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普洱茶熱點雜談

普洱茶熱點雜談

為什麼會喜歡普洱茶?

我也說不清楚!

很多事都一樣,但凡能用嘴說出來的理由,那都不是真正的理由。

昨天在BOSS直聘偶遇一朋友,聊的不錯,她問我,是什麼樣的機緣讓對茶感興趣,並把它當作事業呢。我說:是什麼樣的機緣,讓你我相遇在BOSS直聘,誰又能說清楚呢!

在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上,我也不知道我倒底是感性多點,還是理性多些。我更不知道我應該是感性多些好,還是理性多些好。

這世界、看不懂。

近日業界有幾個話題在討論,我亂說幾句。

話題一

新華網一則消息:「喝茶容易造成鈣流失?真相令人震驚」,文章閱讀量超過2萬。

圈內有兩個資深茶人轉發,他們也是普洱茶從業者。

文章的主要意思就是「喝茶不僅不會導致鈣流失,更可增強骨密度」。

我讀過之後的第一反應是「我真是孤陋寡聞,之前怎麼不知道喝茶會導致鈣流失」。

然而轉念一想,中國人喝茶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如果真有此事,茶也不會流傳至今哪。更何況,人體本身是一個足夠複雜的系統,除了喝茶,同時還會以多種形態攝入不同成份的營養,彼此相互作用,即使真的沒有導致鈣流失,也不能證明就是喝茶的功勞呀。

「老鼠飲用普洱茶6周」的實驗又怎能代表人的日常生活狀態。

我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不懂科學,但我認為:科學家要發表研究成果,沒錯,但不要誤導老百姓。難道天天喝普洱茶就可以真的緩解骨質疏鬆嗎,也未必。

話題二

普洱生茶不是「普洱茶」

這個話題有點拗口,業界一直爭論不休,最近又被重新提起。

看來真有閑的。(我也是閑的DT)

茶葉按加工工藝可分為六大類:紅綠黃青白黑(比不上共享單車)。關於生茶的歸類,業界分兩派,一派認為應歸為綠茶,一派是黑茶。還有人認為普洱茶發展至今,已經不能納入原有的六大類的體系中,應該單獨列一類。

我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不懂那些學術的問題,不過歸為哪一類,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中國茶千千萬萬,不能歸為六大類的多的是,為什麼非要糾著普洱茶不放呢。難道就是為了爭一個權威嗎!

綠茶,香甜怡人,但不耐泡;普洱生茶,苦中帶澀,而後回甘生津,且耐泡。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如此而已。

話題三

普洱茶,適口即可

普洱茶,的確有些複雜,我喝了十年有餘,也還只是一知半解,更何況普通茶友。

近日有「專家」發文,給普通的普洱茶友建議,不要盲目跟風去追山頭、古樹、年份等,只要這個茶沒有發霉變質,根據自己兜里的銀子多少,找一款適合自己口感的茶就好。在理!

沒幾天,又有「專家」發文,稱「適口即可」沒錯,但普洱茶本身由於原料、工藝、倉儲等不同,從而造成的品質也有高低,品質的高低自然會影響到口感。言外之意就是要想得到好的口感,高品質高價格的產品還是需要的。這也在理!

那倒底該怎麼選擇呢!

身邊很多朋友向我諮詢如何選購普洱茶,通常我會問喝茶的人處於什麼階段,然後再去選擇相應的產品(發燒友和發騷友除外)。這個概念是我多年喝茶的總結,最近無意中,我找到了理論依據,如下:

體驗與敏感性會形成一個彼此加強的無限循環。沒有敏感性,就無法體驗任何事物;沒有體驗各種事物,就無法培養敏感性。(《未來簡史》第217頁 )

書中以品茶為例來說明上述觀點。

的確,只有不斷的喝茶、喝不同的茶,才能逐漸培養對各種茶的敏感性;只有敏感性不斷加強之後,才能體會到不同茶的區別,才能分出高下。

一個剛開始喝普洱茶的朋友,給他一杯台地拼配茶、一杯古樹純料茶,能有什麼區別。

回到最初提出的問題,真要說一個普洱茶吸引我的理由,想了半天,可能就是他那種確定的不確定性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聲樂助手 的精彩文章:

TAG:聲樂助手 |

您可能感興趣

茶人專欄 品茶南北雜談
盆景與賞石雜談
【壹點雜談】段子
畫禽鳥雜談
火鍋趴上的雜談
【雜談】玩石十忌
雜談麻黃清里熱的體會
關於電子遊戲的一點雜談
雜談 也談奇石三味
羅氏風水:雜談
普度震宮雜談
音樂雜談之聽點世界名曲
墓地風水:雜談
藝蘭雜談——蘭之韻
詭事雜談:烏鴉
【雜談】我的那一點點孔雀魚飼養經驗
紅酒小白首次品酒雜談
焚書坑儒野史雜談
天宮趣聞雜談之一
生活雜談 泡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