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茶中日月,以觀世界

茶中日月,以觀世界

點擊上方「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中國茶文化展前言




中國人喝茶,清泉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




俄羅斯人好喝紅茶,普希金說:「茶水馥郁芬芳,像是一股黑色的溪流」。濃茶攙上牛奶和糖,香洌不減,而解除了茶的苦澀,成為液體的食料,不但解渴,還能療飢。




最近三十多年來,物質開始豐裕的中國人,重識傳統生活的雅緻,中國城市裡茶室處處皆是,猶如西方的咖啡館。茶、水、器物等雖然非常講究,但飲茶的要義卻是「人情」,中國歷史上諸般茶的傳說與故事,無不美好怡人。




「客來奉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中國經濟日報社與俄羅斯消息報社聯合出版《新對話·中國經濟特刊》之際,由《藝術與設計》雜誌社、唐風漢格、四川省峨眉山竹葉青茶業有限公司,聯袂籌划了「中國茶文化」之展覽,冀望以茶、茶器、茶藝幾個部分,回顧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榮光,並以茶為禮,與俄羅斯來賓共同分享中國茶文化的快樂。




經濟日報社


藝術與設計雜誌社






茶的故事




茶,本是一片樹葉,最初與人類相遇時,它被當做一味解毒的藥方。幾千年前,它經由中國人的雙手,變為一道可口的飲品。它步入了唐朝詩人的殿堂,它成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飲。它藏進僧侶的行囊,與佛法一起東渡日本,並在那裡上升為一種生活的信仰。它登上大航海時代的貨船,與瓷器、絲綢一道,滿足著歐洲人對東方古國的想像。它走過漫長的旅程,生命歷經枯萎、重生、綻放,或許只是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們,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時間。








中國古老神話中,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有一位叫做神農氏的傳說人物。在他嘗百草之時,偶然遇見了幾片神奇的樹葉。神奇的樹葉不僅讓神農氏口舌生香,更讓他渾身舒暢。於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再也不能忘懷茶的甘冽。



茶樹原產於中國西南地區。1961年,在雲南省大黑山的密林中,發現一株高30餘米,合抱約3米的野生大茶樹,樹齡約1700年。那時正是漢晉之際,根據王褒的《僮約》,茶葉已然進入尋常百姓家。南北朝時,茶慢慢發展成為了酒的替代品。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了一些以茶養廉示儉的事例。








唐朝是中國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時期。王公顯貴、黎民百姓,全國上下幾乎所有人都飲茶。文人雅士嗜茶眾多,開始將茶與詩詞歌賦結合起來。許多著名的詩詞歌賦出現於那個時代。世界著名的第一部茶書《茶經》也出於同期。同時,制茶的技術也隨之日益進步,人們飲茶的方式從原先的熬煮茶湯變成了只將沸水沖入干制的茶葉以得茶湯。茶成為了人們交流的紐帶、友誼的橋樑。



在中國,茶是一個很包容的概念。很多植物原本並非是山茶屬植物,如菊花、水果、中草藥等等,但都在用茶的方式沏泡、品飲,被劃定為代用茶,也是非茶之茶。對非茶之茶,人們更看重它們的保健功能。傳統的廣州涼茶,需要二十多味藥材,在砂鍋里慢火熬制,嚴格意義上來說,涼茶更像是葯,老廣東人一有頭疼腦熱、咽喉腫痛,第一反應就是來一杯涼茶。雲南西雙版納,那裡的茶人依然生活在古老的傳統中。喜筵上,敬茶是最重要的禮節,嫁妝里也少不了茶。鬥茶,是每年茶季在中國各個茶區都要上演的重頭戲。雲南省勐海縣的鬥茶比賽尤為激烈。生活在這裡的布朗、哈尼、拉祜等民族都自認是茶神的子孫。鬥茶,斗的是人和茶融合的程度,只有對茶真正理解,並以最細膩的方式將這種理解表達出來的人,才是當之無愧的茶王。








從廣東涼茶到雲南普洱,從安徽祁紅到四川竹葉青,從福建鐵觀音到浙江龍井,茶養育著中華大地上的各族兒女。茶的傳播,在最近的兩三百年中達到高潮。從亞洲到歐洲,茶在所有適宜的土地上,都紮下了根,找到了家。在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手中,茶,呈現了無窮無盡的可能性。









