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學生,你為什麼停止思考?

中國學生,你為什麼停止思考?

我還記得高中的時候

魯迅的一句話

「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是上語文課時常常會被引用來作為作文主旨的一段話

當時的我在考場上每每寫到這樣的話題時

我會感覺我的手裡彷彿不是一支筆

而是一把打破玻璃的一把刺刀

可是這樣的熱情是怎麼樣被澆熄的呢

是當我滿懷期待的希望在作文里表達什麼的時候

發下來的卷子上七個紅字

「書寫不美觀,重寫」

是的

在那個內心還赤誠追求真知的成人之際

在那個無比憧憬大學的時光里

在那個每周至少能寫兩篇議論文的時光里

一篇作文的好壞評價標準卻是

1、字寫得是否好看,讓批卷老師看得舒服。

2、是否扣題了,有時候我覺得這個扣應該讀第一聲。

3、行文結構是否規範,是否有充足的論據。

我是完全接受這些規定的

讓我失落的

是大家似乎都覺得這些就夠了

我總是在期待

有沒有是真的在讀我們的文章

有沒有人會真的被我們年輕的思想打動

老師會不會像學者與導師那樣和我探討三觀

沒有

高中語文老師對我說過的最令我欣喜的一句話是:

「我們班上像xxxxxx這樣的同學們,你們以後上大學了,可以試試給雜誌社投投稿。」

結束12年義務教育三年後的今天

再看看這句話

多多少少會感嘆當時的年輕

多多少少會有些許失落與無奈

「世界為什麼會是這樣子的,

原來世界是這樣子的啊,

好吧世界就是這樣子的。」

但是我還是準備再試一次

即便是周圍的人的思想已經固化

即便是周圍的同學覺得「你說這些有什麼意義」

即便是周圍的長輩會勸我「專心搞好自己的就好了,別管這塵世」

我,有話要說。

1、

「老師,你為什麼不讓我舉手」

我很清楚的記得,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感受到,被制止發聲的痛苦。那是在二年級的一堂語文課上,在講一篇的課文,名字我記不清了內容我卻很記得,是講蝸牛原本是會飛的,它在一次的賽跑中贏得了第一名所以獲得了一個獎盃,然而蝸牛它開始驕傲自大把獎盃天天背在身上向別人炫耀,所以後來獎盃變成了重重的殼阻礙它前進。然而當老師問小朋友們有什麼問題的時候,我卻舉手問了一個問題:「老師,我其實很同情這隻蝸牛,因為它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家放這個獎盃,所以它才背在背上的啊,而這個獎盃又剛好可以作為它的家,這樣不是也可能的嗎?為什麼一定是蝸牛的錯呢。」

我記得提完問題的時候,老師還是滿臉和藹地應付了這個問題。可我沒有想到的是,下課以後老師把我單獨留了下來,我還記得我站在講台上黑板邊,老師坐在講台的那個椅子上,對我非常嚴肅地說,以後不要再問這樣的問題了。我當時其實覺得自己沒有錯,有嘗試過解釋,可是她的意思似乎是如果我不保證不認錯,我就別想走,所以我認錯了,我向她保證:「蝸牛就是驕傲自滿,我以後再也不這樣想了。」

現在我再想,也許老師真的是在為我好吧。在一個主流價值觀面前,非主流的思想請不要露面。然而我還是會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去臆測他人,為什麼要讓大家都來惋惜蝸牛的活該,蝸牛為什麼要背這個鍋?其實我還記得當時,其實很多個小朋友也有在私底下提這個問題的,但是我卻站起來提問了吧。

不過我還是很慶幸,我的小學班級是一個氛圍非常的好的班級,課堂的氛圍很活躍,大家都有自我的意識。我還記得小學六年級,被選去參加作文競賽,我非常喜歡那個賽前培訓的作文老師,她教我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表達,如何讓語言更具有力量,她也從不教我們如何去迎合評卷人。

因此這裡,我想提出我個人的想法:

「中國學生似乎在高中之前,是沒有個體意識的權利的,在集體意識的「壟斷」下,個體意識在其間卻只能狹縫中生存。我覺得這是扭曲的是不對的,孩子不是歸父母所有的物品,更不是理所應當被教育的對象,相反,孩子同樣應被看作是是具有個體意識的人,是社會中的個體不是父母身上的一塊肉,同時,由於孩子的個人意識仍處於發展階段,這個時候孩子獨立思考的權利就更不容許被剝奪,是應該被社會保護其權力的弱勢群體。」

具體來講,老師應當尊重學生的想法,嚴禁採用暴力或非暴力的手段對學生的一切差異思想進行打壓。學生有不對的地方,老師應耐心開導,切忌一棒子打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教育的對象,這個關係請各位老師一定要擺正,尤其是小學初中的教育者們。

