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宏奇:我的學醫行醫之路——一個醉心岐黃的行醫人(4)

李宏奇:我的學醫行醫之路——一個醉心岐黃的行醫人(4)

『最受歡迎的中醫公眾號

最具人氣的中醫公眾號』

致力於中醫尤其是中醫民間的成長和傳承

每天陪伴中醫人成長

第 407 期

作者:李宏奇

石家莊市行唐縣西街71號行唐縣西街村衛生室

編輯 / 冰無雙 ⊙ 校對 / 劉剛

I導讀:從今天開始連載一個醉心岐黃的行醫人,講述他的學醫行醫的歷程。

第七章師父教導很獨特,激發興趣主動學

除了在臨床中學習藥物,研究藥物在每個方子中的運用之外,還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把理論夯實,臨床實踐才能有很好的可依賴的基礎,才能開出更精準的方子。開方用藥就像布陣殺敵,要做到面面俱到,藥味精準,方子才能葯簡效宏。

老師教我們的方法很獨特,總是欲擒故縱,每次給病人開方了,老師說你們現在不要看方子,先好好學習,以後有機會開方用藥,然後等老師不在的時候,就會好奇的趕緊看老師開的方子,那時候看一眼往往過目不忘,有時候老師看書卻說你們現在不要看這些書,看多了腦子就亂了,但那樣更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心,就趕緊到書店買一本用心看,都是有用的東西,不像現在的學生填鴨式的培訓,而是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

師父在教的過程中不可能耳提面命,傳授秘籍,更沒有任何技巧性的東西,而是在平常要用心讀書,從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去用心挖掘,發現有價值的東西,除了熟讀四小經典和四大經典,對各家學說都要有自己正確的認識和體悟,汲取其中的精華部分。

那時,看的最多的書是《醫宗金鑒》和《壽世保元》,師父說《醫宗金鑒》和《壽世保元》是臨床中最實用的運用最廣泛的書,值得每天去研讀。

那時候買書不方便,我就利用晚上不忙的時候借閱師父的書,然後把有價值的段落都抄在筆記本上,然後反覆琢磨並背誦,在臨床跟師的時候遇到特殊的患者就會在腦海里搜索,書上對於這種病是怎麼定義的,然後治療方法是什麼。那時候遇到簡單的病例,師父就鼓勵我開個小方,簡單的用一兩味葯去治療,因為都是一個村裡的鄉親,就能清楚的了解到患者在喝了這兩三味葯後病情有什麼改善。以此來積累經驗,每次療效顯著的時候,我就用心的在本子上記錄,並用這些真實的病例驗證我掌握的理論知識,然後對這些書本上的知識也就加深了了解。

看到師父書上有價值的資料就抓緊時間抄錄下來,

積累知識,那時候買本書都是奢望。

記得那時候我們村有一個中年大伯,身體魁梧壯實,看著身體挺好的,但就是有個小毛病長年累月的折磨著他,他舌頭嘴唇常年的長滿了潰瘍,別人形容他的潰瘍嚴重程度就說他的嘴都爛了,經常看見他在哪個犄角旮旯蹲著流口水,疼的吸溜吸溜的,看了好多位大夫都見效甚微,都是給他用泄火清熱類藥物,為了治療他這個嚴重的口腔潰瘍他還輾轉找到那個年代的傷寒大家任應秋給開方,也沒有徹底治癒,後來還是反覆發作。

後來找到我師父看的時候他的口腔潰瘍特別嚴重,說已經長了長達二十年之久,師父就說這個病別人看來都覺得是小病,通常的治療思路就是清熱瀉火,但別人都這樣用過了,卻不起效,就問我說你看應該怎麼治療呢?

