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道學」涵括道家與道教

「道學」涵括道家與道教

「道學」為什麼可以涵括道家與道教呢?這是因為道家與道教既有各自的一些特質,也有共同的理論基石與經典,成為聯繫密切的文化系統。

道家起源遠在老子之前

道家起源於何時?向來有不同看法。20世紀以來,大部分中國哲學史教科書在介紹道家時基本上都從老子開始。但如果稽考早期歷史文獻,就會看到,古代學者心目中的道家遠在老子之前就存在。例如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羅列的37種道家之言就包括了《老子》以前的許多著述。

他在著錄《伊尹》五十一篇後注曰「湯相」;於《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後注曰「呂望為周師」;於《辛甲》二十九篇後注曰「紂臣,七十五諫而去,周封之」;於《鬻子》二十二篇後注曰「名熊,為周師,文王以下問焉」。班固雖然沒有說明道家肇始於何時,但著錄的道家典籍年代則可以遠溯於商湯時期。至於道家學派對自身歷史的陳述則更早,像《莊子》、《列子》都推崇伏羲氏、黃帝軒轅氏。

肇端期

通過稽考眾多歷史文獻,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種看法:道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經歷了漫長的孕育、發展而逐步完善起來。根據《莊子》、《列子》以及秦漢以來大量道家文獻的敘述,道家孕育期當遠溯於混沌「食母」的神話年代。經過數千年之後,伏羲氏出而畫八卦,奠定了人文基礎,也標誌著道家的孕育。伏羲氏之後,再經過兩三千年的發展,到了黃帝時代,這就是道家的「肇端期」。

黃帝之後,「古之道術」傳揚。從堯、舜到商周曆代之中,傳其術者有許由、夏禹、皋陶、彭祖、商湯、姜尚、管仲、孫叔敖等等。這些人士或者為隱士,或者為將相,或者為帝王,但都屬於「聞其風而悅之」的人物,即道家學派的先驅。

他們的思想主張經過春秋時期老子的概括、提升,形成了第一部系統的理論著作《老子》。老子的弟子尹喜、文子、庚桑楚、楊朱闡揚其學,其後則有列子、老萊子、接輿、范蠡、莊子、鶡冠子、環淵等相繼闡發大道,出現了一批頗有影響的「道學」之作。除了以作者名為書名之外,還有如《黃帝四經》這樣的托古述道名著,體現了道家學派的陣營化和理論成熟。正是有如此眾多的人物和著述,我們將堯舜至戰國之末作為道家的「成形期」。在這個期間,《老子》與《黃帝四經》是道家最具標誌性的成果。

發展期

秦漢開始,道家進入了「發展期」。西漢代秦而立,朝代輪替結束了人們的動蕩混亂生活。這時候的社會呼籲新的理論形態,陸賈、劉安等道家學者以老子思想為旨歸,並且整合儒、法、農、陰陽、墨等諸家理論,道家遂以新的姿態,在漢初社會轉型中擔當著思想指導的重任,時有張良、蕭何、曹參等,高舉黃老道學旗幟,倡導自然無為、與民休息的治國方略,並且得到皇帝的採納而能夠推行,於是有了「文景之治」的美好社會局面。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政綱,並未能阻止道家思想文化的流行。這時候的道家儘管失去了官方的政治舞台,但卻在民間勃興,其代表性的著述是《老子河上公章句》與嚴遵的《道德經指歸》。

東漢之末,自然災害不斷,社會矛盾加劇,經濟衰退,民不聊生。五斗米道首領張陵尊老子為教主,以老子《道德經》五千文教授門徒。敦煌遺書中有《老子想爾注》,相傳出於張陵草創,後經其孫張魯潤飾修訂,遂在道門廣為流傳。漢末之時,尚有太平道首領張角兄弟尊崇黃老之學,播衍《太平清領書》。五斗米道與太平道的興起,標誌著道家學術的宗教化,道教組織的正式誕生。此後千餘年,道教組織逐步發展壯大,不僅在中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而且流傳海外,成為中華民族最具特色的傳統宗教信仰。