2、

「爸爸,你為什麼不讓我頂嘴」

我覺得這應該是每一個孩子小時候被爸媽教訓的時候都會聽到的話吧,而且畫面感應該也特彆強烈。父親拿著棍子(拖鞋、皮帶)沖著你吼道「你小子還敢頂嘴,你再頂一個試試?」 我記得我小時候一般是不服氣的,我一定會頂回去,而且我會說:「你怎麼就知道我是在頂嘴呢,我的想法你為什麼就不聽呢。」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意思,真正吵起架來,我也不曉得我說了什麼,反正就是那種咄咄逼人的感覺,不過我和我爸媽的爭吵從來都不會相互怨恨甚至是上身到人身攻擊,可能他們也會意識到我作為一個個體的存在吧,不會像有些家長那樣,嫌棄自己的小孩的相貌、拿別家的小孩來做比較。

然而,即便我的家庭已經是一個讓我充分感受到「自由」的情況下,我仍然不會忘記那些青春期的爭執、矛盾、與碰撞。我特別要感謝我的媽媽:在我和她說我不喜歡學鋼琴了的時候,她會和我耐心討論後同意我放棄。在我有一天又重拾對鋼琴的喜愛的時候,她會帶著我又去找琴行,而且她同意我不用考級,只要彈自己喜歡的曲子就好了。她不會幫我報任何補習班、培優班,不會給我買任何習題、資料,我被老師叫家長的時候,她不會對我發脾氣,她會像一個似乎是自己也做錯了的學生一樣聽老師的話。我還記得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媽答應每天給我一塊錢,我可以存著也可以花掉,反正就是拿去做我想做的事。然而後來被老師發現以後,老師狠狠地批評了我,我說這是我媽媽讓我帶的,老師就把我媽叫來,然後我媽就告訴我,不怪你,是媽媽的錯,聽老師的。最難以忘記的還是大一的一個夜晚,我跑出去和爸媽打電話,我說我不想讀了我想休學,我覺得我讀不下去了。我爸一聽,當然就怒了,然後我又和他開始爭吵,直到我媽結果電話,她告訴我,她讀書的時候也經歷過,如果你真的想要放棄的話,我們就讓你休學,你要思考清楚就好。我當時的心一下子就冰釋了,我突然覺得,對呀我真的淪落到要休學的地步了嗎,沒有啊,我有沒有辦法重新來過呢,有啊。後來我爸也給我道歉了,我很明白他和媽媽一樣都是愛我尊重我的,我也很慶幸有這樣一個,給我嚴厲鞭策的同時也不忘在爭吵後的夜晚悄悄走近我的房間坐在我的床邊,向我道歉:「今天爸爸的態度太過激了,給你道歉。」

說了這麼多,我無非又是想要表達我的觀點:

「孩子是有個人意識的,作為父母,你不能指望你的孩子將永遠受你的支配,更不能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不缺少這樣的孩子在7、8歲就開始形成自己的意識了,不要等到18歲的那一天才和孩子說:「今天,你自由了。」就問,一個從小被剝奪了思考的權利的孩子,會在這一天之內變得成熟嗎?不會。他會走向社會,變成趨炎附勢的奴隸,他會變成極致利己主義的小人。他按照你的意願你的指示,考上了名牌大學,學了你想讓他學的專業,成為了所謂的「高精尖」,然而他還是不懂學習的意義在哪裡,人生的意義又在哪裡?他會消極地看待周圍的一切,他會莫名其妙的憤怒,他會抓住機會就向社會宣洩自己的不滿。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他,要麼會對這個世界表示漠不關心,要麼會不加思考得被所謂的權威所利用。他以為,他的成績他的智商已經高於全國80%的人了,他給社會帶來的價值就成正比了。多多少少的,他們的身上會帶有一點點戾氣,會帶有一點點的歧視,會莫名其妙地產生一條鄙視鏈。這裡的莫名其妙當然不是真的莫名其妙,這些都是為什麼?也許只有當作為家長的一代人痛徹的反思與覺醒的時候才會給出答案並解決吧。」

3、

「專家,你為什麼不屑」

我自認自己的學術水平並不高,我也沒有去過世界頂級會議,見過中國最厲害的專家也就是倪光南院士。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厲害的人,他們的眼界、他們的學識都是普通人才的數十倍數百倍之廣闊。然而我也發現,在當下急功近利的時代里,至少在中國,這樣的「專家」已經少之又少了。

記得我大二時候參加的全國競賽,現場會有幾輪評委對我們的作品進行考核打分。不算前面的指導老師互評的話,第一波是企業代表,這一輪我們和這些企業的高層、工程師聊得非常愉快。他們會親自上手操作我們的系統,會表揚我們的交互功能做的很不錯,會驚嘆我們用java swing也能寫出這麼好看的界面,會指出我們在資料庫的設計上存在的漏洞,會告訴我們真實的企業級數據是如何獲取處理,會深度地刨析我們的系統的需求和功能完善的程度。

