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講一個小VR影視工作室的故事

講一個小VR影視工作室的故事

講一個小VR影視工作室的故事

這張合影帶著誠意撲面而來

關鍵字是小。是小工作室的「小」,不是小故事的「小」

這撥VR潮中冒出來一大批拍360度視頻拍VR電影的工作室。大多數都很小。也各有生存之道。

這是其中一個小工作室的故事。三個作品,兩個IP,幾個數據。都不小。很多比它大的工作室拿不出來。

兩年多前,第一次採訪STAVR創始人劉宸源的時候,他剛拍完一個VR紀錄片。那時候的採訪者和被採訪者都不太懂如何製作VR電影。所以我們跟劉宸源要求說看看現場工作照和視頻。他回說,沒有。所有的人手都去幹活了沒有人拍工作照。

今年IN2記者帶著那個紀錄片去翠貝卡電影節,拿出眼鏡盒子給現場外國同行看。人家問這是怎麼拍的有工作照嗎?

第一部片子就不小

講一個小VR影視工作室的故事

這個片子的名字叫《山村裡的幼兒園》,是當時財新網跟樂視合作的一個紀錄片,後來劉宸源告訴我說是送去達沃斯經濟論壇放映的公益片。雖然跟同行Christ Milk前一年送去同一個論壇的、那個著名的《Clouds Over Sidra》相比,從技術角度看還是有很大差距。但就地理角度和心理層面對於製作團隊而言還是一致的。

三倆個人拿著自製狗籠去沒電的貴州偏遠山區拍個註定沒錢的公益片,跟Christ Milk們去敘利亞難民營幹活也差別不大。觀眾們能沉浸進去的環境,都是被現代社會遺棄的孩子和他們的世界。直到現在我都覺得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紀實報道作品,拿出去給外國同行看覺得很有新聞專業主義的立場,有面子。雖然劉宸源一直也沒強調說這是國內第一部VR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現在看,會覺得鏡頭和視角在360度的視域中都挺沒譜,忽而在房樑上「俯視眾生」,忽而蹲在草叢中看片中角色從山間小路走過來。光線和後期製作都慘得一塌糊塗。在現在已經閱片無數的我們看來,就是YouTube上大多數網友水準。

然而即使這麼拍,你依然能看出這部時長超過10分鐘(當時很少有人拍這麼長的VR紀錄片)的作品,有著嚴謹的邏輯和新聞紀錄片特有的節奏和專業素養。那種以漫不經心的鏡頭述說深思熟慮的故事的功底。對此劉宸源認為歸功於財經網記者出色的職業采編策劃。

這部片子後來在很多專業論壇和場合被提及,宣傳焦點集中在當時製作和播放這部片子的兩大合作平台:財新網和樂視。語境中用以類比的對象是當時的《紐約時報》和它的VR紀錄片,沒有人提及現場拍攝製作團隊。

《紐約時報》的第一部VR紀錄片《流離失所》(The Displaced)也是一部關於戰爭中兒童的生活狀態的新聞報道,上線附送了100萬+的谷歌Cardboard紙盒眼鏡,當時創了下載50萬+的紀錄。

接下來,VR泡沫大爆發。劉宸源辭職創業。創建STAVR。

這一年VR影視雖然風起雲湧,內容爆發。但其實仔細看進去,基本就兩個走向:絕大部分是廣告。極少數令人耳目一新的沉浸敘事和新聞報道。

三星VRYoutubeOculusDaydream VR等平台上的VR視頻內容是真的大量增長。Oculus Story Studio、谷歌Spotlight Stories引領的VR動畫短片以艾美獎、奧斯卡獎提名為獲得主流娛樂行業青睞的標誌;傳統廣告公司起家和拍MV出身的Felix&Paul、Within憑藉後期精美製作定義真人實拍作品的藝術標準;一干好萊塢老司機Baobab Studio、VRC不甘寂寞,仗著多年混傳統電影行業的資歷和製作功底,紛紛攢起班子開啟自己在VR影視領域創業的第二個「藝術人生」——雖然大多數還是夢工廠套路。還有BBC更有追求的非線性敘事和CG互動的新聞報道。不一而足。