我一看舌質淡而且糜爛,就說他應該吃理中湯,師父聽後點頭稱讚,說你考慮的很對,這位患者常年吃一些寒涼葯,久病體寒,再用清熱泄火類藥物無疑是雪上加霜。

患者拿了葯回家服用,效果很好,兩天後嘴就不疼了,後來讓他多年備受煎熬的口腔潰瘍未在犯過。我當時學徒時期把他這個病看好了,一直到現在三十多年了他周圍的親戚朋友無論大病小災總要先找我過來開藥。

從那時我就形成一個習慣,越是疑難棘手的疾病,越冷靜思考,以尋求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如果見效了,不僅能為患者解決病痛減輕負擔,還能以此積累經驗,精準的知道葯的治療部分和所起到的作用。如果效果不好,還可以改變思路。這樣對每味葯和每個方子就能夠運用的駕輕就熟。如果理不清思路,開方貪大用藥貪多,就會尾大不掉,如果不起效果想改方換方都不知道從哪入手。

師父看我每天在臨床跟師學習的時候,空閑下來就會埋頭查閱書籍,想弄明白剛才病人的病到底是什麼情況,用藥開方的依據是什麼,於是就經常教導我們看書一定不能死記硬背,不能教條主義,看不懂有疑問的地方不要強解,記下來,一定要從臨床慢慢體悟,有時疑惑多年的問題,在臨床看病時一下就明白了。

師父經常鼓勵我們多臨床,注重實踐,不要過多的受那些書本理論的束縛。師傅最喜歡講行醫的事例,一有時間就給我們講故事,為我們講的最多就是醫案故事,然後通過醫案給我們提問題,讓我們深入學習,比如一個病人用補中益氣湯治好了,老師就讓我們找出補中益氣湯的治病原理,我們找到補中益氣湯的創始人李東垣的《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等著作,然後以補中益氣湯為突破口,全面了解李東垣的處方思想,從一個興趣點轉到另一個興趣點,如饑似渴的主動的學習了李東垣的全部著作。這樣由點及面的學習, 慢慢的各種知識就滲透到腦子裡了。

現在回想當年學徒的時候,真是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心無雜念,一心一意的沉浸在中醫知識中,每當小有成就或者有了自己的心得體悟就能真切的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快樂。

師父經常說要抓住一切可以實踐的機會,比如身邊的人生病了,一定要敢於開方用藥,而且治療後還要關注用藥後的效果。

我大伯家的堂姐從小就得了慢性膽囊炎,經常發作,發作時胃疼,嘔吐,不能吃東西,特別痛苦,治療多年也沒有治癒,後來結婚了做了膽囊摘除的手術,術後沒有好轉,還是經常複發,身體非常虛弱,結婚多年也不能懷孕,聽說家裡有了老中醫水平很高,還能治療不育不孕證,就專門從山西趕回來治療。

我師父看了後說,你跟我學了一段時間了,這個病人是你姐姐,就交給你開方用藥,我不干涉,然後我給他開了十全大補湯加減,三付葯就明顯見效,後來根據病症和體質用十全大補湯和腎氣丸加味連續吃藥2個多月,身體各種不舒服都好轉了,身體一下子強壯多了,並且懷孕了,後來三十多年膽囊炎從來沒有複發過,並且有了兩個兒子。通過這個病例也給我帶來很好的影響和口碑,也更提高了我診病的信心增加了我學醫的動力。

師父看我剛開始看病就把握的很准,就興趣盎然的跟我講,你考慮的方向很對,雖然你堂姐的病表面上是被醫院定義為膽囊炎,但我們中醫看病的時候不能受西醫病名的干擾,中醫看病一定要把控全局,從全面考慮患者的身體疾病。

在後來多年的臨床過程中,總是遇到各種被西醫定義為五花八門病名的患者,但是我開方用藥並沒有受其病名的干擾影響,而是從患者脈象體質和具體存在的病症見病知原,開方遣葯,才能從根本上扼制發病的源頭。

初學醫臨床的時候那些病例到現在還是歷歷在目永遠不會忘記,無論成功的病例,還是無效的病例,都為我以後學習和提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第八章抓住機會臨證多,隨師南下出風頭

那個時候我師父對我喜愛有加,總是說我這個徒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還多次向人提起,得意之情溢於言表。我做什麼老師都不反對,總是鼓勵我大膽嘗試。雖然在別人看來師父的脾氣乖戾,喜怒形於色,讓外人覺得不容易親近,甚至靠近說句話都要戰戰兢兢的。但在我眼裡,高人就應該有不同於常人的脾氣秉性。師父特別看重我,雖然因為一些瑣事經常沖別的師兄弟發火,但從來沒有跟我生過氣,對我診病也是信任有加。

