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醫學堂丨張三丰太極長生訣

道醫學堂丨張三丰太極長生訣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張三丰太極長生訣

編輯/中國道醫研究院






點下面鏈接

相術面相學招生


道家秘傳強悍讀心術!讓你瞬間成為讀心人,看透人心!





一、重陽祖師十論



1

論打坐




坐久則身勞,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著物,又得不動,此是真定正基。用此為定,心氣調和,久益輕爽。以此為念,則邪正可知。若能心起皆滅,永斷覺知,入於忘定。倘任心所起,一無所制,則與凡夫原來不別。若惟斷善惡,心無指歸,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誤耳。若遍行諸事,言心無所染,於言甚善,於行極非,真學之流,特宜戒此。今則息妄而不滅照,守靜而不著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見。事或有疑,且任思量,令事得濟,所疑復悟,此亦生慧正根。悟已則止,必莫有思。思則以智害性,為子傷本。雖騁一時之俊,終虧萬代之業。一切煩邪亂想,隨覺即除。若聞毀譽善惡等事,皆即撥去,莫將心受,受之則心滿,心滿則道無所居。所有見聞,如不見聞,即是非、善惡不入於心。心不受外,名曰虛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虛,道自來居。


   





2

論虛心




《經》曰:「人能虛心,虛非欲道,道自歸之。」內心既無住著,外行亦無所為。非凈非穢,故毀譽無從生;非智

非愚,故利害無由撓。實則順中為常,權則與時消息。苟免諸累,是其智也。若非時非事,役恩強為者,自為不著,終非真學。何耶?心如眼,纖毫入眼,眼即不安。小事關心,心必動亂。既有動亂,難入定門。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終難得定。有如良田,荊棘不除,嘉禾不茂。愛欲思慮,是心荊棘,若不剪除,定慧不生。此心所託,難以自安。縱得暫安,還復散亂。隨起隨滅,務令不動,久久調熟,自得安閑。無論晝夜,行住坐卧,及應事接物,當須作意安之。若未得安,即須安養,莫有惱觸。少得安閑,即堪自樂。漸漸馴狎,惟益清遠。且牛馬家畜也,放縱不收,猶自生梗,不受駕御。鷹鷓野鳥,為人羈繫,終日在手,自然調熟。心亦如是。若縱任不收,惟益粗疏,何能觀妙?






3

論不染


    


或曰:「夫為大道者,在物而心不染,處動而神不亂,無事而不為,無時而不寂。今獨避動而取安,離動而求定,勞於控制,乃有動靜。一心滯於住守,是成取捨兩病,都未覺其外執,而謂道之階要,何其謬耶?」

    


答曰:「總物而稱大,通物之謂道。在物而不染,處事而不亂,真為大矣!實為妙矣!然吾子之見有所未明,何者?子徒見貝錦之輝煌,未曉如抽之素絲。才聞鶴鳴之衝天,詎識先賢於穀食。蔽日之干,起於毫末。神凝至聖,積習而成。今徒知言聖人之德,而不知聖人之所以德也。」






4

論簡事




修道之人,莫若簡事。知其閉要,識其輕重,明其去取。非要非重,皆應絕之。猶人食有酒肉,衣有羅綺,身

有名位,財有金玉,此皆情慾之餘好,非益生之良藥。眾皆徇之而自致亡敗。何迷之甚也?



5

論真觀




夫真觀者,智士之先覺,能人之善察也。一餐一寐,俱為損益之源。一行一言,堪作禍福之本。巧持其末,不若拙守其本。觀本知末,又非躁競之情。收心簡事,曰損有為。體靜心閑,方可觀妙。然修道之身,必資衣食。攀有不可廢,物有不可棄者,須當虛襟以受之,明目而當之,勿以為妨,心生煩躁。若因事煩躁,心病已動,何名安心?夫人事衣食,我之船舫也。欲度于海,必資船舫。因何未度可廢衣食?虛幻實不足營為,然出離虛幻,未能遽絕。雖有營求,莫生得失之心。有事、無事,心常安泰。與物同求不同貪,同得

而不同積。不貪故無憂,不積故無失。跡每同人,心常異俗。此言行之宗要,可力為之。






6

論色惡


    


前節雖斷緣簡事,病有難除者,但依法觀之:

若色病重者,當知染色都由想耳,想若不生,終無色事。當知色想外空,色心內忘,忘想心空,誰為色主?《經》雲色者想耳,想悉是空,何關色也?