然而第二輪,高校專家評審,這些「重量級」的大佬出場前,我們就一直很忐忑,因為這些可是清華大學、中科院的專業教授們啊,他們的話我們當然得要洗耳恭聽啊。然而當他們走到我們的展台前時,他們甚至還沒有往我們的電腦屏幕上看一眼,就拿起我們的文檔看了看,說:你們這做的是什麼呀,說來聽聽。我趕忙詳盡說明呀,然後剛說兩句話,他就打斷我說:你這個數據倉庫是怎麼用,你數據倉庫的意思你明白了嗎?你說說這數據倉庫是什麼?」他這真是噎人,我嗆了一口水以後回答:「數據倉庫就是管理資料庫的系統。」可能我回答的不夠準確,但我至少是把我自己的理解說出來了,他就馬上又問:「那數據倉庫的數據和資料庫的是一樣的嗎?」我一時間沒搞懂,他到底是來看我的作品還是來存心考我的啊,我說:「當然不一樣了,數據倉庫的數據是要經過預處理的。」終於,他沒有再揪著我問了,繼續肯聽我開始講我們的系統功能,後來在闡述過程中他再想不聽完就直接打斷的時候,我就毛病一犯開始搶著回答。最後,另外一位專家問,你們這個演算法是自己設計的嗎,我說是的叫做FAEM,他就點點頭走了,後來小夥伴偷偷看了評分,那位教授給我們了一個92。不過因為專家這輪整體表現感覺很差,我和我的隊友都非常灰心喪氣。我就開始後悔,我幹嘛要頂撞專家,幹嘛要和專家插話,來比賽之前不就已經反覆提醒過自己一定要順著評委不要反駁的嗎,我當時真的特別後悔,想到大家一起辛辛苦苦的付出可能就要被我的年輕氣盛給付諸東流了,真的特別恨自己。

結果後來,我們竟然入圍了。答辯那天,我走上講台,我記得很清楚我加了這樣一句話:「我的指導老師告訴我,讓我在我們的測距演算法那頁ppt上加幾張很高深的圖,能起到唬人的作用,然而我覺得沒有必要,真正好的演算法表達出來應該是能讓一般知識水平的人就能夠理解甚至是運用的,而不是故作玄虛來賣弄高深的。」是的,當著十位清華、中科院、上交、武大的教授評委,我就是這樣說了出來。後來,我們拿了一等獎,以及最佳指導老師獎和最佳學校組織獎。

不過後來,我的導師和我說,你在創業投資會上講的比決賽答辯好多了。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想說明我自己的觀點:

「從來就不存在什麼不可挑戰的權威,不是要去凌駕什麼顛覆什麼,起碼要給自己一個平等發聲的權力。是的,小孩子還小,年輕人還年輕,太單純太幼稚,但是幼稚的聲音一定不能自主發聲么,我不在乎得到多少支持與喝彩,不在乎有沒有人會認同我的觀點,我只是想表達我的觀點,並且我熱切地期待著你的回復。為什麼不能和那些高高在上的存在們對話,如果你們真的有真知與灼見,為什麼不能惠及一下芸芸眾生,而是對我們灑滿不屑呢。我們又為什麼要自降身段,覺得法律、學術、哲理、意義都是那麼飄渺且遙不可及呢。我們為什麼,不能一同坐下,好好聊聊呢。」

最後,我也寫了這麼多了,也許還會有想補充的,有還沒有寫完全寫全面的地方,但是也就先到這裡吧。

如果你有那麼一點同感的話,不需要急著為我點贊,我期待著你也會給我一些回應,我們共同思考進步。

感謝閱讀。

2017.07.0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漩渦平台 的精彩文章:

TAG:漩渦平台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教授禁止留學生說中文,該思考的是誰?
你是否停止了思考
停止賣萌·思考生活
《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之「大腦是如何思考的?」
願你不曾停止思考
看渙散的法國,中國人應思考什麼?
我為什麼喜歡在廁所里思考人生?
思考:為什麼你一定要學會寫作?
你思考過「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嗎?
思考:為什麼中國人不把教師當作人才?
生活,需要停下來思考
宇宙哲學新思考:「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
自然生長課後我該思考什麼
你認識自己嗎——關於哲學與人生的一點思考
金帆:人類即將實現永生?——對生命科學的哲學思考
此刻,藝術學院如何思考自我的生存狀況?
讓孩子學會哲學思考,過有準備的人生!
你為什麼單身?你思考過嗎?
你還那麼年輕,何必去思考人生?
中國留學生因這一方面被外媒點名批評,究竟為何?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