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哄而上,智能音箱會是互聯網的下一個入口嗎?

一哄而上,智能音箱會是互聯網的下一個入口嗎?

除了人工智慧的研發和應用以外,全球的科技巨頭們似乎還在忙著一件事,那就是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繼亞馬遜推出Echo、Google推出Google Home後,巨頭們都紛紛入局,想要在智能音箱的市場上爭奪自己的位置。最近,智能音箱的市場又多了一位巨頭的加入。









在智能音箱上,姍姍來遲的Facebook



日前,根據台灣上游產業鏈爆出的消息稱,Facebook正在計劃推出自家的智能音箱產品,與亞馬遜,谷歌以及蘋果的同類型物聯網產品競爭。

雖然沒有更多的功能介紹,但可以確定的是Facebook的這款智能音箱的重點並非是Siri或者是Alexa這樣的語音識別功能,而是更注重於圖像展示以及視覺交互。





科技巨頭們賭注語音交互,發力智能音箱可以理解,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並且在硬體上並沒有太多優勢的Facebook為什麼也要在智能音箱這個市場上「攪局」?



智能語音識別助手,除攫取巨額利潤外,互聯網公司還需要用戶大量使用它們的語音工具,以積累更多數據,進一步改進服務。

顯然

Facebook

不想錯失這個風口。







我們知道Facebook的優勢就在於它龐大的用戶量,擁有近20億用戶,加上WhatsApp和Messenger的月活躍用戶均已突破12億,Facebook在全球的社交地位一時難有人撼動。




而這次布局智能音箱,又重視視覺的交互,不禁讓人聯想到這款智能音箱對社交產生什麼影響?




用戶可以通過語音發送信息,比如通過語音輸入文字信息、撥打VoIP語音電話以及視頻電話。這樣一個觸屏的智能音箱將變成一個高科技的家庭電話,而且尤其適用於老人和小孩。

這樣來看,Facebook可能更想通過智能音箱拿下家庭通訊市場,而不是像亞馬遜想讓更多的人通過Echo購物。



不過,亞馬遜也非常想切入這一市場,此前發布的Echo Show就是證明。但無論是亞馬遜還是Google、蘋果,他們的智能音箱似乎都缺少跨設備的即時通訊平台以及複雜的社交網路,而這些正是Facebook的優勢所在。








語音識別市場蛋糕巨大,Facebook不可能對此無動於衷。所以,Facebook做智能音箱也並非空穴來風,結合Facebook目前積累的技術來看,智能音箱或許能有更多的更能性。




不過Facebook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硬體業務一直都被視為「雞肋」,想法雖好但畢竟實力有限,所以,未來的智能音箱之路Facebook也並不好走。




為什麼智能音箱獨受巨頭寵愛?



不少人可能會感到疑惑,為什麼這麼大的硬體市場,偏偏只有智能音箱獨受巨頭們的寵愛?畢竟很多的設備都可以搭載語音交互功能,為何要選音箱呢?





可能你會覺得智能音箱價格相對便宜,佔地空間小,和電視等大物件相比,用智能音箱做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可能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另外,從人們的需求上看,聽歌娛樂這樣的消遣方式似乎比其他活動更普及,所以,用音箱切入可能會獲得更高的接受度和普及度。



但這些只是一些主觀的因素,其實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在於交互方式的變革,從DOS到Windows,從命令代碼到圖形化操作是用戶體驗的一次飛躍;從按鍵到觸屏,向人類自然操作方式更近了一步;現在,語音正在成為一種更加順應人性的自然交互方式。




但是,如果以智能電視作為中心,也可以執行控制智能家電、訂餐、詢問天氣、叫外賣等指令,除了語音交互,它還兼具視覺交互這豈不是更好嗎?智能音箱歸根結底僅僅只是一台音箱,能讓他在眾多智能終端上鶴立雞群的原因就在於其中的語音識別、雲服務等人工智慧技術。







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搭載著語音交互的智能音箱顯然發展還並成熟。首先就是技術本身的問題,產品的發展都需要一段長時間去打磨其中的技術,亞馬遜的智能音箱成功的背後是花費5年時間投入技術。技術本身裡面蘊含了一種必然,你可以適當改變它來適應場景,但如果改變過多,一旦它反彈回來就會把違背技術規律的產品打的滿地找牙。




另外,一個公司的成長與生態也是需要花費長時間去打磨的,當你是要樹立一個新品類和新品牌的時候,要清楚是否遵循自己的生態環境,或者新產品只是想要替代一個已有的市場進行升級?這其實也是一個快速的市場定位,認清自己的戰場並且熟知自己與對方的優勢,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而巨頭公司和音箱製造廠商紛紛佔位智能音箱,更多的是體現爭奪智能家居入口、以及背後大數據的決心,並往往忽視了產品自身並不能產生粘性,進而也讓智能音箱變得缺乏了實際的意義。




