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它400歲了,16位設計師各自送了它一件別緻的禮物

它400歲了,16位設計師各自送了它一件別緻的禮物

坐九州旅客鐵道,在佐世保線的有田站-上有田之間,可以看到沿線排列聳立著很多煙囪,這裡就是有著「日本景德鎮」之稱的有田町,代表著日本陶瓷的最高工藝。日本的器皿設計與製造一直是他們引以為傲的手藝,而這裡產出的「有田焼」絕對算得上其中首屈一指的。

有田焼,自1616年李參平發現第一塊泉山瓷石開始,至今已有400多年了。

有田燒是日本最早的瓷器鼻祖。江戶時代初期(中國明代萬曆年間),朝鮮陶工李參平在有田町發現了瓷石,並於日本第一次成功燒制了胎質純潔輕薄具有透光性的白瓷,「有田燒」從此被永遠定格在了日本陶藝史上,奠定下了不可逾越的地位。

在有田燒發展的漫長歷史中,不僅曾出現過作為獻給朝廷與領主專用禮品的「鍋島式樣」以及被皇室收藏的「禁里樣式」,更是在昭和52年(1977年)被日本經濟產業大臣特定為「傳統工藝品」。

有田焼的魅力,來自於當地獨特的泉山陶石和天草陶石,用它們燒制而出的陶瓷即輕薄,又細膩,質感如玻璃般順滑,但卻非常堅硬,耐用但不易吸收雜質,非常適合日常使用。

有田焼有田燒一直保留了手工製作的部分,選陶土、拉胚、燒制、上釉等工序,都由匠人們親手完成,心無旁騖、一絲不苟,像完成一道道儀式,每一件你拿到手的器物,都能感受到來自匠人們的心意。

GIF/337K

去年是「有田焼」誕生400周年,來自荷蘭的設計組合Scholten & Baijings 和日本設計師Teruhiro Yanagihara發起了一個紀念項目,希望賦予具有精湛工藝的有田焼全新的面孔,使其成為當代實際可用的美好日用器物。

他們聯合了來自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地的16組當代設計師和10家有田的陶瓷廠,一起在有田鎮,親身參與產品設計、開發和生產。創作出了15套精美的有田焼作品,取名為 「2016/」。

「Tomás Alonso」

該系列來自西班牙設計師Alonso,他在前期的調研中發現,日本人尤其注重食物的展現,於是他和Sehyou窯廠共同做出了這一組顏色各異、形狀不一的幾何形容器,使得這些容器既可作為桌面配件,又可充當裝飾擺件,還能放在餐桌上盛裝食物。

但設計師並沒有為它們預設特定的功能,他更希望使用者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場景來開發這些器物的用途。

這些造型雖然都是基本的幾何形狀,但用陶瓷卻很難實現,尤其是稜角的地方,灌漿時很容易出現瑕疵。

為了讓做出的幾何形狀更加纖細、堅固和利落,製作者特別研製了陶土,同時採用了全新的手工上色工藝,將染料和粘土混合,取代了傳統的上釉,形成了一系列生動的色彩。這個系列很好地利用了有田地區高超的模具製作技術和精準燒制陶瓷的能力。

「Kirstie van Noort」

設計師Kirstie van Noort非常善於材料的研究,她參觀了當地採集和處理陶土的採石場和工廠,發現有田及附近地區的高嶺土純度特別高,只會產生一小部分礦石廢料,一些黑色的礦石會被丟棄。

這些被丟棄的礦石廢料給了她靈感,她和Sehyo陶藝廠一起用這些廢料開發出了用高嶺土和黑色天草島礦石混合而成的新型的陶土,並用新型陶土開發出了一種獨有的釉色,從而做出了這一系列作品。

這個系列是整個2016系列中僅有的兩組陶器系列之一,重點突出其獨特的顏色搭配,因此整個系列的基本款型分為兩組:第一組展現了七種全新的顏色,第二組的灰色系列則是由新型陶土製作而成的。

「Christian Haas」

日本產品設計有個顯著特點,即簡約性和複雜性的有機結合,而設計師Haas的這個系列就是收到了該特點的啟發。

Haas想設計一套能夠滿足頻繁的日常使用的餐具,在對比了亞洲和歐洲在餐桌布置上的差異後,他探尋出了可以適應兩種場景的形狀和尺寸,與Housen窯廠共同合作製作了這一系列餐具。

該系列的盤子、碗和器皿,都具備多種用途。為了更貼近日常,產品的整體風格低調謙遜、平易近人,而且它的美體現在意想不到的、細微的幾何形態中。

Housen特別關注器皿的底座,於是開發了一種技巧,成功避開了傳統的底部設計——與眾不同的三角形底座。這一結構的改變讓整套作品呈現出了讓人意外驚喜的風貌,看上去纖細的立足點其實非常穩固。但這也成為了整套作品的技術難點,這套系列用紙做了模型,在某些部分還可以看出摺紙的感覺。

