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說《軍師聯盟》:廢了《三國演義》就能成功
易中天說《軍師聯盟》:
廢了《三國演義》就能成功
不可否認,純粹以文學創作的眼光看,《三國演義》無疑是成功的。標誌之一,就是其中許多故事膾炙人口,甚至成為耳熟能詳的成語,千古流傳經久不衰,比如借東風、空城計、賠了夫人又折兵。
但這些故事,包括草船借箭和三氣周瑜,都是羅貫中的虛構而非歷史的真實。周瑜甚有雅量,根本氣不死;諸葛亮心眼不小,犯不著也不會去氣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不是別人,正是羅貫中自己或者毛宗崗父子。
可是大家都說好看。
這就沒辦法了。
因為對於小說和戲劇,好看是第一位的。
《三國演義》好看的,也都是虛構部分。
這說明什麼呢?
寫歷史小說和歷史劇,不要怕虛構。
移花接木,張冠李戴,指鹿為馬,也都是可以的。比如龐統獻連環計,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歷史上就連影子都沒有。但他們的命運結局沒改,因此無礙。
正史留下的空白,正是自由想像的空間。
創作三國戲的人也一定要有這樣的觀念:
在古代歷史小說中,《三國演義》獨佔鰲頭,沒有哪個什麼「演義」可以望其項背。根本原因,就在於經毛宗崗父子處理過的《三國演義》有核心價值觀。
價值觀也簡單,只有兩個字:
但,這個價值觀卻是恆定的,貫穿始終的。因此它的開篇就一定是「宴桃園豪傑三結義」,關雲長也一定得過五關斬六將,儘管曹操根本就沒有阻攔過他。
綱舉目張。有了恆定的價值觀,就能統攬全局。
虛構的故事,也順理成章。
忠義之害人,也許得另寫文章。
簡單地說,宋江和李逵就是被這價值觀害死的,南宋以後中華文明不再具有先進性和優越性也有它的責任。實際上,講忠義就是要否定扼殺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豈能有利於我們民族?
我反對讀《三國演義》,根本原因在此。
由於時間不夠,我只看了《軍師聯盟》前24集。總體感覺,是除了片名,編劇、導演、演員、攝像、場景和服裝道具等等都很棒。比如曹操盔甲的空鏡頭就用得極好,透過楊修囚車的木欄拍司馬懿也是上乘的構圖。
這說明劇組很敬業,很用心。
戲也好看,這一點觀眾應該有共識。
歷史劇的一大難題,就是如何處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係。《軍師聯盟》值得肯定的一點,則是沒有把曹操與朝中反對派的鬥爭,簡單地寫成權力鬥爭,而是定位為路線鬥爭,也就是陳寅恪先生指出的:曹操代表之寒族法家與袁紹等人代表之士族儒家的鬥爭。這就保證了該劇品味的不俗,也比一般的宮斗戲高了一個檔次。
在此前提下,對歷史人物的定位基本準確。尤其是曹操形象的塑造,無論編劇還是表演,都已經超越了包括《三國演義》在內的幾乎所有相關作品,目前無人可及。略顯不足的是沒能表現出曹操性格的複雜性。但由於該劇一號人物並非曹操,所以不能苛求。
小細節也做得用心。編劇甚至特意將曹操稱孤安排在他當了丞相之後。其實按照漢制,封侯即可稱孤,別人則尊稱他為君侯,自稱和尊稱都與丞相官職沒有關係。如果要突出這一變化,可以讓別人稱他為相公,曹丕稱他為父相。
這是《軍師聯盟》又一高明之處:以仁義替代忠義。
為什麼高明呢?
忠義是不平等的人身依附關係。
仁義卻相反。你不仁,我可以不義。君視臣為土芥,則臣視君為寇讎。仁義是平等的,至少是對等的。
這就更接近現代文明,卻又符合傳統文化。
結果,曹丕立仁義木的那場戲就拍得相當精彩。
《軍師聯盟》對荀彧的理解和定位原本是準確的,符合歷史的真實。他就是因為不贊成曹操封魏公而死,跟立儲的事毛線關係都沒有。當然,如果劇情需要,讓他卷進奪嫡之爭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樣一來,就不該出現空食盒。這在邏輯上說不通。後來荀攸站在大理寺門前也莫名其妙。荀彧的真正死因當時一定諱莫如深,所以正史才語焉不詳。再說曹操也沒有明令賜死,還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荀攸又討什麼公道,要什麼清白?跟交心那場戲也對不上啊!
忘了是在哪集,反正挺前面的,司馬懿已經在預告將來要跟諸葛亮唱對台戲。這在編劇是埋下伏筆,但在歷史則全無可能。諸葛亮和司馬懿都不是網紅,他們豈能相互知曉並視為未來的對手?即便從《隆中對》到《出師表》,也足足有二十年呢!司馬懿竟能如此未卜先知?
這個伏筆是定時炸彈!
我最擔心的也是他們重蹈造神運動的覆轍,這方面羅貫中的裝神弄鬼已經太多了。實際上諸葛亮比曹操難寫得多。曹操過去被妖魔化和污名化,還其本來面目就足以讓人耳目一新。諸葛亮卻是坐在神壇上的,你怎麼把他請下來?不解決這個問題,那麼,《軍師聯盟》充其量也就是一部好看的古裝戲,離超越《三國演義》還遠著呢!


※普通玩家拚命輸出,土豪絲血不掉
※《紅樓夢》里,一個人名就是一部笑淚史
※江蘇南通42歲大姐三個月減重26斤:瘦下來,我才能更漂亮點!
TAG:島是海的一塊疤 |
※《三國演義》到《軍師聯盟》再到《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誰好看?
※《三國機密》距離《軍師聯盟》,中間差了何只十部《三國演義》
※《三國機密》距離《軍師聯盟》,中間差了何止十部《三國演義》
※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軍師聯盟》《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誰接近三國歷史
※《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那麼《三國志》的作者是?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
※胡熙:《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中的元宵節
※嚮往國家統一,歌頌「忠義」英雄——論《三國演義》的主題
※《三國演義》把趙雲神話了?《三國志》里的趙雲更是厲害炸了
※讀《三國演義》,串聯碎片
※《西遊記》那麼經典,韓國人為何獨愛《三國演義》?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為什麼把趙雲塑造為完美武將?
※中國特戰隊抵達敘利亞,已與俄軍完成會合!現代版《三國演義》即將開演!
※《三國演義》的泰國化——翻譯篇
※關於《三國演義》的成書年代
※他在《三國演義》中是「無能將軍」,到了《新三國》卻能打敗周瑜,硬抗關羽!
※《三國演義》讀後感
※與太平軍血戰的曾國藩,讀的是《三國演義》還是《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