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你可能聽過《後來》,但你不一定聽懂了劉若英

你可能聽過《後來》,但你不一定聽懂了劉若英


心   里   有   束   光    ·    

眼   里   有   片   海


拾遺


物語


+










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人生質量,取決於他擁有什麼樣的精神品位。








01


知乎上有個提問:



劉若英長得不算很漂亮,


唱功和演技也不算頂級,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她啊?


有人說:「喜歡她的知性。」


有人說:「喜歡她的獨立。」


有人說:「喜歡她的得體。」


有人說:「喜歡她的真率。」


有人說:「喜歡她的溫婉。」


有人說:「喜歡她的舒服。」


現在我們都喜歡說一個詞——生活品位,


但很多人不知道,


生活品位其實取決於另一個詞——精神品位。


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劉若英?


若讓我來回答,我會說:


因為她是一個非常有精神品位的人。







02


什麼是精神品位?


柏拉圖說:智、情、德、意、立。


什麼是智?


智,就是智力——擁有發展自己稟賦的能力。


用大白話說就是:能夠發展自己的稟賦,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


劉若英從小就喜歡唱歌和表演,


小時候常常把拳頭當成麥克風,


站在房間里模仿包娜娜或姚蘇蓉。


祖母發現了她的音樂天賦,


便在她7歲那年,給她買了架鋼琴。


高中畢業後,劉若英選擇了美國加州州立大學。


「主修聲樂,副修鋼琴。」


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選擇。


當時,她的戀人在台灣。


去美國讀書,意味著分道揚鑣。


而且,她從小「嬌生慣養」。


因為祖父是國民黨上將,


所以她從小的生活都是一幫人侍候著,


去美國,就意味著要一個人獨立生活。


但她最終果斷選擇了出國——只為將來不後悔。





在美國,生活非常艱難,



為完成學業,她只好出去打工賺錢,


「晚上去餐廳洗碗,假日到中國城賣床墊。」


「太苦了,經常哭到頭痛、甚至嘔吐。」


但她咬牙挺了過來,取得了古典音樂學士學位。


學成歸來,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她又去給當紅歌星陳升當助理,


整整洗了三年的馬桶。


1995年,機會降臨,她一舉成名。


「人生最大的精神享受就是自我實現。


我們活在世上,


必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上要做的事情,


並且在認真地做著這些事情,


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


而且,只要把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


所謂成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03


什麼是情?



情,就是情感——就是要擁有愛的能力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女人失戀後,喜歡說兩句話:


「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是騙子。」


「男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


然後變得膽怯,不敢再輕易戀愛。


但劉若英不,她永遠不怕受傷。


「我認為,其實不存在什麼失敗,


畢竟相愛時有過真誠、幸福、甜蜜,


留下了那麼多美麗的回憶,


這些東西並不會因最終沒走到一起而被抹殺。」


所以,她堅持做一頭「愛情的小蠻牛」,


「永遠使出渾身的力氣去愛,


從不給自己留後路。


我不害怕失戀,更不害怕戀愛,


因為你只有勇敢去愛了,


才有可能遇到那個真命天子。」


2006年,這個不怕受傷的小蠻牛,


終於「撞」見了生命中的真命天子——鍾石。


結婚時,劉若英說:「相信愛情的人,遲早會和愛情相遇。」


這便是劉若英,


不管是面對親情、愛情、還是友情,


她都擁有非常高的愛的能力。





在生活中,劉若英喜歡用「幸福」兩字。



朋友笑她:「你把幸福講得好廉價,人家要追尋一輩子得到幸福,你連吃個漢堡回來,都跟我說好幸福。」


劉若英就是這樣與眾不同,


別的人排了好久的隊,


吃了一回米其林三星餐廳,


或者喝到什麼年份的紅酒才覺得幸福,


她不,她隨時隨地都覺得幸福。


清晨,呼吸到新鮮空氣,好幸福。


中午,喝一杯涼爽果汁,好幸福。


傍晚,聆聽慵懶的音樂,好幸福。


她說:「只要好好去感受,美好就無處不在。」


劉若英和鍾石一有空,


就會一人騎一輛單車,


拿著相機鑽北京的衚衕,


「累了就坐在路邊歇一歇,


餓了就在街頭找一間小餐館,


點幾個家常菜,要一瓶啤酒,


邊吃邊喝,便覺得不亦樂乎。」


有一次,他倆在路邊攤吃飯,


一個女孩子悄悄對身邊朋友說:


「你看看這個人像不像劉若英?」


朋友說:「像是像,但不可能啊,劉若英怎麼會跑到這裡吃飯啊!」


這便是劉若英,她擁有極強的感受生活的能力。


朋友們佩服得不得了:「為什麼你能把住的每一個地方都變成家的樣子。」







04


什麼是德?



