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懷瑾:自在從容中道難

南懷瑾:自在從容中道難

自在從容中道難

文/南懷瑾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一節所引用孔子的話,先稱孔子的字以表示慎重。依先秦以前的禮儀,對父祖長輩,可以稱呼其字,而不直呼名諱,所以首先提出「仲尼曰」,表示慎重。但這些文字都很明白,本來不需要再加解釋,只是為了諸位青年同學們都是從白話文的教育起步,因此,再來大概作一番說明。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兩句,是說明中庸就是人們從天然本有的自性中,直心而行,坦然合於大道作用的名詞。但是天性純良的君子之人,隨時都能住於率性而行、從容中道的境界。如果是天性並不純良的小人呢?他就任性妄作非為,會向相反的方面發起作用。

因此又進一步加以說明,「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所謂天性純良的君子之人,他的身心行止,隨時都會率性而行在中和的境界之中。至於稟性並不純良的小人呢?他就會毫無忌憚的任性妄為。因為他自己覺得,這就是我率性而行的當然道理。人,本來就應該任其自然,自由自在,這又有什麼不對呢?

這就說明天然本有的自性之中,它是具備兼有善惡的種性。同樣是一個人,他在生而自來的天然本性中,或純善,或純惡,或善惡兼半,或善多惡少,或善少惡多,每個成分都各別有所不同。例如佛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墜」,也是同一道理,很難細數分析詳盡。

因此,古今中外,一切聖賢,都在急急忙忙,著重在教化的工作,希望人人都能修到去惡返善,還歸天然純凈本有自性的道體,才為究竟。

所以,又接著引用「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這便是引用孔子感嘆的話說,有關中庸之道的學問修養,恐怕是到了谷底了,人們很久以來,就很少注意到它的重要了。

但孔子又說:「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這是孔子說,這個天然自性本有純凈的大道,人們為什麼都不能自明,又不能依道而自行呢?啊!我知道了,凡是生性比較聰明而有慧智的人,聰明反被聰明誤,因此妄用聰明,不肯甘於本分,喜歡妄自做出異乎平常的事來。

那些不夠聰明的愚笨人呢?卻偏想修行學道,自己頭上安頭,把道推崇得太高太遠太玄妙了,所以又永遠摸不著道的邊緣。其實,這個本來便是平平庸庸的大道,人們卻始終不會明白,那是什麼緣故呢?

因為那些自認是賢人君子的人們,又太過於重視修道的重要,平常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反而做得太過頭了,因此又不合於道。可是那些很不肖的人們,又偏要去學習修道,追尋稀奇玄妙,因此也永遠夠不上道的邊緣。

其實,道是很平常的,譬如每個人,都會飲食,口渴了喝水,肚餓了吃飯,但每個人都飲食了一輩子,而真有多少人每天每次都會徹底知道吃喝東西的正味呢?大部分都在吞咽下去,所有滋味,只是含糊不清,淺嘗輒止就是了,並沒有徹底知道真正的滋味是什麼呢!因此,孔子便自深深的感嘆說:「道其不行矣夫!」這個天然本有的大道啊!恐怕永遠也不會行得通了。

講到這裡,使我忽然想起古人筆記上的兩個故事,用來說明孔子所說「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的道理。

第一個故事,是在南宋的時代,朱熹在福建武夷山講學,恰好道家南宗神仙丹道的傳人白玉蟾,也隱居在武夷山。那個時候,朱熹正在探索漢代道家丹道神仙鼻祖魏伯陽所著的《參同契》,始終不能得其要領。跟著他的弟子們,常常提到白玉蟾許多的奇蹟,朱熹素以儒家的理學大師自居,便說,那些都是偶中而已。

有一天,他約白玉蟾一起游山,中途忽然碰上一陣大雨,大家都被淋得一身濕了,可是白玉蟾卻全身不著雨滴,還很優遊自在。朱熹面對這樣的情況,便情不自禁的問白玉蟾,你這是什麼道行?白玉蟾便笑笑的說,不過偶中而已。朱熹聽了,為之啞然失色,當然,更不知其究竟了。

第二個故事,在明朝的時代,理學名儒王陽明,當然也是出入佛老兩家多年,他對於參禪打坐,修道煉丹,仍然並不忘情。當他在江西的時候,有一次,在一個道觀的門口,看到當時著名的道家活神仙蔡蓬頭。王陽明認為機不可失,便趕過去,當面叩頭。但蔡蓬頭回身就走到道觀里去了,好像根本沒有看見王陽明似的。

因此,王陽明就緊跟不捨,蔡蓬頭正到了大殿上,他又過去跪下一拜。蔡蓬頭又轉身走了。但王陽明絲毫不敢怠慢,又追隨在他身後,總算沒有白費力氣,蔡蓬頭被他追到道觀後園的亭子上站住了。王陽明於是再過去懇切地跪下一拜。這個時候,蔡蓬頭髮話了。他對王陽明說,你前門後殿三拜,禮雖隆,然始終未脫官氣,於仙道無分。說完了,又飄然而去,使得王陽明為之黯然失色久之。

我們順便透過這兩個故事,用來說明孔子所說「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和「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的道理,很值得作為旁證的參考。

歡迎在文末發表留言評論,

也請別忘了動手點贊支持哦!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九首古詩詞,告訴你什麼叫笑看人生
中國政法大學方爾加教授:儒家的修己與為人
大道知行講堂丨中國政法大學方爾加教授:儒家的修己與為人
解讀丨別把孟子的「與人為善」想小了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在低調中修鍊自己
南懷瑾:舍與得
南懷瑾:三句話說透了佛道儒三家智慧,讀懂必能放下煩惱幸福自在
南懷瑾:佛道儒三家智慧,盡在在三句話中,讀懂必能擺脫煩惱
南懷瑾:寬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南懷瑾老師:中國神話中有道古人的成就
南懷瑾之子南國熙「道不遠人——說不盡的南懷瑾」講座
南懷瑾先生:道是天下的公道,其中秘密不屬於你的,也不是我的!
南懷瑾對《道德經》的一個質疑
南懷瑾老師:道是天下人的公道,不是哪個人私自佔有、自稱權威的
讀書 南懷瑾先生:道是天下人的公道,不是哪個人私自佔有、自稱權威的!
南懷瑾先生:千古難明唯自「知」(上)
南懷瑾:誠信是永恆的美德
南懷瑾:寬容是領導者的成功之道
南懷瑾先生:千古難明唯自「知」(下)
南懷瑾老師:悟道的智慧在哪裡?
讀書 南懷瑾先生:「誠於中,形於外」的深遠道理
南懷瑾:怕的哲學
南懷瑾老師:中醫的「望聞問切」不是那麼簡單的!
南懷瑾老師:「五四」以來,自棄自家珍寶,乃有今日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