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今日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健脾除濕有門道,健康一整年!

今日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健脾除濕有門道,健康一整年!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今日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健脾除濕有門道,健康一整年!

編輯/中國道醫研究院






點下面鏈接

相術面相學招生


道家秘傳強悍讀心術!讓你瞬間成為讀心人,看透人心!





2017年7月22日23時15分,大暑至。




太陽在這個時候到達黃經120°,帶來全年中最熱的一段時期,俗話說「盛夏防暑邪,長夏防濕邪」,大暑時節正當長夏,氣候炎熱,陽氣最盛,萬物滋生,人體氣血趨向體表,專家認為,夏季不僅要養陽,更要防止肺腎虧虛。東漢劉熙在《釋名》中解釋,暑是煮,火氣在下,驕陽在上,熏蒸其中為濕熱,人如在蒸籠之中,氣極臟,也就稱「齷齪熱。」「蒸煮模式」即將開始,你準備好了嗎?




大暑在五季中屬長夏,土氣所主,脾胃二官當令。是一年中陽氣達到鼎盛,也是將由陽轉陰的時節。







大暑的由來




暑是炎熱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大暑前後氣溫高本是氣候正常的表現,燠熱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開的季節,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氣愈熱香愈濃郁,給人潔凈芬芳的享受。高潔的荷花,不畏烈日驟雨,晨開暮斂,詩人讚美它「映日荷花別樣紅」,生機勃勃的盛夏,正孕育著豐收。







大暑起居宜忌




「長養陽氣、清熱解暑、健脾除濕、補養肺腎」是夏季養生原則。




大暑時節濕熱氤氳,起居要注意三防:防強光、防暑濕、防陰暑。


1

防強光




隨著大氣環境改變,紫外線強度越來越高,近年來,日光性皮炎的患者也逐漸增多,防晒不僅是愛美女士的專利,也是老人小兒,及皮膚白皙人士需要關注的問題。




外出時盡量避免陽光直射,即使在霧霾或陰天時外出,也可外塗防晒用品,遮陽。對已出現的晒傷,可用鮮蘆薈去外皮,取汁塗抹患處,十分鐘用清水沖洗乾淨。



2

防暑濕




大暑節氣在中伏前後,是一年中地面溫度最高的時節,很多地方會出現高於40度的溫度,且多降雨,雨水受到高溫的蒸騰,氤氳之氣瀰漫,老人小兒及高血壓、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士需格外注意起居。




盡量避免在中午及下午溫度最高時戶外活動,早晚鍛煉避免過於劇烈,宜散步、做操等舒緩的方式。



3

防陰暑




由於天氣濕熱,人易貪涼飲冷,久受空調或過食生冷,暑熱合風寒之氣侵襲,則易造成頭痛、咽痛、身痛神疲,腹脹腹瀉之陰暑之證。




不宜久居空調室內,適當通風。尤其在汗後,毛孔大張之時,更要避免冷氣直入肌理。




由於夏季天長,夜晚高溫易造成眠淺,白天睏倦神疲,需要利用白天短暫補眠,午睡或下午的睡眠不宜超過20分鐘,過久則宜造成氣血運行減慢,醒後更覺疲乏倦怠。







大暑養生食為先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等,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冬瓜,曾被書法家洪丕謨贊其為「暑天第一蔬」。它味甘、性寒,有消熱、利水、消腫的功效。瓜如帶皮煮湯喝,可達到消腫利尿,清熱解暑的作用。



1

冬瓜丸子湯







因此,夏天可以經常食用冬瓜丸子湯等湯菜,既營養又美味。冬瓜的甘甜搭配肉丸的鮮香,湯汁鮮美,實在是夏天消暑的不二菜品。



2

葯粥滋補身體







由於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正確的飲食可以幫助人體抵禦暑濕的侵襲,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藥等食物,最好以這些食材熬粥或煮湯。如果已經感覺到頭暈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來緩解頭暈。比如新鮮的藿香葉、薄荷葉、佩蘭等,用來煮湯或熬粥。



3

食家禽肉氣血雙補







冬補三九,夏補三伏。家禽肉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質也屬於優質蛋白;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祛風解毒的功效,可氣血雙補,還有安神的作用,特別適合腦力勞動者、神經衰弱者進補。



4

吃薑暖胃增食慾







俗語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夏天雖熱,但陽氣在表,陰氣在里,內臟反而是冷的,容易腹瀉,所以要吃暖胃的姜。姜具有增進食慾、祛風散寒、解毒殺菌的功效。如果在吃飯時食用幾片生薑,會增進食慾;生薑對胃痛亦有緩解或止痛作用。清晨之時,人的胃氣有待升發,吃點姜可以健脾溫胃,鼓舞陽氣升騰。



5

控制情緒慢運動







大暑前後,天氣往往悶熱、潮濕,人體感覺不舒服。因此,大暑養生首先要避開在悶熱天氣下的過度勞動,盡量少出門、少活動。為了讓體內的濕氣散發出來,盡量在早晚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散步等強度適中的「慢」運動。




持續高溫天氣,不僅帶來身體上的不適,還會對心理和情緒產生負面影響,出現「情緒中暑」。對年老體弱者來說,情緒障礙可能會使他們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壓升高。因此,應保持樂觀情緒,戒躁戒怒;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冷處理;規律睡眠,戒煙限酒。







全國各地大暑這樣吃



1

北京







北京有句俗話叫「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古人認為,農曆五月是惡月,六月沾著惡月的邊兒,所以也要「辟」,而所說的伏日食湯餅自然就是二伏吃麵條了。其實夏天人們更愛吃過水麵,用老北京人的話說,那叫一個地道!