十九世紀,紅茶和烏龍茶風靡歐美。運載茶葉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飛剪船,這是傳統木質帆船的一次飛躍,傳統帆船從中國到歐洲要走一年,而當時最快的飛剪船隻需要五六十天。運茶的航程,是以生命為代價的賭博,最先到達目的地的飛剪船將獲得超額的利潤。歐洲的茶杯里,曾經波瀾起伏,深藏著陸地與海洋。東、西方的重大會晤,影響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如今,茶不再是改變世界的商品,它回歸本原:一種藝術化的生活方式,一種溝通心靈的飲品。







燒水煮茶,是複雜的事,也是簡單的事。幾千年來,中國人飲茶的方式不斷地變化,而茶的香氣也因著不同的飲茶風習帶著不同的滋味。四川的茶館都很擁擠,茶客們在堂內擺起龍門陣,而夥計們為了不打擾客人,不能湊得太近。於是,長嘴的銅壺被發明出來,在夥計手上演化成了一套炫目的技藝。茶也是安靜的,是心齋坐忘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友伴。一草一木間,天地自在心田。






茶的六藝







客來奉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宋代詩人杜耒有"寒夜客來茶當酒"的名句,每人手中一杯清香的熱茶,邊品茗邊交談,人情之暖,勝過冬夜之寒。客來敬茶是中國的傳統禮節,千里寄茶表示對親人的懷念。




茶藝的基礎為茶禮,其中包括站姿、坐姿和走姿,鞠躬禮、寓意禮(伸掌禮、行茶時雙手向內環抱式、鳳凰三點頭、茶具圖案面向客人、壺嘴不對客人等等)。在行茶時,身體可保持良好的姿態,頭要正肩要平。泡茶過程中,要沉肩、垂肘、提腕,切忌肘部高抬起,左右手盡量交替不交叉。








泡茶時水溫的控制因茶而異。水流保持勻、細、直,不間斷。茶水比的基本規律為綠茶1:50,青茶1:20左右,紅茶1:30左右。茶具的取放要輕、准、穩。沖泡時掌握高沖低斟原則。




茶具是飲茶的載體,有「器為茶之父」之說。泡茶用具主要包括主茶具、輔助用品、備茶器和備水器四部分。其中主茶具包括茶壺(壺蓋、壺身、壺底、圈足)、茶船、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杯托、蓋碗、同心杯、飄逸杯、玻璃杯。輔助用品為茶巾、茶荷、奉茶盤、茶道組、濾網。主要器具有茶盤、茶船、紫砂壺、蓋碗、同心杯、飄逸杯、品茗杯、聞香杯、公道杯、杯托。備水器則包括凈水器、貯水器、煮水器、保溫瓶、水盂等。








茶葉品評分為外型欣賞和內質欣賞,即「干看外形,濕評內質」。外型欣賞主要從嫩度、條索、色澤、凈度。內質欣賞為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




茶藝包括人、茶、水、器、藝、境六大要素。六美薈萃,相得益彰,才能使茶藝達到盡善盡美的完美境界。




歡迎您走進茶的世界。




茶飲六味 苦盡甘來







中國是世界茶文化的故鄉,曾經是中國在世界的代名詞。茶以其芳香、解渴、保健的特點,被譽為「東方飲料的皇帝」。在中國古代重要的藥學專著《本草綱目》里論及茶「葉苦、甘,微寒」。這本書的作者李時珍自己也很喜歡茶,「每至新茗,必飲數碗」,感受這苦盡甘來的人生況味。





紅茶-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中國歷史名茶,簡稱祁紅,產於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石台、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帶。「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祁門紅茶是紅茶中的極品,享有盛譽,是英國女王和王室的至愛飲品,高香美譽,香名遠播,美稱「群芳最」「紅茶皇后」。




據史料記載,在清代光緒以前,祁門並不生產紅茶,而是盛產綠茶,製法與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綠」之稱。被譽為茶聖的唐朝陸羽在《茶經》中留下「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的記載,當時的祁門就隸屬歙州。大概在清同治、咸豐年間,紅茶的製作開始流入祁門。當時的英國、法國、俄國、丹麥等國家都有著巨大的紅茶市場。1875年前後,清代光緒年間,祁門人士胡元龍借鑒了外省的紅茶製法,在祁門加工出了紅茶,後由北平同盛祥茶莊引入北平,在市場上獲得了成功。自祁紅問世後,就以其優異的品質成為紅茶中的後起之秀。據此算來,祁紅的創製至少已有140的歷史。唐風漢格1875祁門紅茶的名稱就源自於此。








