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解題製造業降成本:提升產品附加值 推動「機器換人」

廣東解題製造業降成本:提升產品附加值 推動「機器換人」

廣東省政協發布的一份專題調研報告就指出,當前廣東製造業發展面臨四大問題,其中之一便是企業成本壓力大。具體針對製造業的勞動力成本壓力,報告稱,廣東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已是印度5倍、越南3倍。

東莞傢具商人張錫林記得,1997年他剛辦廠那會,請一名普通工人的工資僅為每月350元,如今這一數字漲到三四千,20年漲了10多倍。

過去,低廉的勞動力是廣東製造業興起與繁榮的最大「紅利」之一,然而在經濟發展到新階段之後,對勞動密集型企業而言,如今的勞動力成本已從「紅利」化為壓力。

近日,廣東省政協發布的一份題為《關於「提振實體經濟,推動廣東製造業加快邁向中高端」專題調研報告》(下稱《調研報告》)指出,當前廣東製造業發展面臨四大問題,其中之一便是企業成本壓力大。具體針對製造業的勞動力成本壓力,《調研報告》稱,廣東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已是印度5倍、越南3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發現,近年廣東不斷加大應對力度,包括降低最低工資標準調整頻率和幅度、下調和規範社保及公積金的企業繳費比例,以合理控制人工成本上漲。更為根本的是,廣東大舉推進「機器代人」及智能製造,謀求提高效益對沖勞動力成本上漲,可謂通過「標本兼治」。

廣東副省長袁寶成最近還表示,該省將繼續研究出台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政策措施,確保製造業綜合成本不高於對標地區,形成成本窪地優勢,以及確保粵東西北地區製造業綜合成本不高於珠三角地區。

製造業人工成本壓力大

今年上半年,張錫林的廣東連盈家具有限公司的銷售額大約增長50%,但是他卻苦笑著說:「賺不了什麼錢,到頭來都是在為員工賺錢忙活」。

因為訂單增多,該企業隨著擴大生產規模,今年的工人從過去50多人發展到100多人,但隨之增加的人工開支,卻又分食了新增的利潤。

該企業所面臨的情況並非孤例。當前,廣東製造業企業,尤其是諸多勞動密集型企業或多或少都承受著一定的勞動力成本壓力。

上述廣東省政協的《調研報告》就指出,當前,廣東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已是印度的5倍、越南的3倍。「企業反映:職工工資、福利等支出超過管理成本的1/3,為職工繳納的『五險一金』佔到工資總額30%以上。」

勞動力成本壓力巨大的背後,是人工成本近年的快速增長。這從近10年廣東最低工資標準的變化可清晰看到:2007年廣東一、二類最低工資標準分別僅780元/月和690元/月,而2015年漲至1895元/月和1510元/月,上漲一倍有餘。橫向對比看,當前廣東最低工資標準也高於同為製造業大省的江蘇、浙江和山東。

廣東省人社廳提供的數據則顯示,當前廣東的勞動力成本仍維持著不小的上漲態勢:今年一季度,該部分所監測的企業之中,普工和技工的工資中位數分別上漲6.76%和7.74%,分別升至3132元/月和4031元/月。

不斷上漲的勞動力成本,近年來也促使一些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企業向外轉移尋求新的利潤空間。

張錫林也曾將企業轉出廣東省外,但不到兩年卻又迴流。他說,成熟的工人和產業鏈都在廣東,企業轉移出去後面臨著更多更艱難的發展問題。

而與張錫林一樣,東莞藍創捷特佳電子有限公司負責人曾建華也能清晰記得過去幾百塊錢就能招到工人的「好日子」,但他說:「這種情況肯定不會再出現,因為經濟發展有它的規律,企業只能適應規律獲得生存和發展。」

「標本兼治」應對

現狀和趨勢難以扭轉,但並非意味著不能加以應對。

事實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廣東在推進位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便不斷加大應對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力度,近年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廣東的應對思路和舉措更是進一步系統化,謀求「標本兼治」。

2016年出台的《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及其配套的「降成本」行動計劃中,廣東開始針對性地推進降低人工成本,並明確到2016年底要為全省企業降低人工成本約250億元。

2017年初出台的《廣東省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則更進一步明確,要經過1-2年努力,使人工成本上漲得到合理控制,工資水平保持合理增長,企業「五險一金」繳費佔工資總額的比例合理降低。

這份文件也對各項降低人工成本的舉措進行細化,比如將現行最低工資標準由兩年至少一調改為原則上三年至少一調,目前仍按2015年標準執行;降低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一律不得超過12%等。

「今年最低工資標準沒漲,我們的工資也就沒漲。」上述東莞藍創捷特佳的負責人曾建華說,政策對勞動力市場有著很強引導性。

不過,這僅是「治標」,更為根本的還是廣東一直致力於推進的製造業整體向中高端轉型,包括近年大舉推進「機器代人」及智能製造。

廣東省經信委數據顯示,2016年該省新增應用機器人達2.2萬台,總量超6萬台,保有量約佔全國五分之一,預計2020年末保有量將超30萬台。

「轉型趨勢很明顯,過去那種純代工、低利潤、低效率的企業一定將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技術、創新強的企業。」曾建華說。

這種變化也體現在更宏觀維度:今年一季度,廣東先進位造業增加值和高技術製造業完成增加值分別增長10.2%和14.1%,均遠超規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並且二者占規上工業的比重不斷攀升,前者已高達51.3%。

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林平凡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廣東低端勞動力優勢喪失的趨勢是顯然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並非意味著廣東要與工業化水平較低的印度、越南去對比和競爭,廣東要對標的是美日等發達國家。

「對比美日,廣東製造業勞動力成本整體上還是有優勢,但更大的問題在於質量和水平。」林平凡進一步指出,廣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是邁向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

而針對一些難以進行自動化改造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林平凡的觀點則是,這些企業應在創意、品質等上下功夫,以最大限度體現人的價值,提升產品附加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景網 的精彩文章:

深耕新老客戶打造極致服務體驗
每經微博調查:最想去工作的城市,成都排第二
評論:構建公共政策評估機制 推進決策諮詢制度建設
法國躍升全球軟實力第一名 馬克龍立功

TAG:全景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沙灣:著力提升鋼鐵產業附加值
玩具產業持續性發展,需要拓展自身文化附加值
金融科技解放低附加值,金融從業者會失業嗎?
飛博激光:緊跟激光市場熱點,提升產品技術附加值
卡西歐:不再推出任何數碼卡片機 轉向高附加值相機產品
標準化低、附加值少、品牌化弱,生鮮產業如何破局?
原來,這位三宅一生的設計師是這樣創造品牌附加值
藝考生可從事的十大高附加值行業
AI真會搶走人類飯碗嗎?它替代了75%以上「苦活」,卻創造更多高附加值工作……
5G網路新動態追蹤:5G網路如何創造更高附加值?
豪華郵輪附加值超級高,中國不久後能迅速填補這一空白
將藕做成糊,這家店輕鬆增加了蓮藕的附加值
心理測試:哪種附加值會讓你變的更貌美
高端人士往這看 這些手機附加值超過手機本身
匿名作家022號作品:附加值
學術頭銜的異化:負載過多,附加值過高!
匿名作家022號作品 | 附加值
軟體平台與SaaS模式行不通了,Talking Data做的高附加值數據買賣究竟是什麼?
義大利著名設計師畢達寧:沒有附加值的設計會「老」哦!
比超級明星還強,YouTube網紅給品牌帶來的附加值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