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空天軍戰機終於擺脫短板用上一先進設備 但已落後中國

俄空天軍戰機終於擺脫短板用上一先進設備 但已落後中國

T-220瞄準吊艙

由於在電子工業上的短板,蘇俄長久以來一直無法研製出掛載於戰鬥機外部掛架上的高集成度光電瞄準吊艙,極大影響了現役戰鬥機的全天候精確對地作戰能力。

不過這種情況最近有了變化,俄空軍先是在2017年的莫斯科航展上高調展示掛載了T220瞄準吊艙的蘇-35S戰鬥機,近日又公布了該機掛著T220吊艙在敘利亞戰場進行夜間作戰的畫面。這標誌著俄羅斯戰鬥機戰鬥機對地作戰的一大缺陷終於得到了彌補。

瞄準吊艙是指掛在戰鬥機外掛架處,供飛行員對目標實施紅外圖像識別、跟蹤、瞄準和激光測距,以及對其進行激光照射來導引激光半主動制導武器的專用艙形裝置。美國是瞄準吊艙研製領域的急先鋒,伴隨著20世紀60年代激光制導炸彈的蓬勃發展,美國空軍急需用於引導這種武器的激光照射裝置,最初的用於瞄準和制導的激光照射裝置是由埃格林空軍基地的兩名空軍軍官製造的,並安裝在了一架F-4戰鬥機駕駛艙后座左側的座艙蓋上。

後來美國空軍又裝備了具有現代瞄準吊艙雛形的「鋪路刀」(Pave Knife)的激光指示吊艙,該吊艙能掛載在並掛在了F-4戰鬥機的機翼掛架下,其激光發射器安裝在一個萬向節上並可以自由旋轉,從而能夠在飛機自由機動飛行的同時保持激光束始終照射在目標上。這就不再需要讓飛機沿著固定的軌跡飛行了,「鋪路刀」使激光制導炸彈載機具備了自行引導的能力,而在這之前,投擲激光制導炸彈都要雙機編隊進行,一架負責投擲,一架負責照射。

體積龐大的AAR-45前視紅外吊艙

與此同時,為了使艦載攻擊機具備夜間和惡劣天氣下的作戰能力,美國海軍1968年給A-6C裝備了AN/AAS-28A 前視紅外系統(FLIR)和微光電視系統(LLTV)吊艙,在1978年給A-7E攻擊機裝備了德州儀器的AN/AAR-45前視紅外吊艙。在這個階段,由於電子技術的集成度不高,前視紅外吊艙和激光瞄準吊艙還無法合二為一。

F-111F的AVQ-26「鋪路大頭釘」吊艙在彈艙半埋

1972年問世的F-111F是史上第一種裝備現代意義上的瞄準吊艙的戰鬥機,該機在彈艙半埋式安裝了福特 AVQ-26「鋪路大頭釘」吊艙。該吊艙同時具有激光指示器和前視紅外感測器(FLIR),可為激光制導武器精確指示目標,同視軸激光指示器和FLIR安裝在吊艙後部的動力轉塔內,可向座艙顯示器提供清晰的目標放大圖像。所有F-111都可以投放激光制導炸彈,但只有F型具備自主引導能力。

海灣戰爭爆發前,美國空軍又開始為F-16和F-15E戰鬥機裝備新一代「藍盾」雙吊艙系統。「藍盾」是一種綜合導航和目標指示功能的吊艙系統,大幅提高了戰鬥機的戰鬥效能,它允許載機在夜間或低氣象條件下超低空飛行,並使用各種精確制導彈藥攻擊地面目標。「藍盾」系統由導航吊艙和目標指示吊艙構成,分別是AN/AAQ-13導航吊艙(飛行用)和AN/AAQ-14目標指示吊艙(攻擊用)這兩個吊艙被設計成具有獨立工作的能力,均可單獨使用,互不依賴。吊艙以通過1553B數據匯流排與載機進行通信。

導航吊艙內含K波段的地形跟隨雷達(AN/APN-237A)、寬視場(WFOV)前視紅外感測器以及相應就計算機與電源供應系統。瞄準吊艙主要子系統由兩部分組成:一個窄視場(VFOV)前視紅外感測器(FLIR)和一個激光目標指示/測距儀,兩者都安裝在吊艙的可轉動頭部,並且安裝在特製的穩定系統基座上,以抵消載機的移動與震動。

海灣戰爭後隨著JDAM GPS制導炸彈的出現,美國空軍放棄了低空攻擊戰術,轉向更安全的中高度投擲JDAM。因此「藍盾」的雙吊艙概念被拋棄,美國空軍轉而發展更先進的瞄準吊艙,目前現役型號有AN/AAQ-28(V) LITENING和AN/AAQ-33「狙擊手」,兩種吊艙都內置第三代前視紅外技術的高解析度前視紅外感測器、CCD電視攝像機、激光測距器/照射器、激光點跟蹤器和激光指示器,這兩種吊艙都具備一定的空空瞄準能力,是目前西方戰鬥機用瞄準吊艙的經典型號。

米格-27K的「海雀」-23激光目標指示器機鼻

蘇-24M的目視轟炸和投擲激光制導的能力都來自「海雀-24」激光-電視瞄準系統

蘇聯也十分注重激光制導武器瞄準系統的發展,在20世紀70年代問世的蘇-17M2戰鬥轟炸機就早已裝備SP-14S「聚光燈-1」激光瞄準吊艙,能自主引導Kh-25L/AS-10「克倫人」激光制導炸彈。但此後的蘇俄戰鬥轟炸機卻走向了一條把光電瞄準系統內置化的道路,如米格-27安裝在機鼻內部的「海雀-23」和蘇-24安裝在前機身下方的「海雀-24」光電瞄準系統,這兩種瞄準系統內置電視攝像機和激光指示器,沒有前視紅外感測器。以「海雀-24」為例,系統的電視攝像機具有圖像對比度增強功能,可在低能見度和低光照條件下增強目標捕獲距離。攝像機有兩個視圖,一個用於目標搜索,另一個是約3倍變焦的瞄準視圖。攝像機對坦克的平均探測距離為5公里,視頻圖像顯示在導航員面前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上。