    


若見他人為惡,心生嫌惡者,猶如見人自戕,引頸承取他刀,以害自命。他自為惡,不干我事,何故嫌惡?為我心病。不但為惡者不當嫌,即為善者亦須惡,何也?皆障道故也。業由我造,命由天賦。業之與命,猶影響之逐形聲,既不可逃,又不可怨。惟有智者,善觀而達識之。樂天知命,

故不憂貧病之苦也。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凈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就是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鍊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 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閑,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慾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麼?」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裡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裡,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 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里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鬆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麼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複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閑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洒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經》云:「天地不能改其操,陰陽不能回其孽。」由此言之,真命也,又何怨焉?喻如勇士逢賊,揮劍當前,群凶奔潰。功勛一立,榮祿終身。今之貧病惱亂我身,則寇賊也。立刻正心,則勇士也。惱累消除,則戰勝也。湛然常樂,則榮祿也。凡有苦事來迫我心,不以此敵之,必生憂累。如人逢賊,不立功勛,棄甲背軍,逃亡獲罪。去樂就苦,何可憫哉?若貧病交侵,當觀此苦由我有身,患何由托?《經》同:「及吾無身,吾何有患?」



7

論泰定


    


泰定者,出俗之極也,致道之初基,習靜之成功,持安之畢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無取無舍,寂滅之至。無心於定,而無所不定,故曰泰定。莊子曰:「宇泰定者,發乎天光。」宇,心也。天光,慧也。心為道之區宇,虛靜至極則邀居而慧生。慧出本性,非是人有,故曰天光。但以貪愛濁亂,遂至昏迷。性迷則慧不生,慧既生矣,寶而懷之,"以多知而傷於定。非生慧難,慧而不用難。自古忘形者眾,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天下希及之,故為難。貴能不驕,富能不奢,為無俗過。故得長守富貴。定而不動,慧而不用,故得深證真常。莊子曰:「知道易,勿言難。」知而不言所以天,知而言之所以人。古之人,天而不人。又曰:「古之治道者,以恬養智。」智生而無以智為也,謂之以智養恬。智與恬交相養而和理出其本性也。恬智則定慧也,和理則道德也。有智不用而安且恬,積而久之,自成道德。自然震雷破山而不驚,白刃交前而不懼,視名利如過隙,知生死如潰瘤。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心之虛妙,不可思議。



8

論得道


    


夫道者,神異之事。靈而有性,虛而無象,隨迎不測,影響莫求,不知其然而然。至聖得之於古,妙法傳之於今。道有深力,徐易形神。形隨道通,與神合一,謂之神人。神性虛融,體無變滅。形以道通,故無生死。隱則形同於神,顯則神同於氣,所以踏水火而無害,對日月而無影,存亡在己,出入無間。身為澤質,猶至虛妙,況其靈智益深益遠乎!《生神經》云:「身神並一,則為真身。」又,《西升經》云:「形神合同,故能長久。」然虛無之道,力有淺深。深則兼被於形,淺則惟及於心。被形者,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覺,而身不免謝。何者?慧是心用,用多則心勞。初得小慧,悅而多辨。神氣漏泄,無靈光潤身,遂至早終,道故難備。《經》雲「屍解」,此之謂也。是故大人舍光藏輝,以斯全備。凝神寶氣,學道無心。神與道合,謂之得道。《經》云:「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山有玉,草木以之不凋;人懷道,形骸以之永固。資熏曰久,變質同神。鍊形入微,與道冥一。智照無邊,形超靡極,總色空而為用,舍造化以成

功,真應無方,其惟道德。






9

論坐忘樞翼


    


夫欲修道成真,先去邪僻之行,外事都絕,無以干心,然後內觀正覺。覺一念起,即須除滅。隨起隨滅,務令安靜。


    


其次,雖非有貪著,浮游亂想,亦盡滅除;晝夜動作,須臾不替。


  


惟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此法玄妙,利益甚深,自非夙有道緣,信心無二者不能。




  若有心傾至道,信心堅切,先受三戒,依戒修行。敬終如始,乃得真道。其三戒者,一曰簡緣,二曰除欲,三曰靜心。動行此三戒,而無懈退者,則無心求道,而道自來。


    





