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打,不打,打!北平狼煙:一寸河山一寸血,29軍從未歇

打,不打,打!北平狼煙:一寸河山一寸血,29軍從未歇

文|周渝

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最後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飛機坦克來勿怕,大刀揮起敵人跑;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快快拼起民族命,最後勝利是吾曹。盧溝橋,盧溝橋,立功報國在此橋。

——佚名《盧溝橋歌》

1937 年7 月8 日,駐宛平縣城的中國第29 軍第37 師,疾奔應戰,抗擊發動七七事變的日軍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借口失蹤了一名士兵,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索。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9軍副軍長、北平市市長秦德純的回復:「盧溝橋是中國領土,日軍未經同意在該地演習,已違背國際公法,妨害我國主權,走失士兵我方不能負責,日方更不得進城搜查,致起誤會。惟故念兩國友誼,可等天亮後,令該地軍警代為尋覓,如查有日本士兵,即行送還。」按理說,中方的態度已經很配合了,但問題在於日軍不完全是為解決問題而來,士兵失蹤好像讓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理由,一定要好好利用,繼續與中方強硬對峙,當時已是7月8日凌晨2時,雙方開始處於劍拔弩張狀態。

7月12日夜到7月13日晨,日本「支那駐屯軍」高層與國民政府的領導者蔣介石都徹夜未眠。13日凌晨,日方參謀會議連夜草擬的《七月十三日的中國駐屯軍情況判斷》出爐,其中有增援部隊到達後,「必要時一舉殲滅第29軍」的計劃。蔣介石經過一夜的考慮,也在13日決定:抽調高射炮部隊增援,彈藥武器立即啟程送往華北。外交方面,他已經於兩日前與英國大使說明運兵北上的原因是「日本關東軍進入天津、丰台作大規模之戰爭,故不得不運兵預防」,打消列強勢力的疑慮。接下來就是要發表對日宣言,公開中央軍進駐保定的消息。

佟凌閣、張自忠等29軍將領非怕死之輩,為何主和?

事態發展至此,日本與南京的態度都轉向強硬,唯有處於風口浪尖的北平當局成了主和派。13日,中日雙方在永定門外發生衝突,「支那駐屯軍」司令香月清司乘機向冀察政務委員會提出七項要求:一、徹底鎮壓共產黨的策動;二、罷免排日要人;三、撤去駐在冀察的排日中央系統各機關;四、撤去冀察排日團體;五、取締排日言論及宣傳機關和學生、民眾的排日運動;六、取締學校、軍隊的排日教育;七、北平的警備將來由公安部隊負責,城內不得駐屯軍隊。可以說完全是個城下之盟。

針對事變惡化,第29軍高層召集會議,會上主戰派與主和派發生爭執,最後張自忠等主和派佔了上風。平津當局最高負責人宋哲元也是傾向主和的,他在會後的公開談話中說了一通大道理:「此次盧溝橋發生事件,實為東亞之不幸,局部之衝突能隨時解決,尚為不幸中之大幸。??余向主和平,愛護人群,決不願以人類做無益社會之犧牲。合法合理,社會即可平安;能平即和,不平即不能和。希望負責任者以東亞大局為重。若只知個人利益,則國家有興有亡,興亡之數,殊非盡為吾人所能意料也。」

其實宋哲元、張自忠等第29軍將領主和也並非單純的畏戰避戰。平心而論,第29軍駐防北平期間還是做了不少備戰工作,早在1936年11月,第29軍就成立了軍事教育團,由副軍長佟凌閣接手訓練工作,堅持以「愛國衛民,誓雪國恥」為教育精神。這一口號刺激了日本軍方,引起日方強烈抗議,只好由宋哲元出面緩和,並召集學生解釋後,將軍事教育團更改為「軍士訓練團」。此外,佟凌閣、張自忠等29軍將領在後來抗日戰場上的表現,也證明了他們並非怕死之輩。但為什麼七七事變時,第29軍高層大唱主和高調呢?歸根結底還是舊軍閥思想作祟。軍閥有三寶,地盤、軍隊和槍炮。從宋哲元等人的角度來看,盧溝橋事變本屬偶然,局部衝突可大可小,若大打首先有可能損失軍隊,然後被繳去槍炮,最後丟掉地盤。脫胎於西北軍的第29軍立足於平津不易,他們捨不得用地盤去當中日博弈的賭注,故而力主通過和平談判來解決。對香月清司提出的7條咄咄逼人的協定,宋哲元表示「原則上沒有異議,只希望延緩實施」。為了表示出誠意,宋還下達了四道命令:一、從14日早開始第一班列車以後,列車運行正常化;二、解除北平戒嚴;三、釋放逮捕的日本人;四、嚴禁與日軍摩擦。