就連最新型的蘇-34也採用這種設計,其「普拉坦」電視/激光光電系統內置於前機身中,在前機身與發動機進氣口交界處有一個可收放感測器窗,不用時可以收入機身,與表面齊平以減少阻力。該系統能使武器系統官能在晝夜發現和跟蹤地面/海面目標(包括那些被雷達截獲的目標)。「普拉坦」還能為激光制導彈藥進行激光照射,為光電制導彈藥和無制導彈藥提供目標指示。從動於激光測距儀/指示器的高放大倍率電視攝像機(帶圖像增強和低照度功能),在最佳能見度條件下的最大探測距離是10公里。感測器通過三片光學玻璃進行前視和下視。

這種內置式光電瞄準系統與西方慣用的瞄準吊艙在設計思想上有很大不同,一是不具備前視紅外感測器帶來的空空模式,只能用於對地攻擊;而是感測器旋轉角度不足,飛行員在投放激光制導炸彈或導彈後無法做防禦機動,因為這樣會使內置光電瞄準系統脫鎖。此外內置式系統還存在不便於更新換代的缺點。

雖然蘇俄空軍極端重視戰鬥機用前視紅外與跟蹤系統的發展,其主力戰鬥機如米格-23、米格-29、米格-31、蘇-27、蘇-30、蘇-35都配備有對空用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但限於電子技術和紅外焦平面陣列的研製水平,無法把這種感測器與戰鬥轟炸機的光電瞄準系統合二為一,集成在一個吊艙中,實現通用化。

T-220瞄準吊艙

這種局面直到前幾年才有所改變。俄羅斯精密系統和儀器公司研製的T220吊艙成為該國第一種外置式目標探測和激光瞄準吊艙。根據精密系統和儀器公司在2015年莫斯科航展上發布的官方消息,吊艙能掃描截獲、鎖定和跟蹤空中和地面目標,然後識別其類型,測量其角坐標、距離和速度。吊艙長2365毫米,直徑340毫米,頭部光電轉塔可沿軸線360度旋轉,俯仰視角+10度到-170度,可同時自動跟蹤四個地面目標。吊艙提供多視場電視和熱成像視頻,並集成激光測距儀/指示器和激光警告接收機的功能。

T-220瞄準吊艙是一種通用吊艙,能用於蘇-35、米格-29、T-50等俄羅斯新一代戰鬥機,大大提高這些戰鬥機的對地攻擊能力。從蘇-35S掛載T-220吊艙在敘利亞實戰可以看出,俄羅斯空軍終於擺脫了在戰鬥機瞄準吊艙上的落後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光電瞄準吊艙的研製上早已把俄羅斯拋在後面,向外銷市場上先後推出了多種瞄準吊艙,其中最出名的有WMD-7和鷹隼-III瞄準吊艙,在技術水平上分別相當於第二代LITENING吊艙和第三代狙擊手XR吊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美國空軍積極進行夜間飛行訓練 保證夜間作戰打擊能力
中國空軍戰機積極備戰航空飛鏢大賽 不顧酷暑堅持訓練
安-124後繼有機?俄準備研製巨型運輸機綽號「大象」
俄這兩艘海上巨獸外強中乾 為防半路拋錨遠航必須帶拖船
中國空軍軍機遠海訓練再次穿越宮古海峽 日本必須要習慣

TAG:空軍之翼 |

您可能感興趣

戰略轟炸機能夠補齊中國空軍最後的短板嗎?一領域還落後印度
中國空軍裝備又一大短板,落後美國半個多世紀,不是戰略轟炸機
中國下一代戰機即將亮相?解決發動機短板恐怕還需要時間
中國最備受矚目的艦艇上落下一飛機,能幫我軍徹底補上最大短板
這一關鍵能力短板終於彌補!海軍戰機進行上百次空中加油
一個長期短板終於解決!中國最急需的「海上神鷹」即將服役
不分白天黑夜,渤海上空大批戰機密集起飛,補齊國產航母最後短板
終於公開!俄自爆飛行員最後畫面,暴露出俄制飛機重大短板
滿滿的期待!我軍下一代單兵系統早已開始發展 終將補齊最後短板
中國空軍戰機最大短板,長期依賴俄羅斯,如今仍落後於人
就是它!彌補了中國空軍最後一塊短板,攻防體系全面完善!
沈飛新機「咆哮者」亮相,補齊最後一項短板,先進程度不遜美戰機
中國新型水上飛機動力仍是短板,兩年之後將投入批量生產
中國海軍雖然將馬上擁有雙航母戰鬥群 但還存在一個短板
中國船廠又一艘新艦開工,我海軍裝備最後短板將被補齊
補齊戰略空軍最後一塊短板:中國將擁有一款超級加油機
運20加油機首飛?將彌補我國邁向戰略空軍最後一塊短板
開闢新天地,C929讓中國進軍寬體客機市場,補好又一短板
中國空軍在這一領域有明顯短板,研製一款新型中型運輸機勢在必行
又一架大飛機直飛中國西北,徹底打破歐美封鎖,補齊最後一大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