上述作品是否足夠配得上VR媒介的先進性和發揚了技術優勢,褒貶不一。共同的特點是不差錢。

這一年中,STAVR這種小工作室也遍地開花、俯拾皆是。共同的特點是都沒錢。於是都挖空心思去掙錢。相比國外同行,我們在VR影視創業上的思路,跟其他行業保持一致:融資和業務只看能不能變現。

劉宸源其實在決定對藝術有所追求之前,還是「墮落」過的,有一陣子的朋友圈,還是能經常看見他坐著遊艇出海,身邊環繞香檳比基尼美女,拍廣告中的「工作照」。後來他也撒嬌吐槽說,現在他們都叫我「比基尼導演」。

其實要真是這麼個吃喝玩樂的路子掙著錢做下去也不錯,然而泡沫總是瞬間即逝。

遠未成熟的VR內容市場,不可能有長線的內容變現。對VR廣告暫時好奇和有錢的品牌、客戶,因為大部分產品粗製濫造毫無新意,基本上不再回頭。初期大型工作室因為在生產流程上都是case by case的定製化服務,成本居高不下。暫時憑藉拍攝和後期製作贏得的市場先機,很快隨著拍攝器材的普及、後期製作工具的湧現,主要是新人和中小型工作室的大批湧入,失去了早期站位的行業優勢。

而新人和中小工作室更加不好混。為了跟上游大工作室搶為數不多的客戶和市場,除了極力壓縮成本進行惡性價格廝殺並沒有更好的招數。而低成本帶來的肯定就是產品的粗製濫造。讓初期躑躅的市場更加縮手縮腳。再加上跟資本對賭、比賽口吐蓮花各種亂象。整個行業內容變現渺茫,發展舉步維艱。

沒有市場前景,也沒有明星工作室獲得行業褒獎的口碑作品。像STAVR這類的小工作室,基本沒有融資的可能。出路有兩個:淪為大工作室的下游分包製作商,或者狠下心扛著,靠低成本輕運營廝殺出廣告市場的一條血路。

STAVR選擇了繼續在敘事探索上多走幾步。要做真正的VR故事。

至今還記得劉宸源講過一句話:「現在只要有人能給我們個機會拍VR劇就行」。言外之意是不求掙錢但求cover掉成本即可。還好STAVR有一半業務在廣告上。發財談不上,養活自己勉強湊合。

此後再有機會跟STAVR長談,就是去年年底北電和AMD舉辦的「先進影像大會」上。愛奇藝投拍的VR劇《靈魂擺渡3先行片》,是由STAVR拍攝製作的。獲得了中國先進影像作品獎VR作品二等獎。劉宸源穿著優衣庫的羽絨背心,挺高興的上去領了獎。

講一個小VR影視工作室的故事

半年後,根據愛奇藝在自己的「2017iVR+全球虛擬現實大會」現場公布的數字:「靈擺」上線12小時破200萬,總點擊量超過450萬,創國內目前VR單劇集最高記錄。這是首頁推廣前提下的數據。

老實說,刷數據這事在中國互聯網誰也沒功夫計較。但是以愛奇藝的體量,幾百萬的數據還真不值當刷的。

這個數字極大鼓勵了STAVR。先進影像大會那天的晚上,劉宸源帶著STAVR兩位小朋友,跟我們興緻勃勃聊了一晚上,剛接下了與愛奇藝合作的下一部VR劇,馬上開拍的《尋人大師之注意安全》。

正經來說,認識劉宸源兩年多,這是第一次從腳本創作起就開始關注STAVR的一次採訪。前後延續了半年。

愛奇藝在VR內容的開發上是很有意思的公司,講究「IP戰略」、「影游聯動」。將VR製作納入愛奇藝基礎影視生產流程,聯合眾多VR視頻團隊製作了一系列VR影視作品,所謂「10+100+1000計劃」。《尋人大師》和此前的《靈魂擺渡》都是愛奇藝的網劇IP,模仿好萊塢大片上映時製作VR體驗的思路,把網劇和VR體驗套拍,上線聯動互推。

