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國家基因庫參與沙鼠基因組研究 最新成果發表於PNAS

國家基因庫參與沙鼠基因組研究 最新成果發表於PNAS

金羊網訊 記者李天軍報道:7月4日,由牛津大學,深圳國家基因庫生物多樣性基因組研究課題組和丹麥諾和諾德公司合作完成的沙鼠(Psammomys obesus)基因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PNAS。該研究文章公布了高質量的沙鼠基因組圖譜,並通過對沙鼠基因組中重點區域的分析揭示了沙鼠易患糖尿病的遺傳機制。

沙鼠是目前少有的可以作為研究二型糖尿病的模式生物,是沙鼠亞科 Gerbillinae 的一個成員,生活在極端的荒漠環境中。長期對缺水和食物極端環境的適應影響了沙鼠對糖分代謝能力。對沙鼠進行高糖分食物餵養,會使沙鼠容易肥胖,發展出糖尿病相關特徵,導致胰腺衰竭甚至死亡。PDX1是胰島細胞中表達的基因,參與調控胰島素分泌和其他胰島激素基因作用。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並未在沙鼠及其同一亞科(Gerbillinae)的物種中找到PDX1基因,卻在該亞科最鄰近的物種非洲刺毛鼠(Acomys cahirinus)發現了這個基因。因此,研究人員猜測沙鼠亞科的物種在演化過程中丟失了這個基因,從而使沙鼠變得對糖尿病易感。但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發現這個基因跟胚胎中的胰腺發育相關,在小鼠中剔除這個基因會使小鼠在生長中因胰腺缺失而導致死亡,所以也有不少學者推測沙鼠不可能丟失該基因。

通過對沙鼠PDX1功能域的60個氨基酸與其他脊椎動物比較,發現這個基因在沙鼠演化過程中發生了極其快速的變化,演化出跟其他物種完全不同的15個氨基酸位點,同時這個基因兩端也存在多個片段缺失。研究人員計算了小鼠與沙鼠/人與沙鼠 1:1 直系同源序列的蛋白偏離指數(PDI),結果表明,大部分沙鼠的基因序列與小鼠和人都有很高的相似度,但Pdx1 序列的差異度最高。在蛋白偏離指數前 10的序列中有7個序列在 GC突變熱點區域,暗示GC偏向性突變對這一區域編碼序列的差異有重要的影響。研究人員推測,這一高度偏向性的突變造成了沙鼠中 Pdx1基因的高GC含量,這一特徵對於該基因調控胰島素和其他胰腺基因的轉錄可能有重要的影響。進一步的功能實驗表明,這種GC偏好變異對於沙鼠乃至整個沙鼠科物種在乾旱與低能量攝入的環境下,提高糖代謝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這也很好地解釋了沙鼠為何在餵食高熱量食物後容易產生糖尿病的現象。

編輯:魏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羊網 的精彩文章:

不是什麼東西都能帶回國!暑期旅遊這些不能帶回國
武漢應屆生遺失畢業證 廣州「的哥」幫忙找回
今明兩日廣州可「立竿不見影」 記者實測真的沒有影
歸來——謹以此片獻給為香港回歸做出卓越努力的人們
開展燃氣泄漏 應急演練

TAG:金羊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華大基因: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發布
我國科學家完成小麥A基因組測序,成果在《自然》上在線發表
中國科學家水稻基因研究成果發布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發布
研究發現維持DNA甲基化基因沉默的新機制
我國科學家完成小麥A基因組測序
科學家將開發基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永久性心臟病預防針
基因「魔剪」成功滅活HIV基因
華裔科學家助攻基因剪刀,讓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更高效
科學家完成小麥A基因組測序
中科院等科學家合作研究發現維持DNA甲基化基因沉默的新機制
測序周報·科研篇:世界首例!中國科學家Cell發文:利用CRISPR成功構建神經疾病基因敲入豬
科學家改進基因編輯技術CRISPR 有望加速細胞基因組的編輯
絕對精確地修飾人類基因組中的單個DNA鹼基,日本開發新型基因組編輯技術
中國基因編輯雙胞胎可能已獲「強化大腦」,Cell發布CCR5基因研究
科學家發布中國大豆基因組
重磅!中國科學家利用CRISPR技術成功修復人類胚胎中的基因突變
科學家實現用USB設備對人類基因組測序
Nat Sci Rev:中國科學家成功將人類大腦基因插入到了獼猴基因組中
《NEJM》發表山大生殖團隊新成果:腫瘤易感基因BRCA2突變導致卵巢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