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放任教育並不等於放手

放任教育並不等於放手

1

柚柚育兒分享版塊一個寶媽曾經發過這樣一個求助帖:

看完帖子很多寶媽都留言:應該和老師去溝通,孩子的想像力是不應該被否定的

前段時間大S因為女兒愛拿口紅在家裡到處塗鴉的」放任教育被網友贊爆。

而她在採訪中也透露了自己對育兒這塊的獨特看法,在她看來女兒的塗鴉筆並不是搗亂而是在創作。

因為孩子那麼小,誰也不知道她的想法。

現階段的中國教育都是非常嚴謹的,小孩像個空瓶,吸收能力特彆強,於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往裡灌輸知識。

教其背唐詩、誦古訓,儘管他們不一定理解,但先讓其被動吸收,然後慢慢消化,最後將這些知識融匯貫通。

放任教育而是盡量讓小孩多玩,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過讓其接觸大自然、認識真實世界,建立認知基礎。

多讓幼童用五官感覺大小、形狀、顏色、質地,用心去體會數字的意義,而不是只獲得正確答案。

幼童不能像大孩子或成年人一樣抽象地學習,只有用真實世界的印象建立邏輯思維。

孩子如果不加理解地知道 3+4=7,將乘法表背得滾瓜爛熟,但那只是鸚鵡學舌。

2

當然有很多人要問,小孩在玩中能學到什麼?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在觀察他10個月大的兒子時,發現孩子老是把麵包撕成碎片往地上扔,並且非常專註地觀察麵包的落點,小孩丟東西的行為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可很多父母在揀起這些東西時,會告訴小孩你不可以再亂扔東西,卻很少去想小孩扔東西的動機。

皮亞傑發現那可能是小孩在探索和學習萬有引力的過程。

為什麼麵包會落下去?氣球會浮起來?牛奶會流出去?小孩都在認識、體會這個世界。

在美國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上可能會上演這種情景:當老師發問「7+8等於多少?」時,中國小孩馬上可不加思索地回答 「15」,天才啊!

而美國小孩可能手指不夠數,還要把鞋子脫掉,手腳並用,簡直笨得一塌糊塗!

美國學生數學成績差出了名,似乎中國教育培養的是「數學神童」;而美國教育培養的是「數學白痴」。

然而那些「中國神童」長大後都到哪去了?

縱觀近代世界科學史,西方尤其是美國教育造就大批頂級科學家。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學習到底是為分數,還是為應用和創新?

當然,今天在北美的華人第二代,雖然多少受中國傳統教育思想影響,但也不不亞於老美,工程師、博士後及專業人才比比皆是。

還有人認為美式教育注重廣博,中式教育窄而深。

其實這種評價不夠準確。

沒有深度的學習,美國人怎麼能包攬大多數諾貝爾獎?

美國教育重視閱讀而不要求背誦,因為廣泛閱讀可增加寬廣的背景知識,開拓視野,豐富想像力;而背誦可能被前人思維所束縛而難有創新。

3

當然放任不是放手,而是放心+協助

第一,父母親一定要明理。

明理就是明白道理,明白什麼道理呢?

你一定要放心、你一定要安心、你一定要耐心!

如果你自己不能夠放心,你就沒有明白這個道理。

你現在知道了孩子都是逼了以後才造成這樣的現象,你不知道那你還在逼,那肯定是不行的;但一下子放手,那也不行。

其實真正就是應該要放心,但是同時要協助他。

所以放心就是安心,那你還要耐心地協助他。

有時候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他的基礎不是很好,孩子可能成長的速度慢了一點,就更要有耐心。

第二,就是要去協助孩子。

孩子有時候可能自己很難建立自律,那我們要幫助他建立自律。

當他建立自律的時候,我們應該給予鼓勵。

孩子有時候可能很難自己主動的去學習,那我們應該創造環境讓他學習,我們應該分享案例讓它學習。

當他學習的時候,我們應該給予鼓勵。

我們用溫暖的愛來協助、溫暖的環境來協助,給予孩子一些甜頭,讓他找到感覺……這都是協助!

第三個,與孩子達成約定。

孩子有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行為上的不檢點,比如:我瘋狂的玩,不去做作業……

怎麼辦?

我們應該和他訂立一個合同、訂立一個條約,當他自己能做自我管理、遵守合同,我們就應該給予鼓勵。

這叫行為需要管理,情緒得到陪伴。

第四個,我們應該多跟孩子分享一些觀念。

比如說,要自覺、要主動的觀念……

可以給他看一些故事、看一些新聞、視頻。通過這些告訴孩子:

為什麼別人學習的時候,能夠做到自覺、主動?

如果你能做到媽媽也願意讓你玩,但是需要你自己要長出自覺的力量。你覺得呢?

是天天被逼著寫作業?還是邊玩邊做作業?還是玩了以後就做作業?

比如:瘋狂的玩,安靜的學。

能做到嗎?……

如果能做到那就非常好!

所以,要跟孩子形成一個這樣的約定,然後給他去分享一些正確的觀念,讓孩子內心的價值觀形成:我應該這樣去做,我應該那樣去做。那這樣孩子就得到了成長。

所以,放手不是放任放手,是放心+協助。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柚柚育兒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家長越催孩子越磨蹭,這幾招教你預防孩子「假性拖拉」!
天氣再熱也不能這樣給孩子降溫,太傷身體了!
加點想像力,木頭也能開出花
孩子多動還容易分心,就是多動症?什麼情況下需要看醫生?
去「胎毒」吃鵝蛋,你中招了么?

TAG:柚柚育兒 |

您可能感興趣

控制與放手——家庭教育的藝術
最無力的教育:放養
不肯放手的父母,永遠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
當你捨不得教育孩子,放心社會會幫你狠狠教育!
嚴厲管教PK放任自流,家庭教育中的「度」你如何把握?
安全教育必須常抓不懈
督促政府盡職履責 保障教育優先發展
教育引導無處不在
學校教育太可笑,太閃避責任了
耿合眾:教師能不能選擇不教育
儋州多措並舉促教育均衡發展 讓學生享受同等教育資源
教育者也需要自我教育
父性教育——平靜而有力量的教育
教育資源不公的核心問題
教育孩子系列—大格局放眼,細微處入手
《超凡小達人》第五期播出 適當放手式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獲共鳴
教育需要智慧,吼罵教育常犯錯誤,引慣性叱責的孩子不聽活
易經感悟:處罰是管理者或教育者必不可少的手段
教育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3種錯誤的教育理念父母要放棄
現代教育技術能推動教育進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