佟凌閣,第29 軍副軍長

對北平當局一系列妥協政策,南京方面大為驚駭,當天軍政部長何應欽就給宋哲元發出緊急電報,告知「津市遍布日軍,兄在津萬分危險,務祈即刻秘密赴保」,催促其到保定去作戰。同日,宋哲元還收到了蔣介石發來的電文:「盧案必不能和平解決。無論我方允許其任何條件,而對方的目的,則以冀察為不駐兵區域與區內組織用人皆得其同意,造成第二冀東(偽政權)。若不做到此步,則彼必得寸進尺,決無已時。中正已決心運用全力抗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以保持國家與個人之人格??」

南京方面的態度不僅是催促第29軍作戰,從13日起,駐紮在陝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蘇等地的部隊陸續收到蔣介石下達的正式動員令,命令這些地區的部隊向以鄭州為中心的隴海、平漢鐵路沿線集結。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也收到防衛津浦路北線的命令。此外,平漢、隴海、津浦三個鐵路局奉命集結軍用列車,所有輪船公司也將船舶回航到指定地點待命。局勢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七七事變發生後,第29 軍士兵在北平城內用沙包構築防禦工事

蔣介石廬山講話慷慨激昂,內心卻十分不安

廬山是民國時期的政治名山,南京酷暑,適合避暑的廬山成了南京國民政府軍政要員的「夏都」。從 1937年6月23日起,中國社會各界的名流巨卿們,相繼收到一份特殊的請柬,邀請他們到廬山開會。按照原計劃, 7月15日起的一個月內,分三期邀請200餘人到廬山參加談話,目的是為了徵詢各界對內政外交的意見。但因七七事變爆發,1937年的炎夏,齊聚廬山的軍政要人、社會名流已沒有遊覽避暑勝地的閑情,空氣布滿緊張的氣氛,大戰即將來臨!

7月15日,也就是中國共產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的這一天,蔣介石接到北平宋哲元的來電,得知宋有想放棄天津的意思,蔣嚴令制止。此時的蔣介石對形勢已經看得比較清楚,戰爭既已不可避免,這次廬山談話會的主題也從常規的徵詢意見變為共商禦敵之策。16日,蔣介石在廬山圖書館召開談話會,徵集各方意見,也親自草擬好抗戰宣言稿。在宣言發表前,蔣介石內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對盧案的和平解決仍抱有希望,甚至寄希望於日本天皇出面制止戰爭,認為「倭寇既備大戰,則其權在倭王,若我宣言能感動彼倭,或可轉危為安」。即使拋開這些不切實際的幻想,蔣介石還認為盧溝橋事變爆發近十日,日本只是「徘徊威脅」,未敢正式宣戰,是其無意激戰,想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外強中乾之暴露也」。一番利弊分析後,蔣介石在日記中給自己打氣:「若果不能避免戰爭,則余之宣言發亦無害,故發表為有利也。」

7月17日,廬山談話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現場氣氛嚴肅,主席台兩旁「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對聯格外醒目,所有人的關注點都聚焦在委員長蔣介石身上。一身戎裝的他以激揚的言辭發表了頭一天起草好的抗戰宣言。對於盧溝橋事變,蔣介石表明立場,任何解決都不得侵害中國主權與領土之完整,因為「北平若可變成瀋陽,南京又何嘗不可變成北平!所以盧溝橋事變的推演,是關係中國國家整個的問題,此事能否結束,就是最後關頭的境界」。宣言中,他總結了自九一八事變到塘沽協定後的教訓,中國已無路可退,言明我們希望和平但不要苟安,我們決不求戰但隨時準備迎戰,「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萬一真到了無可避免的最後關頭,我們當然只有犧牲,只有抗戰。」