能在沉浸場景中,把一個邏輯複雜的長故事講利索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沒提預算並不寬鬆。不服可以試試。

講一個小VR影視工作室的故事

「尋人」片場

STAVR接下了「尋人大師」的VR劇。在製作階段,因為我們要去翠貝卡,匆忙從製作團隊拿來一小段片花,實話說,壓根沒看明白。而且視覺上也沒啥新奇的。倒是老外看見有中國功夫稀里糊塗看的還挺開心。

「尋人大師」完成後,未上線之前,我們跟劉宸源有一次暢聊。那是第一次完整地看完這部長達20多分鐘的VR影片(的導演剪輯版)。看完後有幾點想法:

  • 能這麼邏輯清晰地把這麼複雜的劇情在360度的場景中講明白的作品。還沒看見過。

  • VR影片不能省錢,想法不管多好都能被捉襟見肘的預算弄得賣相欠佳。審美觀有一半是錢決定的。

  • STAVR的作品成不了demo,但是《論如何在低成本下製作好完整VR長劇》,STAVR絕對能開課了。

即使已經閱片無數,「尋人」從創作角度還是很吸引我們的。片子本身還是遵從愛奇藝在市調報告中公布的:用戶對VR內容的傾向集中在非現實性的虛擬故事和探索類型上。情節設置顯得頗為高級,利用沉浸敘事中非線性邏輯的優勢,讓劇情在未來和現在、現實與超現實之間交織穿插。

講一個小VR影視工作室的故事

吊起來拍也耗費不少時間

不能說燒腦,但在一個360度的拍攝中,能把每一個場景按照邏輯交代清楚、讓故事不僅流暢發展,還得讓觀眾在不那麼舒適的VR眼鏡盒子里被故事脈絡牽引著看下去,看完20多分鐘。這在目前對於大多數內容創作者是件難事。至今並沒看到有同類作品。

缺點依然是製作比較糙。包括至今被我們嘲笑的招財貓道具,以及正劇角色出演的情節、聲效等等都很倉促。在一大堆毛病中,倒是劇中18線女主演唱念做打吊威亞都敬業到位。這個也算是一個分分鐘操心預算的製片人,特別會當家過日子能力的體現吧。

說到預算,細節和具體數字因為約定限制就不透露了。大致情況就是,愛奇藝給的費用基本上不會讓STAVR虧錢,倘若換別人做,這個錢能不能做出目前的水準還真不好說。前提是要縮短製作周期。不然就沒錢養活製作團隊。然而製作人員就那麼幾個,周期也沒法短到哪兒去。劉宸源最大的經驗是:下次一定要縮短周期。

也不僅僅就是拼加班的體力活,其中的統籌和取巧,還是考智商。不能跟Felix&Paul運作拍攝白宮和奧巴馬的項目相提並論。但是劉宸源還是覺得很有收穫:


最大的收益是有人給錢,讓你有機會學習如何控制有限的預算、配合正劇節奏套拍、管理整個生產流程解決突發問題的本事。以及真正能把一個天馬行空的創意落地為視聽場景的故事,是一次最好的訓練。

講一個小VR影視工作室的故事

YouTube上7個月前上線的BBC自然紀錄片《地球2》目前的流量是10萬

「尋人」一周前上線。我們坐等數據。這一次愛奇藝還沒來得及做任何推廣,不到一周點擊接近10萬。劉宸源感覺太少,但其實在沒推廣的前提下,作為一個VR劇的自然流量真不算低了。愛奇藝又不是YouTube。即使是YouTube,在谷歌沒大力推廣360視頻之前,即使品牌製作的內容一周能有10萬真實數據也不是很低了。

VR影視不論是TO C還是線下,目前談變現都很扯。成為品牌工作室是STAVR最好的出路。

講一個小VR影視工作室的故事

線上對於VR影視最大的不友好,一是消費市場的VR設備不普及,用戶沒法觀看,二是沒有用戶你也沒法讓國內各大視頻平台對VR影視真的high起來。像愛奇藝這樣能帶攜VR一把已屬不易。三是從拍攝器材到製作工具和發布平台,至今行業沒有統一標準,各有各的章法,難為的就是拍攝製作團隊。最後,國外不缺谷歌、蘋果和臉書這種特別愛挺身而出制定標準的大戶。國內照目前的趨勢,絕大多數號稱視頻內容平台,連視頻播放許可證都沒搞利索,哪還有心標什麼准。

