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後:諸候本可以為盜偏作賊行

長平之戰後:諸候本可以為盜偏作賊行

長平與趙軍決戰的秦軍在與趙軍膠著三年的時間裡,諸候是有機會在秦趙對決最艱難的時候給秦軍重創的。當時秦國舉國之軍力、人力、財力都投向長平與強趙孤注一擲的時候,當時列國的大臣謀士提出過要在秦軍疲於長平戰事的時候合縱攻秦,然最機會成為「黃雀在後」擊敗秦軍的諸候國君卻選擇了「棄權」。

(圖片來自網路)

然,在趙王背棄和約拒絕割地與秦國,秦大王大怒發動邯鄲戰役,結果連連失利,諸候見秦軍失利於公元前257年,諸候各國看秦國攻邯鄲連連失利後,再次合縱攻秦,在趙魏楚三國大軍的猛攻下,王齕所諧振秦軍不得不撤至秦國關外首府汾城,在三國之軍加上秦國降將鄭安平的降軍總共十萬大軍向河東郡發起了猛攻。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

為何當時諸候不趁秦趙兩軍存長時決戰到了最艱難的時候給秦國致命一擊呢?諸候雖然弱,其實他們坐失了再造戰略局勢平衡的生存機會。後來信陵君的「盜符殺將」大膽擅自主張不但打退了秦軍保住了趙國,也為魏國消除了隱患。魏安釐王在位的第三十年,秦軍發動對魏國戰爭。

魏王捉急,只得派使者接回在趙國的信陵君魏無忌率軍抗秦,由於信陵君盜符救趙打敗秦軍,諸候得知信陵君回魏領軍抗秦後,紛紛率軍前來與魏軍合縱共擊秦軍。信陵君於是率五國聯軍迎戰秦軍大敗秦軍於河外,並乘勝追擊秦軍至函谷關,迫使秦軍不敢出函谷。經此一戰,信陵君名聲大振,秦軍被迫暫停了征戰的步伐,一時無計可施於諸候。

(網片來自網路)

後來信陵君魏無忌的「盜符救趙」和「合縱抗秦」是有效抵擋住秦軍猛烈的攻勢的,然而這些有效的行為卻是僅僅用於暫時的「保命」,並沒有用於最佳時機一舉重創秦軍的根基使秦軍短時間內無法恢復軍力扭轉一強獨大的局面,從然再造新的有利弱國生存的平衡局面,惜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長平之戰」之我見
山西一個縣級市,長平之戰發生於此
長平之戰始末大結局, 勝者不勝, 敗者不敗
在長平之戰,白起活埋了四十萬人竟然是假的?
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結果為什麼差距那麼大?

TAG:長平之戰 |

您可能感興趣

長平之戰,廉頗以守待變是不是錯誤的選擇?
長平之戰大勝的將領:白起,長平之戰交戰雙方情況
長平之戰,如果繼續由廉頗堅守,可以擊退秦軍嗎?
趙括紙上談兵輸了長平之戰,即使換作其他將領,這場戰爭也打不贏
白起的長平之戰最有名?這一場戰爭其意義不輸長平之戰
為什麼說長平之戰是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其實原因不簡單
上黨之爭和長平之戰的背後
長平之戰後,大將廉頗最終是什麼結局?
長平之戰後,燕國想在背後捅刀子,結果卻被一頓胖揍
長平之戰如何取勝?
也說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獲勝後,為何白起寧可死也不攻打趙國?
長平之戰後,白起寧可自刎也不出征趙國,主因有三條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繼續讓廉頗堅守,可以擊退秦軍嗎?
他真的憑三寸不爛之舌,奠定長平之戰勝局?
長平之戰後,白起寧可自殺也不想攻打趙國,原因其實很簡單
長平之戰大勝後,白起為何寧死不願再帶兵攻趙?
揭秘:長平之戰失敗的原因!
長平之戰廉頗堅守不出,趙國做出了最佳選擇,卻被恥笑為紙上談兵
長平之戰——紙上談兵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