作為全中國最高領袖,蔣介石必須表現出不惜與日本進行全面戰爭的決心,但其內心亦不免惴惴不安。就在發表完宣言的17日,蔣在日記中寫道:「告國民書發表後之影響,是否因此引起戰爭,決不致此,我表示決心之文書,似已到時間,此中關鍵非常心所能知也。人以為危,而我以為安,更應使倭寇明知我最後立場,乃可戢其野心也。」他認為日軍使用不戰而屈的套路已經暴露無遺,所以必以戰而不屈之決心待之,「或可制彼凶暴,消弭戰禍乎?」到此時,蔣也沒有丟掉和平解決事變的幻想。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抗戰宣言

打,不打,打

7月20日,廬山抗戰談話一經公開發表,全國嘩然,充滿抗日熱情的軍民士氣為之一振,紛紛表示擁護委員長領導抗戰。但另一些對抗戰前途持悲觀態度的人士認為此宣言將使中國大禍臨頭,「低調俱樂部」的一干文人、政客甚至將蔣介石等力主抗戰救亡的論調譏諷為「歇斯底里的風氣」。

從日方的角度來看,廬山宣言的確起到至關重要之作用。其發展大致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事變爆發時,關東軍積極主戰,但日本國內主張和平解決的一方佔了上風。第二階段,關東軍援軍抵達天津,「支那駐屯軍」態度也日趨強硬,國內大本營主張增兵迅速以武力解決事變的聲音開始高漲。第三階段,蔣介石發表廬山宣言,日本主和派聲音基本消弭,關東軍、「支那駐屯軍」與大本營意見達成一致——增兵華北,不惜一戰。

以當時中國的情況而言,打,尚未完全做好準備;不打,必然導致幾年前「何梅協定」那樣的屈辱重演。蔣介石當然希望我方的強硬可以逼迫同樣沒做好準備的日軍讓步,但他所期待的事情並沒有發生,日方全面增兵,他只能堅決應戰。從7月7日夜的日本士兵失蹤案到7月17日廬山抗戰宣言,是中日兩國走向全面戰爭的關鍵十日。

拋開自七七以來半個多月的打打停停,北平真正的激戰只有4天。從7月25日晚起,大量前來增援的日軍對廊坊第38師發起攻擊,次日進攻廣安門,北平形勢急劇惡化。7月27日,蔣介石已經預料到北平凶多吉少,並開始鄭重考慮「萬一北平被陷,則戰(宣戰)與和(停戰)以及不戰不和(應戰),與一面交涉一面抵抗之國策」。這一天夜晚,第29軍第132師師長趙登禹也奉命抵達南苑,與副軍長佟凌閣部署與制定作戰計劃。次日早上8時,日軍對南苑展開了猛烈進攻,在空中與地面炮火支援的掩護下,日軍第20師團高木義人旅團迅速攻至南苑機場。趙登禹聞訊,急忙趕往機場督戰。第29軍以大刀聞名,但此次面對強敵,僅憑血肉畢竟不能築成真正禦敵的長城,日軍猛烈炮火攻勢下,第29軍傷亡慘重,被迫退入南苑主陣地,趙登禹也接到撤入北平城內的命令。