這個背景下談TO C真的很扯。劉宸源的想法是接下來要發揮VR技術優勢,嘗試多交互的線下體驗。爭取成為內容品牌工作室。

這個思路基本是參加聖丹斯、翠貝卡電影節所有獨立小眾導演的想法。在一個更寬泛的、相對多元化的文化和審美背景下,成功的可能要比在單一價值觀的市場機會大一點。

一旦成為品牌內容工作室,融資和接觸市場的機會就會大許多。這個定位的挑戰來自於講故事的才華、高級的審美意識和強大的技術能力。目前大多數經常在上述電影節露面的一線工作室,要麼在審美和敘事上欠缺專業影視製作水準,要麼傳統慣性思維無法把VR介質優勢發揮出來,繼續按照好萊塢的邏輯演繹高維空間的劇情。兩者兼具德藝雙馨的Oculus Story Studio還因為業務方向改變被調整關閉了。

會講故事是一種基因,也同時決定著敘事者自己的故事。

沉浸式娛樂正在成為未來。目前誰也無法知道VR/AR影視在這個未來中有什麼樣的位置是個什麼角色。能肯定的只有一點:沉浸內容的邏輯是一樣的。STAVR和劉宸源在意的是從現在起,參與這個內容逐漸演變的過程,儘可能獲得更多的經驗。即便如此我們也無法知道在未來的故事裡有沒有STAVR的戲份。但是從沒掉進過坑裡的人,可能連去往劇場的路都不曾找到。

講一個小VR影視工作室的故事

這一次劉宸源依然沒找到合適的現場工作照給我們。在一堆他給我們的5線影樓風格海報中,這張在寒冬胡同里的劇組工作照特別引人注意,它模糊得如此真實,像你每天看到的日常,卻又像一個故事瞬間的定格。如果你不是一個講故事的人,走一輩子這條胡同或許都不知道它在某個冬天的夜裡,成為了一個故事的背景。我們都無法確定自己能否成為未來故事的一部分。但是還是能選擇是成為一條走了一輩子的胡同,或者在一個冬夜成為了一個故事的背景。

我們不知道在這一波VR浪潮中,還有多少像STAVR這樣的小團隊。我們熱衷於了解好故事,講好故事、以及把那些故事講得好的人們。

相關閱讀:

UtoVR:全景新聞拍攝的探路者

VR行業真相:為什麼說360電影產業正在重啟中

正在重啟中的360電影產業:客戶和從業者

正在重啟中的360電影產業:市場需求

[ IN2原創資訊轉載請註明來源及鏈接 圖片版權?STAV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2虛擬現實影像 的精彩文章:

VR/AR崛起 掀起巨頭3D內容平台之戰
這些清涼的iPhone AR小遊戲最合適避暑
谷歌眼鏡沒有回歸大眾市場 VR高端頭顯應該再加價
Unity創建VR廣告定製應用:環境,對象和交互是核心要素
迪士尼曝光星戰主題樂園:1000美元駕千年隼進入星戰世界

TAG:IN2虛擬現實影像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是國內第一個兼具視覺效果和故事邏輯的VR片
講一個小故事
講一個攝影小星星的故事
影評《廁所,一個愛的故事》
一開場就炸平東京,這位日本導演的動畫電影講述了一個毀滅的故事
一張好的攝影照片就是一個故事
一個故事和一個笑話
一個奢侈品店工作的朋友,給我講的故事
V+COFFEE——室內彷彿一台時光機,吸引人邂逅一場光影的故事
講一個,兩個人的故事
「她的故事」攝影展
有故事的攝影展
一個綠帽子的小故事
LEON電影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LEON電影劇情介紹
童話般的故事 動作手游《REVERSE D》
小腦斧的故事
講幾個「育兒」的小故事
心事,一個人的故事
里的三個故事
一個乞討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