「得天地靈氣之滋養,仰日月精華之滌盪」是祁紅生長自然生態環境的描述,也是祁紅有別於其他茶種優質品質的先決條件。從茶樹品種、種植管理、製作工藝、品質分級等方面,祁門歷代茶人經年累月的培育和精心鑽研,是保證優異品質的根本原因。






春夏兩季,茶農們只採鮮嫩茶芽的一芽二葉,然後,經初制、揉捻、發酵等多道工序。紅茶的加工與綠茶相比,最重要的是增加了發酵的過程,揉捻細碎的嫩芽發酵後,由綠色變成了深褐色,還要經過人們細心挑選、將茶梗剔除。加工一千克上好的紅茶,一般需要六千克鮮嫩的芽葉。




成品茶條索緊細苗秀、色澤烏潤、金毫顯露、湯色紅艷明亮、滋味鮮醇酣厚、香氣清香特久,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門香」聞名於世,與印度的「大吉嶺」紅茶和斯里蘭卡的「烏伐」紅茶被譽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並位居「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首。







夏天飲紅茶能止渴消暑,是因為茶中的多酚類、醣類、氨基酸、果膠等與口涎產生化學反應,且剌激唾液分泌,導致口腔覺得滋潤,並且產生清涼感;同時咖啡鹼控制下視丘的體溫中樞,調節體溫,它也刺激腎臟以促進熱量和污物的排泄,維持體內的生理平衡。




此外,紅茶還是極佳的運動飲料。既可消暑解渴及補充水分,若在進行需要體力及持久力的運動(如馬拉松賽跑)前喝,又能在運動進行中促成身體先燃燒脂肪供應熱能而保留肝醋,因為茶中的咖啡鹼具有提神作用,所以讓人更具持久力。





綠茶——竹葉青





竹葉青產自四川峨眉山最好的區域,它根根直立、上下沉浮,宛如君子的一生。竹葉青茶的美,不僅在於從生長到採摘,從制茶到挑選的極致追求,也不僅在於茶的形、色、香、味的美到極致,更在於它以一片茶葉的姿態,執著於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傳播與弘揚。




綠茶歷來珍貴,因其茶多酚和氨基酸成分最全面,且生長條件嚴苛,產量稀少。再加上現在能做好茶的師傅越來越少,所以,真正能稱上頂級好茶的綠茶,更是成為了珍稀之物。而竹葉青茶,不僅結廬秀甲天下的峨眉山,將茶園安放在海拔800至1500米的最佳高度,終年在雲霧繚繞之中吸收天地之精華,讓茶芽們凝存最豐富的營養物質,更大膽地顛覆了一般的綠茶一芽一葉的極限,只取最鮮嫩的精華——芽心,並在竹葉青茶師們藝術般的制茶手法下層層歷練,終成極品中的極致。









品飲竹葉青茶,最好是選擇一個陽光很好的天氣,為了給這些嫩芽足夠大的舞台,最好用寬底的玻璃杯。然後,輕撿一包綠茶投入杯中,倒入沸騰的開水,置於桌上,靜靜地看茶形扁平細窄,其色嫩綠油潤,形似竹葉。經過一個沉默的前奏,大約2分鐘的時候,杯中的演出有了一個輕快的開始,橫漂在水面的嫩芽慢慢蘇醒,陸續泰然簇立,置於杯中,或徐徐下沉,或悄然上探,顆顆纖纖玉立、飽滿挺直,升騰、旋轉、自在起伏,似舞蹈般,煞為好看。大約到了3分鐘的時候,即便沒有音樂伴奏,杯中的嫩芽也像跳入了芭蕾舞的高潮,一部分在杯底挺拔地等待,一部分在水裡跳躍得歡騰。5分鐘的時候,表演結束了,嫩芽根根直立於杯底,微微地搖曳,像峨眉山上清風裡的竹林。







這神奇茶舞的餘韻是一杯淡雅清透,碧綠中泛著鵝黃的茶湯,就如三月峨眉初陽時的雲海一般,清澈潤散,萬物新亮,天地明清。它是茶舞精靈留給觀眾的一片心意,來自山裡的日月精華,有香、有醇、有滋味。







烏龍茶——鐵觀音






烏龍茶介於不發酵的綠茶和全發酵的紅茶之間,有名的有福建省安溪縣、出產的名為鐵觀音的烏龍茶。取之入杯,濃郁的炒米香即散發開來,身心如入田園之境,清閑怡然,心曠而神怡。沖水入杯,則有果味甜香味縈縈而出,香而悠遠,甜而甘醇。品之入口,甜甜蘭花香裹舌潤喉,猶入高山花園,自然之風沁入心間。