我的一個鄰居因為嚴重的肺心病住院了,那個年代的急救措施還很落後,看老太太全身浮腫,呼吸急促隨時就有生命危險,醫院束手無策,眼看著老太太都已經奄奄一息了,家人就把老太太從醫院拉回家準備後事。家人看著老太太還有口氣在,就把我師父請過去看能不能有什麼辦法。

師父看完後回到診所給患者開方,對我說你也去給這位老太太看看,你考慮應該怎麼治療。我聽師父說讓我看病開方,不敢懈怠,趕忙去病人家給老太太摸脈查看一番,回到診所畢恭畢敬的寫了一張方子拿給師父看。師父看了後會心一笑,給了我一個肯定的眼神,然後從自己抽屜里拿出自己開的方子一對照,小青龍湯加味,一味葯都不差。

患者服用藥物後,癥狀緩解效果很好,事後師父說把經方用的得心應手了就很不簡單了,真正做到葯簡效宏是始終離不開經方的。從那時起,師父的引導就為我以後很好地運用經方奠定了基礎。

那時候總感覺師父不但對經方運用自如,對歷代各家學說都能夠瞭然於胸,集眾家之所長,治療常見病和一些疑難雜症甚至危重的患者能夠力挽狂瀾。治療中風證尤其推崇明代醫林狀元龔廷賢的《壽世保元》中風篇,無論從理論方葯和臨床實用方面,全面系統指導中風證的辯證治療。

我師父給我講過一個看病的故事,一個幹部得了半身不遂,到醫院治療不見好轉反而越來越重,聽說農村出身的師父治療半身不遂醫術好,就請師父來看,同時也請了醫院的一個有名的老中醫,想讓兩個中醫會診一下。

我師父看了病人半身不遂,神志萎靡不清,四肢冰涼,汗出如油,脈微欲絕,斷為脫證,就開了四逆湯加人蔘山萸肉回陽,那個醫生開了補陽還五湯的方子,我師父看了他的那個方子,說現陽氣欲脫,趕快回陽急救還興許有救,現在還補那門子陽啊,這個方子千萬也不能服,活血必然陽脫而亡,那個醫生解釋這個是治療半身不遂的經典方,具有補氣活血通絡之效,見兩個爭論不下,病人家屬說你們先走吧,我們自己決定吧。

事情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後,師父也已忘了這回事。有天那位患者的家屬在街上碰見我師父了,師父問患者現在身體怎麼樣了,患者的家屬嘆息道,我家老人沒喝您開的葯,喝了那位中醫的方子,喝了那個什麼補陽還五湯,結果真是被您言中了,沒多久就去世了,我們真是悔不當初啊。我師父聽他這樣說,表情凝重,說道你們也節哀吧,我也甚為遺憾啊。通過這件事,師父告訴我們臨證中不論什麼樣的病症,保津液護陽氣,是我們看病過程中永恆的主題。

我師父經常說用藥如用兵,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要對每個方子的制方原理搞明白,明白每個方子和每味葯作者的真正的原意,每個方子的作用點和用藥後的反應,明白在心,在臨床才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這些都是在臨床中師父通過一些實例給我們傳達的一些信息和導向。

那個時候師父還曾經被湖北省蒲圻縣(今湖北赤壁市)的民政部長和干休所長親自來請去給他們的老縣長治療半身不遂。非常榮幸,我是唯一一位師父點名要求一同前往的徒弟,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我們縣余底村一個86歲的老大爺突然得了半身不遂,半個身子不能動,腦子昏迷,不能吃東西,在醫院拉回來,靠輸液維持等兒女回來見最後一面,這位老大爺看著普普通通,但他的女兒女婿卻是大有來頭。女婿是蒲圻縣的(今赤壁市)南下老幹部人大主任,女兒是蒲圻縣的(今赤壁市)縣長,他女兒經別人介紹過來找我師父看看,出人意料的是老大爺這個女兒和我師父還是解放前的同學。