趙登禹,第132 師師長

由於漢奸出賣情報,趙登禹撤退的路線被日軍獲知,「支那駐屯軍」步兵旅團第1聯隊第3大隊事先進行埋伏。28日中午12時40分左右,當趙登禹將軍的車隊途經大紅門時,突然遭到日軍伏兵的襲擊,趙登禹身中數彈,不幸犧牲。同日,第29軍副軍長佟凌閣將軍率200餘人撤退至大紅門附近,忽然槍聲四起,埋伏於此的日軍展開攻擊,混戰中,佟凌閣腿部被日軍的機槍射中,血流如注。衛士勸他先撤下火線,利用莊稼地撤出日軍包圍圈,但佟凌閣心系隨行學生的安危,拒絕了這一建議。一場血戰下來,佟凌閣身邊僅剩數十人,禍不單行,部隊剛突圍至時村就被日本關東軍飛行團的轟炸機發現,遭到猛烈轟炸,正在指揮作戰的佟凌閣不幸頭部中彈,當場犧牲,甚至沒能留下一句遺言。而在其殉國後,報紙誤將「佟凌閣」寫成了「佟麟閣」,此名一直誤傳至今。

南苑失守,趙、佟兩位將軍殉國,宋哲元撤離北平??一連幾天南京接到的都是壞消息,蔣介石聞之焦心如焚。29日,北平淪陷,第29軍被迫撤離北平。同一天,天津也被日軍佔領。消息傳來,蔣介石哀嘆「可悲孰甚!」平津相繼淪陷,舉國震動,也使蔣介石意識到抗戰之必要,徹底放棄和平幻想,明言:「平津既陷,人民荼毒至此,雖欲不戰,亦不可得,否則國內必起分崩之禍,與其國內分崩,不如抗倭作戰。」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戰火從華北燒到華東,再由華東蔓延華南,中國並未如山杉元所斷言的那樣,一個月就被征服。北起盧溝橋,南至惠通橋,一寸河山一寸血,抗戰從未停止,直至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最後,說說七七事變中幾名日方關鍵人物的結局,罪魁牟田口廉也,二戰後以戰犯罪名被捕入獄,1948年3月被釋放回國,死於1966年;侵略盧溝橋的急先鋒一木清直,從侵華戰場打到太平洋戰場,1942年在瓜島的泰納魯河口之戰中,一木清直支隊遭美軍圍困,一木本人於絕望中切腹自殺,該支隊全軍覆沒;「消失的士兵」士兵志村菊次郎,七七事變後還是衝鋒陷陣的士兵,一直活到1944年,隨部在緬甸作戰時被中國遠征軍擊斃,這個影響歷史的小人物終究還是成為昭和戰爭的祭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田園詩人孟浩然矛盾的一生:你的任性,讓人心疼……
在首都最「嗨」的消夏方式:月下擼個串,鹵煮加花毛,你用的是哪樣?
《聰明一休》里的將軍,出家後致力對明朝貿易,被封國王卻遭罵
國共秘密談判,蔣介石懟張學良:只許我通共,不許你通共,張被激怒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怎能忘記,81年前的今天,我們的祖國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寸河山一寸血,落寞的英雄
一寸河山一寸血,那些血和淚的記憶,我們從未忘記!
一寸山河一寸血!面對八萬日寇,國軍名將率三千將士血戰到底
一寸江山一寸血,淞滬會戰最悲壯的一天,5位將軍犧牲
一寸河山一寸血
一寸河山一寸血
美國為何到處打仗,但又不吞併一寸土地?算盤原來打在這
一寸河山一寸血,沒有他們付出的熱血,哪有日本的投降?
八年抗戰,沒有丟掉一寸土地,卻被這國趁火打劫 割走一大片
9.18防空警報拉響之時,誰記得那段歷史?一寸山河一寸血!
不止黿頭渚,無錫每一寸櫻花之地都值得打卡!
清朝這武器牛!能穿透一寸鐵板,可惜只會放空炮,一個人都打不著
九一八!一寸山河一寸血!記住!46位抗日名將 和他們的抗日宣言
那年八一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8月15日,勿忘國殤,吾輩當強!一寸山河一寸血,很多人都不知道,73年前的今天日本根本沒有真投降……
一寸山河一寸血:淞滬會戰前日艦秘密運來重炮,卻被中國榴炮打啞
很多人已忘了「一寸山河一寸血」,但請記住這場血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軍隊血戰娘子關,一個滿編師僅剩下3000多人
1937:一寸山河一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