2

山東







山東不少地區有在大暑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三伏天喝羊湯,配以辣椒油、醋、蒜等,全身大汗淋漓,可帶走五臟積熱,有益健康。



3

廣東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葯食兩用植物資源,莖葉晒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又名「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4

福建







在福建莆田,「過大暑」講究吃荔枝。荔枝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大暑這天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因為荔枝性熱,過去人們常常把它放在井裡,能保鮮多日。



5

台灣







台灣民諺「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大暑養生如何做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大暑」表示炎熱至極,這時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之中最熱的節氣。古書《二十四節氣解》中說:「大暑,乃炎熱之極也。」天氣炎熱,雨水增多,在這樣的濕熱天氣,我們如何防暑養生呢?



1

起居有規律




大暑濕熱交蒸,高溫多汗,如果人體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中暑。因此,大暑時節要做好防暑工作。避免在高溫下長時間工作,出門時避開正午,多喝水,適當午睡。




大暑時節,天氣雖炎熱,但陰氣也開始增長,人體腠理疏鬆,臟腑內里空虛,此時若貪涼,或久卧空調房間,或過食生冷、瓜果、甜膩之品等,易導致腹痛、嘔吐、腹瀉等狀。



2

遠離「情緒中暑」




炎炎夏日給忙碌你帶來的不僅是汗流浹背的黏膩感,還有心煩意亂、焦灼無力、無精打采、思維紊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異常情緒及行為——心理醫生稱之為「情緒中暑」。




「心靜自然涼。」謹記「靜心養生」的原則:保持心境清靜,避免不良刺激,保持平常心,切莫大喜大怒大悲。



3

適量運動




暑熱之時,不易大量劇烈的運動。運動量則應以不累為度,適量出汗會使身體有種舒服的暢快感。但運動後不可用冷水洗澡,也不可喝冰凍飲料,可喝溫白開、熱茶或綠豆湯等防暑飲品。




有些身體濕氣重的人會常感覺身體沉重、無力,不願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可趁夏季適當鍛煉,時常出出汗,讓濕氣加速排出體外。



4

趁暑化濕解冬病




大暑是全年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大暑是對冬季常發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療時機,可通過艾灸等方式利用補充陽氣的方法達到調理效果。




但也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來治療,還得依個人體質。比如體質熱的人就不適合用這種方式來調理。



5

保持健康飲食




大暑後天氣炎熱,易傷津耗氣,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及時補充水分,還需吃一些益氣養陰而且清淡的食物,如山藥、大棗、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等。飲食要多咸少甜,適當吃苦,飲食清淡,忌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另外可多吃健脾補氣的食物,比如綠豆湯。綠豆湯是眾所周知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虛弱者均能放心食用。薏仁也是很好的健脾祛濕食物,可以和綠豆一起燉湯食用。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效果。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道家秘傳強悍讀心術!讓你瞬間成為讀心人,看透人心!




免費結緣奉請《太上三官北斗真經》、三官大帝護身卡!(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血管是如何一天天堵塞的,看完嚇一跳




白糖蒸蛋,竟然這麼有用,99%的人都不知道!




九種人,擦肩即可,無需深交!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

w18901234567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由武當山道醫傳承基地、中國道醫研究院創辦,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道醫學堂丨張三丰太極長生訣
道醫判斷人生死的標準是什麼!
道醫學堂丨張三丰內丹修鍊養生術(二)
武漢長春觀道醫館今起正式對信眾開放
小小六味地黃丸,40個妙用足以讓你驚呆了!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夏天祛濕有絕招,來一碗補脾祛濕粥,連喝一個月,效果看得見!
每天按摩這五大穴位,祛濕有良效!
濕氣的「剋星」來了!小小一顆豆,這樣做,祛濕有神效,為家人存
冬瓜薏米湯,清熱祛濕有營養,簡單易做,炎熱夏日喝著正好
濕氣的「死對頭」,這3種食物夏天多吃一些,除濕有奇效!
睡前貼一物,寒濕有救了,失眠有救了,大肚子有救了
這種「大風車」一樣的草,竟是風濕的天敵,清熱解毒,除濕有奇效
夏天衛生間潮濕有異味,養這幾種盆栽,空氣清新猶如大自然!
家裡潮濕有異味,養這5種花,好養又漂亮,一點散光蹭蹭長
每日一膳|「夏不坐木」原來跟風濕有關,這份強筋骨祛風濕葯膳收好了
冬至祛濕有奇效!每天喝一杯,輕鬆告別濕寒體質!
路邊的中草藥「老鶴草」,20年的老風濕有救了!
夏季經常下雨,屋裡潮濕有霉味!5個小妙招教給你!
夏季健脾祛濕有良方
夏季健脾祛濕有良方,白扁豆是首選
冬天濕氣易入侵,離不開2種習慣,常喝1粥,排毒祛濕有一手
出伏後,體內濕氣加重,小心5種疾病,教你祛濕有三招!
東莞1歲4個月女嬰得了婦科病,醫生說與用尿不濕有關……
脾虛濕氣重,有4個表現,專家健脾祛濕有妙方
春季保濕有哪些關鍵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