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堅持跑步≠健康 學會技巧有時放棄也是門學問

堅持跑步≠健康 學會技巧有時放棄也是門學問

    馬拉松對於跑步愛好者來說,那是他們可能閃光的領地,是他們體現價值所在,但又是一種極易引發傷病甚至可能猝死的運動。據權威雜誌《跑者世界》統計,跑馬的猝死率為0.68/10萬,我們國內跑馬的猝死率為0.44-1.54/10萬。鍛煉是有助於健康的,但不等於就是健康,據《哈佛大學學報》2014年統計,堅持每天跑步的人受傷比例高達30-80%。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馬拉松又是一項對身體和自我保護要求很高的運動。這種自我保護對於跑者來說,是須臾不可忘的。

    為此,跑者必須全面「設防」,在訓練中要從各方面努力減少運動傷害。

    一、要在跑步技巧上下功夫

    (一)要控制跑步的強度。馬拉松跑距離長,消耗大,負擔重,跑者在訓練中一定要控制運動的強度。這種控制主要通過控制步伐來實現——既可以適度減小步伐,以減小每一步的衝擊力;又可以通過提高步頻來提高速度。

    (二)要注意跑步姿態。正確的跑姿,是防止傷害的保證。跑姿不正確,不僅達不到健身效果,還有可能給身體帶來傷害。那麼,怎樣的跑姿才算正確?

    1.保持頭與肩的穩定。頭部保持正和直,目光向正前方,除非道路不平,不要前探;肩部適當放鬆,避免含胸;轉頭時要從脖子以上部分轉,避免身子扭轉,行進不穩定。

    2.擺臂以肩為軸地前後動作,左右動作幅度不超過身體正中線。手指、腕與臂應是放鬆的,肘關節角度約為90度。優秀長跑者不應把力氣用在擺動手臂上,而應保持放鬆,將手臂自然彎曲,放在腰線以上。

    3.身體從頸到腹都要保持直立。不宜前傾(除非加速或上坡)或後仰,這樣有利於呼吸、保持平衡和步幅。軀幹不要左右搖晃或上下起伏太大。腿前擺時積極送髖,跑步時要注意髖部的轉動和放鬆。

    4.四是大腿和膝要用力前擺,而不是上抬。跑步時切忌把膝蓋不要抬得太高;腿的任何側向動作都是多餘的,而且容易引起膝關節受傷,因此大腿的前擺要正。

    5.步長不宜過大。如果步幅過大,小腿前伸過遠,會以腳跟著地,產生制動剎車反作用力,對骨和關節損傷很大。

    6.腳的中部著地。跑馬者不同於短跑運動員用前腳掌著地,正確的落地方法應該是用腳的中部著地,並讓衝擊力迅速分散到全腳掌,這樣可以減少震動,緩解小腿肌肉和足腱的壓力。

    另外,上坡不宜加速,下坡要謹慎行進;同時要重視拉伸和局部肌肉的放鬆。

    (三)跑步時要掌握節奏,做深呼吸。跑馬時呼吸節奏十分重要。跑步過程中,呼吸節奏應該與步伐密切配合,一般情況下,「三步一呼、三步一吸」適合中等強度的步速。同時,最好作深呼吸,以確保氧氣在肺部充分交換,也更容易配合步伐頻率,這樣跑起來會感到輕快。不能僅用鼻子呼吸,這樣不能吸入足夠的氧氣,可用口或口鼻同時吸氣。

    跑步時正確的呼吸方式應是:在剛開始跑步或者速度較慢時,用鼻子呼吸,當跑步時間較長或速度較快時,應張嘴配合呼吸,緩解呼吸肌的壓力。

    二、要科學地補充水分

    馬拉松跑步時身體會排出大量汗液,汗液主要成分是水,還有鉀、鈉、鈣、磷等礦物質。身體喪失了大量水分、鹽分和電解質後,肌體調節能力將下降,可能失去平衡。如果不及時補充,就會出現抽筋、頭疼、熱衰竭甚至損害心臟功能。