智能音箱的未來




在智能音箱大熱的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智能音箱很像當年的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




的確,2012年前後的智能手環浪潮,彼時炙手可熱的科技嬌子們不無染指,三星、華為、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也順勢切入,除了計步、定位、睡眠質量、心率監測等基礎層面的「故事」,還講出了一個「數據+健康」的大布局。




可現在呢?盛極一時的Jawbone已經進入破產清算,Fitbit的股價在過去一年下滑了60%,就算是蘋果和三星,所謂的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也成了雞肋。




在新事物面前,既得利益的科技巨頭們總是那麼的瘋狂,哪怕存在一絲顛覆的機會,也要事先把它握在手中,如今的智能音箱或許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反觀國內的智能音箱市場更是不溫不火,一方面是中國消費者對於傳統音箱的歷史遺留問題,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的家庭環境與智能音箱似乎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使用智能音箱的場景並不充分,因此,也不能形成一種剛需。




反之,如果你家裡有很多可以連接的智能電器,那麼,智能音箱的新鮮度才會更持久,其中的語音控制的核心功能才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就又回到一個產品的生態問題上,也就是說,產品連接是否具備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買不買智能音箱這個問題,從「音箱做的好不好」變成了「消費者已有多少智能設備」,「這些智能設備能不能連接」,以及「能不能完成更好的體驗」的問題。




如今巨頭們紛紛發力智能音箱,其核心目的,在於借力智能音箱的「爆紅」,為各自的智能語音系統打下用戶基礎。這背後,是一場互聯網巨頭提前開疆掠地,爭奪流量入口的狂歡。








雖然智能音箱恐無法成為未來智能家庭的中心,但對於互聯網巨頭來說,提前入局,只是未來在智能語音助手大潮來臨前,為背後的核心業務搶佔流量入口。




例如亞馬遜、阿里、京東有一套完整的電商平台,Facebook背後有強大的社交體系,蘋果有App Store和音樂流媒體服務,騰訊背後是QQ、微信強大的社交網路。




至於那些沒有靠山的,軟硬實力都與巨頭差之甚遠的創業公司,在智能音箱大潮退去後恐難以獨活。要麼通過創新將自己「賣」個好價錢;要麼委身於巨頭的平台之下,依託平台帶來的紅利為自己帶來一些硬體銷量。




從技術成熟落地到產品應用,產品如果沒有被大規模消費者使用,沒有持續的「時間新鮮度」,或許都要成為曇花一現的風口。




倘若在不久之後,出現了智能語音助手更佳的載體,今天備受關注的智能音箱可能也就會成為過去式。到時候,可憐的智能音箱只能成為一個可憐的代替品被巨頭們所拋棄,而到最後,在保證技術趨勢和商業布局不會馬失前蹄的情況下,巨頭們永遠是最後的贏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機哥 的精彩文章:

久病亂投醫,可惜AI並非聯想的良藥
面對中國市場,蘋果低下了高傲的頭顱
致身音樂,索尼的復興任重而道遠!
雷軍+吳亦凡這樣的組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連嫁兩人」的酷派,最終還是選錯了「人」

TAG:搞機哥 |

您可能感興趣

巨頭都想搶智能家居「入口」,智能音箱帶個屏就會不一樣嗎?
把耳機掛在音箱上,這會是一個好設計嗎?
又一款智能音箱來了,這一次你準備入手了嗎?
顯示器搭載會是智能音箱發展的下一個風口嗎?
玩透IP之後,智能音箱的下一個爆點是?
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的入口?又被套路了……
智能音箱之後,下一個用戶歡迎的產品是什麼?
百元以內的智能音箱,是玩具還是入口?
什麼?會跳舞還能取暖 這樣的智能音箱給我來一打!
像漢堡一樣的智能音箱開賣了,能吃嗎?
智能音箱跌宕四年,互聯網巨頭的一場「硬」仗
好用的藍牙音箱都在這裡了,要是不選上一款那就很可惜了!
語音交互之後,谷歌為他們的智能音箱加上了一塊屏幕
如果真的不再聽個響,監聽音箱會不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智能音箱雖火,但恐怕只是一場短暫的狂歡
很可能在這個尺寸上,沒有更好的監聽音箱了
又好玩又會撩人,這樣的小度智能音箱你見過嗎?
智能音箱號稱是智能家居「入口」,結果被瘋狂打臉
曾經風靡一時的智能音箱,已淪為了「過氣網紅」?
智能家居入口,除了AI音箱還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