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關於篆刻刀法的親身體驗

關於篆刻刀法的親身體驗

如果不是最近一年多來仔細整理篆刻方面的內容,就想不到自己斷斷續續已經刻印近40年了。其實,時間很快,40年前第一次拿起刻刀的事兒,彷彿就在昨天。

關於篆刻刀法的親身體驗

(輪扁斫輪)

這些天,陸續問到篆刻刀法的朋友特別多,要怎麼說呢,在篆刻技法里,唯獨刀法是沒有辦法通過語言一點點描述出來的。這就像《莊子.天道》里斫輪高手輪扁的話:


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輪扁說:「我是從我做的事情看出來的。砍削(木材)製作輪子,輪孔寬舒則滑脫不堅固;輪孔緊縮則輪輻滯澀難入。只有不寬舒不緊縮,才能手心相應,製作出質量最好的車輪。這裡面有規律,但我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不能明白地告訴我的兒子,我兒子也不能從我這裡得到(做輪子的經驗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歲了,還在(獨自)做車輪。古代人和他們所不能言傳的東西都(一起)死去了,那麼您讀的書不過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罷了!」

輪扁的話很明白,我做多年積累下來的做輪子的經驗,使我在做輪子的時候得心應手,但是這種經驗,我沒有辦法告訴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沒辦法從我這裡學習,所以我七十多歲了,還在這裡獨自做輪的原因就是這些精華的經驗是沒辦法教授的,也沒辦法留傳後人,你現在看的書上的東西,不過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罷了。

說白了,真正的篆刻刀法沒辦法教,只能靠自己練,自己領悟。

但偏偏有許多人想走近路,說,老師你教教我吧,直線如何刻直啊,如此如此……

技藝中實際操作部分的經驗無法口耳相傳,用文字沒辦法使這些經驗互相傳遞,篆刻的刀法就是這樣,必須是「得之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真正的高手,也就只能是「心中有數」。想把篆刻刀法這件事傳遞給其他人,是件「明知不可為」的事。但關心刀法這件事的人越來越多,於是,我能做的,是就我個人的經歷,說一說:

1、我的瞎刻階段

最初開始學篆刻,既不知道臨摹,也不知道寫篆書,就是查字典,鉛筆反寫到石頭上,拿起刀來就刻,不講究什麼刀法,就是把不想要的地方去掉,這個階段是完全無知的階段,對於刀法完全盲目,全靠自家瞎刻。甚至如何執刀,是按照毛筆執筆法去執刀,還是按寫鉛筆鋼筆字的執筆法去執刀,完全不講究,就是怎麼舒服怎麼來,彆扭了就換個執刀方法,以完成鐫刻為目標,什麼樣的風格要怎麼去刻,刀法上要怎麼講究,什麼樣的線條要用如何的刀法去實現,也完全不知道,就是刻完了事。關於篆刻刀法的親身體驗

(執刀)

這個時候的作品是呆板或者是潦草的,因為沒有刀法,也當然談不上刀法上的勻凈。呆板是因為還不知道如何用刀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知道如何用刀法傳達書法意味。

2、學刀法階段

後來發現,要把篆刻學好,還是需要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練習的,所謂的理論學習,是學篆刻史,學流派史,學篆刻刀法理論,所謂的實踐學習,就是一方面重新學習執刀方法,練習最初的沖切刀法,學習執刀方法,入石角度,刀鋒角度,入石深淺,運刀的速度,甚至依照不同的刀刃鋒利程度,甚至執刀的高低,又一方面加緊了書法的練習與體會,開始注重刀筆的融合,再緊接著,學習不同的刀法形成的不同刀法表達出不同的刀法語言,再加上不間斷地臨摹秦漢古印,以體會這些刀法理論在實踐中的實際印面表現。

關於篆刻刀法的親身體驗

(刀法)

這個階段的作品,漸次開始起訖乾淨,開始有不同的風格特徵,而且不僅具體體現刀法上的猛利與平和,開始漸次達成自己的作品要表達什麼樣的風格,就表達不同流派印的不同風格可以以不同的刀法來實現,這個階段相對較為漫長,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出在實踐之中,也大都在實踐中解決掉了。

某種刀法,在石面達成某種效果,這些效果不管是印中求印,印外求印,不管是要達成什麼樣的印面效果,都依賴於刀法的熟練,但是這種熟練,還存在於刀法的工匠層次的熟練,還沒有達到「刀由心生」的境界,也自然無法用刀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3、刀筆不分的階段

這個階段開始接觸吳昌碩的「用力刻,不拘刀法」的理論。其實這不是什麼專門的理論,只是陳巨來記述的一句吳昌碩對他說過的一句平常的話,但由此傳遞出來的刀法理論,遠在數年前,臨刻浙派名家錢松的一方「蠡舟借觀」印時,已有接觸,那方印的邊款中寫道:


篆刻有為切刀,有為沖刀,其法種種予則未得,但以筆事之,當不是門外漢。

關於篆刻刀法的親身體驗

(錢松刻「蠡舟借觀」及邊款)

錢松的理論是,「沖刀、切刀,我不知道,但我的辦法就是用刀像用筆一樣」,但到了吳昌碩這裡,乾脆就是「我只曉得用勁刻,種種刀法方式,沒有的。」這句話被我認為是刀法的精髓,由此還專門寫了文章,這比錢松的「用刀如用筆」更進一步,即「法由心生」,「刀由心生」。

這個階段的作品,刀下已漸漸有了思想感情,有了趣味,而不僅僅是有了技巧。

對於初學者的建議,也基本包含在這三個階段的過程中:最初階段篆刻學習者需要學成規矩,學些刀法,對於刀法概念和刀法所要表達的篆刻美學「辭彙」,而掌握了相應的刀法要領之後,也即是在經過大量篆刻實踐而對刀法精熟之後,卻需要忘記刀法。有朋友問我,那我什麼時候刀法精熟呢?我的回答很簡單,當你還有這樣的問題和困惑的時候,刀法就還沒有精熟,接著練,臨古人的成熟作品,學習體會書法、提高文化修養。

刀法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作者是藝術修養,組成部分展開很複雜,需要持續不斷的學習和體驗生活。二是作者的熟練技法,需要不停地練習,這兩個組成部分,要並行,要並重。

(【老李刻堂】之175,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民國時期碑學的傳承者,一大國畫大師的書法情節
《中國新歌聲》:我就在奔向夢想的路上
靜水深流:由投水而逝的名人想開去
八一節,我們來說說將軍印
蘇東坡:「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TAG:談藝錄 |

您可能感興趣

親身體驗通常是成長必須的
一個父親的育兒心得――絕對親身體驗
身為雙性戀是怎樣的體驗?
身處絕望是什麼樣的體驗?
吻到身體被掏空是什麼樣的體驗?
記者親身體驗法官忙碌而充實的一天
單身狗的這些體驗情侶絕對體驗不到
單身癌是什麼樣的體驗
身為靈魂畫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身患絕症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關於掃地機器人的應用體驗
健身請私人教練是什麼體驗?請了私教=健身成功嗎
換換身體談談戀愛,體驗一場慾望都市裡的《變身愛情》
切身體驗睡眠麻痹 創意新作《鬼壓身VR》眾籌開啟
回歸更為直覺的、身體性的審美體驗
酒的初體驗&再體驗
平常你們健身都做些那些項目,健身對身體的損害你們體驗到過沒有
一場關於光譜與色彩的精準體驗
跟法醫談戀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專家通過實驗讓人體驗「靈魂出竅」,靈魂脫離看到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