德,就是道德——就是要擁有道德生活的能力。


這一點,體現在劉若英身上的,


就是她非常非常有教養。


教養,是跟她祖母學的。


劉若英寫過一篇《一世得體》,


講的就是她祖母的故事。


有天半夜一點多,電話響了起來,


祖母接起電話,那一頭是女人的聲音,


提了祖父的名字說三道四,擺明是破壞家庭來的。


祖母聽完,客客氣氣的說:


「劉家有劉家的規矩,現在時間太晚,有什麼事請您明天再打來。」


她祖母就是這麼優雅有教養的人。


她現在快90歲了,


只要一出卧室,永遠是一身旗袍。


不穿絲襪,絕對不會邁出家門。


從小跟著祖母長大的劉若英,


耳聞目睹間,自然便得了真傳。


有一次,主持人採訪阿信。


阿信說:「在劉若英的靈魂和為人處世里,有一個很強烈很巨大的部分,你會非常認可,而且崇拜那個部分。」


主持人問:「那個部分是指什麼?」


阿信說:「得體。」





劉若英團隊工作人員講過一件事情。



有一次慶功宴,劉若英徹底喝掛了,


醒來完全不知道自己干過什麼,


她問工作人員:「我是不是幹了很多醜事?」


工作人員便講了這段經歷:


「我送你回酒店,剛出餐廳大門,


你就說,停。


然後四處張望,確認沒有狗仔跟拍,


你這才下樓梯上了車。


車開到一半,你想吐,


但怕弄髒車,趕緊叫司機停車。


你使勁憋住,跑到很遠的地方才吐了出來。


回到酒店,你已經站立不穩了。


還要跟門童道謝,跟服務人員道謝。


電梯來了,你進去後又出來了。


別人問你:不上去了嗎?


你說:我一身酒氣,怕熏著你,


我們等下一趟,妹子先上去吧。」


你看,即便在醉酒失去意識時,她依然這麼得體。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劉若英「讓人舒服」?


因為教養已滲透進她血脈里。







05


什麼是意?



意,就是原則——做真實自己的能力。


1994年,張艾嘉拍攝電影《少女小漁》。


但就是找不到合適的女主角,


她問陳升:「有沒有合適的人推薦?」


陳升說:「我徒弟劉若英不錯。」


張艾嘉一見劉若英,眼睛頓時亮了。


但劉若英在簽拍攝合約時,


見有一條是「裸露胸部」,


腦殼一下炸了,覺得接受不了。


於是給陳升打電話:「師傅,我該怎麼辦呀?」


陳升問她:「如果脫了,你會怎麼樣?」


她說:「我會死!」


陳升說:「那就別脫了,回來繼續做助理。」


劉若英立馬收拾行李準備回家。


張艾嘉被她原則和勇氣所折服,


立馬按照她的要求修改了合約。


最終,劉若英憑藉這部電影摘得多項「影后」。


別看劉若英這麼隨和得體,


但是,遇到原則問題時,


她是一點不會讓步的。


她的原則就是——不違背內心。





有一次,她愛上一個男人。



愛得,簡直死去活來,


但她發現——這個男人很花心,


「一直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狀況。」


劉若英問祖母:「我該怎麼辦?」


祖母說:「喜歡他,就撐著。」


劉若英一直很聽祖母的話,


但這一次,她沒有。


她果斷選擇了分手:「我不能失去我自己。」


劉若英在《我的不完美》中寫道:


「對我而言,表現自己真實的不完美的一面,我並沒有去想很多,或者做什麼鋪墊,我只想越來越做我自己。」


為了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她寧願不做完美的人。


「世上有許多人,


你可以說他是隨便什麼東西,


唯獨不是他自己。


因為他總是按照別人的意見生活,


從他的頭腦到他的心靈。


找不到絲毫真正屬於他自己的東西。」


劉若英不要做這樣的人,


「我覺得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







06


什麼是立?