黑茶——普洱








在中國西南部瀾滄江的懷抱中孕育的普洱茶,是自然與人文共同打造的精靈。千百年以來,普洱茶滋養了世代生活在雲南的各個民族。布朗族把普洱視為祖先給他們留下來的「永活」財富;德昂族稱自己是茶的兒女;哈尼族創造了發現茶葉的神話傳說。






花茶——菊花茶、茉莉花茶






中華大地是花的土地。中國人愛花茶,不只是愛上那味道,更是愛上盛在碗中的那美麗畫面,花朵在清清淺淺的水中清清淺淺綻放,桃花流水一般。在裊裊升騰的熱汽中,杯中蜷縮著的菊花在水的浸潤下,擠擠挨挨地浮上水面,慢慢地舒展開蜷縮的花瓣,漸漸變得得飽滿潤澤,然後一朵朵地盛開著,綻放著她們的容顏。不同於淡雅清幽的菊花,茉莉花茶濃郁芬芳,人帶來了一種莫名的溫暖,讓心即刻回潤。濃妝淡抹兩相宜,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宛在水中央。清水靜靜淌過,時光亦如是;茶霧靜靜氤氳,幸福亦如是。





茶器四彩 美美與共





中國人飲茶,不只品味茶葉,也賞玩茶器。茶器可以映出茶湯鮮亮的色澤,可以聚攏茶葉馥郁的香氣。手捧一杯溫暖,透過茶的縹緲霧氣,朱紫色的宜興砂壺、色如梅子的龍泉瓷、藍白分明的青花瓷,以及凝聚設計師匠心的現代茶器,各美其美。




龍泉青瓷








浙江省西南部的山區里,出產兩種華美的器物。其一,是相傳由幹將莫邪夫婦一起鑄造的龍泉寶劍,浸染了鐵血;另一種,則是極盡柔美的龍泉青瓷。宋代,龍泉窯在這裡興起。宋人講究細節凈潤、色調單純、趣味高雅,龍泉青瓷盛滿了空靈、含蓄、平淡、自然的美。此後千年,龍泉的山與水,林木與瓷土,一同滋養著龍泉青瓷瑩潤的釉水。






宜興紫砂







江蘇宜興丁山蜀山中,蘊藏著一種神奇的泥土,黃色或者黑色的山石經過陳腐以後,燒成的陶器顯現出紅或紫的顏色。通常的說法,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至嘉靖時的龔春。明末清初的時大彬,其紫砂壺風格高雅脫俗,造型流暢靈活,雖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獨運,朴雅堅緻,妙不可思。紫砂做成的陶器不會漏水,卻能透氣。用紫砂壺泡茶,可以聚起茶香,備受文人雅士青睞。帶有濃郁的書卷氣、金石氣味的文人紫砂,升格為高雅的藝術品。






景德鎮青花








元代時,江西景德鎮的瓷窯得到從西亞遠道而來的青料,在潔白無瑕的瓷胎上繪製出各種寓意吉祥的圖案紋樣,這就成了日後風靡東西方的青花瓷。青花瓷雖然具有非常明顯的中國特色,但是,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卻來自海外。元代青花瓷之所以能在前代基礎上突飛猛進,一個重要原因是,使用了來自海外的色料。明朝中前期也同樣如此,明永樂的青花瓷工藝水平非常高,得益於海上貿易的暢通,使得來自阿拉伯地區的「蘇麻離青」能夠很方便地運到中國。如今,青花瓷的傳奇仍在續寫。






現代茶器設計








從古到今,中國人無時無刻不被一縷縷茶香所傾倒。當代,仍然有很多設計師和藝術家鍾情於茶。古老的茶與現代的設計,一起營造出既傳統又未來的藝術生活。展覽中,陳列著中國頂尖設計師圍繞茶做出的設計品。讓我們一起領略這許多茶器的美好。






茶事四則 可以清心






在往昔中國文人的書齋里,常常備有一把紫砂壺。在圓鼓鼓的壺身上,飄逸的刀法鐫刻下五個字「可以清心也」,繞成一圈。這五個字,雖然簡單,但卻很巧妙。無論你從哪個字開始讀,都能成句。茶壺上頗費琢磨的迴環修辭,不僅展現出人們對於茶的鐘愛,更昭示著中國人寄情於茶的浪漫心境。無論是用茶壺撮泡、茶盞沖點,抑或風爐煎炙、鼎釜烹煮,每一種茶事都包含著中國人的豁達和雅緻。