這個系列還有個額外的裝飾元素:在每件產品的底部都有一個手工勾勒出的的凹紋圖案,並且每一件的圖紋都不一樣。這個隱藏的細節是為了帶給主人驚喜而設計的,是一種安靜又獨特的裝飾。

「Saskia Diez」

該系列是2016系列中唯一的一套首飾系列,設計師Saskia Diez原本就是一個首飾設計師,她注意到,日本雖有使用象徵元素的悠久傳統,卻很少用於首飾製作。

於是,在這個系列中她使用了日本視覺文化中常見的元素:鱗片,日本常見的圖騰龍、鯉魚和蛇都有鱗片。同時,這個簡單的形狀又與裝飾畫里的波浪或荷花瓣相似。

這些意象在日本文化中有各自的含義:龍寓示著智慧及正直,鯉魚代表了決心、勇氣和成功,蛇則是好運和改變的象徵,而水則意味著運動與生命。

Saskia與擅長手工彩繪的 Hataman Touen 窯廠攜手開發了這一系列手鐲和戒指,藉助窯廠的專長,每件陶瓷首飾都經過手工上色,時尚大方,且清新自然,十分優雅。

「Studio Wieki Somers」

這是一套色彩非常驚艷的作品。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Wieki Somers工作室與Koransha窯廠合作創造了兩套茶具,Koransha窯廠是當地皇家御用的窯廠。

這套茶具的釉面使用了窯廠非常具有代表性的「Koransha 藍」,即便是有田町也只有這個窯廠能做出如此純凈的藍色。

構圖的靈感則源自一種古老裝飾工藝:以金屬模板為遮擋,在陶瓷表面噴繪出相應圖案。設計師採用了這種技藝,並藉助抽象畫的圖案來體現製作過程,以讚頌這種富於智慧的手工藝術。

系列的靈感來自於日本藝術中常用的「月亮」的符號,傳統工藝中用於遮擋的是金屬模板,而這個系列則使用產品部件本身,如茶壺的蓋子,以及茶杯的把手等。因此色彩和形狀上契合度都非常高,以此呈現出月亮的陰晴圓缺。

「TAF」

該陶瓷系列是瑞典設計工作室TAF 與 Tokunaga 窯廠合作完成的,在此之前,TAF已經為很多北歐知名的家居品牌如HAY、Mutto設計過產品。這套作品中的很多設計元素都值得玩味:某些產品的形狀如同融化的雪糕,一些幾何圖案則充滿了童真……

產品上的圖案線條模仿了圓珠筆的筆跡,但實際上是用已經在 Arita 應用了 400 年之久的藍色顏料畫出的。另外,整個系列在造型設計上,也汲取了多方面的靈感,如餐廳里的茶杯、工業水壺等。

這個陶瓷系列兼顧成年人和兒童日常使用,例如,一個兒童餐盤可同時作為大人的配菜盤。以此類推,該系列的每件產品都具有雙重功能,也可分別用在亞洲以及歐洲的餐桌上。

「Christien Meindertsma」

16世紀,荷蘭商人遠渡重洋,前往日本拜見幕府的將軍,他們將帶來的荷蘭亞麻布作為特別禮物進獻給將軍,然後帶著珍貴的日本瓷器回到荷蘭。至此以後,日本有田的瓷器與荷蘭的亞麻桌布經常被同時描繪在油畫中。

設計師Christien Meindertsma以荷蘭亞麻布和日本瓷器的這段淵源為創作靈感,設計出這個系列:用亞麻布料製成杯子、盤子和碗的模型,然後再把這些模型轉化為陶瓷作品,在器型上,設計師也保留了亞麻布縫邊的效果。

作為這個系列的進階,Meindertsma 和 Fujimaki Seitou 窯廠共同發明了一種特殊的彩色斑點釉面,它融入了從2016/的其它各個系列中收集的陶瓷廢料,這種新釉面是對

Arita窯廠攜手並進共同發展的美好寓意。

在其中的幾件產品表面,你可以看到這種色彩斑斕卻又拿捏得當的釉面,有五彩紙屑的視覺效果。

「Kueng Caputo」

在整個2016系列中,Kueng Caputo的設計最大程度地展現了工匠們的高超技藝。如今,有田的陶瓷生產看似已實現工業化,但許多過程仍需要手工作業和大量精細步驟。