《經》曰:「人能常清凈,天地悉皆歸。」由此言之,簡要之法。可不信哉?然則凡心躁,其來固

久。依戒息心,其事甚難。或息之而不得,或暫停而旋失。去留交戰,百體流汗。久久行持,乃得調熟。莫以暫收不得,遂廢千生之業。少得靜已,則於行住坐卧之時,涉事喧鬧之所,皆須作意安之。有事無事,常若無心。處靜處喧,其志惟一。若束心太急,則又成疾,氣發狂痴,是其候也。心若不動,又須放任。寬急得中,常自調適。制而無著,放而不逸,處喧無惡,涉事無惱,此真定也。不以涉事無惱,故求多事。不以處喧無動,故來就喧。以無事為真宅,以有事為應跡。若水與鏡,遇物見形。善巧方便,惟能入定;發慧遲速,則不由人。勿於定中急急求慧,求慧則傷性,傷性則無

慧。不求慧而慧自生,此真慧也。慧而不用,實智若愚,益資定慧,雙美無極。若定中念想,則多感眾邪百魅,隨心應現。惟令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曠然無基。舊孽日消,新業不造。無所纏礙,迥脫塵綱。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夫得道之人,心身五時七候。


    


心有五時者:①動多靜少;⑦動靜相半。③靜多動少:④無事則靜,遇事仍動;⑤心與道合,觸而不動。心至此地,始得安樂。罪垢滅盡,無復煩惱。




身有七候者:①舉動順時,容色和悅;②宿疾普消,身心輕爽;③填補夭傷,還元復命:④延數千歲,名曰仙人;⑤鍊形為氣,名曰真人⑥鍊氣成神,名曰神人;⑦煉神合道,名曰至人。


    


若久學定心,身無五時七候者,促齡穢質,色謝歸空。自雲慧

覺,復稱成道,實所未然。






10

論坐忘銘


  


常默元氣不傷,少思慧燭內光。


  


不怒百神和暢,和惱心地清涼。


  


不求無諂無媚,不執可圓可方。


  


不貪便是富貴,不苟何懼君王?




味絕靈泉自降,氣定真息日長。


  


觸則形死神遊,想則夢離尺僵。


  


氣漏形歸壠上,念漏神趨死鄉。




心死方得神活,魄滅然後魂強。


  


博物難窮妙理,應化不離真常。


  


至精潛於恍惚,大象混於渺茫。


  


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測行藏。


  


不飲、不食、不寐,是謂真人

坐忘。(十論終)重陽祖曰:「心忘念慮,即超欲界。心忘緣境,即超色界。心不著空,即超無色界。離此三界,神居仙聖之鄉,性在清虛之境矣。」張三丰曰:「此王重陽祖師十論也.無極大道,盡遇其中。空青洞天,向多有仙真來游,遺留丹決道言以去者,此亦度人覺世之心。重陽祖師之十論,亦本斯旨也。山中人得此訓言,又何必另尋瑤草,別采仙花?即此是長生藥、不老丹也。恭錄之,以示後之好道者。」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道家秘傳強悍讀心術!讓你瞬間成為讀心人,看透人心!




免費結緣奉請《太上三官北斗真經》、三官大帝護身卡!(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夏季濕氣不除,越補越毒!




想排毒,那就先從疏通肩頸開始吧!




6個現象,判斷經絡通不通;只用1招,疏通經絡百病消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

w18901234567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由武當山道醫傳承基地、中國道醫研究院創辦,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道醫判斷人生死的標準是什麼!
道醫學堂丨張三丰內丹修鍊養生術(二)
武漢長春觀道醫館今起正式對信眾開放
小小六味地黃丸,40個妙用足以讓你驚呆了!
長春觀長春堂將於明日舉行開業典禮暨道醫義診活動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淺談:張三丰太極長生訣
溫太醫漫談II長生訣與辟穀禪
盲派十二長生訣
國醫大師孫光榮的「養生觀」與「養生訣」
八字算命十二長生訣 -
八字長生訣、十神秘訣、六親秘訣、八宮秘鑰斷命
奇門遁甲如何運用十二長生訣
長生訣看疑難命局之十三
心肝脾肺腎,中醫總結的五臟飲食養生訣竅,學會了事半功倍
中醫養生訣竅圖
民間故事:詭異長生訣
六字養生訣,藉助發音使五臟安寧!
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他將自己的養生訣竅歸納為這10句話
孫思邈一生都在用的「六字養生訣」,藉助發音使五臟安寧
談談我對干支五行的旺衰和五行的十二長生訣的研究
顏克勛 立夏養生訣
風際遊戲羅倫鋒:從《長生訣》到《風起長安》,國風創想文化傳承
養生文化:孫思邈一生都在用的六字養生訣,藉助發音使五臟安寧
11張中醫養生訣竅圖
健康 | 87歲國醫大師的養生訣竅就是「站」!不同站姿功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