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中地理:利用極值法理解地理事物的變化

高中地理:利用極值法理解地理事物的變化

地理事物的變化,不易理解。如果能夠找到一兩個突破點的話,問題就會明朗。那麼什麼才算是突破點呢?綜觀地理事物的變化,大多數有規律可循。如果將這種變化的過程分成無數個片斷,總有一兩個片斷是很容易理解的,抓住這一兩個片斷作為突破點,由此入手去剖析整個變化,有助於整體理解。而當事物處在極值(即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位置時,比較特殊,可以考慮作為突破點。

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變化

例、說出太陽直射點從6月1日到次年1月1日的移動情況。

分析:太陽直射點始終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南移到最南位置時(12月22日)才會回歸,轉而北移。當北移到最北位置時(6月22日)才會回歸,轉而南移。從6月22日到12月22日,太陽直射點往南移;從12月22日到6月22日,太陽直射點往北移。所以從6月1日到次年1月1日的移動情況應當是從6月1日到6月22日往北移;從6月22日到12月22日往南移;從12月22日到1月1日往北移。

參考極值:12月22日太陽直射點移到最南位置,開始北移;6月22日太陽直射點移到最北位置,開始南移。

二、晝夜長短差異的變化

若從時間上考慮:

例、說出元旦、勞動節、兒童節、建軍節、國慶節、教師節等節日中晝夜長短差異最小的是哪個,晝夜長短差異最大的是哪個。

分析:春分、秋分日晝長、夜長均為12小時,晝夜長短差異為,所以越接近3月21日或9月23日的日期,晝夜長短差異越小,而冬至、夏至日分別為晝最短、夜最長和晝最長、夜最短的兩天,晝夜長短差異為所有日期中的最大,所以越接近6月22日或12月22日的日期,晝夜長短差異也越大,以上六個節日對應的日期分別是1月1日、5月1日、6月1日、8月1日、10月1日、9月10日,其中10月1日最接近3月21日或9月23日,晝夜長短差異也就最小,而1月1日最接近6月22日或12月22日,晝夜長短差異也就最大。

參考極值:3月21日或9月23日,晝夜長短差異最小;6月

22日或12月22日,晝夜長短差異最大。

若從地點上考慮:

例、說出夏至日哈爾濱、北京、上海、海口四城市中晝夜長短差異最小的是哪個,晝夜長短差異最大的是哪個。

分析:赤道上全年始終晝夜均為12小時,晝夜長短差異為,夏至日,除了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晝夜長短差異均為24小時外,其餘地區越接近赤道,該地區的晝夜長短差異也越小。從緯度位置考慮,哈爾濱離赤道最遠,晝夜長短差異最大;而海口離赤道最近,晝夜長短差異最小。

參考極值:赤道上晝夜長短差異最小。

三、極晝極夜範圍大小的變化

例、說出從6月22日到12月22日,北半球極晝極夜範圍的變化情況。

分析:以北半球為例。6月22日,北半球極晝範圍最大,整個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出現極晝現象;9月23日,全球晝夜平分,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無極晝極夜現象。所以從6月22日到9月23日,北半球極晝範圍由整個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縮小到北極點。12月22日,北半球極夜範圍最大,整個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出現極夜現象。所以從9月23日到12月22日,北半球極夜範圍由北極點擴大到整個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又知,3月21日,全球晝夜平分,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無極晝極夜現象。由此類推,12月22日到3月21日,北半球極夜範圍由整個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縮小到北極點。而從3月21日到6月22日,北半球極晝範圍由北極點擴大到整個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

參考極值:以北半球為例。夏至日極晝範圍最大,整個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出現極晝現象;冬至日極夜範圍最大,整個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出現極夜現象;春秋分日極晝極夜範圍最小,幾乎無極晝極夜現象。