比如這套作品中器皿頂部所呈現出來帶有幅度的凹面。對於陶瓷來說,做平面簡單,但這樣的凹面卻需要對陶瓷燒制過程中的變形程度擁有非常精確的掌控力才能做出。

在色彩的表現力上,這套作品也沿襲了設計師對於「邊界」這一哲學命題的思考,表現出大量的漸變和融合。應用了 Kin』emon Toen 窯廠的特有技術,一種被稱為 fukitsuke 的噴槍上色技術。這種技藝可以在瓷器表面製作出柔和的彩色漸變和肌理效果。Kueng Caputo 和 Kin』emon Toen 創造出一種特別的表面處理效果給人視覺錯覺,玩起了光影遊戲。

可以看到成品的色彩呈現度非常豐富,能將該技術掌控到這種程度的,Kin』emon Toen窯廠里也只有一位老匠人能夠做到,因此這一系列的產量非常有限。

「BIG-GAME」

BIG-GAME設計的這個系列,由Kubota Minoru 窯廠生產,採用了Arita最先進的高科技材質和生產工藝。

該系列中使用了兩種特殊陶瓷材料:一種材料帶有細小的氣孔,可用來過濾液體。另一種則是高度耐熱的陶瓷材質。BIG-GAME 採用具有實際過濾功能的陶瓷材料,設計了一組非常實用的咖啡器具。

GIF/838K

這套器具可以用來製作在日本非常流行的滴濾咖啡。通過陶瓷氣孔過濾,咖啡的口感更加柔順。

BIG-GAME還採用耐熱材質,設計了另一組包含水壺和料理鍋的器具,可直接用爐子、烤箱或微波爐加熱。這些器皿的把手有一定隔熱性,因此即使裝上熱水,也能輕鬆拿起。整個系列杯具,器具的基礎幾何造型應用了這個窯廠最尖端的生產技術,而其特殊的釉面也由這家窯廠的特殊工藝研發而成。

「Leon Ransmeier」

這套作品來自德國工業設計師Leon Ransmeier,在早期的調研中,他發現傳統的日本瓷器,握在手裡會感覺非常舒適。

Ransmeier 尊重這種極具手感的形狀設計,同時引發了他對舒適度和實用性二者關係的思考。他對「工具」的概念很感興趣,工具會被重複使用、多次受力,因此被設計得很舒適,那何不在運用到日用的陶瓷製品中呢?

於是,該系列的手柄處都參考了工具的設計語言,比如手工鋸子或木工刨。

咖啡壺的把手帶有一定角度,是為了便於傾倒;茶壺、花瓶和杯子上的把手,均是注漿而成,握住時可填滿手間空隙;附在容器上的把手和壺嘴,其形狀設計也都非常注重舒適度,集中體現了 Ransmeier 的理念。

這個系列的作品表面,均沒有上釉,使用時手會直接觸摸到陶胚,質感柔和,令人愉悅。Ransmeier 與 Hataman Touen 窯廠聯手,採用天草黏土製作了這個系列,這種黏土燒制後會產生玻璃的質感,表面很難留下污跡。

「Pauline Deltour」

Kouemon窯廠可以量產底部厚實、但壁身纖薄的器皿。這種生產方式對工藝要求極高,需要特殊的陶土,並進行長時間的燒制。若任何一項未達要求,嘗試這種工藝一般會導致出現裂痕,甚至有破碎的風險。這一生產工藝激發了設計師Pauline Deltour 對這個系列的設計靈感。

Deltour 觀察發現,在傳統日本瓷器中,幾乎所有的碗都有一個底座。她在該系列中整體保留了這個常見的元素,給整個茶具系列帶來鮮明的個性,以及視覺的統一性和穩固感。

Deltour深入研究了亞洲和歐洲飲食文化中日常使用的杯子和碟子的種類,從中尋找關於形狀、比例、容量和拿捏方式的平衡點。在釉面顏色的選擇上,Deltour 汲取了傳統日本瓷器中常用的顏色:深藍色,磚紅色和青綠色,並運用新穎的手法加以應用。

「Shigeki Fujishiro」

對於有田燒的色彩,大部分人的印象是「白底藍花」。 但是設計師 Shigeki Fujishiro 在研究完有田燒常見的風格後,發現了紅色的優勢。

在有田,用顏料給陶瓷上色的工藝被稱為 「赤繪」,承襲於中國景德鎮的同名陶瓷。而紅色本身也是日本的一種標誌性的顏色,Fujishiro 決定以此作為該系列的主要特點。

Fujishiro 與 Kin』emon Toen 窯廠合作,他們注重器物自身的功能性,共同製造出一系列形狀各異可同時適應東西方餐桌的作品。紅色由染料和上在器物上的釉混合而成。在第一次上釉之後,Kin』emon Toen 會藉助窯廠特有的噴槍技藝給物件再次上釉,力求顏色純正。