立,就是獨立——擁有獨立生活獨立快樂的能力。


情人節到了,鍾石工作很忙,


他一個勁發愁:「怎麼抽時間陪老婆啊?」


正在這時,劉若英打來了電話:


「我約了閨蜜一起過節,所以你不用特地陪我,也不用給我送花。只要願意,鮮花隨時隨地都可以送。」


一開始,鍾石以為劉若英在賭氣,


後來看見劉若英真的不介意才放了心。


劉若英就是這麼一個獨立的人,


兩歲時,她就擁有單獨的房間。


14歲,就學會了一個人去旅行。


16歲,就學會了一個人去潛水。


她堅信一點:幸福感只有自己可以給自己。


她在《我敢在你懷裡孤獨》里寫道:


「幸福不可以依賴在另一個人身上,


即便你結婚了,有一個伴侶,


你也不能把你的幸福寄托在別人身上。


因為人應該是,你很快樂,


和另外一個人一起也很快樂;


而不是說我很悲傷或者是孤獨,


你要他來解決你的問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問題。」





結婚時,她對鍾石說:



「婚後我決不會在家裡做全職太太,


還是照常工作、唱歌、演戲、寫作。」


鍾石說:「好。」


劉若英問:「娶了一個這樣的老婆,你會不會覺得很虧?」


鍾石說:「就是因為你這麼豐富這麼有趣,我才娶你的。」


劉若英有句名言:一個人生活不代表不能取悅自己。


她知道去哪裡買一人份的香檳,


她經常一個人吃飯、看電影、唱KTV,


她說:「能把單身生活過好的女人,才能和男朋友相處好,你黏著他時,他就想辦法要逃;你把自己的生活和心靈都打理好,不依賴他、不試圖套牢他,他就會對你產生好奇,就想和你待在一起,就想和你結婚。」


她和鍾石的婚後生活是這樣的:


夫妻倆一起出門,


然後去不同的電影院看不同的電影。


然後兩人再一起回家,


進家門後一個往左,一個往右,


因為兩人有各自獨立的卧室和書房。


朋友們說:「你倆太有距離感了。」


可劉若英說:「最好的夫妻關係,就是在枝繁葉茂的同時也能保有完整的自我。」


她開掛的人生,正是從心的獨立開始的。






07


什麼是精神品位?



康德說:就是要懂得與自己的靈魂相處。


如何與自己的靈魂相處?


康德說:思考、對話、讀書。


那什麼是思考呢?


思考就是檢視與反省自己的靈魂。


在裝修結婚新房時,


劉若英和鍾石本計劃共用一間書房,


但最終,他倆裝了兩個書房,


並把兩個書房安排在距離最遠的對角線。


「一進門,我先生往右走,我往左,


我們共同的空間是中間交會的廚房與餐廳,


他在他的空間做事、說話,


我完全聽不到,反之亦然。」


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選擇?


「因為我們都需要一個獨處空間。」


為什麼需要獨處呢?


周國平說得好:「人之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


世界是食物,人貪婪的四處進食後,


但卻忘了花費時間去消化,


而獨處就是消化世界。


「有無獨處的能力,關係到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所以,劉若英常常坐在書房冥想與發獃。





獨處,已成為她的一種生活方式。


即便是因工作出差,


劉若英也會跟經紀人商量好,


「把外出行程儘可能集中在幾天內完成,


剩下的時間,我選擇一個人待在屋裡。」


她也喜歡一個人旅行,


16歲那年,她就一個人去了夏威夷,


並在那裡學會了一個人潛水。


很多朋友覺得:「一個人旅行太無聊了。」


但劉若英說:「這是一個人獨處的最好方式。」


如此獨處,最能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怎麼判斷一個人究竟有沒有「自我」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獨處。


劉若英在《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中說:


「人的一生,不是在爭取自己的空間,


就是在適應別人的空間。


獨處是將自己無限放大,


相處則是儘可能地縮小,


去適應別人空出來的位置。」






08


那什麼是對話呢?



對話就是

與自己的靈魂交談。


搜索《一世得體》這篇文章,


你可以發現很多「10萬+」。


劉若英多篇文章都是微信「爆文」,


她也是《讀者》等雜誌上的常客:


「寫書就是靠近那從來無法形容、卻又時刻不能缺少的『休戚與共』感覺。」


2001年以來,她出版了《一個人的KTV》《下樓談戀愛》《我想跟你走》《我的不完美》《我敢在你懷裡孤獨》等書。


每本書,都很暢銷。


很多人問她:「你寫文有什麼秘訣?」


她說:「我只是在袒露我的靈魂。」


「寫作有兩大好處:


一個是能讓你生活得更認真。


寫作會讓你琢磨和思考:


什麼事情對你有意義,什麼東西是值得留下的。


另一個好處是:能讓你生活得更超脫。


寫作的時候,你會把靈魂的自我迎回來,


看看它做了些什麼,有些什麼苦惱,然後去開導它。


你的靈魂才會因此而越來越超脫。」


所以,不管工作和家務多忙,


劉若英都要抽出時間寫文章:


「只要我活著,就永遠不會停止對寫作的追求。」





09


為什麼要讀書呢?



