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當心,孩子可能不給父母傾聽的機會

當心,孩子可能不給父母傾聽的機會

如果孩子很願意跟父母交流倒是好事,但在一些家庭里孩子有話不願意跟父母說,這也會讓父母很頭疼。不願意跟父母交流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1)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跟父母的話逐漸變少了,這是正常現象,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之列。

(2)性格內向的孩子通常話比較少,有時說話不那麼直接;或者說一些留一些;或者會看大人臉色而決定多說還是少說;由於內向的孩子是想的多而說的少,所以給父母傾聽的機會相對就少一些。

(3)有些父母太忙了,他們總是以最快的速度回答孩子的問題,而對孩子的傾聽和感悟是極其不夠的;同時,孩子面對這樣忙碌的父母,不會有心情也不會有更多的機會跟父母交流深層次的心思。

(4)如果父母對孩子出現狀況所做出的反應經常不讓孩子滿意,孩子自然就會減少跟父母訴說的機會。這在大多數家庭裡面是很普遍的。

當心,孩子可能不給父母傾聽的機會

孩子們經常會對父母有不滿的情緒,但他們說不出這是什麼;有時,他們很想跟父母辯論一番,好讓父母做得更合他們的心意一些,但他們經常是說不過父母;父母很想讓孩子聽話一些,但太多父母不知道讓孩子聽話的秘訣在哪裡。有多少父母辛苦努力了一輩子,孩子還是離他越來越遠。其實這個秘訣很簡單,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往往那些最簡單的道理恰恰就是秘訣。這個秘訣就是安全和信任。安全度越高,孩子會說得越多、越真實;如果父母回答問題的態度和水平也足以讓孩子信任,孩子就會聽話許多。很多的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不知道孩子在信任和安全上是很有要求的,孩子之所以不給父母傾聽的機會,是因為他們有顧慮,儘管有時候孩子很想跟父母訴說,但又不願意跟父母訴說。他們會有許多的擔心。孩子在擔心什麼呢?就是安全和信任的問題。

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當心,孩子可能不給父母傾聽的機會

1.擔心爸爸媽媽能否很公正地看到我目前的狀態

父母總是用是非判斷的口氣來說明我的問題,很少站在理解的角度跟我交流。比如我說不想上學了。他們很少去理解我的苦衷在哪裡,他們很少跟我一起分享我的苦難,而總是試圖讓我沒有苦難或者假裝沒有苦難。

2.我很擔心爸爸媽媽的答疑水平

爸爸媽媽說大道理的時候太多,他們總是在說教,我根本聽不懂,也就沒有照著去做的意願,而他們還埋怨我不聽話。比如他們總是說要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才有出息,這話什麼意思,不懂!

3.我擔心會遭到批判

當我提出一些我認為很正常而大人們認為很荒唐的事情時,我會被帶上家庭的法庭,遭到一致的批判,我無處可躲、無處訴苦。比如我說我討厭寫作業時就是這樣的,難道我不可以討厭寫作業嗎?大人們真是莫名其妙。

4.我擔心爸爸媽媽總是永遠正確

我討厭他們的永遠正確,因為他們經常讓我感到勉強口服,心裡不服的狀態,而我渴望的是心服口服。比如說逼著我吃紅蘿蔔時就是這樣。

當心,孩子可能不給父母傾聽的機會

書名:不一樣的親子溝通

作者:張勤 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29.8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孕婦必讀!這些關係到寶寶發育和媽媽的健康!
同在職場,哪種人更容易快速加薪?
你可能不知道的信用卡使用誤區
特色茶配——廈門麻糍
死刑判決中司法的人民性

TAG:書問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不和你親,做父母的就要當心了
父母當心吧,如果想帶走你的孩子,真的不能再太過容易
做父母的,對著孩子做足這3件事,他心裡可不會把你當親人看待
父母的內疚,會讓孩子不能獨立!
那些說不能對孩子生氣的人,你們可能是「假」的父母!
應讓孩子懂得,父母更不容易
精力旺盛的孩子不肯睡覺,當父母的應該怎麼做才可以哄孩子睡覺呢
孩子不信任父母的後果,比想像的更可怕
父母覺察力不夠,可能導致孩子產生心理問題,你可別不信
做父母的長點心好嗎 能不能不那麼慣孩子
父母常給孩子灌輸這3種思想,他長大後會活得很累,可你還不知!
如果父母勸不住,我們怎麼辦?——比流感更可怕的,是無法被說服的父母
不會表達的父母能怎麼愛孩子?笑著笑著就感動了
孩子不會咀嚼怎麼辦,其實並不可怕但作為父母一定要上心!
你轉發的孝心除了暴露你智商不足,並不能保佑你的父母
「父母給不了的,你可以自己去爭取呀!」
幫帶孩子的父母親,應不應該給他們錢?
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孩子,比如她們
二孩家庭,哪個父母敢說自己不偏心?聽聽這些被父母忽視的心酸事
孩子不自信,父母又能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