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兒科醫學會指出:家長們對小兒發熱的幾個常見誤解
文丨葯療君-吳鵬藥師; 編 丨 小智; 圖 丨 網路
小孩子發燒,是讓家長們最揪心的事情之一了,有時候甚至超過了咳嗽和拉肚子。我們來看看香港兒科醫學會對小兒發熱的說法:「發燒正是身體免疫機制起作用的一個表現,是對抗病原菌做出的一種保護性反應。」
該協會還指出了家長們對小兒發熱的幾個常見誤解,如下:
1.小孩子發熱,要迅速將體溫降到正常
其實不然,退燒是為了減輕小孩子不舒服的感覺,而不是直接針對病因(如感染、發炎等)的治療方法。如果孩子體溫在38度以下,精神狀態尚可,就不要急著降溫,要通過休息、多喝水、清淡飲食幫孩子慢慢恢復。盲目的吃退燒藥,只會掩蓋病情,延誤治療。
2.吃退熱葯有副作用,所以用冰枕、退熱貼降
退熱葯和物理降溫都是很好的降溫手段,但都要規範使用。退熱葯的確有副作用,但大多數是在過量服用後發生的。如果孩子發熱超過了38.5度,最好按醫囑或者說明書給孩子服用退熱葯,免得體溫過高引起孩子驚厥等問題。同樣的,物理降溫也有副作用,如果使用後小孩子發生畏寒、顫抖等癥狀,要立刻停止使用。
3.小孩子可以焐被子退燒
這是成年人,特別是有些老年人的經驗之談。但對於小孩子,特別是嬰幼兒不適合。小孩子的體溫中樞不健全,不會像成年人那樣出汗就能降溫。反而會越焐溫度越高,發生「捂熱綜合征」,危及生命。
4.體溫越高,病情越重
不是的,有時候體溫並不是很高,但病情卻很重,如腦膜炎。大家也有這樣的經驗,孩子還活蹦亂跳的,一量體溫卻很高。所以,發熱不是判斷病情的唯一標準,要看孩子其他情況,如是否神色獃滯、面色不好、脾氣急躁、呼吸急促、嘔吐、腹瀉等。當然,如果體溫接近或者超過40度,要馬上就醫。
5.體溫忽高忽低,是不是病情在加重
也不是的,發燒期間的體溫會忽高忽低的,這是因為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溫度調定點提高的關係。當體內原發病症完全康復後,高燒自然就會消退。一般來說,病毒感染約為3~5天,通常從第3天開始就會慢慢降低;如果反反覆復超過1周時間,就應立即就醫。
葯療君提示:
如果小孩子體溫不是很高(一般低於38度),精神狀態尚佳,大多不需要立刻就醫。這時候孩子需要的是多休息、多喝水和清淡的飲食,居室要多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潔,可適當採取物理降溫方式,更換有汗的衣物等;同時密切關注孩子的體溫變化和精神狀態,觀察是否出現精神萎靡、情緒不佳、呼吸困難、食慾不佳、嘔吐腹瀉、疼痛加劇等癥狀,如有變化要及時就醫。


※研究表明:腸道菌群至少在五個方面影響著我們的健康
※天熱,剃個頭涼快?這可是在害娃!
※不得不防!食物中的致病細菌和病毒離我們一點也不遠
TAG:葯療君 |
※小兒發燒常見4誤區,家長需注意!
※關於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幼兒園老師在家長會上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老師竟對家長說出這樣的話?家長:真想給孩子退學!
※家長朋友注意兒童白癜風會引發併發症!
※幼兒園老師在群里發火大罵,家長們尷尬了,老師被學校表揚了
※幼兒園老師發通知,打錯一個字鬧出一個大笑話,家長們哭笑不得
※學會這幾個小方法,家長輕鬆解決孩子鼻塞問題,快來學學吧
※家長們快速學會這幾種手法,輕鬆解決小兒常見病!
※寶媽發了1張幼兒園學費單,家長們看了非常窩火!
※科學育兒 | 孩子學習出問題、說謊,家長方警醒?
※孩子幼兒園抓傷同學,指甲被剪到出血家長討說法,老師:我眼神不好!
※教你一招應對:開學恐慌症。家長和孩子們都看看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爆發,家長必需學會這種退熱方法!
※女兒在家大哭,還以為是狗狗乾的,送去醫院,女兒的話讓家長臉紅
※新學期,幼兒園告家長書·所有家長都看看
※怎樣讓孩子學好數學的四個訣竅,家長和老師都需要看的文章
※孩子發熱,家長們應知道些什麼?
※關於孩子學游泳,家長們請進來看看,別誤了孩子
※常給孩子吃這幾種魚,學習好長個高!家長們知道嗎?
※幼兒園的家長、老師們注意了,接孩子回家的路上也有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