「Ingegerd R?man」

這套可組合疊加的茶具源自 Ingegerd R?man 與 Koransha 窯廠的合作,極具功能性,同時又非常美觀。若將幾件器皿進行疊加,產品會具備新的功能:可保持茶水的溫度,碟盤可用於保鮮,且更便於儲存。

R?man應用在茶具表面的黑色釉如同絲絨般順滑,是針對該項目精心研發而成。這種黑色釉持久性極高,會一直保持本色,不會黯淡或發灰。白色磨砂釉是此系列的另一種顏色選項。

R?man稱這套茶具是設計師與工匠間的真正合作,R?man在陶瓷設計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與專註工於制陶藝的Koransha窯廠相得益彰,強強聯手,共同打造出這套細節無懈可擊的陶瓷系列。

「Stefan Diez」

這套餐具兼顧東西方的飲食習慣,既獨特又便於日常使用。在使用這個系列時,你的手能更貼近瓷器,從而領略那份微妙的細緻與柔和。而把手的設計給了作品標誌性的特徵,它與器身的圓潤對稱形成了明顯的反差。

隨著陶瓷產業的發展,高效生產過程使很多制陶細節越來越普遍。Diez 抹去了這些常見的元素,如底座和盤子的傳統邊緣,從而設計出這樣一個新的系列。

Diez在設計中應用了一些典型的手工細節,而Kawazoe Seizan窯廠要實現了這些細節,不僅要得益於當地緊密的匠人關係網,也需要藉助了工業生產的先進技術。

系列中,研磨器的表面有著不規則的小突起,這是Kyuemon窯廠獨有的工藝;而濾茶器上的小孔則是源自Hotarude的工藝,這也是有田地區獨有的一種技藝——用小孔和透明的釉來裝飾陶瓷。

「Teruhiro Yanagihara」

項目創始人Teruhiro Yanagihara的這個標準系列的餐具設計得簡約低調,可堆疊擺放,並能實現批量生產。

釉面選用基本的有田白色,或是特別的灰色。可以說是設計師刻意為之,他希望這個系列低調的設計幾乎能與任何室內空間相配,成為每天都能使用的基本款式。

Yanagihara 與來自製陶世家的陶藝師Fujimaki Seito(他的家族從 1775 年就開始生產陶瓷了)合作開發了一種實驗性的釉。這種釉的靈感來源於陶瓷上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失敗」的釉面。

日本文化本就對於物品的不完美很尊重,基於這一點,Yanagihara刻意創作了帶有不光滑肌理的釉面,造成金屬或水波的質感,並使得這種粗獷且凹凸不平的表面成為物件的特色。

並非簡簡單單的設計,

也不再是本本分分的手藝,

這些有態度的設計,

打動你了嗎?

即刻購買

撰文/ 編輯_惟斯

更多美好家居生活指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尖叫設計 的精彩文章:

這盞黑科技爆棚的書桌燈,護眼只是基本功能
上海首個純設計創業園,正在召喚你的設計力
這樣的傢具,一生一件足矣,但這個男人擁有500件
杜蕾斯敗了,他用一個空調拍出了一部大片!
22個小細節,瞬間讓家裡降溫10℃

TAG:尖叫設計 |

您可能感興趣

6口人20平的家,竟花1400萬找來設計師,做出7個房間
170㎡,設計師用50度灰詮釋自己的家!
6人蝸居20平的家,竟花1400萬找來設計師,做出7個房間
1400m2極簡白頂級度假別墅,89年設計師驚艷演繹!環球設計1880期
11年200多位設計師的作品,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書!
設計師花1600萬買270㎡江景大宅,花500萬裝修,一塊玻璃60萬
平面品牌設計師注意了!2018年的這10個標誌設計趨勢也許你會用得到
設計師買1600萬江景大宅,花500萬裝修,一塊玻璃60萬!
135平摩登美式新房,20萬裝出了40萬的效果設計師太牛了
兩個月摔了3架同型號客機,500人無一生還,設計師以死謝罪
2年內墜毀3次,1500多人因它喪生,總設計師自殺謝罪
首發 | 1400m2 極簡白頂級度假別墅,89年設計師驚艷演繹!【環球設計1880期】
2019年,值得設計師關注的5種色彩
20個超暖心的人性化設計,想給設計師點10000個贊!
2019-2020年最佳設計師褲子
85後設計師給馬雲做了5場私人晚宴,一次比一次驚艷【A963第1522期】
2017年中國34個省設計師設計的紅包大pk,你最喜歡哪一款
2018年時裝圈的8個標示性設計師
31歲設計師3個月甩掉35斤,不吃藥就用這一招,自己都被迷倒了!
一個非科班出身設計師的成長曆程2011-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