漢晉煮茶






漢晉兩代(前202年~420年),茶葉進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對於尚屬時髦之物的茶葉,當時的人將生茶葉引入鼎、釜烹,與蔥、姜、棗、橘皮、薄荷等物一同煮成羹湯,稱為煮茶。西漢時,茶是四川的特產,曾通過進貢傳到京城長安(今西安)。晉朝時,一些士大夫為了提倡「養廉」,以茶代酒。茶葉,從此蘊藏了自己的精神和情操。






隋唐煎茶







隋唐之時(581年~907年),飲茶之風日盛。時人飲茶講究鑒茗、品水、觀火、辨器。隋唐的茶葉用沸水煎煮,叫做煎茶。「咚咚咚」,當水煮到出現魚眼大的氣泡時,水是第一沸,需在水中加入少許鹽調味。在鍋的邊緣,水泡如連珠,這時是第二沸,可以取茶末投入水渦中央,稍作攪拌。等到水面波浪翻湧,就是第三沸,這時便可以享用由茶餅碾制出的末茶了。







宋代點茶






宋(960年~1279年)人飲茶,是用後來被日本人學去,稱為「日本茶道」的點茶。先將茶葉末放在茶盞里,再用執壺往茶盞點水。點水時,要有節制,落水點要准,不能破壞茶麵。與此同時,還要用茶筅旋轉打擊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稱之為「運筅」或「擊拂」。高明的點茶能手,被稱之為「三昧手」,常常引得人們鬥茶比藝。






明清泡茶






到了明清兩代(1368年~1912年),飲茶方式愈來愈接近今天樣貌。明代初年,皇帝體恤民艱,厲行節儉,推廣更方便加工的散茶。人們開始把茶葉放入壺中,簡單地用沸水沖泡。返璞歸真的茶,又回復了讓人心神偕怡、寄託幽思的狀態。品味著清香的茶湯,摩挲著溫熱的砂壺,茶,「也可以清心」。




茶境八品 和也敬也








循萬物之道,觀想生活。茶境,是一種生活狀態,更是一種和與敬的人生意境。




「和」是和合、和諧的處世之道。「敬」是對人恭敬、對己謹慎的守則。在中國,人們以茶待客,也是希冀和與敬的精神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傳遞。中國人以各種表示和與敬的意象匯成茶境,冷暖盛在茶碗里,萬物擺在茶席里。








中國一些傢具設計師以物載道、以茶釋道、以境化道。十餘位設計師和藝術家和而不同,以茶為題,保持著對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方式有溫度的觀察與思考。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他們形成了更務實、達觀的生活態度,這種態度使我們在生活中保有對美好未來的期待。茶的生活之境,不僅關係著一整套生活心態和生活情景,更表現出它們背後的生活觀念和生活美學。品茶,不只是觀茶,更是觀內、觀外、觀心。茶境,不只是場景,更是安身、安神、安心。








和也,敬也,待人以敬,處世以和,這是中國人的生活情趣,也是中國人善待生活,善待自己的非凡智慧。




絲路茶香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中華茶文化由內而外,由近及遠地不斷傳播聞名於世。




在茶葉歷史上,茶葉文化由內地向邊疆民族的傳播,主要是由於兩個特定的茶政內容而發生的,這就是「槯茶」和「茶馬互市」。「槯茶」就是茶葉專賣,是一項政府對茶葉買賣的專控制度,最早始於唐代。茶馬交易,最初也是見於唐代。宋朝時,邊疆的人們用布帛、茶葉、藥材等進行物物交換。為了使邊貿有序進行,政府還專門設立了茶馬司。茶入吐蕃的最早記載是在唐代。唐代的文成公主隨帶物品中就有茶葉和茶種,吐蕃的飲茶習俗也因此得到推廣和發展。中唐以後,茶馬交易使吐蕃與中原的關係更為密切。回紇是唐代西北地區的一個游牧少數名族,回紇的商業活動能力很強,長期在長安的就有上千人。回紇將馬匹換來的茶葉等,除了飲用外,還用一部分茶葉與土耳其等阿拉伯國家進行交易,從中獲取可觀的利潤。








中華茶文化在不斷豐富發展得過程中,也不斷地向周邊國家傳播,不斷地影響著這些國家的飲食文化。










南北朝和隋唐時期,中國與百濟、新羅的往來比較頻繁,經濟和文化的交流關係也比較密切。特別是新羅,在唐朝有通使往來一百二十次以上,是與唐通使來往最多的鄰國之一。新羅的使節大廉,在唐文宗太和後期,將茶籽帶回國內,種於智異山下的華岩寺周圍,朝鮮的種茶歷史由此開始。至宋代時,新羅人也學習宋代的烹茶技藝。新羅在參考吸取中國茶文化的同時,還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茶禮。








