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景德鎮瓷器誕生的傳奇過程——上

景德鎮瓷器誕生的傳奇過程——上

一.練泥

從礦區採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鐵鎚敲碎至雞蛋大小的塊狀,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狀,淘洗,除去雜質,沉澱後製成磚狀的泥塊。然後再用水調和泥塊,去掉渣質,用雙手搓揉,或用腳踩踏,把泥團中的空氣擠壓出來,並使泥中的水分均勻。 這一環節在古窯里我沒有見到,深感遺憾,於是我在前往三寶村途中仔細尋覓,有幸親眼目睹。這種瓷石加工方法歷史悠久,應與景德鎮制瓷歷史同步。

二.拉坯

將泥團摔擲在轆轤車的轉盤中心,隨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體的大致模樣。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縮率。景德鎮瓷土總收縮率大致為18—20%,根據大小品種和不同器型及泥料的軟硬程度予以放尺。由於景德鎮瓷泥的柔軟性,拉制的坯體均比之其他黏土成型的要厚。拉坯不僅要注意到收縮率,而且還要注意到造型。如遇較大尺寸的製品,則要分段拉制,從各個分段部位,可看出拉坯師傅的技藝好壞和水平高低。

景德鎮陶瓷的特殊美感和瓷文化的形成是與其獨特的材質、工藝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景德鎮瓷器名揚天下,除當地「天賜」的優質黏土之外,基本上是那些「鬼斧神工」的技藝將這些普通的「東西」變成了人類的「寵物」。由此,真正被「神靈」護佑著的正是這制瓷技藝的不斷分工、進化和傳承。這千年相傳的技藝造就和組成了人類陶瓷史甚至是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光環,這光環讓人炫目,也讓人敬畏。

三.印坯

印模的外形是按坯體內形弧線旋削而成的,將晾至半乾的坯覆在模種上,均勻按拍坯體外壁,然後脫模。

四.利坯

將坯覆放於轆轤車的利桶上,轉動車盤,用刀旋削,使坯體厚度適當,表裡光潔,這是一道技術要求很高的工序。 利坯,也稱「修坯」或「旋坯」,是最後確定器物形狀的關鍵環節,並使器物表面光潔、形體連貫、規整一致。內外修坯是景德鎮制瓷工藝中一個極為重要並優於其他窯系的成型技術,是形成景德鎮陶瓷風格的一個獨特的技術保障。

利坯時對於坯體厚薄程度的控制及其識別方法,是掌握利坯技術和確保利坯質量的關鍵。按一般經驗,測定坯體厚薄是以手指上下撫摸並輕輕彈叩,聽其不同部位的響聲。坯體較厚者,彈之發出「咯咯」之聲,修至中等厚度時則發出「咚咚」之聲;高檔瓷坯體修至適當薄度時,彈之則發出「卟卟」的脆聲。

五.曬坯

將加工成型後的坯擺放在木架上晾曬。

這期的景德鎮陶瓷的製作流程就先給大家安利到這裡了,明天同一時間不見不散哦!

更多資訊,請點擊關注,小編萬分榮幸!文章內容僅代表小編個人意見,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希望您能看得愉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鑒行 的精彩文章:

中國原始瓷器你理解多少?
收藏市場繁榮的一支興奮劑
你知道古瓷廣彩的那些事嗎?
傳說中半瓷半陶的高古陶瓷
藏界新潮流:小瓷器有大格局

TAG:品鑒行 |

您可能感興趣

一隻錫器的誕生過程
橡樹的新生——紅酒軟木塞的製成過程
普洱茶生茶的製作過程
景德鎮四大名瓷青花瓷製作全過程
劉傳剛之水旱盆景《情滿瓊洲》創作過程
愛木盆景I 綠化圓柏到經典盆景的培養過程,玩盆景思路很重要222
嘉慶瓷器:由盛到衰的歷史過程
叢林小柏樹盆景整型過程
中國盆景藝術鑒賞的過程
迷岩的扦插繁殖過程
大師做盆景:石栽鐵杉盆景製作全過程
趙慶泉:文人樹盆景製作過程
盆景技法:兩種經典造型的三角楓盆景的培育過程
一朵花紋的誕生過程
盆景是在盆中用植物造景,盆景藝術是通過盆中造景的過程寄情於物
王恆亮大師側柏盆景《枯柏疊翠》製作過程
從生存恐怖到戰術建造:《堡壘之夜》的藝術創作過程
影史最偉大系列之一《魔戒》拍攝過程中那些有趣的故事
懸崖黑松盆景的製作過程
盆景大師王恆亮修改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