作為宗教,道教具備了這麼幾個基本特徵:

第一,確立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的理想目標。

與基督教、佛教等宗教不同,道教不是把目標朝向來世或者彼岸世界,而是注重今生的價值。基於現實觀察,道教一方面承認死亡的存在,另一方面則認為通過特殊修鍊方法,可以延年益壽,甚至超越生死,最終成為神仙。道教領袖人物廣泛搜羅歷史上流行的各種神仙故事,編纂《神仙傳》、《洞仙傳》、《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等故事集或者傳記集,為道教信仰者提供了理想典型,樹立了人生目標。

第二,道教建立了一系列教派組織。

東漢末年有五斗米道的「二十四治」、太平道的「三十六方」的組織形式;魏晉以來,更有上清派、靈寶派、樓觀派、神霄派、清微派、凈明道、太一道、真大道、全真道、正一道等諸多道派的分衍、組合。道教組織機構的建立,道派的形成與發展,使得神仙信仰的傳播不僅具有了機構保障,而且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後備力量,從而可以代代相續。

第三,創造了自己的經典文獻。

隨著道教組織的發展,道教經典也不斷增加。除了採納《老子》、《莊子》等先秦道家典籍之外,道門中人還在修行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撰著了眾多經典,並且加以註疏、發揮。歷史上,曾經多次搜羅、編纂道經,形成了《三洞瓊綱》、《大宋天宮寶藏》、《玄都道藏》、《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道藏輯要》等大型的道教叢書。這些叢書的編纂,標誌著道教文化的不斷積累,也意味著道教思想建設不斷走向新階段。

第四,建立了獨特的宗教禮儀。

由於信仰的推動和宗教精神生活的需要,深蘊道教思想內涵的宗教禮儀也隨之建立和不斷完善。道教禮儀以齋醮為主體,以民生需求為日用,以禮神傳信為本色,輔之以音樂、詩詞,通過說唱、禹步等音像符號來傳遞信息,溝通人神,從而傳達了道教的基本精神,豐富了宗教生活,擴大了自己的社會影響。

第五,具備了獨具特色的醫學養生理論與修身健體的操作技術。

基於延年益壽、長生成仙的理想追求,道教必然探索生命奧秘和疾病發生的原因,尋找修復生命機體的途徑和方法。於是,道教就與傳統醫學密切結合起來,形成了內涵豐富的信仰醫療和養生實踐。其中包括符咒療法、儀式療法、禮神療法、誦經療法,涉及經絡學、本草學、臟象學、診斷學的諸多領域,也包括導引、行氣、坐忘、心齋、胎息、三五飛步的精氣神調理技術,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這五個方面表明,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東漢以來的道教與東漢以前的道家學派具有很大的不同。

道家與道教關係密切

第一,道教信仰的核心——「道」即是在道家學派論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道教之所以為道教,是因為她以「道」為信仰的基石、核心。道教雖然建立了龐大的神仙體系,屬於有神論的思想傳統,但其神仙都以「道」為本根,無論三清還是四御,無論天神還是地祇,也無論先天上真,還是後天累積陰功而成的人仙,都離不開「道」,都是因為「道」才得以存在,才彰顯出無窮的魅力。這個「道」早在先秦道家經典《老子》、《列子》、《莊子》那裡就有許多論述。道教產生之後,全面繼承了「道」的學說,其信仰者通過修鍊感悟,進一步彰顯了「道」的根本性、整全性、化生性、規律性。