中國的茶與茶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更為深刻,尤其是對日本茶道的發生髮展,有著十分緊密的淵源關係。中國茶及茶文化傳入日本,主要是以浙江為通道。自唐代至元代,日本遣使和學問僧絡繹不絕,來到浙江各佛教勝地修行求學,回國時,不僅帶走了茶的種植知識、煮泡技藝,還帶回了中國傳統的茶道精神,使茶道在日本發揚光大,並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和精神內涵。日本茶道至今仍然散發著中國唐宋時代的文化氣息,保留著浙江天台山、徑山寺等地的飲茶遺風。









茶葉最早傳入俄羅斯,據傳是在公元六世紀時,由回族人運銷至中亞西亞。到了明朝,中國茶葉開始大量進入俄羅斯。至1727年中俄簽訂互市條約,以恰克圖為中心開展陸路通商貿易,茶葉就是其中主要的商品,其輸出方式是將茶葉用馬馱到天津,然後再用駱駝運到恰克圖。1883年後,俄羅斯多次引進中國茶籽,試圖栽培茶樹,1884年,索洛沃佐夫從漢口運去茶苗12000株和成箱的茶籽,在查瓦克——巴統附近開闢一小茶園,從事茶樹栽培和制茶。







茶路無盡,人們拋開了塵務,時刻在尋茶的「道」中漫遊。絲路有情,昔時的馬幫、駝隊與帆船,早已變成列車、飛機和巨輪,傳遞著縷縷茶香。




結束語








中國人飲茶,有很長的歷史。中國人飲茶的緣起,難以確切追溯,但茶文化的影響深遠。茶葉早已成為中國人的「開門七件事」之一,而且跟隨最早的世界貿易航線,茶葉也進入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中,成為世界範圍內的重要飲品。十七世紀,中國的茶取道西伯利亞進入俄羅斯,俄羅斯商人做起了進口中國茶葉的生意。如今,俄羅斯早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茶文化。




各地的茶文化決然不只是關乎茶葉本身,更有茶人、茶器、茶事,乃至茶的精神。中央美術學院、麗水學院和宜興陶瓷技藝博物館的茶器,盧志榮、朱小傑等設計師的茶事傢具,都蘊藏著中國人以茶感受自然、回歸本真,構建器道相融的生活臻境,體悟天人合一的幽思遐想。









與中俄兩國同好們一起品味這杯來自東方的溫暖和幽香,正是我們舉辦這次展覽的心愿。




杯中有乾坤,茶中有日月,可以觀世界。







以高端視角為您提供最新資訊


藝術與設計


微信號 : artdesign_org_cn


新浪微博:@藝術與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秋茶怎麼選購你知道么?
夏日,抹茶
所有的茶葉功效都全了!(馬上收藏)
7月7日小暑來臨 喝清涼祛暑茶過小暑
就是今天,白茶節序幕開啟!茶葉旦首次微直播講解荒野銀針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世間的熙攘,在一盞茶中得以沉靜
春茶吸收日月之精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乃茶中明珠
清淡日子,就在茶中
它在上世紀90年代已納入「印級茶品」,不愧為普洱茶中極品!
2019茶山行日記9:老班章——霸氣凜然,茶中王者
茶山行日記15:冰島老寨,普洱茶中價格最貴的山頭之一,喝茶人夢寐以求的冰糖韻
孫壁龍:壺裡乾坤大 茶中歲月長
白茶中喝健康,歲月里藏財富
早茶中的「四大天王」
莫干黃小茶:2018年黃茶中最值得一嘗的玉米甜香!
品70年代初綠字黃印,在黃印里年份最為久遠,可謂茶中極品!
冬日,在一盞茶中品味溫暖人生
中國茶中的千金-普洱
龍井蝦仁不可日日享用,但綠茶可以,喝過的綠茶中最愛是雀舌
這款漳平水仙,在281款參賽茶中名列第七!
白茶中春茶秋茶各有千秋,炎炎夏日,茶園的夏茶去了哪裡?
這杯茶中觀望自己
茶中自有詩泉涌,茶中自有俏佳人
不到90元/餅!6年陳易武山熟茶,陣陣甜柔,口糧茶中「瑰寶」
小小世界——茶中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