他女兒說家裡打電報讓回家戴孝,回來了看老爺子還有氣,別人都說孟醫生治療半身不遂特別拿手,所以找到你來了,我師父問了情況後,說我們先在這裡敘敘舊讓我徒弟去看一下就行,我去了一看,病人昏迷不醒,半身不遂,但脈弦浮遲,典型的中了外風,就開了小續命湯,回來向師傅彙報,師傅說就按你的方子抓三幅,吃了我徒弟這個葯肯定效果好,結果一付葯就清醒了,吃了7付葯後就基本恢復自理了。

他們回蒲圻後不久,他們的一個老縣長得了同樣的病,半身不遂在醫院治療很長時間沒有效果,就和老縣長推薦了我師父。縣裡專門派了一個民政局長和干休所長,過來請我們師徒二人到蒲圻給老縣長治療半身不遂,吃藥扎針,不到一個星期老縣長說話就有明顯的進步,半身不遂也明顯的好轉,縣裡廣播專門採訪報道了我們師徒不遠千里治病救人的事,在蒲圻干休所一個月的時間裡,每天排滿了來就診疑難雜症的患者,效果很好,以至於縣裡的領導和我師父談話,讓我們師徒留在蒲圻醫院。

這次跨省治病的事使我開闊了眼界,南方的疾病和我們北方有很大的區別,南方寒證多濕證多,風濕的病人多,那時是最熱的時候,可在大街上,經常看到穿著棉衣服的老人,一看就是虛寒的病人,這也讓我明白了為什麼南方的扶陽派那麼盛行。我把這一想法跟師父說起的時候,師父沉穩的說真正的大夫,應該是熱衷於研究任何一門醫學文化的,不分派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看病也要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聽師一番話,每次都使我的思想境界上升一個台階。

當年跟師南下為蒲圻縣縣長治療半身不遂,

被邀請遊覽赤壁併合影留念。

名醫介紹

李宏奇(又名李吉柱)

(1964年~)

從事中醫四十年至今,在臨床中通過獨特的六經四診判斷六氣盛衰和方位,了解人的體質、性格,心理特徵,通過六經六氣對疾病的部位和性質作出判斷,做到見病知源,身心同治。擅長治療兒科、婦科、男科、各種疑難雜症等。尤其擅長於不孕不育的治療。

2012年獲得「石家莊市首批鄉村知名中醫」榮譽稱號,近年來,成立了李宏奇中醫傳承工作室,把臨床多年總結的豐富經驗和所學所悟總結歸納並整理出書,經常在網路論壇和業內多家雜誌發表臨床感悟和醫案醫話,已整理出版臨床治療經驗集系列叢書。

李宏奇中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黃民間傳承 的精彩文章:

TAG:岐黃民間傳承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李克紹:學醫、行醫話當年
行醫 醫學人文
嶺南中醫世家|吳維城:五代行醫官尊匪敬,和平西路七十春秋
嶺南中醫世家|甄夢初:醫學世家傳四代,父子病倒行醫時
行醫與學佛關係
民間中醫任啟坤30餘年行醫路:成「明醫」而非「名醫」
用壞十幾輛自行車、百雙鞋和8個醫療箱:翟宏海最美的37年基層行醫生涯
行醫之路:愛上針灸,愛上中醫
明代名醫張景岳行醫故事
待病人如家人 牙醫劉建云:行醫的樂趣就在於助人
這個醫生既行醫又採藥 成侗族百姓心中的「活神仙」
我的行醫之路第二十,學習五臟氣血妙方膏
通江鄉鎮中醫高江華:不忘初心 仁心行醫20載
行醫初心未曾變(走近國醫大師④)
百年前的中醫藥鋪老照片,老中醫行醫的真實情景
嶺南中醫世家|吳粵昌:著書辦廠不誤行醫,衣缽傳承世家風範
一位佝僂村醫46年的漫漫行醫路
何仙姑,孝女行醫開藥方多行善
女村醫邊境行醫二十載 笑著講述讓人哭的故事
雷安萍:厚德為醫 謹慎行醫 用生命守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