讀書就是為了觸摸優秀的靈魂,從而陶冶自己。


劉若英從小就喜歡讀書,


「家裡的書看完之後,就直接每天去書店。」


成名以後,賺來的錢,


她總是先買書,然後才買其他東西。


睡衣穿了很多年捨不得扔,


包用了很多年也捨不得換,


一部手機也用了好幾年了,


她說:「既然沒壞,何必換新的呢?」


但一遇到好書她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逛書店是她特別愛乾的一件事,


往往就是不知不覺就進去了,


然後逛著逛著就買了一堆書出來。


她說:「如果說

寫作是與自己的靈魂交談,藉此把外在的生命經歷轉變為內在的心靈財富。那麼閱讀就是與歷史上的偉大靈魂交談,藉此把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佔為己有。」


劉若英長得並不算漂亮,


但為什麼大家都覺得她看著特別舒服呢?


答案在三毛的那句話里: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許多時候,我們自己可能以為,


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


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里,


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


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劉若英的讓人舒服里,藏著她看過的書。





10


張艾嘉說:「我喜歡劉若英,不是她某一個階段,而是整場花開的過程。」


陳升說:「劉若英有奶的芳香卻沒有奶的膩,有茶的清淡卻沒有茶的澀,可以讓人喝一輩子。」


周迅說:「她總是清清淡淡,像一朵不經意的雲,又像一片白月光,能讓人瞬間安靜下來。」


我們為什麼這麼喜歡劉若英?


因為她是一個非常有精神品位的人。


人活一世,其實是一場物質與精神的對壘。


當大多人忙著追求物質的盛宴時,


劉若英卻在痴迷追求精神的盛宴。


「我始終相信,人的精神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更為本質,每個人的人生質量,首先取決於他精神生活的質量。」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精神品位,決定了他有沒有領略高級快樂的能力。


這也是拾遺寫這篇稿子想傳達的意義:


我們縱然不能成為劉若英,


但可以像她一樣擁有自己的精神品位。







有一種愛叫點贊






歡迎轉發朋友圈。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台。


法律顧問 | 重慶沁山律師事務所




 徵稿 




徵集人物、觀點、圖片類原創稿件。


人物類稿件標準:

通過寫人來傳達某種思想、觀念或價值觀。



觀點類稿件標準:

觀點獨到,論證深刻,發人深省。



圖片類稿件標準:

通過組畫來傳達某種

思想、觀念或價值觀。



稿費標準:3000—50000元,詳見底層欄「合作」之「徵稿啟事」。



徵稿郵箱:3452915316@qq.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遺 的精彩文章:

北大90後學霸,靠它親吻萬千女性
沒了張學良,我依然可以過好我的後半生
一讀三毛誤終身,從此紅塵是路人
人生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大器晚成
那個寫歌的李宗盛,你其實並不認識他

TAG:拾遺 |

您可能感興趣

你可能從來不聽戲,但是你一定聽過「楊家將」的故事
你聽過那麼多遍《後來》,但你真的聽懂了么?
痛經生完孩子就好了?聽聽過來人怎麼說,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樣
你肯定聽過好男不當兵這句話,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句話的來歷
李敖走了,而你可能沒有聽過他是如何談歷史的
有哪些瞬間,你後悔要二胎了?聽聽過來媽媽都怎麼說
分手後,還能不能和前男友糾纏?聽聽過來人怎麼說,你就知道了
你總讓我聽話,可你又何曾聽過我說話
產後真的不可以洗澡嗎?聽聽過來人給你的建議
你可能沒看過,但你肯定聽過TA
靠一首歌賺上億元,你可能不認識他,但你一定聽過他的歌曲!
你肯定聽過滙豐銀行,但你可能並不知道他們有多牛
如果你也聽過
為了孩子而復婚的夫妻,後來過得怎麼樣,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嫁給軍人,我就不知道後悔怎麼寫!這是我聽過最動聽的情話
離婚後看到前妻過得不如意,你會出手相助嗎?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你總讓我聽話,可你聽過我說話嗎?
一輩子,聽過一次「我愛你」就夠了,即使假得可以,那時聽著溫暖
你可能沒喝過江小白,但你一定聽過他家的文案!
你聽過的最美的情話是什麼?愛上你以後,我想把自己的未來都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