家做父母的私人醫生
你家孩子生病對頭髮的影響,專業醫生來告訴你
一名兒科醫生的親身經驗,自家孩子生病都很少吃藥
和盛吳家村最美鄉村醫生孟少剛!
兒科醫生說自己家的孩子生病很少吃藥 值得每一位媽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