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乾隆十二次巡遊江南必去之地

康熙乾隆十二次巡遊江南必去之地

寄暢園又名秦園,位於惠山橫街(原名「秦園街」,1954年拓寬後該現名),毗鄰惠山寺,面積15畝,是無錫一大名園。

如果從明代號稱「五部尚書」的秦金開始建其雛形--「鳳骨行窩」算起,至今已有近五百年歷史了。在江南園林中,或許它不是最有名的,卻是最有故事的。數百年間,這園子荒了、興了……輪迴中,激蕩著幾代主人起伏的命運。

明正德年間(1506-1521),北宋著名詞人秦觀的後裔、弘治六年進士,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秦金,購惠山寺僧舍「漚寓房」,並在原僧舍的基址上進行擴建,壘山鑿池,移種花木,營建別墅,闢為園。秦金逝世後,園為其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繼承。秦梁卒,園改屬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廣巡撫秦燿(字舜峰)。

萬曆十九年(1591),秦燿因座師張居正被追論而解職。回無錫後,寄抑鬱之情于山水之間,疏浚池塘,改築園居,構園景二十,每景題詩一首。取王羲之《答許椽》詩:「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句中的「寄暢」兩字名園。

清順治末康熙初,秦耀曾孫秦德藻加以改築。寄暢園在雍正即位後遭到巨變:雍正即位後,懲治當年與他爭帝位的諸位兄弟,其中將與之爭奪最激烈的九皇九子胤禟廢為庶人發往西寧,後被削宗籍和圈禁。

秦德藻長孫秦道然(字雒生),康熙四十八年的進士,官至禮部給事中,他與胤禟是好友,並因此作了王府總管,因而受牽連。秦道然也被隨之流放,後來又被囚禁入獄。園被沒官,無錫縣令割出西南角建無錫縣貞節祠。

康熙、乾隆年間是寄暢園的鼎盛期。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的整整一百年間,兩個皇帝十二次巡遊江南,每次都必游這裡,留下了許多詩章和匾、聯。

乾隆在北京仿建了他認為最好的五處江南園林,其餘四處早已毀棄不存,只有「惠山園」仍完好地保存在頤和園裡。現在寄暢園中尚保存著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樅」御書石匾額各一方。

北京頤和園內的諧趣園,圓明園內的廓然大公(後來也稱雙鶴齋),均為仿無錫惠山的寄暢園而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盤點張鐵林扮演的歷史人物
為什麼乾隆剛死,嘉慶就馬不停蹄地剷除了和珅?
酷愛對對子的乾隆,在江南酒館裡,被一個歌女出的絕妙上聯難住了
令人驚訝不已:乾隆寵妃「令妃」真面目是什麼?並非溫柔賢惠,而是一個心機婊

TAG:乾隆 |

您可能感興趣

康熙和乾隆十二次下江南都必去遊覽的江南園林,到底有何魅力?
乾隆六下江南巡遊,為何老去海寧陳家借宿?揭開乾隆身世之謎
乾隆帝三次「南巡」實為江南興修水利
乾隆帝六下江南 五次曾留宿此地 運河畔龍王廟行宮
宿遷乾隆行宮: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於此
乾隆帝六下江南
憶江南 朱七七
第十九章 些子布局江南龍來江北望 江西龍去望江東
乾隆康熙不愛皇宮愛江南—為什麼六次流連忘返於揚州?
海陵傳之十五 江南事
江南夜景之巡塘古鎮
十首憶江南
乾隆下江南
江南秋之韻
蘇州木瀆山塘街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不舍離去的古鎮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花費巨大,巡訪隊伍堪稱壯觀
爺孫倆都是六次南巡江南,為何康熙受百姓歡迎,乾隆卻被大家討厭
清朝時期,乾隆皇帝於三月再次下江南巡察
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把曹寅家吃空了 乾隆皇帝呢?
康熙六下江南五謁孝陵,為何每次都在朱元璋墓前行三跪九叩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