第二,道教承襲了道家以黃帝為大宗的思想傳統。如果從淵源上看,道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神話時代,但就其肇端而論,則以黃帝為標誌,這一點在先秦以及西漢時期的道家著述中是反覆闡發的。素有道家立場的史學家司馬談、司馬遷父子對此早有認識,所以《史記》的五帝本紀從黃帝開始,體現了道家文化的一貫傳統。後來,道教也高舉黃帝旗幟,一方面在各種神仙傳記之中確立了黃帝在人仙系統中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則創作了許許多多以黃帝冠名的經典文獻。這種情況大量存在於《正統道藏》之中,例如《黃帝九鼎神丹經訣》、《黃帝太一八門入式訣》、《廣黃帝本行紀》、《黃帝宅經》、《黃帝陰符經》、《黃帝金匱玉衡經》等等。這說明,黃帝在道教中不僅具有偉大的號召力,而且成為道法的象徵。

第三,道教發揚了道家觀天察地的開闊視野與「天人合一」的整體思維方式。在諸子百家中,道家是最關注自然的。從老子《道德經》到《莊子》,從《黃帝四經》到《淮南子》,我們都可以看到關於天地宇宙的諸多論述,例如《淮南子·原道訓》開篇就說:「夫道者,覆天載地,廓四方,柝八極,高不可際,深不可測,包裹天地,稟授無形。」這雖然是在論道,但卻表現了非常廣闊的視野。基於這種廣闊的視野,道家形成了「觀天道,推人事」的認識方法,把人作為宇宙整體中的一種組成因素,按照「天人合一」的思路來為人類定位,批評那種將人類凌駕於自然之上的錯誤做法。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深深影響了道教,並且成為道教的基本思維方式,貫穿於道教思想文化體系之中。一方面,道教把天體宇宙視如人體之生命;另一方面,道教把人體看作一個小宇宙,以宇宙間的日月星辰來比擬人體五臟六腑等臟器。這種整體思維方式從早期道教的《太平經》、《周易參同契》就已有體現,後來的「三洞四輔十二類」眾多經典也都或明或暗地貫徹了這種思維方式。

第四,道教發揮了道家以道德為準繩的宏觀倫理精神。所謂「倫理」,本來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則,道家則將倫理推廣到整個宇宙中的事物關係。在道家看來,人類不僅要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諸如父子關係、君臣關係、朋友關係,而且必須處理好人與宇宙自然的關係。在這種宏觀視野下,道家以「道德」二字作為處理各種關係的基本精神。道家所謂的「道德」並非狹隘的調整社會關係的原則,而是從生生不息的宏觀宇宙中概括出來的萬物存在與發展的基本定理。老子《道德經》說:「道生之,德畜之。」

在道家看來,「道」化生萬物,「德」滋潤萬物,使萬物成長,使萬物發育,使萬物成熟,使萬物結果,養育萬物,保護萬物。這長養與蔭護的大恩,「道」從來不據為己有。道幫助了萬物卻不自恃有功,雖然為萬物之主,但不以主宰自居,這就是極其深遠玄妙的「德」。它意味著:自然、奉獻、謙卑、寬容、幫助。這些品質成為後來道教修行者遵循的「大乘倫理」。道門中人一方面講究個體的性命修養,另一方面倡導修行者個人對社會乃至宇宙的責任,以「仙道貴生,無量度人」「返樸歸真,濟世利物」作為生活指導原則,協調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從這些基本理論可以看出,道教之學乃是對道家之學的繼承、發展,彼此構成了以「道」為本根,以生命完善為理想的大道文化學。正是鑒於此等情況,我們以「道學」統括道家與道教的文化傳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籬落之美
淺談古琴音樂的節奏與節拍
一葉扁舟,天水茫茫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教與道家的關係
道家香話 道教與香
道教,道家思想中的天道
道家、道教與丹道(一):漢代以來道家思想的演化
道家丹道流派
什麼是道家丹道
茶道與道家的傳說
道家葯膳
魯訊說:中國的根本在道教——淺談道教和道家
道教和道家是什麼關係
唐明邦:道家、道教與中國文化
老子與道家哲學
聊一聊道家與道教
道家人物之蘇秦學道
跟道祖老子,學習道家處世之道!
道教和道家有關係嗎?
道都尋道:探尋道家養生之道
傳統的道家是儒道不分家的道家
從「道家」到「道教」——道家,內煉身心外治國家01
道教和道家是一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