四、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變化的規律

例、說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變化的規律。

分析:春分日,太陽直射點落在赤道上,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可知,赤道上的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為90°。而離赤道越近的地區,也即離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越近的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越小,正午太陽高度也就越大。所以春分日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側遞減。同理,夏至日,太陽直射點落在北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自北回歸線向兩側遞減。秋分日,太陽直射點落在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側遞減。冬至日,太陽直射點落在南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自南回歸線向兩側遞減。綜上得出,正午太陽高度自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自向兩側遞減。越接近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也越大。

參考極值: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正午太陽高度最大。

五、晝長隨緯度變化的規律

例、說出二至日晝長隨緯度變化的規律。

分析:當北半球為夏至日時,赤道上晝長為12小時,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由於有極晝現象,晝長為24小時。所以從赤道到北極圈晝漸長,北極圈到北極點晝長均為24小時。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由於有極夜現象,晝長為小時。所以從赤道到南極圈晝漸短,南極圈到南極點晝長均為小時。同理,當北半球為冬至日時,北極點到北極圈晝長均為小時;北極圈到赤道晝漸長;赤道上晝長為12小時;赤道到南極圈晝漸長;南極圈到南極點晝長均為24小時。

參考極值:當北半球為夏至日時,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晝最長,為24小時,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晝最短,為小時;當北半球為冬至日時,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晝最短,為小時,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晝最長,為24小時。

六、風向與等壓線的夾角與摩擦力的關係

例、隨著摩擦力的增大,風向與等壓線的夾角有何變化?

分析:當只有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時,最終二力平衡,風向與等壓線平行。此時可看作摩擦力為,風向與等壓線的夾角也為°。當有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時,最終三力平衡,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有一夾角。隨著摩擦力的增大,該夾角也在增大。

參考極值:當只有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二力平衡時,風向與等壓線平行。即摩擦力最小為時,風向與等壓線的夾角也最小為°。

七、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

例、說出從11月到4月和從6月到8月,地球的公轉速度有什麼變化。

分析:當地球處在公轉軌道近日點(1月初)時,受到太陽引力大,公轉速度最大。當地球處在公轉軌道遠日點(7月初)時,受到太陽引力小,公轉速度最小。11月到4月要經過1月初,6月到8月要經過7月初,所以從11月到4月,地球的公轉速度先變快再變慢;從6月到8月,地球的公轉速度先變慢再變快。

參考極值:1月初,地球的公轉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的公轉速度最慢。

八、地球自轉線速度的變化

例、比較°、50°S、20°N、90°N、60°S的地球自轉線速度大小。

分析:地球的緯線圈的周長自赤道向兩側遞減,而地球上各地自轉一圈的時間都相同,所以地球自轉線速度自赤道向兩側遞減,而且南北半球相同緯度自轉線速度也相同。所以以上各點自轉線速度由大到小為:°、20°N、50°S、60°S、90°N。

參考極值:赤道上的地球自轉線速度最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中地理作業幫 的精彩文章:

高中地理:深入理解運動物體偏轉現象

TAG:高中地理作業幫 |

您可能感興趣

該如何理解物理學中的重整化方法
怎樣形象地理解量子力學中違反「常識」的理論?
為什麼物理不能理解愛情?
如何理解物理實在性和定域性
理解權益證明安全模型的原理
如何理解康德的「理性的事實」
真正的理解
關於筆法的理解
價值管理:理解組織績效管理流程
最難理解的宇宙奧秘是物質和它們的轉換原理
流浪動物處理需要加強理解
從物理學角度理解生命
我所理解的好管理
關於字組的劃分運用的理解及幾何圖形在書法空間中作用的理解
如理理解「視師如佛」的理趣
很有道理!阿宅無法互相理解的原因曝光
靈遁者:該如何理解非理性主義
要完全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需要具備哪些物理和數學基礎?
用《道德經》原理理解宇宙中的物質和暗物質,兼論宇宙膨脹原理
形勢派與理氣派的風水理解