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淺談歷史人物——李斯

淺談歷史人物——李斯

中學時我們上歷史課和政治課,很多知識點都是淺嘗輒止,沒有學通,或者被誤導,以至於造成今天許多中國人連最基本的黨、政、軍、法、國、民的基本概念都沒分清楚,對中國的歷史更是一知半解。

如果一個中國人對本民族的歷史和根源都沒有清楚的認知,那就是中國人文社科基礎教育的失敗。

梁啟超說過:「凡主權者喜歡干涉人民思想的時代,學者的聰明才力只有全部用去注釋古典」。在我被和諧了不少文章之後,我也只好拿出時間和精力去注釋一下古典。

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也不存在所謂的規律,但我們至少可以站在今人的角度,去分析歷史的進程和因果關係。

各位盼望我能嬉笑怒罵評論時政的讀者,自然會從我對歷史的分析和闡述中領悟到現實的意義。

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們是李斯,但是我們還是先從秦始皇開始說起。

中學的教科書上寫道:「秦滅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講過,從秦開始,中國就結束了封邦建國的封建制,開始了中央集權的郡縣制。所以課本上的這句話自相矛盾,「中央集權」與「封建國家」是對立的。

好,先不說教科書的硬傷。至少,秦建立了中央集權,這是所有人都同意的。

這時候,丞相李斯跳出來對秦始皇說:「古者天下散亂 ,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

李斯這段話,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開始。

其實,當皇權集中到一個人的身上,「並有天下」,必然就會出現「別黑白而定一尊」的局面,也必然會扼殺民間的言論與思想自由。

最後,在秦始皇「敢有挾書者族」的一聲令下,曾經在春秋戰國時期群星璀璨的中華文化與思想被付之一炬,所有的書籍只剩下醫藥、占卜、種樹的內容。

同時,由於「諸生皆誦法孔子」,當時的數百名知識分子被砸死活埋,甚至還對孔子墓地掘地三尺。孔子就算想到了死後被秦人挖了一回祖墳,他也萬萬想不到被2000年之後的現代中國人又挖了一次。

幸好,當時還有一些人冒著被滿門抄斬的兇險,私自保留了《論語》、《尚書》、《詩經》和其他諸子百家的著作,不至於我們到今天對祖宗問題一問三不知。

可惜的是,中國人從思想和精神上,開始與後來世界文明的前進方向漸行漸遠。

我認為,所有人在試圖回答「中國為什麼在近代落後於西方」的「李約瑟難題」的時候,必須要回望到秦代大一統的這段歷史。

當然,即使沒有李斯,中國歷史也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後來,秦二世而亡。正所謂「祖龍魂死秦猶在」、「百代都行秦政法」,秦的出現已經標誌著中國進入了一段延綿不絕的漫長的中央集權時期。

有人可能會問,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是改變了嗎?其實不然。漢代只不過用儒家做了包裝,實際上罷黜百家與焚書坑儒的做法沒有什麼不同。至少,集權體制沒有絲毫改變,甚至加深了思想的大一統,徹底否定了百家爭鳴的社會自由。

所以,後來宋代詩人才會評價說:「漢儒之罪甚秦灰」——漢代儒家比秦代焚書所犯的罪過還大。

其實,在兩年年以來的漫長時期,權力中心所作的一切努力,不論是進行經濟上的變法還是制度上的改制,不論是分裂割據還是打著統一之名,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爭奪和保住至高無上的皇權,為了能「正朔相承」。

這個把整個國家之命運繫於一人的制度,導致了中國歷史上政亂頻生、文禍橫行、閹黨亂國、外戚專權、生民塗炭,只有在屈指可數的幾位千古明君的統治下,才得以短暫生息。我未來會寫到這幾位皇帝的事迹。

自然,這樣大一統的皇權專治導致我們不可能出現歐洲分散式的資本主義及啟蒙運動,也不可能迅速改變方向,全面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思想和技術。這也是後來大清國與擁有「四強藩」的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的區別之一。

總之,秦朝是中國所有帝國的祖宗,始皇是中國所有獨財者的祖宗。

好不容易到了現代,我們終於恍然大悟,決定全盤接受西方,選擇引入馬列,然後再來一次「焚書坑儒」,清除其他的異端思想和階級理念。

當時的主政者寫道:「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無論在思想和行為上,都與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暴君惺惺相惜。

不過實驗了一段時間之後,卻發現還是特么選錯了對象。當然,這是後話,不再多言。

我們從秦統一的這段歷史中,可以學到什麼?

首先,在中央集權的體制下,不可能有言論與思想的自由,不可能有超越先進的創新與崛起,更不可能順著世界文明的潮流大踏步前進。

只要沒有在本質上徹底的改變這個「秦政法」的專治體制,我們終究處在一個短暫的歷史階段。只有目光短淺格局太小的人,才會為今天的成績歡呼雀躍。

在這個短暫的歷史階段中,即使在某種程度上有所開放,也只能保持短暫和有限度的穩定與進步,最終還是會以另一種形式重複千年以來的朝代更替與循環,穩久必亂、合久必分。

這一點,從秦始皇大一統之後就已經註定了。這是民族的命運,也是中國崛起的歷史局限性。

其次,在任何一個階段內,所有支持權力中樞的人,都會有伴君如伴虎的感覺。只要你跟著這個體制走,隨時會成為替罪羊或犧牲品,壽終正寢算你運氣好。

我們不要看某個人前一天還意氣風發,準備加官晉爵,嘲笑吃瓜群眾。第二天突然他就被雙規,亦未可知。

主張焚書坑儒、嚴刑峻法的宰相李斯,自己最後落得被腰斬和夷族的悲慘下場,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朝 的精彩文章:

去秦朝看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胖迪,張彬彬不要讓大家失望哦
秦朝末年他被人推舉為王,但他母親說祖上沒有這個富貴,他將軍隊交給了項氏一族
韓非遭到殺害不全是李斯陷害,而是有人對他強烈不滿!
曾經強大的秦朝水軍,項羽起義時居然神秘消失了
華夏歷史上真正的四個大一統王朝,漢朝和唐朝竟然不算?

TAG:秦朝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人物簡歷:劉邦
宣城歷史人物
小人物的歷史
歷史人物簡歷:趙高
歷史趣聞——慈禧太后和李鴻章秘史
歷史人物陳阿嬌憑什麼讓漢武帝下跪?
書法歷史人物——北宋書畫家米芾
觀影讀歷史,《妖貓傳》中歷史人物的恩怨情仇,從李隆基到李亨
歷史雜談:西鄉侯——張飛
歷史故事——尊王攘夷
葉利欽是俄羅斯歷史的罪人嗎?
我在陝西歷史博物館修文物
唐山的歷史人文環境
歷史的眼:世界十大軍事歷史人物
歷史與人物的交鋒——史詩電影合輯
歷史故事——周穆王與西王母
歷史上的陳獨秀,令人佩服的傳奇人物
歷史故事——武王伐紂
介紹地道歷史的博物館
歷史文獻 歷史故事 弘揚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