    補水的時機和量都很有講究,一般說,

    跑前兩小時補充500毫升左右,

    跑前一小時補充300毫升左右,

    跑步過程中每20到30分鐘就要定量補水, 每次200毫升左右,而不是感覺到渴了才喝水。

    三、要努力把好四道關

    (一)跑前關

    1.及時了解自身健康和體能狀況。在賽前或最長不超過賽前三個月的時間,自行到「二甲」或以上等級的醫院進行體檢。凡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神經性疾病、骨關節病、血液病等的,不宜跑馬;肌肉類型先天以「快肌纖維」為主的人也不適合跑馬。

    2.學會自我監控。賽前單次體檢結果正常,只表示選擇的體檢項目所反映的身體健康狀況,並非進了「保險箱」。所以,運動員若經常感覺到自己的心在跳(運動、情緒激動、飲酒等因素除外),或經常覺得心前區有胸悶、氣短、一過性的緊縮感(一般癥狀下,不超過10分鐘就會自行緩解),就不宜參賽了。

    3.學會主動放棄。即便報名參賽了,一旦在賽前或賽中出現身體異常癥狀,也應主動退出比賽,及時告知比賽組委會,儘快就醫。

    (二)熱身關

    跑前熱身要充分,至少10分鐘以上,使身體各系統機能較迅速進入興奮狀態。這不僅能防止損傷,而且能提高成績。不管是慢跑,還是轉動肩關節、起跳、彈躍,交替活動踝關節、扶膝活動膝關節、交替高抬腿、活動髖關節、兩手叉腰旋轉、活動腰部、一手扶持、依次前後踢腿、活動髖、膝關節、弓箭步壓腿、左右壓腿等,都能有效地預防損傷。動作幅度要循序漸進,可先慢跑,然後伸展全身各處關節和韌帶。

    (三)科學訓練關

    1.加強力量訓練。馬拉松沒有超常的耐力難以取勝,沒有足夠的力量更是難以完成,故力量的訓練應是最基本的訓練。肌肉力量充足,就能穩定住關節,發生損傷的幾率就會非常低。

    2.講究強度適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18~64歲成年人每周至少做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每周至少75分鐘高強度有氧身體活動,判斷每次運動強度是否適宜,有一個簡單的計算公式,測算運動時的最大心率(即220減去年齡大小)。高強度運動時,心率應控制在最大心率的70%,中強度應控制在55%–69%,低等強度為40%–54%。

    (四)自我護理關

    跑完規定的路程,並非事情的結束,做做整理活動,其實是為下一場運動打好基礎,提醒自己不要馬上蹲下或坐下休息,不要還大汗淋漓就去洗冷水浴或游泳,也不要貪圖冷飲的爽快,都是運動生涯健康發展的保證。

    熱身和運動後,可能出現局部疼痛,可在運動結束後1小時,冷敷疼痛部位,收縮血管,防止損傷惡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有時候,放棄也是一門哲學
用心理學的方法讓你學會堅持不放棄!
做人,學會適時放棄
在必要的時候學會放棄
你可以輟學,但不能放棄學習
當我們學會放棄時,或許才有資格談「愛」
學會放棄,慢慢接受
懂得放棄比學會選擇更重要
學習放手但不放棄
學會放棄是天蠍的一門功課
學會放棄是治癒自戀心理的第一步
也許,懂得放棄比學會選擇更重要
有些人必須要放棄,有些執念必須學會放下
有一種「堅持」,我們應該放棄|學員故事
你會在什麼時候學習或放棄一門編程語言?
學會掐住男人的死穴,他定不會放棄你,反而還會更愛你
要學會接受現實,並不意味著放棄夢想
導致孩子放棄學琴的因素有哪些
堅持在最想放棄時!
小檢討之「如何學會與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